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日常不日常 Day15:下田割稻去(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坪割作業,在稻田依對角線取四個區塊,每一區域割25株,共割100株,每個區域的行株距分開記錄。看完坪割教學影片,並不太困難。

反正就是水稻割一百株、脫粒、曬乾嘛!

這一期預定坪割樣本田共需要五筆,可以隨機抽樣,也可以自行找農民收割,只要能確保地點分散,使誤差降低就好。這一次我打算五塊田都找不同的農民協助,到場作業,依據坪割的方法確實去進行,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最真實準確的產量。

「賢慧,你有沒有認識的農民有在種水稻的?」我問負責辦理休耕轉作業務的同事,她和我同期進入公所,一樣是新人,在此稱她為賢慧。她的家鄉就位在本區,不過因為長期住在北部,對於這裡的鄉下風光相當不適應。

「我阿嬤的田是給一位楊桃先生在耕種的,要給你他的電話嗎?」

「等等,楊桃?」我懷疑的重複一次。

「對,楊桃。」她點點頭。

和楊桃先生取得聯絡後,經由他的幫助,我很快湊到五個農民的資料,分散在各個里別中。將預訂收割的資料表交回給農糧署,我等待收成的日子到來。

然而時間一拉長,我幾乎快忘記這件事,以致於沒有提早跟農民確認時間。

「喂,葉小姐嗎?你不是要來收稻子?我等等要收割了!」一大清早,我剛到達公所,就接到農民的電話。

「好,這就過去!」我急忙抓起網袋跟脫粒工具,跨上機車出門。


穗黃飽滿的稻田邊,一名白髮蒼蒼的老伯伯向我招手。夏日的早上已經相當炎熱,豆大的汗珠從我的額際流下。出門前忘記擦防曬了,我暗叫不妙。

「來,看你要怎麼割都可以。」老伯伯遞給我一把鐮刀,態度相當爽朗。愣愣的接過鐮刀,我忽然懵了。

我沒下田過啊!

嘗試的走進田裡,我拿著鐮刀比劃一下,朝著植株基部用力劃了一刀。

嗯,只有微微的擦痕呢。

太陽火辣辣的照在我的背上,我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將一叢水稻割了下來,這樣才算一株而已,我有一百株要割!

微風吹過,稻穗微微搖晃,我卻絲毫沒有感受到涼意,只覺得心中充滿了悲愴。我以為我做的是公務員,但--這裡是哪裡?我是誰?

沒有多久,我決定使用求救。「可以幫我嗎?大哥,拜託了!」

「你打算怎麼割?」老伯伯看我無助的模樣,倒也沒多說什麼,將鐮刀拿回去。隨後,他根據我的要求,割下了一百株水稻,動作相當流暢,只花了數十分鐘的時間。

將這一百株水稻抱到樹蔭下,我拿出脫粒工具,放到地上。工具有一排齒狀構造,要將稻穗放入其中,往下一扯就可以把稻穀和稻葉分開。

「用這個?」老伯伯的眼睛微微瞪大,「現在還有人在用這東西脫粒啊?」

稻田收割已經都機械化,一台割稻機可以在收割的同時就脫粒完畢,相當省時省力。可是我需要的量不多,無法使用割稻機,為求數據準確,只能用原始的方法,割稻子、脫粒。

對啦,公部門不意外嘛……

田邊的大樹下,老伯伯與我開始賣力的工作起來。抓起一把稻穗,在齒排上用力拉扯,穀粒掉落到塑膠袋上,但仍然參雜不少枝葉。

不出十分鐘,已經滿頭大汗。老伯伯的妻子也加入幫忙的行列,然而滿地的稻穗似乎沒在減少。

頭昏眼花的我忽然不知道自己在幹嘛。明明交給之前的農民就沒事了,我何苦自討苦吃呢?

過了一個小時,總算脫粒完畢。

「下一期別找我了,不划算!」

我感激的將坪割的補償費及工錢拿給老伯,一邊將稻穀裝進網袋中,一邊聽他碎念。一個樣本田就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我還有四個樣本田要處理。

相較於艷陽高照的此刻,我只覺得未來一片黑暗。


手機響了起來,另一個農民在另一頭大聲說:「要收割了喔!倒是你打算收多少啊?」

「我要收一百株稻子,現在馬上過去,等等再細說喔。」

「一百叢是吧?好我先準備,你慢慢來。」

準備?

我有點困惑,但對方已經掛上電話。

到達該田區,我看見農民夫妻在跟我招手。他們指著稻田,收割機已經在田裡工作了,但是在角落的地方,有一個小區塊的稻子還未收割。

「這裡幫你算好一百株囉!」農民親切的說道,我還未反應過來,他們就招呼割稻機開到角落的小區塊前。割稻機發出運轉的聲響,將早先已經收割的稻穀卸到路邊的貨車上,再開始割這一小區塊的稻穗。

轟隆轟隆,收割機迅速駛過稻子,留下滿地稻梗,半分鐘後駛到我們面前。農民拿過我手中的網袋,示意司機放下輸送管,將網袋湊了上去。

「嘩--」已經脫好粒的稻穀就這樣落入了網袋中。從頭到尾只花了十分鐘,但我依然震驚得無法回神。這樣的取樣方法絕對不準確啊啊啊!

