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國際局勢下的框架與機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有紀錄的每周寫作第777篇,不過人生並沒有跟著幸運777。前幾天提到局勢的變化之類,筆者覺得還是稍微正式的補充一下。

美中之間的態勢急轉直下,讓許多人驚訝不已,覺得時代真的變了。

呃,筆者自己的朋友,越是只看新聞,還有堅持只看已發表論文、各種智庫公開研究資料的那種,越會相信兩種事情。

  1. 第一種,大勢所趨換誰都不會變。(?)
  2. 第二種,世事難料,還是去買保險吧。(??)

大勢所趨,還是世事難料?

這樣說好了,智庫研究一件事情,是事前還事後?事前就表示在公諸群眾之前很久,就已經有人察覺並且委託研究了。事後也表示這件事情實質發生一段時間,後來才想釐清這個現象。

總之,沒有毫無徵候、突然出現、無人知曉慘劇即將到來這種事。差別是你知道但無能為力,還是故意放任局勢發展,或是找一堆藉口不想改變現狀去應對而已。

大勢所趨無可改變?重點是時間,若我們會覺得時間差1年差5年,是有差嗎?那很可能代表「我們」屬於沒有資源,或是「毫不在乎」的那一群。不然你跟做投資的說,反正長期來看「這個」一定會缺少,你現在就拿個幾億下去買吧,看他會不會一拳打爆你。

用在軍事上也是一樣,假設台灣下個月做了第一次全國的後備動員演習,確定後備軍人完成作戰準備的時間是5天、3天或1天。各位讀者稍微想一下,應該就能理解,時間差這幾天是會死人的,換你是解放軍參謀,假設知道台灣後備部隊領到槍並進入作戰位置只有8小時,會怎麼去規劃渡海登陸戰?

任何一個人跟你說這種細節不重要,反正大勢所趨台灣一定會被中國吞併、或一定不會被吞併,笑笑就好了。

回到標題說的框架問題,這指的是什麼?國際社會的緊密度越來越高,衛星與情報獲取手段的提升,使得大規模突襲戰爭越來越不可行。這也代表各國面對國內民眾,想要改變國策方向,更需要時間去解釋,又不是北韓這種完全封閉型的國家,要鼓動群眾情緒沒那麼簡單。

如果各位實在不能理解這個現象,回想去年香港反送中,與蔡英文總統的選情好了。身邊高喊絕不能讓台灣變成香港,無論如何都不可以讓韓選上的聲音,絕不允許第三勢力出來亂的意見,是隨著香港新聞越來越黑暗而增多,還是突然某一天無預警的猛爆性成長?

美中之間會走到哪一步,為何現在看起來,跟軍情部門與製造業有關的人,均很想把油門催下去?因為有腦的人都想得到總統是誰有差,而且手段會差很多。但到底這個手段會差異到多少,究竟有多強烈?完全看你掌握到多少資訊而定。

框架:特定局勢下,應對手段的一定範圍

國際交往除了檯面上的交鋒,檯面下當然也會有私密管道,而這個傳達訊息的keyman,不僅要能有足夠代表性,還要具有可高度信任度等特質,這種人沒有那麼多。筆者看許多台灣人在講這類事情,往往說某某人出任OO單位,參加XX會議,所以有多大突破或是私下必定談了什麼,都覺得臉上掛三條線。

都要談檯面下的私人訊息了,怎麼可能讓你知道?

川普對中國有沒秘密特使?沒有。但他對伊朗跟北韓有沒有?有。那你說我們怎麼知道,因為凡事都有徵候,而且民主黨都會去追查這個人,讀者想知道這些人是誰,查川普上任兩年,到底哪些很奇怪的人事案被曝光,根本沒啥關聯的人被說有特權,差不多就離真相不遠。

別的不說,台灣不也一樣,李登輝時期的密使是哪些人,至今都解密的差不多了,但90年代那時候我們曉得嗎?好像都在野黨跟反李的人在爆料的,不是嗎?

說這麼多,框架到底是什麼?檯面上,就是狀況進入到哪裡,可以做怎樣的應對。假設今天美中之間發生武裝衝突,某幾艘船互撞,2架飛機被擊落,全美國的人都看到新聞了。此時總統不管是誰,他能不能說:

「這一定跟中國無關,我們要檢討另一個政黨的政策,還有回頭看看美國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當然不行嘛!都被中國打下2架飛機了,總統說這個是練痟話喔,就不要弄到兩院通過對中宣戰,總統想挽回都不行。

但如果情況沒那麼嚴重呢?外交使館被關掉,互相驅逐外交人員,或是像中國之前對加拿大那樣,抓了幾個美國人說是間諜。這種情況,美國人會不會允許總統高喊開戰,丟核彈到中國變回石器時代?鐵定不會嘛,這連花錢送智庫寫報告都不用,反應手段太強烈了。

