土裡行間 03-新鋤頭散了、上市場、瓜瓜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冰箱裡的優格過期了,咖啡色的雞飼料快沒了。之前洛神花乾是怎麼做的,好賣嗎?學習操作營業用的豆漿機,過濾豆漿直到在剩下豆渣泥時,仍耐心地拿湯匙刮著濾網,讓僅存的一點豆漿也濾到。明天週六,早上九點就有人要來拿豆漿,今天做十五公升,豆漿機製程一個半小時,濾豆漿半小時。可能要在清晨起床就先把黃豆和水放進機器開始製作,才來得及。狗的飼料一杓,貓咪一杓。小雞十隻,大雞三隻,混合三種飼料和玉米碎,再割些咸豐草餵食,早午都確認牠們有一鍋乾凈的水可以喝。腦與身體有許多時候,都是在記憶和複習著這些維持日常運作的瑣事。
雞舍
  今早下田,我把長鋤頭弄散了,掉下來的鐵片和木片怎麼都很難塞回去,可能是沿著水泥田埂鏟除一大叢草的根部,施力點一歪、就容易敲到水泥田埂而造成鋤頭耗損。我感到很抱歉,想起人類圖裡,三爻人的體質可以不斷犯錯、並從中學習。我雖不是三爻人,按出生時間所算出的圖裡,三爻的數量卻也佔了不少,帶著些幽默的賽運。不僅鋤頭散了,手指上的水泡還更大顆,且偏偏是長在最摩擦過度的位置,讓刺痛提醒著該對自己溫柔些。 鋤頭交給賽夏族伯伯組回去,我繼續除草,沒有了長鋤頭大筆一揮的直接乾脆,練習用小鐮刀處理已經木質化、又硬又韌的雜草根部。土壤底下的根系,會和上面的枝葉差不多範圍,小鐮刀在土中穿梭、探測,刮到粗根時,不硬拚,繞著根系周圍一圈,將土鬆動。再把莖前後左右各推一次,如果不是太過深又壯的根,通常都能拔出來。沒什麼浪漫的情懷,只想著怎麼用小鐮刀流利的拆解雜草的根部,加快速度好彌補進度。
不確定是什麼的窩
  結束下田工作,吃完早餐,就到鎮上的市場,我們每次總去找那位賣菜阿伯買菜,他掌管市場攤位的出租,聲量大又豪爽,把啤酒當水喝。每次去總免不了要被塞好幾罐啤酒,當場乾杯才算數。我們又在市場裡逛著,看見一些沒看過的菜,像是小腿粗的芋頭梗;香蕉花,通常是越南人買來料理,煮起來酸酸的。
  南瓜滯銷,每餐一定要煮南瓜,S被賦予要變化出五十道南瓜料理的任務。午餐時我隨意說了日曬南瓜乾,上網一查還真有人這麼做。不過一樣也要經過幾道工序。這幾天感覺進入了團團動作著的生活節奏裡,醒著的時候幾乎都在做著某件事,很少不帶任何目的的花費著時間。做總是趕不上想的速度,很容易就會感覺想做的事永遠都做不完。想做瑜珈伸展筋骨,但還有好多對自己莫名的期待。在終於暫停運轉的午休時間、安靜的三合院裡,才安心下來,但有時又沉浸在自己好沒用的負面想法裡。下午快三點了,該去備料,因為結束下午的農務後,我必須在一小時內煮好四人晚餐。晚餐如果慢了,就寢時間可能跟著延後,怕大家睡少了。
三種冬瓜堆、車輪南瓜堆
左至右:大西瓜、刺刺冬瓜、黑美人、甜美人、小玉
  下午又下大雷雨,我們在室內分類收成好的瓜類,將成堆很重的瓜一箱箱搬進另一房間。有冬瓜、西瓜(大西瓜、黑美人、甜美人、小玉...)、南瓜(車輪、阿成)。南瓜有些還帶土,需要擦拭,分成三類:完好的瓜,表皮因收成前碰水損傷、但內裡完好的NG瓜,和被蟲蛀入內裡、不能出貨只能自己吃的瓜。冬瓜不能翻動,要按照他生長時的上下位置放置才不易壞。西瓜壞掉的徵候,則看蒂頭那端是否軟爛。有些瓜因為放置過久,爛了流湯,只能餵雞或做堆肥。我們一邊擦拭南瓜,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討論瓜瓜箱的價格,綜合瓜瓜箱,比單一的南瓜箱好賣......。許多人在水圳停灌、領補助之餘,還是「罔種」,造成南瓜大出,卻又遇到疫情,餐廳不叫菜,南瓜就呆放在村子的廟裡堆成山。邊聽邊感覺著農作的辛苦,農損太多不行,大家都豐收了會掉價。沒水就搬馬達去河裡抽水,村子裡有小偷會偷馬達,就連夜睡河邊。我總感覺H的行動力直接快速,一件一件解決大小坎站。就算經過去年那一個月的務農換宿,我或許仍對務農有著太過美好的想像。我或許總以為自己想逃離「體制」,但體制無分內外,一條關乎存亡的界線與焦慮,仍隱隱在那裡,宰制著大部分人的選擇。偶爾想著自己這樣的逃逸路線,是否是因為自己太過軟弱、或抱持著太多理想,而還沒有認命選擇一條不完美的路持續地走下去。有時候我喜歡寫作,但生命與寫作,都像在打游擊般。
