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七章】借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型翻土機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
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隨著秋天進入尾聲,在立冬前一天是學堂上課日,天氣反常地像夏天一樣熱,把學員的臉頰曬得紅通通像蘋果似的,趁著好天氣趕緊完成田間工作。
立冬前一天是學堂上課日,天氣反常地像夏天一樣熱。
很喜歡觀看日本農業節目,尤其是介紹女力農夫,會不自覺地想像自己穿著連身工作服,搭配一雙帥氣的雨鞋,然後雙手優雅地推著小型翻土機,慢慢地在菜園間把一畦畦的土壤打鬆。當學員們來到菜畦前,看到文昌老師帶著一台小牛就定位,準備讓大家實際操作,心中又驚又喜是不是可以完成小小的夢想呢?
文昌老師帶著一台小型翻土機 aka 小牛就定位,讓大家實際操作。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當天自己試著操作時,一直無法掌握技巧,老是往左邊打轉,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看起來是要練習操作一段時間之後,才能更得心應手。
除草裝備Check!
「務農要有伴,要不然遇到問題時,會不知道該怎麼辦!」,耕善緣老闆卡莎說著自己務農心路過程,和夥伴蝦蝦培養出合作的默契,進而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在深溝開了耕善緣,一家用食物連結人與土地的農村小店。
和學員們踏入耕善緣,桌上已經燒好一壺熱茶及咖啡,擺上幾樣小點心,就好像到朋友家做客,自由選好位置坐下來,一邊喝茶一邊聽說卡莎分享開店的理念:不設定同温層的農友是客人,而是提供友善耕作的生產者,目標客人是週邊鄰居,以及附近的在地人,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想著在地媽媽臨時需要煮一道菜時,提供最即時快速的購買服務,有基本盤的生鮮蔬菜,慢慢地新增肉類海鮮,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耕善緣老闆卡莎說著自己務農心路過程,和夥伴蝦蝦培養出合作的默契,進而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在深溝開了耕善緣,一家用食物連結人與土地的農村小店。
課程進行中剛好有一對夫妻進入店裡,卡莎離座先去招呼客人,我們剛好有這個機會實地觀摩,卡莎緩緩介紹店內主要販賣的產品,從彼此對話中了解客人是蔬食者,進而推薦可以購買的商品,結帳的時候,也順道介紹這條街的慢島生活、穗穗念,從短短的交易過程中,卡莎的熱情以及服務精神,讓客人感受到農村小店的温馨,會記得下次到深溝時再度來訪。
耕善緣老闆卡莎:「務農要有伴,要不然遇到問題時,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學員喬提到:「自己曾經從忙碌的職場,退回到只過著為自己準備三餐的樸實生活,一步一步地用食物療癒自己,在嘗試動手做梅干菜的過程中,從採買鮮綠色的芥菜,用鹽巴醃漬後看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接著晾在陽台,接受陽光的洗禮,水份一點一滴的消失,慢慢轉化一股美妙的香氣,原來這就是手工的滋味!」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學員喬提到:「自己曾經從忙碌的職場,退回到只過著為自己準備三餐的樸實生活,一步一步地用食物療癒自己,在嘗試動手做梅干菜的過程中,從採買鮮綠色的芥菜,用鹽巴醃漬後看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接著晾在陽台,接受陽光的洗禮,水份一點一滴的消失,慢慢轉化一股美妙的香氣,原來這就是手工的滋味!」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驚覺到十指變形疼痛,應是移居台東務農八年多來,天天徒手拔雜草所致。腳趾也因為天天穿雨鞋用力,跟著變形。這真是務農的大代價呀。
Thumbnail