框架的意思就是,在某種情勢之下,參與國家本身對於可使用手段的選擇性,上面的例子舉比較極端,便於讀者思考,實際上當然有更多的辦法。這些辦法還包括使用媒體讓群眾冷靜,或者推波助瀾炒熱,以便於手段的使用多樣化,或限制政敵的使用範圍。即使是北韓,看似金家人說了算,其實還是多少有派系跟利益盤算在其中,只是因為外人實在拿不到多少資訊,才會讓我們覺得好像超硬派。

所以,即使民主黨拜登上台,當前的國際局勢如果照這速度下去,拜登上台後會怎麼做?假設局勢已經被逼到接近區域衝突,甚至開戰邊緣?他唯一可以降低局勢發展的手段,叫作採取外交談判手段,表面上叫軍方繼續演習跟部署,壓迫中國來爭取談判籌碼,私底下一定會派密使去談怎麼演猴戲,以及假設戲演完了,後面局勢怎麼推下去。

事情沒有那麼單純,假設美軍都就作戰位置,拜登要派哪種人去私下談,習近平等領導人才會相信這是講真的,不是故意來騙?回到前面說的信任,為何共和黨拚命打拜登他兒子,這不是沒有理由的。把私密管道打掉,就只能回到公開手段,必須受到國會監督,總統能做的就會變很少。

好了,即使我們都知道框架的重要,所以懂為何現在的狀況像是在踩油門加速,但這代表衝突、戰爭必然會發生嗎?當然會發生,時間拖到幾年後而已,而這些都是廢話,做這些相關研究的如果會說出「永遠不會發生」這種話,去查查看他有沒收錢。

問題是,還要多久發生?發生機率多少?

降雨機率和股市大盤的概念

現代戰爭不要說跟冷兵器時代相比,就算跟二戰比,時間的差異都很關鍵,差那一兩天很可能就是勝負之差。美軍為何在疫情高漲的前幾個月,不停調動空軍跑來跑去?因為海軍戰力減損,想要維持自己的使用手段不變,就不能放西太平洋空門。

今天的問題是,即使美中衝突越來越高,從外交衝突接近軍事衝突的程度,會有多大可能開戰?上面提過的兩個狀況就是很好的學習範例,中國駐美使館被關閉、外交人員被驅逐,跟雙方軍艦在南海每天大眼瞪小眼,哪一個比較像是可能會擦槍走火?但這代表,只是嘴砲就鐵定不會開打嗎?

這跟降雨機率一樣的概念,你不會認為氣象局說明天台北降雨機率10%,就覺得一定不會。國際戰略也是一樣,我們都知道現階段開戰的可能很低,好比依照中國的軍事調動與方向,台灣東沙或是太平島「可能」遭受攻擊,可能性其實有綜合各種資訊都知道很低,低到大家聊天時都笑說不會有事。

但這代表台灣的相關單位就可以睡死,說反正機率很低,就別準備了?還是要像某些在野黨靠夭(哭枵)的,只要台灣軍方有準備就是挑釁,雙手空空不做防備才叫善意?筆者認為,這年頭台灣應該不會有幾個人這樣想了,所以某種程度上這是進步,想20年前新黨餘威尚在時,多少人有這種投降思維。

這放到美中兩國的衝突也是一樣,我們都知道局勢永遠不會回去了,但這難道就一定會跟股市黑色星期五相同,看到一條線像斷崖嗎?大概就是長期看貶,但區段仍有波動。如同2008金融海嘯時期一樣,台股一路向下,但你回頭翻翻當年的財經雜誌跟報紙專欄,一大堆人說在xxxx點的時候就是低點,要反彈向上了。

戰略國關都一樣,總會有這種人認為,短期內的反彈就是永恆,不相信的就去看統派學者這三五年的論述,串起來看你會翻白眼。

最後,回到篇頭說的,若局勢是這樣,那表示多年前就開始轉變了,我們怎麼會知道,難道不是反中國的意識形態作祟,給你賭對了?

這筆者也不否認,的確有這種人。

但正常來說,我們是看資金的流動,以及各種武器情報的消息,來判斷水面底下的暗流,究竟往哪邊去了。美國保守勢力(不是只有共和黨而已)最早在十年前就開始聽到資金從中國總撤退,大概五年前就幾乎是共識,民主黨大概平均晚五年,而到今天仍然有併購型的企業,依然想把錢丟到中國去。再說一次,這些都是比例,你拿一家共和黨的企業還在中國就說沒這回事,那隨便你。

中國早已在積薪厝火

所以為何稍微有點消息的人,都會說最慢2024再下一任總統,很可能就是美中總清算,理由在此。等自己的錢出來,就可以開槍了,走不掉的那種,尤其是受毛左思想太深的那幾個網路大亨,才會死撐到今天還嘴硬。其實別說是政黨,筆者連黑社會的資金想找管道出逃的消息都聽過,只是手段更麻煩而已。這個是中國自己的鍋,不管你內部有多大問題,搞到大家覺得不走不行,別怪別人。