  晚餐準時開飯,今天我在電鍋裡蒸著白飯,烤箱裡烤著南瓜片,火爐上一邊燉湯,豐收的冬瓜,加入上一頓沒用完的南瓜和洋蔥,嫩豆腐,之前鹽漬的西瓜綿,湯都變得甘甜。另一邊的火爐炒四季豆。接著用水川燙豆捲、豆皮,拌入醬油、蠔油、香油、醋、蔥花,做出我有些想念的小吃店滷味。
因為對自給自足生活的好奇, 在2020年5月來到苗栗打工換宿一個月。 這裡採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友善種植方法。 一半是草,一半是菜。 日出而作,與陌生的人們一起下田, 一起生活、談天、煮食、去溪邊游泳。 2021年7月水回來了,是種稻的季節, 我又再回到這裡,在一行行的田畦間,寫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日常不過是種幻象,一隻蜘蛛的日常是另一隻蒼蠅的災難。」昨天我們救了一隻麻雀,今天收了一窩蜂。我或許不會習慣人類、包括我,是如何偏心的分配造物在不同的位置,但仍然對人如何向大自然掙口飯吃的那份意志,抱持著莫名的好奇。
F淡淡說,不論住在哪、就算是都市也總有些邊緣地帶,從自己身邊的草開始認起,就很足夠的了。下午我學習使用鐮刀加上長鋤頭,儘管不是第一次使用,卻帶著新的學習的感受,像是繪畫時為了描繪粗細部而使用不同的筆刷。
「日常不過是種幻象,一隻蜘蛛的日常是另一隻蒼蠅的災難。」昨天我們救了一隻麻雀,今天收了一窩蜂。我或許不會習慣人類、包括我,是如何偏心的分配造物在不同的位置,但仍然對人如何向大自然掙口飯吃的那份意志,抱持著莫名的好奇。
F淡淡說,不論住在哪、就算是都市也總有些邊緣地帶,從自己身邊的草開始認起,就很足夠的了。下午我學習使用鐮刀加上長鋤頭,儘管不是第一次使用,卻帶著新的學習的感受,像是繪畫時為了描繪粗細部而使用不同的筆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黃瓜種植紀錄 ・初始狀態:種苗店購買的幼苗 ・種植數量:8株 ・成長週期:約3個月(3月的第3週~6月的第3週) ・收成時間:種下約1.5個後月開始收成 ・栽培特別注意事項:需搭建瓜架,不時將迷失的瓜藤固定到架上。最初的五片葉子、側芽和沒有順利結果的花芽需要摘除。
Thumbnail
經歷了一週的感冒加上夏日的酷暑,身體一直沉沉的有些疲憊。開始對下田好像有點意興闌珊。 小黃瓜死掉之後,暫時沒了需要密集照顧的作物。玉米似乎只要夠大株就不需要施肥和除草(本來想來拔個草,結果被阿媽阻止說不用,因為矮小的雜草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了。)
Thumbnail
「免啦,你就去台北啦,啊不是要開學了?你坐幾點的車?」阿媽把剝好的葉子放到一盤的菜盆,自顧自的說,自顧自的剪。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Thumbnail
朝光英英挺拔出鞘協和,就連愁重的雲霜都被粉碎,慢慢地飄逝了。我騎上寬心的大道,生命永久順適過,更不會陷落狹徑裡的荒野雜亂,受阻受災。不久,便疾馳到店裡,辛勞一番,直到午後,二姊煎起土雞蛋,給了我一份,我戳破蛋黃,就流溢出深濃的蛋液,沉吟地想,破了一層迷惘,直至成熟盛開,也擁有了全新的異彩。 隨後爸
