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年長同性戀者的掙扎,情慾與傳統道德壓力的拉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叔·叔》(Suk Suk) 2020

《叔·叔》(Suk Suk) 2020

「柏」是個計程車司機,和老婆「清」結婚超過四十年,育有一子一女。柏和清一家人顯然就是幸福家庭的典範。「海」是個退休的單親父親,和兒子「永」相依為命。海雖然和兒子一家同住一屋簷下,卻未曾感受過家的溫暖。柏和海心底裡都有一個秘密,就是他們都是躲藏在櫃子深處的同性戀。人到晚年,柏和海才遇上對方。面對情慾與傳統道德壓力的拉扯,到底他們會選擇直面自己的內心,還是會選擇繼續躲藏在幸福家庭的背影之中?


作為同性戀要出櫃很難,作為老年同性戀要鼓起勇氣出櫃則是更難。「因為對很多年長者來說,做不做自己其實並不重要。而是要維持自己的社會地位、盡自己本分比較重要。」導演楊曜愷如此說到。其實對於大部分年長者來說,家庭和社會地位都是他們花了大輩子所建立出來的,可以說是他們步入晚年時最重要的依靠和成就感來源。故此,「出櫃」所帶來的後果對於他們來說就變得非常地龐大。一旦「出櫃」後,可能就要面對僅餘的自尊和成就感分崩離析的景況。這無疑對他們來說是一場重大的犧牲。但與此同時,壓抑了大半輩子的他們,在內心深處其實亦仍然渴望著未曾感受過的愛和情慾。而飾演柏的太保和飾演海的袁富華都將這種渴望情慾,同時又顧忌社會傳統價值觀的矛盾和壓抑飾演得淋漓盡致。


電影裡除了探討年長同性戀者本身的掙扎外,也有描寫到他們身邊的人。海的兒子永是個很有趣的角色。很顯然地,永是知道自己父親性取向的。然而永卻選擇避而不談。他知道父親如此精心打扮是要去見重要的人,所以他才一再制止老婆的詢問。在聽見父親內心的掙扎時,他站在門外靜默許久,最終選擇了視而不見,只停在門外叫父親收細聲音。永雖然看似無情,但他所做的只是不去捅穿那層窗戶紙罷了。如果真的貿然揭開了那道父親堅持已久的帷幕,只會讓兩人的隔閡變得更深,變得更尷尬、更難堪而已。而柏的老婆「清」也是亦然。結婚四十餘年,才發現枕邊人未曾愛過自己,內心的難過和掙扎讓她無法親自去確認這份懷疑,只能一直在柏的面前裝作若無其事。