武器系統情報這些又是哪個問題?簡單說就是,中國試圖偷竊到更近一代的系統,而且不照江湖規矩。美蘇對抗的年代,都說你是敵人了,間諜下手當然不管道義,但蘇聯解體後,今天的俄羅斯對美國,雙方有做到當年那麼絕嗎?基本上是沒有。這表示,雙方實質已經放棄互為死敵的對抗態勢,依舊還是不友好,但沒有到你死我活的程度。

但中國呢?至少這十年,各種技術的竊取面一直提升,而且不僅對美國而已,連老大哥照幹不誤。這類消息聽太多了,美國是前總統不知道在銃啥小,才會弄到川普上台後「突然」這麼難看。

白話一點講就是,假設美國現在的某項技術是第7代,俄國有第6代,日本等盟友有5代,台灣表面說4代,實質弄到第4.5代。中國依靠其他管道,把自己弄到第5代,那麼這在美國的眼中叫做東亞均衡。但中國檯面上說和平崛起,私下卻動手想騙俄國的第6代,再派一堆人去美國想竊取第7代,還被抓包。

各位自己想,其他國家將怎麼看待中國現在的作為,「和平崛起」的第一步就是破壞軍事現況?

大多數人看的是軍隊幾萬、坦克幾輛、飛機幾架等等,實際上現代軍事要看的,更多是這種材料工程跟奈米科技的結晶,尤其中國擁有的電戰跟奈米技術平均差了美俄2代以上,單單只有一項突破,大家還不會想怎樣,全面性、不分種類要提升,還不擇手段想短時間達標,你到底想幹嘛?

這就是表面看起來是和平崛起,積極參與市場運作,派菁英去學習專業技術的真相。看電視你只會覺得美國不想中國崛起,實際了解就曉得中國的作法是挑戰既有秩序,真的想打一場改變世界的大戰,好讓自己稱霸。

想稱霸可以啊,美國稱霸可是花了幾十年,死傷數十萬自己的子弟兵才得到的,憑什麼要人雙手拱出?

以為自己可以透過把美國社會主義化,來鯨吞蠶食地盤,就是把其他國家都當死人。越以為這樣能拖時間,不過是逼美國提早動手解決而已,就算拖過這個時間點,那也只是把火藥庫的火藥累積的更多而已。