Thumbnail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Thumbnail
前幾天我列出我管轄內的植物,數量多達40!難怪我每天為農事忙得人仰馬翻,過重的體力活也讓身體吃不消,好多部位都受傷,手指也變形疼痛。這是務農要付出的辛苦代價,但如果有收穫,就會忘記辛苦;如果種不好,就會很沮喪。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3 10/21 〔蕃薯 北極熊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黃瓜種植紀錄 ・初始狀態:種苗店購買的幼苗 ・種植數量:8株 ・成長週期:約3個月(3月的第3週~6月的第3週) ・收成時間:種下約1.5個後月開始收成 ・栽培特別注意事項:需搭建瓜架,不時將迷失的瓜藤固定到架上。最初的五片葉子、側芽和沒有順利結果的花芽需要摘除。
Thumbnail
經歷了一週的感冒加上夏日的酷暑,身體一直沉沉的有些疲憊。開始對下田好像有點意興闌珊。 小黃瓜死掉之後,暫時沒了需要密集照顧的作物。玉米似乎只要夠大株就不需要施肥和除草(本來想來拔個草,結果被阿媽阻止說不用,因為矮小的雜草已經不會構成威脅了。)
Thumbnail
「免啦,你就去台北啦,啊不是要開學了?你坐幾點的車?」阿媽把剝好的葉子放到一盤的菜盆,自顧自的說,自顧自的剪。
Thumbnail
話說被放牛吃草已久的南瓜自個兒默默生長擴散,不知不覺中佔領了四方領地,原本隔壁畦的地瓜葉已經被完全併吞(地瓜葉被阿媽放棄了),現在蔓延到小黃瓜的區域來了。 小黃瓜被放棄後又過了一週,我還是不忍心動手把它完全剷除。但另一方面又怕白粉病傳染給南瓜,只好先把一些看起來真的病得太嚴重的葉子割掉。
Thumbnail
朝光英英挺拔出鞘協和,就連愁重的雲霜都被粉碎,慢慢地飄逝了。我騎上寬心的大道,生命永久順適過,更不會陷落狹徑裡的荒野雜亂,受阻受災。不久,便疾馳到店裡,辛勞一番,直到午後,二姊煎起土雞蛋,給了我一份,我戳破蛋黃,就流溢出深濃的蛋液,沉吟地想,破了一層迷惘,直至成熟盛開,也擁有了全新的異彩。 隨後爸
Thumbnail
禮拜六晚上吃飯的時候,阿媽跟我說:你的小黃瓜開花了! 我嚇了一大跳,想說不是還小小株的嗎?禮拜三去看的時候,才長兩三片葉子,也沒有任何要開花的徵兆,當下太驚訝,有種想立刻上山去看的衝動。 禮拜日到田裡,看到原來是小黃瓜長了許多小花芽。阿媽說小黃瓜長大之前,花都必須摘除,不然會搶養份。
Thumbnail
前幾天我列出我管轄內的植物,數量多達40!難怪我每天為農事忙得人仰馬翻,過重的體力活也讓身體吃不消,好多部位都受傷,手指也變形疼痛。這是務農要付出的辛苦代價,但如果有收穫,就會忘記辛苦;如果種不好,就會很沮喪。
Thumbnail
之前阿媽問我種菜想種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南瓜,因為南瓜生命力強韌,每年收成時期不太需要照顧,就會生一大堆南瓜吃都吃不完,似乎是農業初心者友善的好種作物。再來就是小黃瓜,因為可以生吃也可以炒菜,料理的變化很多,不太會吃膩。收成的時候是夏天,剛好還可以做各種涼拌菜(期待!)。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童一心得 @ 2023 10/21 〔蕃薯 北極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