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泰國電影「就愛斷捨離 」 觀影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如果有在追泰國電影的朋友或是電影圈的朋友,應該對泰國電影導演 Nawapol 不陌生,如果覺得對 Nawapol 導演感覺很陌生,但有看過泰國電影<模犯生>,應該對電影女主角茱蒂蒙·瓊查容蘇因會有印象~
這次來泰國去看了<就愛斷捨離>,內容在講述女主角 Jean 離家三年後從瑞典回到泰國,決心將家裡斷捨離,打造成極簡風格的辦公室, Jean 在整理家裡時因為舊物品,聯繫上的朋友與舊情人所發生的故事。
<就愛斷捨離>與其說是愛情電影,還不如說是關於愛以及各種關係的電影,電影探討的不僅是愛情,還有友情與親情,自私與不自私這件事。
追 Nawapol 導演的電影是從六七年前他拍攝第一部短片電影<36>開始,在導演一開始出來時,大家會覺得哦~是文青導演,但是 Nawapol 導演的的魅力是能在文青與主流中找到一個平衡位置,包含他用演員的方式,另外最佩服的是導演可以用現今的趨勢和主題去包裝他想要講的事情,只能說是超厲害的行銷人。
我自己在看這部片時很有感的是<斷捨離>(這也是導演拿來包裝電影的主題),Jean 在丟家裡東西時,遇到的阻礙就是家裡的東西未必是自己的,即便自己可以輕鬆的斷捨掉不要的東西,但是其他家庭成員未必配合,Jean 的母親一直沈溺在過往之中,心裡盼望自己的丈夫能重新回到家裡,保留的鋼琴象徵過往的美好回憶,與丈夫一人彈琴一人唱歌的時光,如今只留下一人獨自唱著卡拉 OK。在電影裡,Jean 想把鋼琴賣掉,但母親不准 Jean 丟掉鋼琴,因此兩人之間有很大的衝突。
photo credit to GDH
剛好去年也開始整理家裡,雖然背後故事沒有這麽 Drama ,但是也會遇到與家人價值觀上的衝突,像是要丟舊物品時,媽媽總覺得東西有一天會再用到,或是每個人對東西的心理價值不一樣,讓斷捨離遇到重重阻礙,通常這種時候家庭成員就會開始進行 debate,直到得到一個結論到底丟還是不丟,或是延期斷捨離。
電影探討的不只是丟東西這件事,而是物品與人之間的連結,在 Jean 的理論中,把東西丟進黑色垃圾袋,就如同把東西丟進黑洞之中,你不會記得裡面丟的是什麼,甚至連對物品的記憶、情感都可以一併處理掉。直到朋友 Pink 提醒她說,東西可以這樣丟,但是人與關係是不行的,因此 Jean 才開始還物品之旅,把過往曾經借的東西,或是朋友代購的東西,一一還給朋友,讓關係延續,抑或是讓破裂的關係也有一個終點。
當然,其中一個起伏就是還東西給 Jean 曾經不告而別的舊情人。這裡面的關係也很有趣,人際關係是雙向的,電影探討了自私與不自私的這件事。女主角單方面的拋棄男主角,三年後又自顧自地去還東西,並且道歉,看似圓滿了的這段關係,但在其中一段張力很強的片段中,男主角也說出真心話,認為 Jean 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她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為了自己的感受。不告而別是因為自己不想面對這段關係(把關係丟進黑洞),回來道歉也只是為了自己心情舒坦而已。這讓女主角聽到覺得委屈,因為這些情緒也是真的,是真的感到抱歉而去道歉,是真的感受到無法延續感情而選擇不告而別。
photo credit to GDH
人或許終究是自私的,雖然說是為對方想,但其實還是最想保護自己的感受,最後女主角跟朋友說,她跟男主角可以是朋友,而男主角也要和新女友移民新加玻的謊言,也是為了讓自己心情輕鬆。
自己曾經跟朋友曾經談論到 <塑造新記憶> 這件事情,回應到電影內容,我覺得塑造記憶這件事情,或許是在斷捨離之後的副作用也說不定,因為沒有『實質物品所製造的在場證明』,所以我們更容易對自己說謊,創造出一個新的世界來說服自己世界很完美,我們很完美。
Nawapol 導演的電影厲害的地方是可以讓觀影者去投射去思考,在電影結束後,與朋友談論,每個人的故事都不盡相同,像是你是丟棄的一方,還是被丟棄的一方,有趣的是每個人可能兩個角色都擔任過。
還有幾個問題是我跟朋友討論的
  • 對於舊情人,不刪除好友,跟刪除好友,哪一種代表更在意這個人?