「那一百株有特定的地方要割……」我嘗試跟他們解釋,但他們看見我手中的脫粒工具,笑了。

「小姐,現在講求的是機械化!這樣比較快啦!」農民將網袋遞給我,剛割下來的稻穀充滿水分,沉甸甸的相當有重量。一塊田只花了十分鐘,得到了一袋乾淨漂亮的稻穀。

我竟然無法反駁。


陸續收齊了剩下的樣本田稻穀,我將袋子搬到公所後方的空地,攤平,預計用一個禮拜的時間曬乾。這些稻子有的用人工方法收割,有的拗不過農民,只能用所謂「機械化」方式收割。

已經不想管這麼多了。不過這做法絕對不能讓農糧署的承辦大哥知道就是。

將重量等數據整理完後,我將五袋曬乾的稻穀跟資料交給農糧署,這一期作的坪割工作就算告一段落。

又過了一個月,我再次收到開會通知單。這次有了前車之鑑,我先將開會議程瀏覽一遍,確認有無提到本區的字眼。

果然又提到了。不過這一次描述的內容跟上次不一樣。

「XX區一期作稻作產量XXXX公斤,與全市平均相近,且跟全割產量相差無幾,值得讚許。」

成功了!

我開心的跳起來,跟賢慧與成哥分享我的喜悅。但是開心的時間沒持續很久,隨手點開下一個附件檔案,是二期稻作預定坪割的樣本田數目分配表。

十個。下一期要收十塊樣本田的水稻。

……饒了我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農業公務員日常小角落
518會員
203內容數
農業公務員一枚,曾於地方公所農業課服務數年,目前任職於農業署轄下某辦事處,過著每天爬穀倉、思考人生的日子。在這裡紀錄生活,但是很怕被主管抓包。如果哪一天不再更新,可能是被抓去政風室泡茶聊天了。
2025/04/27
預購數量超乎預期,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已於4/24全數出貨完畢。錯過預購的朋友,這邊有少量現貨掉落(賣貨便),售完為止。 接著是許多朋友敲碗的新篇預告!
Thumbnail
2025/04/27
預購數量超乎預期,感謝讀者朋友們的支持,已於4/24全數出貨完畢。錯過預購的朋友,這邊有少量現貨掉落(賣貨便),售完為止。 接著是許多朋友敲碗的新篇預告!
Thumbnail
2025/02/25
寫下這些故事很快樂。這一個又一個的文章,提醒我這段日子沒有白白度過。忘記的細節都能從文章中尋回,一點一滴記錄在字裡行間,隨時可以回憶。 還有許多讀者陪我一起經歷日常,每個點閱跟留言我都很珍惜。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未來,一起繼續努力吧!
Thumbnail
2025/02/25
寫下這些故事很快樂。這一個又一個的文章,提醒我這段日子沒有白白度過。忘記的細節都能從文章中尋回,一點一滴記錄在字裡行間,隨時可以回憶。 還有許多讀者陪我一起經歷日常,每個點閱跟留言我都很珍惜。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未來,一起繼續努力吧!
Thumbnail
2025/02/25
道別的話語已經說得太多,在最後踏出公所門口,倒是顯得平平淡淡。 彷彿自己只是一如往常的出差一般,我跨上機車,騎車離去。一直到此時,都沒特別想起這是最後一次的公所下班路。
Thumbnail
2025/02/25
道別的話語已經說得太多,在最後踏出公所門口,倒是顯得平平淡淡。 彷彿自己只是一如往常的出差一般,我跨上機車,騎車離去。一直到此時,都沒特別想起這是最後一次的公所下班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身為新手媽媽,育兒生活讓你無法逛街?別擔心!本文精選多款網購必備母嬰用品,包含寶寶粥、尿布、玩具、童書、衣物和育成椅,並分享實用的省錢購物技巧,讓你輕鬆購得好物,享受聰明網購樂趣。另有蝦皮雙11購物節與分潤計畫介紹,幫助你省荷包,開創斜槓收入。
Thumbnail
本文開箱介紹 Fjällräven Räven Anorak 機能外套,分享其 G-1000® Lite 布料的特性、絕佳機能性、透氣性及簡潔設計。並提供蝦皮雙11購物攻略與介紹蝦皮分潤計畫,讓內容創作者也能透過分享好物賺取被動收入,為迎接寒冬做好裝備與荷包的雙重準備!
Thumbnail
本文開箱介紹 Fjällräven Räven Anorak 機能外套,分享其 G-1000® Lite 布料的特性、絕佳機能性、透氣性及簡潔設計。並提供蝦皮雙11購物攻略與介紹蝦皮分潤計畫,讓內容創作者也能透過分享好物賺取被動收入,為迎接寒冬做好裝備與荷包的雙重準備!
Thumbnail
