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香港抗爭,思考幾個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好吧,我突然想起,原來我是專欄作家。該工作了。這篇文章綜合我在臉書上的幾個貼文。

臺灣會不會幫香港人?

你問我臺灣會怎樣做,是否幫香港,會否接納難民,會否通過難民法?答案是,臺灣是民主國家,臺灣不用一年內就是大選。

所以你們該問的是,你認識的臺灣選民會投誰,然後再問那位被投的候選人,他和他的政黨對這些問題態度如何。

然後你再問,在臺灣已經有投票權的香港人,會不會投票(你知有很多避世派)、會投誰。

香港人應該建立自己的民族

再答另一個問題,我們為何需要一個民族?

你沒有民族,我們是香港人就只因為住在香港,離開了就變成另一地方的人。那自然也失去對香港的執念和感情。對於香港失去感覺,對於在香港的人受壓迫、對於香港文化衰落,自然也無心去援助。甚至像不少建制派敗類一樣,只想盡量賺錢、任意出賣。

就像你住在黃大仙,但要搬時就搬。

若你是一個民族,哪怕你沒有政府、沒有國家,我們也是一個互相有感情與責任的共同體。就算不少人不會再住在香港,還是在世界各地散居生活,像猶太人一樣,還是能維持其獨特的價值觀,語言,共同歷史與思想,在香港有難時,他們會基於其執念與感情,在世界各國做自己能做的事支援:這很多時能做到當地人不能做到的事。

就像父母家人不會因距離而停止互相維護。

香港人若非民族,而只是一群中國人、印度人、英國人,住在香港此處,則香港就有如礦坑小鎮,金歇則絕,利離即衰。如果這些人的歸屬感與感情在香港,則香港即使毀滅,外面的人都會回來協助重建復興,能夠再有新生。

民族能脫離地理限制,能克服時間的消磨,能讓我們作為一個集體,生存到久遠的未來。能給我們無私行動的責任感與動力。否則,單憑像是為局所交管理費的責任感,香港是必然會衰落的,不在外來的壓迫,而在自我的不重視。

民族並非源自血緣,我們祖先都來自非洲,那不會成為同一民族。民族創造於我們想要留住一個偉大的文化、一段美好的記憶、一個豐富的語言,而我們樂意將這些東西變成自己的一部分,成為世代承傳的承諾。

血緣是協助,但僅憑血緣不能。我祖先是上海人,但我不是上海人,因為我被流傳的文化感情與記憶是零,這就是舊上海的結局,就算今天上海經濟繁榮,那也只是一個賺錢的工作地點,失去了別人對他的感情與愛護,那也不過是個礦坑小鎮而已。

看到有些上海人還在努力復興上海話,看他們的困難和唏噓,我們如果不建立民族,香港未來再繁榮,也只是被竊據的寄居蟹。

這是香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的史詩,香港是你的家,還是你的辦公室?是你的家,還是一個因爲有利可圖而住在此處的宿舍?

香港人是不是中國人?

所以大家是不是中國人?

很簡單。甚麼是「中國人」?

「中國人」也曾經是一個時代的偉大記憶。清末民初的時候,很多人就像今天的我們一樣,為了清朝末年的諸多問題而憂慮。在那時候有了很多悲喜離合,革命動盪,犧牲和對未來的希望。這些東西創造了「中國人」,也創造了中華民國。

他們就是為了保存他們當時的語言、文化、感情,讓我們記得他們,而不是把他們當成像古巴比倫或者蘇美人一樣,只有考古學家和歷史興趣者才會知道的東西。那個時代慢慢消失,他們肉身已死,為了保存一切,而將後代教育改造成「中國人」,一個有責任承傳這些記憶與身份的群體。

當我們會為傳統漢字而喜愛,會提及孫中山,會用慈禧太后去形容專制的人,會說咸豐年是很久的事,會看上海灘,會知道甚麼是格格,會覺得軍閥就是個樣衰的肥佬,那就是那段時間的記憶流傳在我們的文化中。