一群有趣的人們帶著一股熱忱來學習省水菜箱製作,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中,大家要一起實作完成這個都會共耕綠點,屆時一個可以讓沒有土地的都市居民自耕自食,可以讓都市昆蟲躲藏棲息及生活的都市綠洲,將會帶給這個街角新的氣象!✨️✨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每到3月就是插秧的日子,雖然有很多次經驗了但下到田裡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怪怪,腳底超癢(大概這就是真正的踩💩感??)但習慣之後就會覺得很涼快! 今天覺得比以往都累,因為剛好安排到水多土少的區域,所以要一直補土才不會讓秧苗滅頂💦 後來發現先在秧苗上面捏一坨土再放會更有效! 也學到了一些插秧的小知
Thumbnail
  前往軟橋援農的我們忙著抓福壽螺、補完秧,一早上的勞動後,實孩在小水溝裡完成清洗和玩樂的時光,下午繼續聽小雨老師介紹農具,也帶出沒有機具幫忙時,靠人力務農的過程對身心帶來的種種負擔,也感謝孩子早上的幫忙,沒想到孩子一早上的成果,卻是農夫一週的工作成果,把歡樂的農田體驗,轉化成務農的辛苦日常,進而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一早走在鄉間路上 看到一片已插秧的稻田 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了 農民開始忙碌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農田 所以有些單位辦農田體驗營活動時,都很快就額滿 記得小孩還小時,參加這種插秧活動,邊彎腰插秧邊倒退嚕,弄得滿身泥巴,玩得非常開心,還可以體驗農民的辛苦 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Thumbnail
那是一個極為療癒的過程,原先以為能一邊思索幾篇稿子的架構細節,但真正面對大片雜亂荒草,從何處開路、要將草莖削得多短、什麼角度才不會讓芒草不斷纏上機器,又得小心避開石頭或水泥邊角,必須全神貫注。是一種單純且能完全專注當下的勞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近驚覺到十指變形疼痛,應是移居台東務農八年多來,天天徒手拔雜草所致。腳趾也因為天天穿雨鞋用力,跟著變形。這真是務農的大代價呀。
Thumbnail
一群有趣的人們帶著一股熱忱來學習省水菜箱製作,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中,大家要一起實作完成這個都會共耕綠點,屆時一個可以讓沒有土地的都市居民自耕自食,可以讓都市昆蟲躲藏棲息及生活的都市綠洲,將會帶給這個街角新的氣象!✨️✨
Thumbnail
雖然事發突然,但我開始務農了。 正確來說是從偶爾幫忙的「假日農夫」,進化成一週有三、四天會去田裡的「半週農夫」。 位於新北市樹林大棟山上有一塊小田地,是滋養我成長的地方。以前阿公阿媽種菜,每個週末家人在此團聚,一起摘菜、用現採的青菜煮飯、分享佳餚,度過幸福療癒的時光。
Thumbnail
每到3月就是插秧的日子,雖然有很多次經驗了但下到田裡的時候還是會覺得怪怪,腳底超癢(大概這就是真正的踩💩感??)但習慣之後就會覺得很涼快! 今天覺得比以往都累,因為剛好安排到水多土少的區域,所以要一直補土才不會讓秧苗滅頂💦 後來發現先在秧苗上面捏一坨土再放會更有效! 也學到了一些插秧的小知
Thumbnail
  前往軟橋援農的我們忙著抓福壽螺、補完秧,一早上的勞動後,實孩在小水溝裡完成清洗和玩樂的時光,下午繼續聽小雨老師介紹農具,也帶出沒有機具幫忙時,靠人力務農的過程對身心帶來的種種負擔,也感謝孩子早上的幫忙,沒想到孩子一早上的成果,卻是農夫一週的工作成果,把歡樂的農田體驗,轉化成務農的辛苦日常,進而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最近因為媽媽來台中住一段時間,我興起要為她在陽台開闢小農場,讓她有時可以隨手摘採新鮮的生菜、香料(蔥、九層塔)及香草入菜泡茶,同時沒事看看菜菜的成長、享受收成的快樂,這美好的小確幸在繁雜的都市中也是一種療癒吧!🌻 📝我成了自耕農😄~以下是陽台小農場的記錄
Thumbnail
一早走在鄉間路上 看到一片已插秧的稻田 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了 農民開始忙碌了 現代的小孩很少接觸農田 所以有些單位辦農田體驗營活動時,都很快就額滿 記得小孩還小時,參加這種插秧活動,邊彎腰插秧邊倒退嚕,弄得滿身泥巴,玩得非常開心,還可以體驗農民的辛苦 了解「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
Thumbnail
那是一個極為療癒的過程,原先以為能一邊思索幾篇稿子的架構細節,但真正面對大片雜亂荒草,從何處開路、要將草莖削得多短、什麼角度才不會讓芒草不斷纏上機器,又得小心避開石頭或水泥邊角,必須全神貫注。是一種單純且能完全專注當下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