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華夫
川普總統2020/7/14日正式簽署《香港自治法》,同時頒布行政命令,取消對香港的優惠待遇。他宣稱,「因為不能在自由市場競爭,香港會隨之消失」、「會讓中國為壓迫香港人民負責」。隔天(15)日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表示,香港目前未有出現人才外流的情況,認為現時與外國相比,香港仍有其吸引力和優勢,認為市場無須過份擔心。
此次,川普政府的制裁中國,仍極為克制,並沒有使出殺手鐧;筆者在
美國制裁香港經濟的終極殺手鐧─美中經濟(4)一文中說明,美國的殺手鐧是將香港的金融機構、企業或個人排除在美元國際結算體系(SWIFT)之外,及終止「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按:即以7.75至7.85港元換1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此前美國務卿蓬佩奧曾建議攻擊「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卻遭到川普政府內部激烈反對,擔心此舉會重創美國在香港8.5萬名的美國居民及1,400家美國在港金融公司的生計。這以就是說,川普政府日後攻擊「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機率是微乎其微。
仔細分析此次美中金融戰與科技戰的急驟升高,有三點重要的的啟示:
1)川普政府深諳孟子所謂「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的道理,用打擊中國這個「敵國外患」,以「救亡圖存」。這個策略也就是西方「政治社會學」裡所謂的「
替罪羊機制」Scapegoating──把中國當作引起國內問題的罪魁禍首(替罪羊),以轉移美國國內民眾的焦點。但甩鍋「新冠疫情」給中國,並無法阻止美國確診人數飆至350萬人以上,打「中國替罪羊」牌的甩鍋效果只是一時的,並非「救亡圖存」的治本之道。
2)最近有媒體文章認為觀察美中金融戰,有兩大指標:其一,中國外匯(美元)存底的金額必須死守在3兆美元以上,其二,當港元聯繫匯率出問題,香港與中國這兩個經濟體將可能同時關門。本文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
首先,前面已說明,此前美國務卿蓬佩奧曾建議攻擊「香港聯繫匯率制度」,即遭到內部激烈反對,而作罷。川普政府攻擊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的機率是微乎其微,所以,香港與中國這兩個經濟體將可能同時關門的問題幾乎不可能。
況且,依照,諾貝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提出所謂的三元悖論(The Impossible Trinity),任何國家的政策組合只能從此三者:(1)靈活匯率制度、(2)獨立貨幣政策、及(3)自由資本流動─之間,選擇兩者組合之。例如,美國選擇後兩者─即美聯儲擁有的自主貨幣政策,美國也不管制資本的進出。於是,美國就無法操控美元/人民幣匯率,於是美國若與中國打美元的金融貨幣匯率戰,美國本身也面臨嚴重的兩敗俱傷風險。
中國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認為,人民幣國際化“肯定是方向”,但問題在於以人民幣來結算的貿易占比太小。人民幣國際化首先是貿易方面結算的國際化,樓繼偉建議,一個是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還有一個是中國的銀行應該走出去,在外面建立子行和分行,多做些人民幣業務。(見
樓繼偉:人民幣在資本項下完全開放尚不具備條件)
但從2020/6月人民幣大幅升值近7%,美元兌人民幣突破6.5大關,原本看衰人民幣的外銀紛紛改口,上調今年人民幣預估值,花旗甚至認為會升破6的歷史天價。
隨著人民幣強勢升值,市場風險已從原本的資金外逃,變成出口廠商競爭力減弱。2021年中國的貨幣政策是加速金融改革與擴大金融雙向開放,並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見
旺報社評》人民幣國際化可以更大膽)
3)川普總統除了簽署《香港自治法》制裁香港,同時也自爆打了好多電話勸其他國家禁用華為,因此英國原本同意華為參與5G項目非核心部分(民間企業早採用華為5G零件,只是強調核心設備由美商供應),如今卻髮夾彎,宣布華為在英國現有5G建設必須在二○二七年前全部撤換。但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這將是一個帶有經濟與科技代價的沉重抉擇英國全面鋪開5G的計劃將被推遲一年,並可能帶來數十億英鎊的損失。
筆者在
美國「華為禁令」引發全球5G產業的地震─美中經濟(7)一文中說明了,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總裁福特認為,美國人可以從中國科技崛起中獲益,而最好的方法是投資中國科技公司。福特並表示他會盡量向美國政府表達立場:「美國人對中國科技的投資,事實上是幫助美國的金融市場成為世界牛耳,因此美國不應該尋求與中國的科技和資本脫鉤,....」
如今,川普總統2020年總統大選敗北,美國霸權邁向衰落,制裁華為已是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