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下,當書的創作形式開始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為自心書房的書櫃一角
前些日子,和一群書店主人聚集在即將於18日開幕的自心書房。我和蒔光古物書店的主人,面對書櫃滿滿的書,聊起了關於書的種種話題。
其中有個議題,現在想起還是覺得有意思。那就是在這個數位資訊蓬勃的時代,書究竟還能扮演什麼角色?
當然,這在閱讀產業是個老議題了,但是我想以創作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過去許多音樂人,會將音樂專輯當成一個作品來鋪陳,傳達某種設計意念。而如今這樣的深意已經漸漸消失,更多人將音樂專輯視為多首歌曲的合集而已。

以音樂產業為例 網路科技讓音樂專輯的意義產生質變

我想到的是,我小時候聽音樂、追星的時候,我那時都會將Michael Jackson、周杰倫的專輯,像是閱讀小說作品一樣,把一整張專輯十來首歌曲完整聽完。
串流平台對音樂產業的生態產生很大的影響
那個年代,還蠻講求專輯設計的概念、傳達的訊息等等,你聽一張專輯時會隨著每首歌曲的轉變,心境會跟著上下起伏。而聽完一張專輯後,你會覺得好像從這張專輯感覺到了某種訊息、感受到某種時代的氛圍。
但現在,隨著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音樂產業已經有好大的轉變了。許多歌手是歌曲一製作好,就直接放上網路平台串流。而所謂專輯,也越來越像是將許多已發表的歌曲集結起來而已。
然後呢,聽眾的聽歌習慣,已經不太是將專輯完整聽遍,而是透過網路大數據,判斷你的喜好,然後隨機播放你可能喜歡的歌曲。
這裡不評價好壞,但科技對音樂的創作與閱聽,的確有很大的改變。

網路科技對閱讀產業的影響,不只是閱讀媒介的轉移而已

那,書籍創作呢?
我相信現在還是有很多創作者,會嘔心瀝血埋首寫一本書。但與此同時,也越來越多人是會在網路平台上,先連載一篇篇短篇的創作後,然後再集結起來,修改成冊。
然後,現代人已經習慣了網路的閱讀方式,所以也越來越多的創作者,會不經意地採用適合網路閱讀的書寫方式來寫作。
舉例來說,一個段落的文字,不要太多句數,不然會容易讓人不耐(例如本篇文章,每段盡量不超過3行字,但我文章寫太長了)。或是文字不要太雕,最好像日常的對話,而不是書籍閱讀的語氣。
網路科技對書的影響,不只是資訊取得的來源從書籍移轉到網路而已,他在創作的體裁、書寫形式上等,方方面面都有影響。同樣,我不說這是好是壞,畢竟時代在變,我們對於事物感知、感動的方式也在變。
但這些影響,將來會如何改變書店的樣貌呢?我腦袋鈍,還無法想像太多。
avatar-img
18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店溫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她不希望客人刺青後又做雷射或改圖。所以對John而言,刺青這個行業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看到客人下定決心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她認為,現代人其實容易缺乏自信,比較怕社會的看法等等。或許也是因為忙碌的關係,人們很少去思考,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刺青也許是幫助人勇敢面對轉變的機緣之一,這也是John很喜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雖然名稱有書店兩個字,但其實它是一間以喫茶店和文創商品為主的複合店。店裡有有一大桌在賣很精美的文創商品,充滿了日式小物店的氣氛。而一旁三大櫃的書櫃裡,擺設了各類書籍,包括了文學、台灣史地、電影、藝術、日本原文書等各式書籍,客人可一邊用餐一邊閱讀。
她不希望客人刺青後又做雷射或改圖。所以對John而言,刺青這個行業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可以看到客人下定決心為自己負責的那一刻。她認為,現代人其實容易缺乏自信,比較怕社會的看法等等。或許也是因為忙碌的關係,人們很少去思考,不知道自己真的要什麼。刺青也許是幫助人勇敢面對轉變的機緣之一,這也是John很喜
書店喫茶一二三亭,雖然名稱有書店兩個字,但其實它是一間以喫茶店和文創商品為主的複合店。店裡有有一大桌在賣很精美的文創商品,充滿了日式小物店的氣氛。而一旁三大櫃的書櫃裡,擺設了各類書籍,包括了文學、台灣史地、電影、藝術、日本原文書等各式書籍,客人可一邊用餐一邊閱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娛樂至死》的洞見:「電視不查禁書籍,它乾脆取而代之。」1 四十年來依舊適用,只是主角從電視轉變為更為氾濫的數位媒體。然而,閱讀的衰退並非始於網路時代。波茲曼早就指出,無遠弗屆的電報和攝影術這對先祖製造了破碎的資訊系統,打破了印刷術連貫完整的論述模式。電視作為他們的子女,不過是壯大了父母的影響力。而
Thumbnail
作者喜歡在書店、二手書店和圖書館尋找靈感,以及閱讀習慣的演變,包括實體書和電子書的選擇。作者還分享了對實體書的處理與斷捨離、偶遇的驚喜,以及挑戰厚小說的心路歷程,並表達了對紙本書未來的思考和熱愛。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書店的逆襲》三大重點: 以不同的方式整理書架,可以激發更多靈感 有事沒事多去實體書店,從中了解大眾潮流 書店的未來是複合式書店 全書分為五章,從實體書店的力量開始,帶進書店和消費者行為之間的關系。在這個時候,開始談愛書人如何買書和囤書的好處。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我們有多久沒有買實體專輯?多久沒有從頭到尾聽完一張專輯?在串流音樂當道的今天,音樂類型與選擇越來越多元,甚至人人都可以當歌手、都能自行上傳影音。但音樂之於生活似乎永遠是次要的,邊開車邊聽、邊上班邊聽、邊打掃邊聽、邊做模型邊聽、邊畫圖邊聽或邊運動邊聽,在生活中什麼時候音樂會成為主要的呢?就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她以前在香港是如何接觸到流行音樂。那時還未有互聯網,廣東歌剛開始發展,電台還是播放不少英文歌曲,作者就介紹了兩位啟蒙她聽英文流行曲和爵士音樂的電台DJ,及後幫助她認識廣東歌的方法,也分享了現在音樂串流平台已經取代了電台,成為她聽音樂的主要渠道。這篇文章就像描畫了聽音樂在昔日香港至今的轉變。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