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孔夫子042:善導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鳩摩智問老國佛: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兩句話在模子國還用得上嗎?無根師弟?老國佛說:唐代是佛教的盛世,當年善導在長安城無一人不念佛。鳩模智說:當今我們不是有一個冷禪師兄嗎?冷禪師兄在當今受用得很。他說自己是阿彌陀佛,我切覺得冷禪師兄比不上善導,他教出來的徒兒徒孫沒有一個向佛行跪拜之禮。善導大師自修則「每入室長跪念佛,非力竭不休」;度人則「每逢人即演說淨土法門」,三十年如一日;言傳與身教並舉,以身作則,勉己勵人,專弘念佛法門,普度眾生共修淨土宗,遂成當時著名的弘傳淨土法門的大師。鳩摩智又說:魯國三家大夫在祭祖典禮中,冒用天子之禮,唱著《雍》詩撤除祭品。子說:《雍》詩上有(助祭的是諸侯,天子莊嚴肅穆地主祭。)這兩句話在三家的廟堂中怎用得上呢?老國佛說;十法界不平等,佛是平等的,為何還要行跪拜之禮。一個國家有不同的民族,稱多元種族社會,唱的是同一首國歌。所以大家是平等的,人是平等的。這就是模子國的自然法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8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荼樓的說書先生說故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在水良心中攝化的國土。所以有了國佛,老國佛兒子吾明不願做佛,老國佛在圓覺哪兒找到小國佛,細心教育他五年,然後讓小國佛繼承自己的大位。我們都活在水良的基因裡頭,這叫周期。據說小國佛也繼承了水良的空劫夾命,地空地劫兩顆兇星,二十歲會被劫一空,不能做佛。老國佛說;
      這個早上鳩摩智弄來了一尊佛像,他說是阿彌陀佛,要大家跪拜。小魚兒說他上不拜國君,下不拜父母,模子國沒有拜佛的習俗,憑什麼要我拜人偶?鳩摩智說模子國的習俗是大逆不道的,在自然世界,眾生都拜佛。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
      白雲藍天,樹葉滿地。夏天的風吹得熱騰騰,高高的太陽像個火球。終於等到黃昏來臨,天空由藍色轉為橙色。看到寺內的花草便想到要澆水,想起今天的樂事小國佛就哈哈大笑。今天小國師請教:未來十代的制度現在可以知道嗎?鳩摩智說:殷朝沿襲夏朝的禮制,所廢除的與增加的,可以知道:周朝沿襲殷朝的禮制,所廢除的與增加
      小魚兒父親蘇軾去見模子國君,說家裡有三個小孩,一是魚兒,二是丫頭,三是夢兒。這三個孩子,長久以來希望能進入護國寺,好好用功學習,如何做人。三個孩子今天有幸遇見國君,三人得到國君認可,很幸運被重點培育起來。三人歡天喜地能與小國佛成同學,美夢成真了,說有朝一日可以小國佛一起成佛,這時招受鳩摩智師叔的
      曲終人散了,頓時覺得清淨無比。小魚兒的玩閙,丫頭的歌聲,夢兒的無邪,小國師的訓話,一幕幕在眼前,終不能散去。小國佛試著手抄心經,心不能如意,只好把經書疊成數層,又想將過多的思緒放下,不能。幼小失親,圓覺師父收養自己,師徒經歷了多少無情的風雨,面對愁苦的生活,住在淒涼的寺院,還要經受幾番秋冬。沒有
      小魚兒說:接下來到小國師唱了,歌名叫心經。小國師笑嘻嘻說:師父說你創作的兒歌有逢迎之嫌,是逢迎術,我不唱。小魚兒說:哎呀,你不唱,不合群呀,我們不高興了。鳩摩智說:小國師你唱吧。小國師唱了;觀世音、觀我心。我心在、在當今。當今中、有妄心。去妄心、修真心。讀心經、見世音。世音在、獻真心。世音說、去
      荼樓的說書先生說故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在水良心中攝化的國土。所以有了國佛,老國佛兒子吾明不願做佛,老國佛在圓覺哪兒找到小國佛,細心教育他五年,然後讓小國佛繼承自己的大位。我們都活在水良的基因裡頭,這叫周期。據說小國佛也繼承了水良的空劫夾命,地空地劫兩顆兇星,二十歲會被劫一空,不能做佛。老國佛說;
      這個早上鳩摩智弄來了一尊佛像,他說是阿彌陀佛,要大家跪拜。小魚兒說他上不拜國君,下不拜父母,模子國沒有拜佛的習俗,憑什麼要我拜人偶?鳩摩智說模子國的習俗是大逆不道的,在自然世界,眾生都拜佛。佛是佛陀的簡稱,意為覺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為導師,學佛的為人處世,積德修
