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紐西蘭奧克蘭CBD的Machi Machi等飲料,聽著店裡周董的歌輪播。本來只是想跟女兒炫耀我會唱周杰倫的歌,沒想到下一首播的就是「聽媽媽的話」,我唱著唱著眼眶就失守了,回到飯店大哭。
我好想媽媽,好後悔小時候沒有聽媽媽的話總是讓她受傷,還來不及長大保護她、帶她出國玩。
最近好多年輕的藝人突然離世,讓我覺得死亡如此靠近。這本書是心理師 在安寧病房工作中各個病人發生的故事;有浪子回頭來不及的,有相依為命的母女,有默默自己離世的老先生…
整本書的主軸在探討善終
善待生命的尊嚴,讓活著時好好活,讓臨終時好好走,讓別離時好好說再見
當年爸爸曾經跟我討論過,癌末的媽媽時間已經不多了,是否讓她轉到安寧病房讓她舒服一點的走,我雖然同意,但真正到終點的時候,外婆還是不願放棄的,深信醫生可以救回她寶貝女兒…這個我到現在還是覺得很遺憾,當時年紀小沒有太多話語權…
聽說人死亡的時候,聽力是最後消失的。
媽媽的大體在殯儀館躺著時,我們在旁邊誦經,我看見媽媽的眼淚從眼角留下,當然我知道這有一些醫學解釋,但我寧可相信是媽媽捨不得我們。
本書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生命絕對可貴」這個章節,討論的是安樂死議題。包含歐美國家安樂死合法化 後面臨的問題,以及是否該草率的通過 安樂死
雖然安樂死訴求死亡的自主權,但我們很難完全克服,安樂死是否完全出於病人的自願與自主。社會的壓力、家人的遺棄、疾病的調適能力、生活的困境、醫療的建議,皆可能影響病人的自主決定。
因此台灣使用的是 安寧緩和條例。
台灣目前遇到的問題不是病人需要一個法來讓他們死,而是有一個法,不要讓他們死得太慘、沒有尊嚴、不受尊重的強行給予醫療維生系統:氣切插管、強心劑、急救。這些並不能真的救回病人,它的價值僅在於急診室的醫師認為他盡責了。
12年了,我一直把媽媽放在唯一我能隨時找到她的地方: 我的心裡。
我要把生命過得很美好,才對得起給我生命的媽媽。
Gute Nacht M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