  • 有沒有刪除好友是為了幫助對方忘記自己,而不是幫助自己忘記他的經驗
所以自私與不自私,忘記不忘記,丟或不丟都沒有正確答案

去看電影的當天很幸遇遇到電影座談會,主題是 DESIGN/ARCHITECTURE,除了 Nawapol 導演之外,還有設計師以及兩位建築系教授。討論電影圍繞的場地(家),以及極簡風格,教授們也簡介了關於極簡大師的作品以及歷史,其中也拋了幾個問題出來
  • 極簡為什麼貴?極簡可以便宜嗎?
  • 為什麼極簡這麽困難?
  • Reference 對於創作者有什麼影響,我們該怎麼被 Reference 啟發但是不被困住?
其中對於 Reference 的討論很精彩,Nawapol 導演提到,Reference 之於他,不是模仿成品,而是模仿創作者如何思考,這才是能不被『成品』困住。
另一個 Reference 的存在意義是拿來跟劇組/他人溝通,因為每個人對於腦袋中畫面一開始是沒有一致性的,所以藉由 Reference 可以讓大家知道自己(導演)本身的想像是什麼。
自己看過導演的短片 <36> , 紀錄片 <The Master>, <Girls don’t Cry>, 電影<Mary is happy, Mary is happy>, <Freelancer>, <Die tomorrow> 到 <How to Ting>
短片 <36> 是泰國朋友借我的,還記得那時候是在清邁宿舍看的,宿舍很亮,那時自己的泰文好爛好爛,好險 36 裡面的對話很少,悶熱的午後,自己看到差點睡著,當時覺得 Nawapol 導演如同現代文青導演一樣都在講一些很難抓住的東西。

後來真正喜歡上是 <Mary is happy, Mary is happy>,被導演說故事的方式跟吸引住,到 <Freelancer> 時覺得導演好厲害,可以讓大的製片公司買單,用當紅的演員去說故事,覺得更厲害的是導演在社群媒體上的影響力跟創意,很難聯想台灣類似 Nawapol 的導演有誰,可以讓年輕人買單去戲院看電影。
電影 Mary is happy, Mary is happy
我自己最喜歡導演的作品的是 <The Master> 因為導演用了一個很有趣的方式拍紀錄片,以及選的題材也非常有意思。一路看導演的電影,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看,只覺得導演進步的地方是更學會捨,過往看 <Mary is Happy> 以及 <Freelancer> 時都覺得太多了,尤其時最後的 20 分鐘,可以理解導演想要表達,但卻覺得因為捨不得一些片段,而太長了一些,畢竟自寫劇本、自導、自己剪片,終究有一些難以取捨的地方,但在 <Die tomorrow> 以及 <How to Ting> 有感覺到導演在剪片上也開始斷捨離。
紀錄片 <The Master>
在 Netflix 上可以看到兩部導演的作品,分別是 <就愛斷捨離>, <Girls don’t cry>,我自己剛剛看完 <Girls don’t cry>,看完也是對導演又愛又恨啊!覺得他真的是太會問問題,然後在問與答之間丟出自己的觀點,然後把剩下的留給觀看者。
avatar-img
6會員
16內容數
Saneology comes from the Thai word “เสน่ห์” (Charm) and combines with “-logy”, which become a new word Saneology.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mpa Ch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一個 co-working space 都有很不一樣的特色,也搭配不同工作歷程的我與公司,去找到配合的 co-working space,我覺得 co-working space 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 “co-working” 這件事,因為不只是工作場所而已,還有“人”在裡面,讓所有體驗不一樣。
在認識泰國泳衣設計品牌之後,才知道原來泳衣是時尚產業的一部分,在 One piece 泳衣跟 bikini 泳衣之間,存在著無限多種設計可能;樸實無華的運動泳衣,跟火辣無比的比基尼兩種風格之間,也有很多種 style 等著被挖掘。而這就是泰國泳衣的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
