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環境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開始談之前.....啊,突然想到好久以前的一件事


幾年前,曾在別人的臉書留言一句"生態與環境教育屬不同領域"

好在,酸民當個好多年,不枉釣魚功力

馬上掉到一隻殺人鯨大學的小鳥兒

奇怪,我用的是魚餌,怎麼變成蚯蚓了?


當時跟朋友剛看完我的少女時代,還邊吃麥當腦邊回憶,無心筆戰

回個簡短"講贏也沒有獎盃,你先回答觀樹跟關渡什麼關係吧",繼續吃無鹽薯條

果然,對方答不出來,我想也沒甚麼好繼續爭論的了

既然是個非此領域工作者,就字眼意義不斷辯駁,逞口舌之快的狹小心胸

這倘混水就讓對方自己玩吧


的確,一般人容易就字面意義,認為”環境教育"就是跟保護環境有關

也才理所當然的認為,所謂的"生態"(就像導覽員帶一群小朋友到野外認識植物昆蟲)就等於環境教育

然而「導覽」跟「教育」本質差異就很大了,這才是我所說不同領域之意;

關渡,觀樹,看似無關的兩個單位

第一個通過設施場所認證與企業捐助下成立的NGO組織,以及背後的有力人士

但在環境教育領域工作的就知道,這圈子就那幾個大老說了算

從第一屆的以經歷認證的人員、到環訓所舉辦的標竿學習工作坊、各種花式說明會

絕對都跳脫不了這幾位大老講課

就好比你只看了2、3球季的NBA,至少也懂KD、河西、LBJ指的是誰吧

當了3年的鄉民,至少聽過4X、41J、yoyo之類的吧

如果你跟同事講,他聽不懂,表示他沒看NBA、沒當過鄉民,就這樣而已

如同我當時丟下的這個問題,對方不知道,那表示你根本不在這領域工作

既然不是同個領域的工作者,那還有甚麼好爭辯的?


老話一句,爭贏了沒獎盃,何況你連爭的資格都還不到


好了,回到標題

民國100年頒布實施的環境教育法,實行至今也有9年之久

從一開始規範公職人員及高中以下學生每年須實施4小時課程

各單位不外乎都是找講師上上投影片、甚至看影片帶過

反正到年底申報時數時,有個照片跟資料可以填報就好了;

到這幾年慢慢注重戶外課程、場域學習

瀏覽政府標案,冠以環境教育之名的參訪行程不勝枚舉

9年過去了,環境到底提升了哪些東西?

在探討這個問題前,必須先回歸到承辦這些課程的人

對於「環境教育」與「生態導覽」間差異的認知


真正的教育本質,是將一個教學目標包裝起來

佐以設計過的教材等設施,讓學習者操作摸索

也許講師能從旁協助,但教學對象本身的"感知"才是最重要的

舉兩個簡單例子

今天我們到戶外走訪,聽到導覽員口沫橫飛地介紹

"啊,這隻是圓翅紫斑蝶,口訣是圓翅兩邊點,來跟我念一遍"

於是小朋友開心的跟著唸,大人趕快搶拍,上傳網路

告訴親朋好友我都有帶小孩子接觸大自然喔,環境好重要,教育hen棒


WTF????

這叫做"生態導覽",就是把物種名字告訴你,讓你走馬看花

真正的"教育"要有一連串步驟

如果今天你想學修汽車,汽車師傅手拿零件

告訴你這叫做凸輪軸、這叫做汽門搖臂,這樣你就會修了?

物種名稱的知識傳達絕對不能稱得上是教育

以我們常見的環境教育課程教案來說

通常是老師先在室內上課,告訴你待會的操作方式,建立觀念並"引起學習興趣"

接著到現場實作,操作完以後"評量學習效果"

也就是每學期的大考小考,就像我們國高中學的那樣子


這幾年拖工作之賜,讓我有很多機會在各種場合發言或演講

每次跟環境教育有關的活動我都會問台下一個問題

"有參加過螢火蟲導覽的舉手"

接著一群人舉手,普遍來說大約都會有40%的人參加過

"好,你還記得上一次導覽員,告訴你的螢火蟲名稱的,繼續舉著"

大部分的場次全場手都放下了,少部分的剩一兩位還舉著

對,當你聽完導覽,很有趣,但回到家什麼都忘了

因為你在家不會接觸到黃緣螢、黑翅螢、山窗螢

也不需要去記牠們的飛行方式、發光頻率顏色等

因為不會考試

但,你是否還記得F=ma、氫鋰鈉鉀铷銫砝、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多少會有點印象,因為你背過,為了考試而背過

