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好伴,先找回自己

2020/08/3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或許我們都幻想過,早上起床的時候,可以可伸個懶腰,看著自己親愛的另一半從酣睡中張開眼睛,可以甜蜜的對望微笑…
  愛與隸屬是人類頗為重要的需求之一,心理學中比較有名的需求理論,不論是Malow或Glasser的論點中均沒有缺席,可見愛與隸屬對於人類行為的影響。經過性別解放運動之後,我們開始能夠逐漸接受不同的性別,以至於不同的愛的形式,不論是任何性別,都對於愛有不同程度的需要,但似乎我們在面對愛情與關係的議題時,我們都感受到愛情並不如我們想像的容易與單純。
  我們都希望能夠成為對方生命中的禮物,而非麻煩;有句老話是這麼說的:「在找到對的人之前,我們要先變成的人」而什麼是對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建議可以從下列幾點開始:
  1. 澄清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我們會採取行動,都與我們內在的需求有關,我們到底期待在關係中得到什麼?根據William Glasser的需求理論中,每個人的需求組成均有所不同,需求大致分成五大類:快樂、自由、愛與隸屬、生存、權力,藉由了解自己的需求,找到願意為彼此調整或是需求互相契合的伴侶是重要的。
  2. 探索自己在原生家庭的互動方式:我們在愛情裡的樣子,大致上可以歸類到「追」或「逃」的模式中。當人們在焦慮時,最真實也是最原始的模樣就會呈現。有些人可能會選擇奪命連環扣,想要清楚知道另一半的下落;有些人直接鬧失蹤,兩個月不見蹤影。而這些行為是直接複製我們在原生家庭中的依附模式,進而影響了在關係的行為,這些行為甚至是如反射般自動化的呈現,有時候甚至我們也很難意識到我們此時此刻在做些什麼,也因此在進入關係之前,先藉由原生家庭的互動,以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樣子是重要的。
  3. 看到自己在關係中的責任與界限:當我們進入到關係的時候,我們就不只是為了自己負責,愛情的三元素:承諾、激情、親密,因為我們有了承諾,有了親密,代表我們也開始要為關係的經營負責,但同時也要了解責任的線該設在哪裡,關係中的平衡是重要的,平衡的感受是非常主觀的,在關係中誰該做什麼?相對應的酬賞又是什麼?什麼事情是不該做的?做了之後的下場是什麼?不論是金錢、性、生活分工均是如此,開誠布公的好好自我整理,對於進到伴侶關係的初期非常重要。
  經營伴侶關係並不容易,尤其是這個關係可能會走一輩子,在進到關係之前,先好好做點個人功課吧!期待各位在下個七夕都可以找到一起度過無數個七夕的好伴。
    噗塔洛
    噗塔洛
    從外星球來到地球,從研究室走到左心室,目前在從事家暴輔導處遇的工作,也在社區裏面談談心理學。 這裡不會有靈雞湯的言論,過度的追求正向反而離健康更遠;保持真實接觸苦痛才會有真實的勵志,過量的心靈雞湯是虛假的迷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