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兒子可能喜歡男生》親情與同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當媽媽發現兒子性向,同志媽媽日常的家庭喜劇
漫畫原名:うちの息子はたぶんゲイ
台灣法律上承認了同志婚姻,這使得同性戀族群間除了伴侶以外多了另一種被法律與社會認可的關係,但有時候在一般異性戀者看似日常的對話和與父母親人間往來互動,對於性向不同或是生理心理性別不同的性少數者,其實是一個不斷編織謊言的難耐旅程。而以同性戀為主的創作很多,但現今有許多以不同角度直接或間接的表達自己對於同志的心聲。

漫畫作品《我家的兒子可能喜歡男生》以一位母親發現了自己的大兒子可能是一個男同志,讓她備感驚訝,但是透過相處她的兒子依舊乖巧且聽話一家和樂,既然這樣那兒子是同志又有什麼關係呢?展開一段母親認識同志小孩青少年時期的溫馨且意外的家庭物語。
​世界上許多文明社會與先進國家對於同性戀與性取向與自己不同的人越來越友好,甚至尊重他天生的與眾不同。但依舊在許多時候同性戀或雙性戀者甚至跨性別族群的人還是會被忽略一些細解。
性少數族群的尊重與認同並不是只有同婚過後、我們可以在螢幕上談論同性戀、還是可以看BL漫畫與同志情色片就已經是平等了,很多時候從職場上和家庭上面,不能說出口或是說了會被人閒話這種狀況其實陳出不窮。當王子公主結婚後並不表示永遠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同志也是如此,王子王子能結婚後也不代表事事如意。
《我家的兒子可能喜歡男生》是網路Pixiv平台上的漫畫與插畫家おくら在2018年時連載的親情漫畫作品,故事以一個母親發現自己兒子是同性戀所引發了一段段小短篇故事與母子喜劇。

在未連載前おくら就已經參與很多同人展售會與自己繪製同人本的同人漫畫家,繪製很多如高校少年少女的青春漫畫、看起來兇惡的禿頭大叔開的溫馨咖啡店等等,可愛又有喜劇風格的故事,主要的基調都和這部漫畫的風格類似的日式溫情全年齡向漫畫作品。
漫畫中以母親會遇到各種青少年狀況繪製成一篇篇小短篇,而只是兒子從異性戀換成了同性戀,故我們可以看見母子看球賽,兒子不小心透露出自己喜歡的球員類型與媽媽女性觀點截然不同。

也可以看見孩子開始購買男體寫真集和在網路搜尋一些同性戀情色的字眼,甚至也在學校有比較欣賞的男同學和朋友,漫畫中的媽媽都抱持著一個陪伴孩子青春成長的過程,而默默的幫害羞的兒子保守這個「喜歡男生」的秘密。
以虐戀男體情色風格為賣點的漫畫家田亀源五郎,近年以同志婚姻探討作《弟之夫》在亞洲掀起討論尤其是在保守的日本社會與剛開放同志婚姻的台灣。而在《弟之夫》的結束後,田亀源五郎也開始繪製以同性戀少年的青春煩惱與年輕男孩的性煩惱與開始對同性有所好感的連載作品《我們的色彩》。

同時野原KURO所創作的高中生同性愛物語《在你背後》也有類似的狀況,只是《我家的兒子可能喜歡男生》是以較為溫馨,並從母親的視角去看待兒子,以親情的角度出發。
從這部作品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思,例如母親雖然在發現大兒子的性向後並沒有反對且包容,但同樣的父親卻依舊以異性戀的思維去看待自己的兒子,父親雖然沒有惡意,當是因為他的先天認知上就是男生會喜歡女生,故對於自己的兒子的青春期自然而然有了這些想法和疑問。

而對於早看透兒子和大哥的母親和弟弟則就會以不同而不是一元二分的形式去看待,雖然是漫畫但實際上我們現實中許多人也是先入為主的先去認定人是什麼樣子,例如喜歡動漫的人都喜歡廢萌作、腐女都口無遮攔談男男性事、同性婚姻會讓小孩不會叫爸爸媽媽等。
在溫馨與喜劇下《我家的兒子可能喜歡男生》雖然很可愛也很理想化,但是還是透露出一些現實面,就像是自己兒子對於男同學與朋友有好感想略為表示,身為母親的主角想支持但弟弟卻冷靜的說出:「可是那個人跟哥哥一樣嗎?」瞬間讓漫畫回到現實。

家庭是同性戀者難以跨過的一個門檻,許多同志可以對朋友出櫃但卻無法對家人說出口怕會傷害自己的父母,漫畫中的媽媽覺得:「我的兒子如此乖巧又可愛。既然如此那是同志又何妨呢?」但現實中如此豁達的父母又有多少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80會員
715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這是我不喜歡《尚氣與十環傳奇》的原因:絕對與辱華無關。我這兩天看了一下網路評論,感覺台灣的大家都很喜歡《尚氣》,連帶台灣票房也有破億之勢。這樣說起來,我的負評其實無關緊要。如果妳很喜歡《尚氣》,也別在意大王的看法,自己喜歡最重要。
Thumbnail
avatar
龍貓大王
2021-09-10
【超閱讀觀點2】《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成為斜槓的提案》斜槓怎麼斜?西恩的文章都是花費時間閱讀、整理與提出心得。「斜槓」是近年來很夯的話題,很多人都想斜槓,但也很多人不知道往哪邊斜,或是怎麼斜出一支槓來,最後讓這支槓強到可以支撐自己。《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成為斜槓、創業者的提案》當中舉了很多作者自己的實例跟斜槓過程,將之具體化。
Thumbnail
avatar
滾石西恩
2021-08-28
《尋找失落之心》| 為人生編寫出精彩的劇情,並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詮釋它。利用人生中的每個選擇『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即便情節不如期盼,我們也可以為其下美好的註解,『說出』一個精彩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Fang, Shen
2020-05-07
卡夫卡《蛻變》X 奉俊昊《寄生上流》評論:蛻變的不可能與翻身的奇幻夢如果人們喜歡《寄生上流》這部電影,那麼在看到卡夫卡的《蛻變》時,人們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外表大相徑庭的兩者,竟可以有類似的共鳴。 卡夫卡的《蛻變》(又譯:《變形記》)發表於1915年。是卡夫卡少數當中比較好讀、篇幅也較短的小說。雖然是距今一百年前的小說了,但從那時一直到現在,卡夫卡這篇小說的價值仍然未減
Thumbnail
avatar
藍玉雍
2019-11-14
21. 重大刑案後的集體療傷: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探尋「共生社會」之可能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確定的一件事是:社會安全網的破洞,絕不只是底層那些陷落者的問題 ......
Thumbnail
avatar
Lynn 陳怡霖
2019-04-24
<p>《莫莉遊戲》——對抗著厭女情結與直男說教,女性競爭心態的可能性</p>她最大的渴望並非金錢和名利,反而是獲得比男性更大的權力、獲得對事情的控制權,電影探討了父權、直男說教(Mansplaining)、不一樣的女權反咬,還有涉獵到極為「厭女」的佛洛伊德派心理分析,電影以莫莉的賭局,帶出女性獨力控制局面、獲取自己應得利益的可能性,也呈現出「競爭心」也能是女性的事物
Thumbnail
avatar
Kayla 陳韻如
20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