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第一個十年」的報酬最重要!退休金夠不夠?固定提領策略的成敗就在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今天要介紹幾個高價值的「退休規劃細節」!

🔥在歷史中模擬【4%法則】的情況,退休帳戶前幾年的波動程度,一定會嚇到一個剛退休的人!因為像是【4%法則】這種固定提領策略(Constant Inflation-adjusted Spending),會最大化Sequence Risk:

👉🏻若在退休「初期」市場表現很差,造成退休金大幅貶值,進而影響退休期間的整體複利效果,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那所謂「初期」是退休後的幾年內呢?退休後前一年?退休後前五年?

💥上圖顯示在60/40股債比中「安全提領率」與退休後「不同期間報酬」的關係:

💧在適當的提領率之下,退休後第一年股市大崩盤的影響並不大,因為提領來源大部分來自債券,若股市在接下順利反彈,就不會有太多的股票變現提領!(每年再平衡的成果)

👉🏻安全提領率與退休後第一年的報酬的相關性只有0.21。最差的報酬(最左邊的-42%),還有5.34%的安全提款率,遠高於4%的門檻

💧所以真正的風險不只是第一年的壞報酬,還要考慮一連串的市場表現。

👉🏻再來我們看10年名目報酬。安全提領率與10年名目報酬之間的相關性是0.44,是1年相關性的兩倍多啊!

💧你可能會想說:「10年名目報酬比1年更有預測價值,那把時間拉長會不會更好呢?」但事實並非如此。

👉🏻實際上,把時間範圍拉長,結果變得難以預測。安全提款率與30年股市名目報酬幾乎沒有任何關聯!因為就算在退休後期,市場表現得好也沒用,因為在這之前可能就把錢用光了!

💧那為什麼退休後30年內的名目報酬跟安全提領率的關係,看起來有輕微的「負相關」?長期賺得越多反而更容易失敗?搞什麼鬼?

👉🏻原因很簡單,因為報酬是名目的,部分來自通貨膨脹,這會對退休人士造成不利的影響,高通貨膨脹意味著需要更多的提領來維持生活水平。

👉🏻通貨膨脹本身也有自己的Sequence Risk,像是退休後前幾年的通膨率太高,跟著提領的錢也會越多,初期投資組合就大幅貶值,從結果來看效果等同於市場表現不好!

👉🏻當然,名目報率若能跟通脹率保持一致。換句話說,就是報酬能Cover住通膨,然後一同增長,那麼通貨膨脹造成的Sequence Risk就能比較好地被控制。

💧因此在考慮通膨後,我們要改看「實質報酬率」!30年的實質報酬與安全提領率的相關性為0.43(不是輕微的負相關性了)。

👉🏻但退休後的前30年實在太長了,很難真正體現出Sequence Risk。


🔥若我們只看退休後前10年的實質報酬,相關性會飆升至高達「0.79」。

💧前十年的實質報酬如果太低(像是低於0%),會嚴重影響退休生活水平。

💧如果退休後的前十年市場表現不錯(像是超過12%),最差的安全提款率「至少」為7%,很誇張的高啊!

⭐換句話說,前十年糟糕的市場表現加上後續不斷的提領,就算後期市場反彈也沒用,因為資金規模已經變得太小了,但如果第一個十年表現得很好,甚至連後續的熊市也不用太擔心

前十年市場的實質報酬決定了大部分的Sequence Risk,退休初期短暫的股市大跌不能代表一切,因為這時候市場可能會快速反彈,在「再平衡」過程中,實際提款會來自債券部位,而不是股票部位。

真正要擔心的,不是退休初期的一兩年,而是開始退休後的前十年。事實證明,市場的十年實質報酬是Sequence Risk的最佳位置(Sweet Spot)。

⭐退休人士不必為短期市場的表現擔心太多。前幾年的熊市若能在後續順利反彈(像是退休時遇到2008年金融海嘯至今),退休後前幾年的股市大跌並不一定會致命。

⭐不要太過分依賴超長期報酬(像是20年以上),真正最重要的是退休後的「中期報酬」(退休後的10年內左右),🔥因為市場「平庸」的十年實質報酬可能比短期市場崩盤還「更糟糕」!

