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這件事在這幾年風行了很久,對我自己而言,改變我看待消費這件事是在自己去擺了一次二手市集之後,我才從別人的眼中看見『物品的價值』在購買前、購買後、以及再販售這之間的不同。
關於斷捨離的書我沒有看過太多,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也沒讀過,但是去年閱讀『不消費的一年』讓我感觸良多,或許是因為書中用一種近「凡人」的社會科學實驗,在分享斷捨離這件事。
改變一個深根蒂固的行為從來不是魔法,而是腦部認知到實際行動的真正落差,還有很多很多個自己與自己吵架,以及與家人吵架的過程。
『不消費的一年』比較像是教會我如何斷捨離,而最近閱讀的『D&Department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商店』則是教會我如何買東西。
『斷捨離』跟『買東西』這兩件事聽起來有衝突,但其實又不全然是如此,為什麼呢?
因為在斷捨離之後,人一樣需要買東西,當然,你也可以很極端的去除掉所有的物慾,但我覺得以一個凡人,很難做到完全不買東西,但是可以真正在有需求時去思考,自己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D&Department 開店術:開間傳遞想法的二手商店』(以下將以 D&Department 代稱)書中提到
「那大約是發生在 1998 年前後,全日本,尤其是東京,二手商店數量激增。原因端看觀察者如何解讀。我站在設計師的立場去思考後,認為是因為『生產過量』、『商品推陳出新的速度異常迅速』,以及『想要新商品』,因此對於舊物,希望用『丟棄』以外的好聽字眼,讓他順利從房子裡消失」。我感受到人們對於物品的看法越來越奇怪。過去我們會好好珍惜物品,長久使用,壞了會修理,讓他能夠傳給下一代,如今這樣的想法漸漸消失。」
D&D 所販售的商品,其他地方也會販售,我們並沒有任何只有在 D&D 才買的到的東西,這其實是有原因的,當我們自問:『我們販售的到底是什麼?』這個最根本的問題時,得出 D&D 賣得是『傳遞製作者的想法』這樣的答案。也就是說,我們是靠『傳遞理念』來賺錢。
降價、折扣等方式,受惠的只有購買商品的那一方,當我們深入去思考製作者及該有商品相關的整個產業鏈之存續時,會發現廉價至上的扭曲觀念必定會在某處產生不良影響。若不能讓「製作者」、「銷售者」以及「消費者」三方都滿意,事物最重要的本質便無法彰顯。每個人都是消費者,但如果不去思考其他兩個角色,結果就是會造成自己所在的地區或國家,變得越加貧瘠困乏,能夠設身處地去思考是很重要的。
整本書還有很多好句子讓人不斷的去思考「好設計」、「永續設計」是什麼。
讀完書,我想起在去年時朋友送我的一個野田珐瑯的水壺,我記得我在跟我朋友描述我需要的水壺是一個可以拿來早上煮咖啡的水壺,希望導熱很快,體積不用太大,這樣就可以用新鮮煮沸的熱水來沖咖啡。
後來朋友送的野田珐瑯水壺正符合這樣的需求,可能是因為朋友送的吧~所以特別珍惜,我家人形容我是到一個走火入魔的地步,但正因為是很棒的東西,所以特別呵護它,平常要是看到底部髒了就會拿起菜瓜布輕刷,怕傷刮傷水壺外表的照料它。
因為導熱快速,水燒開又不會叫,所以總是戰戰兢兢的打開瓦斯後,邊磨咖啡豆邊聽水壺的聲響。聽起來這個水壺好像給生活帶來一些緊張感,但相反的也因為這個水壺而更專注在生活上,把所有的時間留給了這樣一個需要人照料的「水壺」。
有一天回到家,看到野田珐瑯白水壺壺蓋上的木頭蓋子整個燒到黑了,把手也是焦黑,當下真的超級難過,心想一定是有人沒注意到讓水壺乾燒到焦黑了。
這件事讓我開始思考這個水壺真的有為生活帶了什麼不一樣嗎?還是只是讓生活變得緊繃,甚至想著會不會再買一個新的只會讓家人覺得要照顧這個水壺很辛苦?是不是應該改用快煮壺比較好?
但很有趣的是,但我提出這個問題時,家人反而跟我說,覺得用這個水壺燒水帶來一種療癒感,雖然要花時間照看著它,但相對的也會更用心在燒水這件事上,不管是我拿來煮咖啡也好,抑或是家人拿來泡茶也罷,都為我們帶來一種真切的生活感。
再回去呼應到 D&Deparment 這本書,我好像稍微懂了長岡賢明先生說的好設計,以及永續設計這件事情。
最後也以 D&Department 這本書所提到的好設計與美好生活的連結做結尾。
以 D&D 在賣的漆碗為例,會買的客人一定是會自己煮味噌湯的人,可以從熬煮高湯開始完成一碗味噌湯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緩慢而有餘裕的。如果沒有時間可以慢慢欣賞古典樂、古典落語、感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方式,處於忙亂不堪的時間軸裡,就算擁有漆碗,也只能偶爾使用,實在可惜了。
在實際看到漆碗製作過程,了解漆器的歷史背景或是產品製作過程而被深深吸引,買了漆碗回家卻沒有在實際生活中派上用場,那也不算是真的有意義。可以用上一百年的漆碗,若沒有被使用,跟垃圾沒有兩樣。
在體會每一件物品的真正價值這條路上很像才剛起步,在真正需求跟想要之間還是要停下來想很久,甚至偶而迷路。真正的美好生活還離自己很遠,只希望自己能夠好好的去正視自己的需求,然後購買能陪伴自己很久同時讓平凡生活有些許期待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