但過了 1949 年,中國大陸又產生、建立起另一群的記憶,共產黨的記憶,紅軍的記憶,簡體字的記憶,文革土改的記憶,大飢荒的記憶,好或不好的,這些我們沒有而他們有。

他們和我們一樣,繼承了部分清末民初的記憶,但跟我們不同,因為在1949年之後我們就不同地生活,所以他們也創造了另一群「新人」,只是也一樣自稱為中國人。又或者,他們認為中國人的正宗記憶是如此,反而我們雖然被他們認為是中國人,卻失去了這一片記憶,所以他們想要把這些東西灌進我們腦子裡。

  • 結果在他們手上,「中國人」已經超越了民族的概念。

這些都是史詩,毛澤東四渡赤水,中共三大會戰,何嘗不是史詩?孫中山可以週遊列國創造中華民國,當然也是史詩;蔣中正在中國當拿破崙,以軍事和外交手段統一中華民國;香港人在惡劣的生天環境中,建立了巨大的文化都市,皆是史詩。都曾是偉大的記憶。只是我們沒辦法同時傳承所有的記憶。我們同時有相同的記憶,也有不同的記憶。

就像日本人的血液裡還有漢字,他們在一千年前可能跟我們有不少相同的記憶,只是過了一千年之間,我們又經歷過太多的不同。

所以民族經由記憶而建立,人類因為不同的集體記憶而產生新的民族。我們可以曾是中國人,未來也可以不是,我們可以曾是香港人,未來也可以不是。而我們的祖先可能曾是巴比倫人曾是蘇美人曾是羅馬人,或者更久遠不知名的失落古文明。