最近在與朋友聊天(兼做市場調查)發現女性友人們紛紛提到包包跟鞋子的重要性,同時會更注重 CP 值,畢竟一個具有設計感的包包就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原本更似平凡無奇的裝扮變成一個完整的 Look。
我自己非常喜歡,是因為作者葛瑞琴理性分析不願意捨棄物品背後的理由,跟其他斷捨離專家不同的是,葛瑞琴保有中間灰色地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狠心的突然斷捨離。
我的第一口泰國啤酒是在台灣的宿舍喝的,還記得那時候對於啤酒以及泰國還沒有這個多的認識~泰國的啤酒世界其實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其實也蠻複雜的~來分享幾個泰國啤酒的奇妙之處吧,以及在泰國這幾年的啤酒心得
關於斷捨離的書我沒有看過太多,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也沒讀過,但是去年閱讀『不消費的一年』讓我感觸良多,或許是因為書中用一種近「凡人」的社會科學實驗,在分享斷捨離這件事。
每一個 co-working space 都有很不一樣的特色,也搭配不同工作歷程的我與公司,去找到配合的 co-working space,我覺得 co-working space 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 “co-working” 這件事,因為不只是工作場所而已,還有“人”在裡面,讓所有體驗不一樣。
在認識泰國泳衣設計品牌之後,才知道原來泳衣是時尚產業的一部分,在 One piece 泳衣跟 bikini 泳衣之間,存在著無限多種設計可能;樸實無華的運動泳衣,跟火辣無比的比基尼兩種風格之間,也有很多種 style 等著被挖掘。而這就是泰國泳衣的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
最近在與朋友聊天(兼做市場調查)發現女性友人們紛紛提到包包跟鞋子的重要性,同時會更注重 CP 值,畢竟一個具有設計感的包包就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讓原本更似平凡無奇的裝扮變成一個完整的 Look。
我自己非常喜歡,是因為作者葛瑞琴理性分析不願意捨棄物品背後的理由,跟其他斷捨離專家不同的是,葛瑞琴保有中間灰色地帶,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狠心的突然斷捨離。
我的第一口泰國啤酒是在台灣的宿舍喝的,還記得那時候對於啤酒以及泰國還沒有這個多的認識~泰國的啤酒世界其實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其實也蠻複雜的~來分享幾個泰國啤酒的奇妙之處吧,以及在泰國這幾年的啤酒心得
關於斷捨離的書我沒有看過太多,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也沒讀過,但是去年閱讀『不消費的一年』讓我感觸良多,或許是因為書中用一種近「凡人」的社會科學實驗,在分享斷捨離這件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第九封 生命的意義不只存在於愛情 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你所擁有的美好 意義不只有存在愛情裡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讓生活更簡單:一個普通人的斷捨離之旅 什麼是斷捨離? 你是否曾經在家裡感到過壓力,因為周圍堆滿了各種不需要的東西?你是否經常找不到重要的物品,因為雜亂讓你無從下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斷捨離可能就是你需要的解決方案。 斷捨離(Danshari)是一種源自日本的生活哲學,由山下英子(Hidek
Thumbnail
雜物充斥的生活空間會給人的生活添加更多的壓力和沉重感,舒適自在的空間才會讓人覺得安心、安全。「家」應該是讓人感到放鬆的地方,而不是一直想往外「逃」。
Thumbnail