接手請長假的同事的業務後,我迎來第一次的休耕轉作申報。 「葉子,要安排二期作下鄉申報的期程了。」 一日,在災害依舊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負責休耕轉作的單工姐姐說。 啊啊啊,好像有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接手請長假的同事的業務後,我迎來第一次的休耕轉作申報。 「葉子,要安排二期作下鄉申報的期程了。」 一日,在災害依舊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負責休耕轉作的單工姐姐說。 啊啊啊,好像有這麼一回事!
Thumbnail
「我跟你說,你過去時,記得帶塑膠袋跟剪刀去。」農民忽然說。 啊? 「而且要帶XX兩的塑膠袋,大小比較剛好,我的柳丁都沒有撒農藥,非常天然!隨便你摘!」 啊??
Thumbnail
「我跟你說,你過去時,記得帶塑膠袋跟剪刀去。」農民忽然說。 啊? 「而且要帶XX兩的塑膠袋,大小比較剛好,我的柳丁都沒有撒農藥,非常天然!隨便你摘!」 啊??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經歷同事成哥的離開、一人半的業務加上大型農業災害的摧殘,職代終於來報到了! 總算來了,在災害補助到尾聲的時候來了嗚嗚嗚…… 這個時機點如此剛好,我合理懷疑那位職代根本算準時間才來的。 但無論如何,有人來分攤工作就該謝天寫地。
Thumbnail
經歷同事成哥的離開、一人半的業務加上大型農業災害的摧殘,職代終於來報到了! 總算來了,在災害補助到尾聲的時候來了嗚嗚嗚…… 這個時機點如此剛好,我合理懷疑那位職代根本算準時間才來的。 但無論如何,有人來分攤工作就該謝天寫地。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氣象預報說著即將迎接新的一波鋒面,平日幫我們上課的農夫爸爸也忙得不可開交,跟其他農夫一樣,開始搶收田裡的稻子,就怕被雨淋了,割稻機無法將稻穀和葉子妥善分離,甚至造成割稻機運作上的困難,稻穀也連帶變得較難烘乾。於是,只得隻身走進田野的我,與田邊的鄰居阿嬤展開了一小段故事。(所有的阿嬤都是魔法阿嬤吧。)
Thumbnail
氣象預報說著即將迎接新的一波鋒面,平日幫我們上課的農夫爸爸也忙得不可開交,跟其他農夫一樣,開始搶收田裡的稻子,就怕被雨淋了,割稻機無法將稻穀和葉子妥善分離,甚至造成割稻機運作上的困難,稻穀也連帶變得較難烘乾。於是,只得隻身走進田野的我,與田邊的鄰居阿嬤展開了一小段故事。(所有的阿嬤都是魔法阿嬤吧。)
Thumbnail
抵達山上某位農民的住家,產銷班成員已經陸續集合。 時值水果產期,有的農民剛從果園過來,手中拎著一大袋水果,也有農民帶了茶葉準備來泡茶。 削好的水果、瓜子和餅乾點心一一準備好放在桌上,農民彼此問候,客廳內熱鬧起來。我躲在長桌一角,聽著區長和眾人閒聊,默默嗑起瓜子。
Thumbnail
抵達山上某位農民的住家,產銷班成員已經陸續集合。 時值水果產期,有的農民剛從果園過來,手中拎著一大袋水果,也有農民帶了茶葉準備來泡茶。 削好的水果、瓜子和餅乾點心一一準備好放在桌上,農民彼此問候,客廳內熱鬧起來。我躲在長桌一角,聽著區長和眾人閒聊,默默嗑起瓜子。
Thumbnail
「喂,葉小姐嗎?你不是要來收稻子?我等等要收割了!」一大清早,我剛到達公所,就接到農民的電話。 「好,這就過去!」我急忙抓起網袋跟脫粒工具,跨上機車出門。
Thumbnail
「喂,葉小姐嗎?你不是要來收稻子?我等等要收割了!」一大清早,我剛到達公所,就接到農民的電話。 「好,這就過去!」我急忙抓起網袋跟脫粒工具,跨上機車出門。
Thumbnail
水稻生產量調查,一年做兩次坪割作業,分別在六月、十月水稻收割時進行。調查方法以「百株割」為主,通常用坪割概稱。 本年度一期作的收割在即,經歷去年兩期收割的我已經順手不少,就來聊聊剛開始接觸這個業務的事情吧。
Thumbnail
水稻生產量調查,一年做兩次坪割作業,分別在六月、十月水稻收割時進行。調查方法以「百株割」為主,通常用坪割概稱。 本年度一期作的收割在即,經歷去年兩期收割的我已經順手不少,就來聊聊剛開始接觸這個業務的事情吧。
Thumbnail
每個農損主辦,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風調雨順! 某年的大風大雨襲擊南臺灣,對農產業造成重創。 農委會公告受理申報一共十天,市長更要求在下個月底前完成撥款作業,消息一出,課長立刻帶著我去區長室。
Thumbnail
每個農損主辦,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風調雨順! 某年的大風大雨襲擊南臺灣,對農產業造成重創。 農委會公告受理申報一共十天,市長更要求在下個月底前完成撥款作業,消息一出,課長立刻帶著我去區長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