⭐第一個十年最重要,如果退休前十年的市場表現不錯,那麼在結束時會剩下很多錢(因此可以視情況提高退休後的支出)。如果市場在前十年表現不佳,而且很早就耗盡大部分的退休金,那就麻煩了...(這時候請視情況降低提領率)。簡單說,就是可視前十年投資組合的表現來調整提領率!

⭐因此在退休後前十年保持理性是很重要的,這時候若能搭配「好的財務顧問」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與擔心。

⭐另外因為十年實質報酬的關係,搭配像是用Shiller CAEP制定的動態提領策略,會是一個大幅壓低Sequence Risk的好作法!


💥關於Sequence Risk可以查看我製作的動畫影片解說


💧圖片出自:Michael E. Kitces | Buckingham Strategic Wealt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海貓貓-avatar-img
2022/04/13
清流君你好,請問圖片中的研究在那裡可以找到呢?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借用了你的說法。 可以的話希望能請你檢查我引用的方式是否適當。 https://vocus.cc/article/62553280fd89780001db058c
avatar-img
血流成河
2.0K會員
90內容數
【ETF投資、因子投資、資產配置】享受創作過程,傳遞我認同的投資理念,同時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血流成河的其他內容
2024/10/25
保留現金、逢低買進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全倉幹入,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還是2022年股債雙殺年、2024年中的修正,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
Thumbnail
2024/10/25
保留現金、逢低買進 當市場處在牛市,不斷創新高時,如果直接單筆一次ALL IN、全倉幹入,萬一之後剛好股市大跌怎麼辦?然後又不想分批進場,就只能先保留現金,待在場外觀望,等待股市下跌之後再單筆投入,像是在2020年疫情爆發,還是2022年股債雙殺年、2024年中的修正,如果有留一筆錢在那時候單筆投
Thumbnail
2024/08/09
要用新青安買房嗎? 各位觀眾,最近新青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 而且最近一年全台房價也大幅飆漲,造成現在很多人有非常大的FOMO錯失恐懼症。 很怕現在不趕快上車,以後會不會更買不起。 或是因為貪念,自己也想趁機賺一波,反正有五年寬限期跟政府補助的利率優惠。 現在門檻進場變低,打不過就加入
Thumbnail
2024/08/09
要用新青安買房嗎? 各位觀眾,最近新青安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 而且最近一年全台房價也大幅飆漲,造成現在很多人有非常大的FOMO錯失恐懼症。 很怕現在不趕快上車,以後會不會更買不起。 或是因為貪念,自己也想趁機賺一波,反正有五年寬限期跟政府補助的利率優惠。 現在門檻進場變低,打不過就加入
Thumbnail
2024/02/23
本篇文章介紹了景氣燈號操作法的策略和買賣進出點,並進行了回測結果的比較。作者指出,景氣燈號投資並不能增加報酬和減少風險,而且景氣燈號是落後指標,並非有效投資策略。
Thumbnail
2024/02/23
本篇文章介紹了景氣燈號操作法的策略和買賣進出點,並進行了回測結果的比較。作者指出,景氣燈號投資並不能增加報酬和減少風險,而且景氣燈號是落後指標,並非有效投資策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小畢,照著自己的退休計畫和目標一步步前進後,好不容易達到退休目標,想說總算可以開始享受自己的退休人生,但是現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因為退休後的運氣決定你的退休生活,有可能變得更好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你可能會想說我都存到目標的金額了,為什麼運氣會影響退休品質呢?原因就在於退休後報酬的順序
Thumbnail