      白雲藍天,樹葉滿地。夏天的風吹得熱騰騰,高高的太陽像個火球。終於等到黃昏來臨,天空由藍色轉為橙色。看到寺內的花草便想到要澆水,想起今天的樂事小國佛就哈哈大笑。今天小國師請教:未來十代的制度現在可以知道嗎?鳩摩智說:殷朝沿襲夏朝的禮制,所廢除的與增加的,可以知道:周朝沿襲殷朝的禮制,所廢除的與增加
      小魚兒父親蘇軾去見模子國君,說家裡有三個小孩,一是魚兒,二是丫頭,三是夢兒。這三個孩子,長久以來希望能進入護國寺,好好用功學習,如何做人。三個孩子今天有幸遇見國君,三人得到國君認可,很幸運被重點培育起來。三人歡天喜地能與小國佛成同學,美夢成真了,說有朝一日可以小國佛一起成佛,這時招受鳩摩智師叔的
      曲終人散了,頓時覺得清淨無比。小魚兒的玩閙,丫頭的歌聲,夢兒的無邪,小國師的訓話,一幕幕在眼前,終不能散去。小國佛試著手抄心經,心不能如意,只好把經書疊成數層,又想將過多的思緒放下,不能。幼小失親,圓覺師父收養自己,師徒經歷了多少無情的風雨,面對愁苦的生活,住在淒涼的寺院,還要經受幾番秋冬。沒有
      小魚兒說:接下來到小國師唱了,歌名叫心經。小國師笑嘻嘻說:師父說你創作的兒歌有逢迎之嫌,是逢迎術,我不唱。小魚兒說:哎呀,你不唱,不合群呀,我們不高興了。鳩摩智說:小國師你唱吧。小國師唱了;觀世音、觀我心。我心在、在當今。當今中、有妄心。去妄心、修真心。讀心經、見世音。世音在、獻真心。世音說、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現代語體版 頂禮一切佛菩薩。 世尊(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時,給孤獨長者有個女兒,名叫摩竭陀賢,也住在舍衛城中。她天性善良,心懷善念,利己利人,對佛法具足信心。 那時,在一處名為福增的城市,住著另一位商主,他有個兒子,名叫牛授。牛授親近外道,十分信仰裸形外道的行者。那時候,世尊示
    Thumbnail
    馬祖道一, 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捨惡,淨穢兩邊,俱不依
    Thumbnail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
    現代語體版 頂禮一切佛菩薩。 世尊(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精舍時,給孤獨長者有個女兒,名叫摩竭陀賢,也住在舍衛城中。她天性善良,心懷善念,利己利人,對佛法具足信心。 那時,在一處名為福增的城市,住著另一位商主,他有個兒子,名叫牛授。牛授親近外道,十分信仰裸形外道的行者。那時候,世尊示
    Thumbnail
    馬祖道一, 一日謂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大師從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又引楞伽經文以印眾生心地,恐汝顛倒,不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經》以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夫求法者,應無所求,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不取善,不捨惡,淨穢兩邊,俱不依
    Thumbnail
    淨土宗善導流-(失)外傳與(復興)回歸(象山慶24.9.8)     淨土教理由北魏.曇鸞《往生論註》,隋.道綽《安樂集》,至唐.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楷定古今諸師異解;及《觀念法門》、《法事讚》、《往生禮讚》、《般舟讚》,規範淨業行儀,法門之盛,當時長安,遍地念佛、法化無窮。然而,唐末五代戰亂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善導大師-念佛與懺悔(象山慶24.3.12)       善導的教學理論,以《觀無量壽經》為主;此經以阿闍世王與提婆達多的五逆惡行為緣,而發起韋提希夫人厭穢欣淨,求見彌陀、求生西方的「定散」十六觀,最後以救度下品罪人,教令稱名往生為結穴;善導《觀經四帖疏》以此確定彌陀之「弘願」念佛,為(淨土)三經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