男人刪了通訊錄的她,不再繼續著,只有他單方面的熱烈。 她也還不知道被放棄,但通訊錄的男人,對她而言,其實也沒有很重要。 相離一千多公里,她躺在就房間,看著電視吹著冷氣,雖然疑惑著,怎麼接連好幾天都沒有男人的消息,但她所覺得更重要的事情,是青梅竹馬即要歸鄉的消息。 男人的通訊錄,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這本書書名是《不丟東西的整理術》,還有個副標題:”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2000年起,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在日本舉行斷捨離講座,提倡斷捨離,並出版斷捨離的書,成為暢銷書。之後很多談整理的書,也都在談斷捨離。甚至,還有人提倡比斷捨離更極端的極簡主義。
真的在做斷捨離後才知道是難的,有些時候斷捨離的是感情,不是物品 搬家後已經斷捨離一波,前陣子我媽把我還留在家的東西挖出來問我要不要 為了讓他們家也有空間清出來我就先拿回來了 有一堆裙子,極短的短裙,和我後來跳舞的裙子;還有一些上班穿的正式服裝(但我現在也不太穿了) 那些東西被我運回來後擺著擺
Thumbnail
因為住家以及診所辦公室累積近二十年的雜物,已堆得有點干擾正常生活,也就在這幾個月開始進行我的「斷捨離」行動。     前幾年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斷捨離的概念,書大為暢銷,也掀起一股從清理家裡雜物到整理自己生活的風潮。     所謂斷捨離是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甚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窗邊》是2022年的日本電影,講述了關於外遇及關係處理的故事。導演今泉力哉以及其作品均探討主題圍繞在人身上,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放大檢視及討論。整部電影完全使用兩人對談及接觸到的物件敘述和解釋,從細微的日常中,串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此作品是導演今泉力哉自編自導,展現他獨特的人物描摹及刻畫之細膩。
Thumbnail
第九封 生命的意義不只存在於愛情 看看身邊的人事物,你所擁有的美好 意義不只有存在愛情裡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讓生活更簡單:一個普通人的斷捨離之旅 什麼是斷捨離? 你是否曾經在家裡感到過壓力,因為周圍堆滿了各種不需要的東西?你是否經常找不到重要的物品,因為雜亂讓你無從下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斷捨離可能就是你需要的解決方案。 斷捨離(Danshari)是一種源自日本的生活哲學,由山下英子(Hidek
Thumbnail
雜物充斥的生活空間會給人的生活添加更多的壓力和沉重感,舒適自在的空間才會讓人覺得安心、安全。「家」應該是讓人感到放鬆的地方,而不是一直想往外「逃」。
Thumbnail
男人刪了通訊錄的她,不再繼續著,只有他單方面的熱烈。 她也還不知道被放棄,但通訊錄的男人,對她而言,其實也沒有很重要。 相離一千多公里,她躺在就房間,看著電視吹著冷氣,雖然疑惑著,怎麼接連好幾天都沒有男人的消息,但她所覺得更重要的事情,是青梅竹馬即要歸鄉的消息。 男人的通訊錄,
Thumbnail
近年流行斷捨離,即是將多餘物品做相應處置以達舒適空間。然而,心理聲音和處理物品去處仍具挑戰。透過捐贈、二手賣場等方式可尋找物品有緣人。除斷捨離物品外,心理排毒亦應繼續努力。
Thumbnail
這本書書名是《不丟東西的整理術》,還有個副標題:”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 2000年起,日本女作家山下英子,在日本舉行斷捨離講座,提倡斷捨離,並出版斷捨離的書,成為暢銷書。之後很多談整理的書,也都在談斷捨離。甚至,還有人提倡比斷捨離更極端的極簡主義。
真的在做斷捨離後才知道是難的,有些時候斷捨離的是感情,不是物品 搬家後已經斷捨離一波,前陣子我媽把我還留在家的東西挖出來問我要不要 為了讓他們家也有空間清出來我就先拿回來了 有一堆裙子,極短的短裙,和我後來跳舞的裙子;還有一些上班穿的正式服裝(但我現在也不太穿了) 那些東西被我運回來後擺著擺
Thumbnail
因為住家以及診所辦公室累積近二十年的雜物,已堆得有點干擾正常生活,也就在這幾個月開始進行我的「斷捨離」行動。     前幾年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斷捨離的概念,書大為暢銷,也掀起一股從清理家裡雜物到整理自己生活的風潮。     所謂斷捨離是指,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