我們不會把點燃火藥桶的那根火柴,當成大戰的罪人,那個拚命添柴火進去,賭你不敢放火的人才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y Chou-avatar-img
2020/07/28
"為何現在看起來,跟軍情部門與製造業有關的人,均很想把油門催下去?因為有腦的人都想得到總統是誰有差,而且手段會差很多。" 不好意思這段看不是很懂,有甚麼跡象可以解釋軍情部門與製造業有關的人在催油門?而不是單純貫徹上頭的意志?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0.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9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3/12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4/02/28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相對於一月美國智庫CSIS發表廣受矚目的詳細但難度頗高的兵推報告,本期《經濟學人》以一篇引言和一篇長篇專題具體描述戰前、開戰後的各種細節 走訪現役印太與華府美軍將領來幫助讀者想像戰爭爆發前後的各種狀況與可能的結果。不光讓讀者了解戰爭可能會如何進行與可能的結果,最大目標還是希望找出能防止戰爭爆發的良方
Thumbnail
相對於一月美國智庫CSIS發表廣受矚目的詳細但難度頗高的兵推報告,本期《經濟學人》以一篇引言和一篇長篇專題具體描述戰前、開戰後的各種細節 走訪現役印太與華府美軍將領來幫助讀者想像戰爭爆發前後的各種狀況與可能的結果。不光讓讀者了解戰爭可能會如何進行與可能的結果,最大目標還是希望找出能防止戰爭爆發的良方
Thumbnail
是說中國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機會,趁機打破海峽中線,不斷派遣戰機越界侵擾,進一步壓縮台灣的防禦空間與反應時間。美國雖然嚴厲指責中國的行為,卻未採取積極的行動。台灣為了避免提高緊張情勢,也選擇相對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結果就形成了,中國不斷步步進逼,美、台雙方卻難以有效反制的情況.......
Thumbnail
是說中國藉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機會,趁機打破海峽中線,不斷派遣戰機越界侵擾,進一步壓縮台灣的防禦空間與反應時間。美國雖然嚴厲指責中國的行為,卻未採取積極的行動。台灣為了避免提高緊張情勢,也選擇相對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結果就形成了,中國不斷步步進逼,美、台雙方卻難以有效反制的情況.......
Thumbnail
標題很聳動,不過根據最近一連串的新聞,這說法也不能說無法理解。首先是各國都派軍艦來西太平洋逛大街,再來是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有收緊的趨勢,最後則是越來越多學者撰文指出,中國可能對台灣發起冒進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放話」。
Thumbnail
標題很聳動,不過根據最近一連串的新聞,這說法也不能說無法理解。首先是各國都派軍艦來西太平洋逛大街,再來是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有收緊的趨勢,最後則是越來越多學者撰文指出,中國可能對台灣發起冒進行為,這其實就是一種「放話」。
Thumbnail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海便始終在混沌不清的「現狀」上徘徊。 綜觀世界近代史上的政權分立,東西德問題已是塵埃落定,朝鮮半島維持暫時休兵的南北分治狀態,兩岸雖說民間交流熱絡,卻始終難再更進一步。細究其背後因素,既有冷戰的割裂、國共的對抗,也與近十年興起的中美競爭息息相關,致使台灣問題難由一方自行
Thumbnail
自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海便始終在混沌不清的「現狀」上徘徊。 綜觀世界近代史上的政權分立,東西德問題已是塵埃落定,朝鮮半島維持暫時休兵的南北分治狀態,兩岸雖說民間交流熱絡,卻始終難再更進一步。細究其背後因素,既有冷戰的割裂、國共的對抗,也與近十年興起的中美競爭息息相關,致使台灣問題難由一方自行
Thumbnail
今天來談一個大話題,就是美中關係的大方向!將來從這裡還可延伸出歐洲,南海,與台灣的角色。要談美中關係的大方向,當然是延續川普政府所面對的處境,看看美國還有哪些新思維與新戰略,也當然要從美國與中共這兩方面分別談起。每週五下午,通常我會與明居正老師一起上《新聞大破解》這個節目,來探討美中關係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今天來談一個大話題,就是美中關係的大方向!將來從這裡還可延伸出歐洲,南海,與台灣的角色。要談美中關係的大方向,當然是延續川普政府所面對的處境,看看美國還有哪些新思維與新戰略,也當然要從美國與中共這兩方面分別談起。每週五下午,通常我會與明居正老師一起上《新聞大破解》這個節目,來探討美中關係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今天來談一個大話題,就是美中關係的大方向!將來從這裡還可延伸出歐洲,南海,與台灣的角色。要談美中關係的大方向,當然是延續川普政府所面對的處境,看看美國還有哪些新思維與新戰略,也當然要從美國與中共這兩方面分別談起。每週五下午,通常我會與明居正老師一起上《新聞大破解》這個節目,來探討美中關係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今天來談一個大話題,就是美中關係的大方向!將來從這裡還可延伸出歐洲,南海,與台灣的角色。要談美中關係的大方向,當然是延續川普政府所面對的處境,看看美國還有哪些新思維與新戰略,也當然要從美國與中共這兩方面分別談起。每週五下午,通常我會與明居正老師一起上《新聞大破解》這個節目,來探討美中關係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是說近來有一個非常甚囂塵上的的說法,認為美、中關係快速全面惡化,可能會讓台灣陷入戰爭危機中。這樣的說法雖然也不是毫無根據,畢竟中國共產黨政府在陷入國內危機時,慣於對外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焦點。而毀棄一國兩制的承諾,對香港施重手,強推港版國安法的情況也還歷歷在目。認為中國會在這場危機中挺而走險....
Thumbnail
是說近來有一個非常甚囂塵上的的說法,認為美、中關係快速全面惡化,可能會讓台灣陷入戰爭危機中。這樣的說法雖然也不是毫無根據,畢竟中國共產黨政府在陷入國內危機時,慣於對外發動戰爭來轉移社會焦點。而毀棄一國兩制的承諾,對香港施重手,強推港版國安法的情況也還歷歷在目。認為中國會在這場危機中挺而走險....
Thumbnail
這篇來稍微提一下,戰略上較正統的解釋法怎麼看,除了有人問以外,主要也是看到太多…呃,怎麼說呢,也不是一廂情願,感覺像是看了太多特定說法,想要灌輸你誰當選都不會改變的思維。
Thumbnail
這篇來稍微提一下,戰略上較正統的解釋法怎麼看,除了有人問以外,主要也是看到太多…呃,怎麼說呢,也不是一廂情願,感覺像是看了太多特定說法,想要灌輸你誰當選都不會改變的思維。
Thumbnail
前幾天提到局勢的變化之類,筆者覺得還是稍微正式的補充一下。美中之間的態勢急轉直下,讓許多人驚訝不已,覺得時代真的變了,國際局勢究竟是大勢所趨還是世事難料?
Thumbnail
前幾天提到局勢的變化之類,筆者覺得還是稍微正式的補充一下。美中之間的態勢急轉直下,讓許多人驚訝不已,覺得時代真的變了,國際局勢究竟是大勢所趨還是世事難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