在電影的尾聲裡,老年同性戀者Dior出席立法會演講,爭取同性戀老人院的一段不禁讓我泛淚。對於某些活了大半輩子的年長同性戀者來說,他們只是想活得更自由、更美麗而已。然而時至今日,社會對同性戀者仍然存有不少偏見。同性婚姻在香港仍未能合法化,保障同志獲得平等權利的法例和政策更是少之又少,香港的同志平權之路可以說是條長路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lmtalkerhk
3會員
19內容數
電影空談人,喜歡談電影談文學 沒有影評,只有觀後感
Filmtalkerhk的其他內容
2024/09/03
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割禮的存在。女主華莉絲出生在索馬里的沙漠,和家人過著遊牧生活。在華莉絲三歲時,她按照索馬里傳統進行了割禮。十二歲時,父親為了五頭駱駝,要華莉絲嫁給一個六十歲的老伯。在出嫁前夜,華莉絲在母親的默許下逃離了家中。她憑著自己雙腳在沙漠裡連夜趕路,徒步走去投奔外婆...
Thumbnail
2024/09/03
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割禮的存在。女主華莉絲出生在索馬里的沙漠,和家人過著遊牧生活。在華莉絲三歲時,她按照索馬里傳統進行了割禮。十二歲時,父親為了五頭駱駝,要華莉絲嫁給一個六十歲的老伯。在出嫁前夜,華莉絲在母親的默許下逃離了家中。她憑著自己雙腳在沙漠裡連夜趕路,徒步走去投奔外婆...
Thumbnail
2024/06/18
為什麼抱著耶穌遺體的聖母並不感到悲傷呢? 因為活著的人最終都是向死而生
Thumbnail
2024/06/18
為什麼抱著耶穌遺體的聖母並不感到悲傷呢? 因為活著的人最終都是向死而生
Thumbnail
2024/06/17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潮。職業殺手阿Bart亦陷入了經濟危機。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則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電影高材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下一個馬田史高西斯,但回港後卻只能當個副導演拍些三級。阿Bart為了吸引更多生意,便決定和阿全合作,一起買兇拍人,邊殺邊拍下殺人過程給客人觀看。
Thumbnail
2024/06/17
在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下,各行各業都陷入了低潮。職業殺手阿Bart亦陷入了經濟危機。落魄的副導演阿全則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電影高材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下一個馬田史高西斯,但回港後卻只能當個副導演拍些三級。阿Bart為了吸引更多生意,便決定和阿全合作,一起買兇拍人,邊殺邊拍下殺人過程給客人觀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這像是個情境題,看完後你能比較同理誰呢? 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A在離職後的3月,又與論及婚嫁的同居男友分手,身在異地,頓時沒了去處,家裡整天吵吵鬧鬧的母親更不是她的避風港,令她完全不想回家投靠父母,她馬上想到了爸媽的大學同窗好友邱阿姨也住在這城市,每年逢年過節都有去拜訪,小時也都喊乾爸乾媽長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社會中,許多男性表現出「外強內弱」的特徵。他們在公共場合保持堅強形象,卻在親密關係中暴露出內心的脆弱和不安。這種矛盾往往導致他們在家庭中表現出複雜而有害的行為模式。這種模式的危險在於它的代際傳遞性。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中女僕的愛情故事,一系列混亂和混亂後的邀請回報從情感展開,戀愛物語。在家人都在忙的時段裡,進行了一場激情澎湃的內射交配。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家中女僕的愛情故事,一系列混亂和混亂後的邀請回報從情感展開,戀愛物語。在家人都在忙的時段裡,進行了一場激情澎湃的內射交配。
Thumbnail
柏和老婆結婚超過四十年,育有一子一女,是幸福家庭的典範。海和兒子相依為命,卻未曾感受過家的溫暖。柏和海心底裡都有一個秘密,就是他們都是躲藏在櫃子深處的同性戀。人到晚年,柏和海才遇上對方。面對情慾與傳統道德壓力的拉扯,到底他們會選擇直面自己的內心,還是會選擇繼續躲藏在幸福家庭的背影之中?
Thumbnail
柏和老婆結婚超過四十年,育有一子一女,是幸福家庭的典範。海和兒子相依為命,卻未曾感受過家的溫暖。柏和海心底裡都有一個秘密,就是他們都是躲藏在櫃子深處的同性戀。人到晚年,柏和海才遇上對方。面對情慾與傳統道德壓力的拉扯,到底他們會選擇直面自己的內心,還是會選擇繼續躲藏在幸福家庭的背影之中?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Thumbnail
Arlie Hochschild 在《第二輪班:那些性別革命尚未完成的事》中,訪談了 50 對來自不同社經地位家庭的異性戀配偶,並觀察了 12 組家裡有年幼子女的雙薪家庭。這本書挑戰了許多常識性的觀點,提供深刻的社會洞察,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性別平等的實現方式。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Thumbnail
不分年齡差距、不管國籍種族,更不用說性別星座,只要是情人相處就會有情緒問題,不可能天天上演你儂我儂、甜言蜜語的情節,所以即使俗話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也難免會有嘻笑怒罵、口出惡言的時候;打打罵罵教孩子,吵吵鬧鬧過日子,知輕重有分寸就好。這些日常往往是將來點點滴滴的串串回憶。 說起人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