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紛亂的世界裡,閱讀

我在紛亂的世界裡,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新聞取代傳統報紙,電子書取代紙本書籍,我也漸漸陷入這個科技深淵之中。每天早晨起床就待在電腦桌前,大量的訊息轟炸我的腦袋,刺眼的螢幕如針扎我的眼睛,最後拖著沈重的腦躺回床上,發現自己一整天下來瀏覽這麼多資訊到底真正吸收了多少?有抓到每篇資料的重點嗎?

答案是否定的。

from Unsplash

from Unsplash

一個網頁裡有幾十種分類,雖然分類整齊但對於各方面都想吸收的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也無法確認資訊是否完善、正確,加上近視加深、眼睛逐漸疲勞,我決定重回紙本書的懷抱。

列出有興趣且想深入專研的領域,蒐集KOL、部落客推薦的書籍並進行比對,找出最喜歡的其中幾本,帶著清單走進實體書店。我置身在書店柔和的燈光、溫暖的氣氛裡,享受淡淡的書香味,載滿書本的大書櫃包圍著我,帶給我的不是壓迫感,而是回憶起高中時光。

from Unsplash

from Unsplash

高中三年,媽媽因為要讓我認真讀書考試所以沒有給我手機,更不用說電腦,那時候我跟網路接觸的時間非常少,身邊圍繞的除了學校的參考書,還有用成績跟媽媽換取零用錢去書店買的小說,因此對書本有很深的情感。我想看的小說很多,但沒有什麼經濟能力,所以買的都是在書店裡翻閱一本本之後挑出心目中的「當月小說之王」。因此,我常常待在書店裡,挑一本喜歡的書,選一個喜歡的書櫃坐下,進入我和小說獨處的世界。

然而,邁入大學後,找到未來目標的我,從小說進展到行銷、電商、自媒體的研究。這些似乎需要藉由網路加以累積經驗的領域,加上擁有了從前沒有的電腦、手機、網路,長時間淪陷在網路漩渦之中,深受網際網路的魅力吸引,我放下了書本,成為科技的忠誠奴隸。直到現在回首過去,才發現自己有多可笑,竟然捨棄我曾經最愛的興趣。

from Unsplash

from Unsplash

現在,因為疫情的緣故,沒辦法再到書店裡待一個下午,但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挪出時間,靠近書本,細品其中的一字一句,那種在書裡中思維的自由奔放,透過閱讀與作者的距離更近,跟冷冰冰的電腦螢幕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 ・ ・

每天利用半小時,拋開一切工作、課業、雜念,從電腦桌前站起來,到書櫃上取一本喜歡的書,找一個最舒適的位子,享受沈浸在書海裡的沉靜、放鬆,接受知識的洗禮,感受心靈的成長,重回書本的世界吧,回到最純真、還是一張乾淨的白紙等待色彩潑灑的那種渴望。

至少,我是這麼感受到的。

另外,跟你分享,我現在看的是「打開網路就有錢」,一本關於自媒體經營的書籍。

我正走在閱讀旅程的路上,一起來嗎?

一起踏入美好的書本世界。--小小熊

一起踏入美好的書本世界。--小小熊


謝謝你看完這篇文章!歡迎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喜歡的話可以按愛心或下方的like coin五下給我小小鼓勵~想看更多文章也可以追蹤歐🥰

我的學習日常:@nostudydaily (我從thursdaystudying搬移過去嘍)

P.S. 最後一張鯨魚載著小小熊是我畫的🐻



avatar-img
Thursday的沙龍
16會員
14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hursda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資管系的學生,程式設計是必備技能,然而我卻有點排斥它。一位資工系的表哥聽到我身為資訊人卻不會打程式,決定幫我一把。他認為帶我參加競賽,從中學習會是一個加速進步的方法,於是邀請我跟他和另外兩位學姊一起參加今年的數據松活動。
每當看到成功人士發光發熱的樣子,總是很羨慕也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不過,我常常聽完他們的故事,充滿熱情地寫下計畫表,也認為有努力執行,卻發現還是沒有進展。發現這個問題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直到我某天在Instagram上看Gary Vee的官方中文帳號,才驚覺:原來是我沒察覺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
身為剛起步的寫作菜鳥,沒有持續更新文章根本是大忌啊!真心佩服那些忙裡抽空寫作的人是如何堅持不停歇的創作🥺。消失了這麼久也要有個交代,這次就分享這段期間我做了什麼事吧。
繼上篇有關生涯規劃的介紹,這次我們來談選擇和職涯計畫。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而每樣選擇都會影響到生涯規劃。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正確、有益的選擇,但有時候結果卻跟原本計畫的不一樣。
上星期日到了台中靜思堂參加盧美妏老師的講座——「善用心理學,協助孩子規劃未來」,目的是要透過心理學告訴觀眾,利用溝通幫助孩子選填適合的科系,傾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擅自主張。不過其中也讓像我這樣已經經歷過志願選擇的人進行反思和對未來做更近一步的規劃。接著就來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和心得。
身為資管系的學生,程式設計是必備技能,然而我卻有點排斥它。一位資工系的表哥聽到我身為資訊人卻不會打程式,決定幫我一把。他認為帶我參加競賽,從中學習會是一個加速進步的方法,於是邀請我跟他和另外兩位學姊一起參加今年的數據松活動。
每當看到成功人士發光發熱的樣子,總是很羨慕也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不過,我常常聽完他們的故事,充滿熱情地寫下計畫表,也認為有努力執行,卻發現還是沒有進展。發現這個問題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直到我某天在Instagram上看Gary Vee的官方中文帳號,才驚覺:原來是我沒察覺導致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
身為剛起步的寫作菜鳥,沒有持續更新文章根本是大忌啊!真心佩服那些忙裡抽空寫作的人是如何堅持不停歇的創作🥺。消失了這麼久也要有個交代,這次就分享這段期間我做了什麼事吧。
繼上篇有關生涯規劃的介紹,這次我們來談選擇和職涯計畫。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而每樣選擇都會影響到生涯規劃。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我們總是希望做出正確、有益的選擇,但有時候結果卻跟原本計畫的不一樣。
上星期日到了台中靜思堂參加盧美妏老師的講座——「善用心理學,協助孩子規劃未來」,目的是要透過心理學告訴觀眾,利用溝通幫助孩子選填適合的科系,傾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擅自主張。不過其中也讓像我這樣已經經歷過志願選擇的人進行反思和對未來做更近一步的規劃。接著就來分享我的所見所聞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