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年8月26日 02:02

剛剛在面書睇到一則分享出來的明報文摘,有一位資深傳媒人摘文,標題係“不論去留 保存香港”。文中有就10點建議香港人可以做嘅事。離不開要保存香港固有文化,如廣東話係香港人既母語;香港制造就是香港制造…等等。難道筆者覺得香港文化會漸漸消失?

空穴來風未必無因,我哋有位局長,三番四次去整頓我哋香港現在嘅教育界,

例如:普通話先係母語,所以母語教學應是用普通話教學。咁我係文盲一個了。

又例如:取消DSE已考嘅考試題目;歷史、政治等敏感課題沒有學術討論間了。很多學者都會說人們要從歷史中學習錯誤,不要犯同一錯誤。照咁睇,你對落班人真係無用。


再例如:檢視及更改通識教科書內容;通識科,照字面解就要通通都識;但偏偏正苦就係要你乜都唔好識。

…等等,正苦開始著手進行思想改變教育。剛好音樂響起LMF嘅WTF,隨之而來係更激嘅W.T.F.H.K.,將我嘅心聲原原本本唱左出黎。

突然間想起那年?97將來臨時,曾經向父母提及過香港既將來會點,係咪應該離開。當年父母選擇留底,不想去做二等公民。我尊重他們的決定,所以留港發展。現在就好似個天畀多次機會我咁,我可以做多一次撰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欣怡瀧的沙龍
6會員
42內容數
一日為奴,一世是奴
欣怡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香港好安全,無人打劫,打劫完聽日咪仲要返工。
Thumbnail
2025/04/29
香港好安全,無人打劫,打劫完聽日咪仲要返工。
Thumbnail
2025/03/22
娶老婆生仔、捱世界揾米、屋企扮皇帝、返工做契弟。唉!咁就一世。
2025/03/22
娶老婆生仔、捱世界揾米、屋企扮皇帝、返工做契弟。唉!咁就一世。
2023/02/03
終於可以離開日日跑一趟資材館的生活。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因為要裝修現在住的地方,差不多日日都要去一次資材館買材料,買工具,買零零碎碎的東西。資材館就是買建築材料,裝修材料,農業用品的地方。如果和香港比,就是把齊條旺角的新填地街集合在一個舖頭,你可以買齊你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大小工具。
Thumbnail
2023/02/03
終於可以離開日日跑一趟資材館的生活。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因為要裝修現在住的地方,差不多日日都要去一次資材館買材料,買工具,買零零碎碎的東西。資材館就是買建築材料,裝修材料,農業用品的地方。如果和香港比,就是把齊條旺角的新填地街集合在一個舖頭,你可以買齊你所需要的所有材料,大小工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的家被強行奪走,自此不管去或留,都是寄人籬下。留下來的人,要面對一天比一天陌生的舊居,究竟是要適應新生活?抑或堅持舊的價值觀?無論如何都很難。而漂泊四海的,只能努力適應,期望當地人接納自己,容許我們能在此落腳,也是在無盡的患得患失之間掙扎。
Thumbnail
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的家被強行奪走,自此不管去或留,都是寄人籬下。留下來的人,要面對一天比一天陌生的舊居,究竟是要適應新生活?抑或堅持舊的價值觀?無論如何都很難。而漂泊四海的,只能努力適應,期望當地人接納自己,容許我們能在此落腳,也是在無盡的患得患失之間掙扎。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2012/09/19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最近兩週,香港的新聞真是太熱鬧了。先是國民教育科的爭議、接著是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然後,日本野田內閣配合右翼政客上演「買島秀」,將釣魚台國有化;都在香港新聞媒體, 掀起一波又一波報導與討論的熱潮!   香港的朋友說,在香港國民教育體系裡,本來就有公民教育
Thumbnail
2012/09/19於荃灣海濱花園海寧閣   最近兩週,香港的新聞真是太熱鬧了。先是國民教育科的爭議、接著是香港立法會議員選舉、然後,日本野田內閣配合右翼政客上演「買島秀」,將釣魚台國有化;都在香港新聞媒體, 掀起一波又一波報導與討論的熱潮!   香港的朋友說,在香港國民教育體系裡,本來就有公民教育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無意用老生常談的正面言論 / 期盼作結語,只求大家仍然可以用對得住自己的方式,撐得一時得一時。
Thumbnail
2020年11月25日 國民教育是對該國人民的教育,這是理所當然,但對一班拿著特區護照的香港人,我們只是居住在特區的居民,而剛好這個特區在強國的土地上吧了,為什要沒有強國護照的人強加國民教育?我們是什麼國家的人? 既然強國考慮不再承認英國的BNO護照,又沒有了特殊地位的香港,
Thumbnail
2020年11月25日 國民教育是對該國人民的教育,這是理所當然,但對一班拿著特區護照的香港人,我們只是居住在特區的居民,而剛好這個特區在強國的土地上吧了,為什要沒有強國護照的人強加國民教育?我們是什麼國家的人? 既然強國考慮不再承認英國的BNO護照,又沒有了特殊地位的香港,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說起社會參與,作為回歸後出生的香港人,對於早期的社會運動並不熟悉。零三年沙士、經濟危機、七一反廿三條,大概只是小學常識問答比賽中的問題與答案。記得當時教育制度並未成熟到能讓中小學生擁有獨立的邏輯思考能力。在考試之中,甚少見及論述回答題。零八年北京奧運,彷彿把大部分的香港人都為中國香港市人民。想起……
Thumbnail
燈光璀璨繁榮的城市,被人美名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亦是令我失望、絕望、充滿希望、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地方。作為九十年代、回歸前出生的孩子,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變化。
Thumbnail
燈光璀璨繁榮的城市,被人美名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亦是令我失望、絕望、充滿希望、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地方。作為九十年代、回歸前出生的孩子,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變化。
Thumbnail
八年後人在檳城的我看到中大淪為戰場,當晚我哭著看直播,看到隔天帶著黑眼圈去上班。剛好午飯必須跟反對香港暴民行動、認為年輕人都不知道好歹的老闆一起吃,我大概睡眠不足就理智斷線冷嘲熱諷了他一頓。
Thumbnail
八年後人在檳城的我看到中大淪為戰場,當晚我哭著看直播,看到隔天帶著黑眼圈去上班。剛好午飯必須跟反對香港暴民行動、認為年輕人都不知道好歹的老闆一起吃,我大概睡眠不足就理智斷線冷嘲熱諷了他一頓。
Thumbnail
香港人有沒有救,不在於香港人有沒有錢。也不在於香港政府是否多一點寬容,更不在於中國是否要放棄香港。而是在於香港人有沒有決心的去奪取自己的故鄉。
Thumbnail
香港人有沒有救,不在於香港人有沒有錢。也不在於香港政府是否多一點寬容,更不在於中國是否要放棄香港。而是在於香港人有沒有決心的去奪取自己的故鄉。
Thumbnail
好吧,我突然想起,原來我是專欄作家。該工作了。這篇文章綜合我在臉書上的幾個貼文,回答幾個問題:臺灣會不會幫香港人?我們為何需要一個民族?香港人是不是中國人?
Thumbnail
好吧,我突然想起,原來我是專欄作家。該工作了。這篇文章綜合我在臉書上的幾個貼文,回答幾個問題:臺灣會不會幫香港人?我們為何需要一個民族?香港人是不是中國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