對安全定義不同的投資概念,決定了退休生活是舒適或窘迫。
Thumbnail
對安全定義不同的投資概念,決定了退休生活是舒適或窘迫。
Thumbnail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
Thumbnail
前兩天我寫了一篇《三十年的投資時光》,講述的是就算我們在累積階段遇上高通膨,但只要長期投資,【股債配置+再平衡】還是可以累積出足夠的資產支應退休生活。 但就有人說啦!那如果是在退休提領階段才遇上高通膨的十年呢?會不會我們就淪為"下流老年"? . 這個問題非常好,所以我今天就來做個模擬測試看看。 .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指數型基金的合理年化報酬並不高 投資人應該要有基本的認識,才不會被過高的報酬欺騙
Thumbnail
前兩篇講了許多,但我人微言輕,憑藉什麼讓人買單?網路上不也很多人做過討論了,這裡所說的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用數字說話,基於不同程度的簡化與假設,逐步做說明。開始之前先說一句:無誠勿試。
Thumbnail
前兩篇講了許多,但我人微言輕,憑藉什麼讓人買單?網路上不也很多人做過討論了,這裡所說的又有什麼不一樣?以下,我們就來用數字說話,基於不同程度的簡化與假設,逐步做說明。開始之前先說一句:無誠勿試。
Thumbnail
學長在上篇介紹了4%提領率的原始文獻及其計算邏輯,也提到在不同債券的低實質報酬率情況下,4%提領率的失敗率有多少。本篇將帶各位看看採用現代債券報酬率的投資組合,使用「4%法則」的失敗率,並引用不同專家建議符合現代低利率環境的提領率,也會提到幾個重要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學長在上篇介紹了4%提領率的原始文獻及其計算邏輯,也提到在不同債券的低實質報酬率情況下,4%提領率的失敗率有多少。本篇將帶各位看看採用現代債券報酬率的投資組合,使用「4%法則」的失敗率,並引用不同專家建議符合現代低利率環境的提領率,也會提到幾個重要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指數投資何時才要賣出? 答案是「退休後」,退休後每年從投資組合提領 (賣出) 過生活,只要遵照一定原則,很可能可安然渡過30年的人生。 網路文章多是說明存到年花費的25倍並照4%提領即可退休,但現實是採用4%有很大機率在老年流落街頭。 本系列介紹「4%法則」、並說明為何不適用現代,列出可能的提領率。
Thumbnail
指數投資何時才要賣出? 答案是「退休後」,退休後每年從投資組合提領 (賣出) 過生活,只要遵照一定原則,很可能可安然渡過30年的人生。 網路文章多是說明存到年花費的25倍並照4%提領即可退休,但現實是採用4%有很大機率在老年流落街頭。 本系列介紹「4%法則」、並說明為何不適用現代,列出可能的提領率。
Thumbnail
60/40股債比中,「安全提領率」與退休後「不同期間報酬」的關係 💥今天要介紹幾個高價值的「退休規劃細節」! 🔥在歷史中模擬【4%法則】的情況,退休帳戶前幾年的波動程度,一定會嚇到一個剛退休的人!因為像是【4%法則】這種固定提領策略
Thumbnail
60/40股債比中,「安全提領率」與退休後「不同期間報酬」的關係 💥今天要介紹幾個高價值的「退休規劃細節」! 🔥在歷史中模擬【4%法則】的情況,退休帳戶前幾年的波動程度,一定會嚇到一個剛退休的人!因為像是【4%法則】這種固定提領策略
Thumbnail
(二)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4%法則】夠提早退休嗎?考慮「遺產」後的情況! 💥繼續討論上次退休規劃中的「固定提領策略」!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清楚一些條件: 👉傳統退休人士:30年退休期間 👉提早退休人士:60年退休期間
Thumbnail
(二)退休規劃:提領策略與資產配置,運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oarch)【4%法則】夠提早退休嗎?考慮「遺產」後的情況! 💥繼續討論上次退休規劃中的「固定提領策略」!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清楚一些條件: 👉傳統退休人士:30年退休期間 👉提早退休人士:60年退休期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