這種學習效法是不好的,但它卻是我們過去九年一貫所必學的東西

如同現在環境教育法通過,第19條每年需上4小時環境教育課程

這課程上完後不能就忘了,而是必須像九年一貫那樣,留下相關印象及技能

這也就是"導覽"跟"教育"不同的地方


說完了不同之處,我們再分別看這兩個領域

「生態」的原文eco,指的是「環境與生物之間的關係」

OK,所以它指的是一種關係

但多數人喜歡把"生態"兩個字理解成"自然"

反正只要跟自然一切有關的都叫生態,看到這裡花花草草很漂亮就叫做生態很好

難道沙漠只有仙人掌剛耐旱昆蟲就表示生態很不好?

錯!那就是沙漠這環境原有的方式;也是各生物在這環境下發展出來的特殊適應方法

未經人為破壞、未經外力控制

這樣的表現遠比人為栽種的花園還要更符合"生態"意義!


回歸到主題,我們回頭談"環境教育"

教育是非常人文的東西,如果沒有人,就不會有教育出現

是我們為了要教導其他人才衍生出教育相關的技巧

包括引起動機啦、實務操作啦、學習評量啦

這些都不屬於"生態"的範疇,而環境教育重點不是在"環境"而是在"教育"

你到一個蝴蝶園,它的環境再好

講師不懂的教育一樣枉然,再多的名稱與物種習性都像是解說

但你甚麼都沒有,只在水泥砌成的教室當中

講師懂得運用周邊素材,融入環境理念,發展相關遊戲來執行

甚至可以在只有人為的教室當中進行完4個小時完整的環境教育課程

靠的就是教材教具、投影片、學習單、互動式遊戲

照樣可以讓學員體驗如何從遊戲或活動中理解保護環境的覺知及培養相關技能

這樣回頭看,你是否還覺得環境教育與生態屬相關領域?


實施九年,比起技能培養(什麼出門帶環保杯啦、對環境問題有哪些因應作為等)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對居住環境和平共處的觀念及心態

過往人定勝天已不敷使用,多少次的反撲演變至今應而需要改變的正確認知

經典著作「少年小樹之歌」裡頭的爺爺說過一句:

「別像個老火雞一樣,自以為懂得多,頭老抬的高,對周遭不屑一顧,

到後來甚麼也沒學到。」

當你既有的認知已不合現況,應改變的是自我心態,而不是口舌辯駁

在這虛擬的空間贏得那無謂的獎盃...。


敬所有環境教育工作者,面對那些不明就裡的阻饒,仍能保持初衷持續推動

加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uis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各位有聽過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了嗎?這集我們提到了很多不同的課程,今天這篇文章想特別介紹「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為我也有修過這個學程,覺得相當值得推薦,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對興趣在自然生態研究的人有所幫助。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菜編。各位有聽過最新一集的《究竟想怎樣》了嗎?這集我們提到了很多不同的課程,今天這篇文章想特別介紹「未來地球生態學程」,因為我也有修過這個學程,覺得相當值得推薦,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對興趣在自然生態研究的人有所幫助。
Thumbnail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Thumbnail
除了淨灘、淨山,環保團體還做些什麼? 以環境實際案例,拆解推動改變背後重要的核心理念 而個人又如何在生活中保護環境呢?
Thumbnail
個人經驗,家長若不是相關領域,很容易用自己在學生時代的經驗帶入,若是大專、碩博士學歷的家長,筆者見過很多給小孩太大壓力的狀況,倒出現反效果。相關領域的,若沒有教學專業,常常是講得太深太多,小孩還是不懂。
Thumbnail
個人經驗,家長若不是相關領域,很容易用自己在學生時代的經驗帶入,若是大專、碩博士學歷的家長,筆者見過很多給小孩太大壓力的狀況,倒出現反效果。相關領域的,若沒有教學專業,常常是講得太深太多,小孩還是不懂。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邊在花蓮唸研究所,一邊在花蓮體中代課。碩二開始修師資培訓課程後,無趣的教學理論、評鑑方式、教學媒體與教材教法完全將我的教師夢想磨損殆盡。直到我開始在花蓮體中的代課,遇到一群單純、率真有時調皮搗蛋無理取鬧的體育資優生們。在後來不斷調整教學方式的過程裡,這群孩子也成為我的老師。
Thumbnail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一邊在花蓮唸研究所,一邊在花蓮體中代課。碩二開始修師資培訓課程後,無趣的教學理論、評鑑方式、教學媒體與教材教法完全將我的教師夢想磨損殆盡。直到我開始在花蓮體中的代課,遇到一群單純、率真有時調皮搗蛋無理取鬧的體育資優生們。在後來不斷調整教學方式的過程裡,這群孩子也成為我的老師。
Thumbnail
最近研究剛告一段落,本來想等數據分析完,或是成功發表一篇好論文後,再來講述這段故事。但後來想想,到時候可能要忙著寫科普文章,況且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這段故事都需要被留下。這是我在研究路上的一個激勵,也期待看完故事的各位,能受到相同的鼓舞。
Thumbnail
最近研究剛告一段落,本來想等數據分析完,或是成功發表一篇好論文後,再來講述這段故事。但後來想想,到時候可能要忙著寫科普文章,況且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這段故事都需要被留下。這是我在研究路上的一個激勵,也期待看完故事的各位,能受到相同的鼓舞。
Thumbnail
我們以勞動、體驗為課程的主軸,讓學生體驗生命從種子到開花結果,或飼養獨角仙等的完整歷程,並融入學科課程的學習,也同時培養細心、耐心等品格,舉凡感受力、挫折忍耐力、變通力、感恩惜福的心,都在動手實作中潛移默化。最後把辛勤耕耘的產出,轉化成更有價值的加工品,透過行銷賺取旅費,最後以課本為藍本,走讀台灣。
Thumbnail
我們以勞動、體驗為課程的主軸,讓學生體驗生命從種子到開花結果,或飼養獨角仙等的完整歷程,並融入學科課程的學習,也同時培養細心、耐心等品格,舉凡感受力、挫折忍耐力、變通力、感恩惜福的心,都在動手實作中潛移默化。最後把辛勤耕耘的產出,轉化成更有價值的加工品,透過行銷賺取旅費,最後以課本為藍本,走讀台灣。
Thumbnail
,第一次用視訊擔任比賽評審 今天在荒野總會擔任環境行動論壇評審,第一次用視訊擔任比賽評審,這是幾個月前因疫情關係,將2天一夜來自全國與邀請的外國伙伴的活動改成視訊進行。       坐而言到起而行―環境行動論壇有感   這些年若有機會到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培訓課程演講時,總會提醒這些志工,自然解說講的
Thumbnail
,第一次用視訊擔任比賽評審 今天在荒野總會擔任環境行動論壇評審,第一次用視訊擔任比賽評審,這是幾個月前因疫情關係,將2天一夜來自全國與邀請的外國伙伴的活動改成視訊進行。       坐而言到起而行―環境行動論壇有感   這些年若有機會到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培訓課程演講時,總會提醒這些志工,自然解說講的
Thumbnail
在開始談之前.....啊,突然想到好久以前的一件事 幾年前,曾在學妹的臉書留言一句"生態與環境教育屬不同領域" 好在,酸民當個好多年,不枉釣魚功力 馬上掉到一隻殺人鯨大學的小鳥兒 奇怪,我用的是魚餌,怎麼變成蚯蚓了?
Thumbnail
在開始談之前.....啊,突然想到好久以前的一件事 幾年前,曾在學妹的臉書留言一句"生態與環境教育屬不同領域" 好在,酸民當個好多年,不枉釣魚功力 馬上掉到一隻殺人鯨大學的小鳥兒 奇怪,我用的是魚餌,怎麼變成蚯蚓了?
Thumbnail
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那條小生命如何發展,就掌握在其遇上的不同生命體。回想自己小時候遇到不少良師,卻同時吃下無數扼殺創意的教材和範圍。巧婦難為無米炊,時至今日香港的孩子們還是要在挑選屎味巧克力或巧克力味的屎中掙扎,這等所謂教育,實和謀殺無異。
Thumbnail
教育是以生命影響生命,那條小生命如何發展,就掌握在其遇上的不同生命體。回想自己小時候遇到不少良師,卻同時吃下無數扼殺創意的教材和範圍。巧婦難為無米炊,時至今日香港的孩子們還是要在挑選屎味巧克力或巧克力味的屎中掙扎,這等所謂教育,實和謀殺無異。
Thumbnail
回想起當年是為著孩子來到親子團,如今,我卻更加覺得身為大人的我們,有必要跟著孩子一起走,有時候是引導的角色,有時候是陪伴的姿態(當中也會有被孩子教導的時候),畢竟.....
Thumbnail
回想起當年是為著孩子來到親子團,如今,我卻更加覺得身為大人的我們,有必要跟著孩子一起走,有時候是引導的角色,有時候是陪伴的姿態(當中也會有被孩子教導的時候),畢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