問題只在於,保存他們的記憶更重要,還是我們當代的。還是,我們能把他們的記憶留下一部分,變成我們新的記憶,然後流傳下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胡啟敢-avatar-img
2019/06/13
民族主義可以是反民主的,1870年的德國統一就是以民族主義壓制自由主義來達成,及後一戰又以民族主義壓迫國內的反戰聲音。二戰後的亞非國家獨立,不少民族領袖借民族主義鎮壓要求民主的聲音,獨裁好多年,我們需要知道鄭垃成日講民族主義,究竟是想爭取民主,還是用來蠱惑人心,吸取教徒信仰。
avatar-img
鄭立的沙龍
4.8K會員
209內容數
我並不介意觸及一些可能你們覺得很敏感的問題,例如臺灣為何不是獨立國家呢?如何穩固中港臺的人的基本人權?要如何面對中國那不可定的未來,會帶來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種種疑問?</p>
鄭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1/05/13
在談創作產業鏈這種問題之前,我知道談這個話題的人,他們之所以想臺灣有漫畫產業鏈的原因,是希望那些大受世界歡迎的作品像鬼滅之刃甚麼的是臺灣生出來的。他們希望的是,自己更有機會在本地從事動漫產業,更容易成功,更有機會靠漫畫名成利就。 但這必須要回到根本的問題,產業鏈是什麼?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10/20
理性上我們不能忘了過去,那個過去是甚麼?六四事件,六四事件也是一個非常感動人心的事件,當年亦投射影響全世界。不過,這些創造了時代,「輸出革命」的人,有了最差的下場。最差的下場不是死去,也不是被捕,而是在大時代之下,一朝得志後卻成為了不重要,被鄙視的小角色,甚至是閉塞的未來妨礙者。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2020/09/26
如果北京政府很堅持要專制統治幾十年甚至再久的話,他們是不會接受香港和民主是個成功的民主體制,香港和臺灣,可以不民主,或不成功,或者既不民主又不成功,但絕不應該是民主又成功,成功的民主存在,會動搖北京政府專制下去的意識形態根基,如果這件事快要發生,北京政府就需要破壞這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的家被強行奪走,自此不管去或留,都是寄人籬下。留下來的人,要面對一天比一天陌生的舊居,究竟是要適應新生活?抑或堅持舊的價值觀?無論如何都很難。而漂泊四海的,只能努力適應,期望當地人接納自己,容許我們能在此落腳,也是在無盡的患得患失之間掙扎。
Thumbnail
自從1997年以來,香港人的家被強行奪走,自此不管去或留,都是寄人籬下。留下來的人,要面對一天比一天陌生的舊居,究竟是要適應新生活?抑或堅持舊的價值觀?無論如何都很難。而漂泊四海的,只能努力適應,期望當地人接納自己,容許我們能在此落腳,也是在無盡的患得患失之間掙扎。
Thumbnail
近來都在看香港歷史相關的讀物,沒甚麼明確的目標,就僅覺得想了解也該了解更多自身歷史而已。地上人口眾多,我會生而為香港人,或許全屬偶然,但我仍想探索這個身份、背景帶給我的意義。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我想讀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吧。 身份認同 政治冷感? 華人精英 守護香港 前途談判
Thumbnail
近來都在看香港歷史相關的讀物,沒甚麼明確的目標,就僅覺得想了解也該了解更多自身歷史而已。地上人口眾多,我會生而為香港人,或許全屬偶然,但我仍想探索這個身份、背景帶給我的意義。神諭說「認識你自己」,我想讀歷史也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方法吧。 身份認同 政治冷感? 華人精英 守護香港 前途談判
Thumbnail
移民台灣已經六年,既是台灣人,又是香港人。不管如何,至少我們一家在台灣安居樂業。在這裡,有我們想讀的學校;在這裡,有我們想發展的事業;在這裡,我們一家大大方方用廣東話交談時,台灣朋友不會視為奇怪;在這裡,我們無畏無懼過我們想過的生活。因為這裡是台灣,全球華人社會之中最民主自由的國家。
Thumbnail
移民台灣已經六年,既是台灣人,又是香港人。不管如何,至少我們一家在台灣安居樂業。在這裡,有我們想讀的學校;在這裡,有我們想發展的事業;在這裡,我們一家大大方方用廣東話交談時,台灣朋友不會視為奇怪;在這裡,我們無畏無懼過我們想過的生活。因為這裡是台灣,全球華人社會之中最民主自由的國家。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香港現在很亂對不對?每當我不小心要把香港人的身份亮出來時。「還是待在台灣比較安全啦。」其實我不只一次這樣聽到。 我不是為了移民到台灣讀書。有時候我聽到這樣的話,都不知道我應該如何反應。我在享受台灣的留學生活,無疑,但是心中的痛感如何解決,其實我自己也是空白的。
Thumbnail
2020年11月25日 國民教育是對該國人民的教育,這是理所當然,但對一班拿著特區護照的香港人,我們只是居住在特區的居民,而剛好這個特區在強國的土地上吧了,為什要沒有強國護照的人強加國民教育?我們是什麼國家的人? 既然強國考慮不再承認英國的BNO護照,又沒有了特殊地位的香港,
Thumbnail
2020年11月25日 國民教育是對該國人民的教育,這是理所當然,但對一班拿著特區護照的香港人,我們只是居住在特區的居民,而剛好這個特區在強國的土地上吧了,為什要沒有強國護照的人強加國民教育?我們是什麼國家的人? 既然強國考慮不再承認英國的BNO護照,又沒有了特殊地位的香港,
Thumbnail
當出國旅遊、留學或工作時,我們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而對於這項疑問,相信許多人的答案也是「我來自香港」。然而,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下意識的反應,又是什麼讓我們會回答的如此理所當然。事實上,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使我們那樣獨特而驕傲。
Thumbnail
當出國旅遊、留學或工作時,我們常會被問到「你來自哪裡」。而對於這項疑問,相信許多人的答案也是「我來自香港」。然而,我們為什麼有這個下意識的反應,又是什麼讓我們會回答的如此理所當然。事實上,什麼是香港人、又是什麼構成香港這個詞語,使我們那樣獨特而驕傲。
Thumbnail
臺灣人對香港還是很友善的,臺灣人也真的有很多人幫了。但太縱容沒出息的行為,那不會幫助香港,只會害死香港。如果香港最後活下來的,就是一群喪失戰意只求避世的腐儒,讓他們成為在臺灣的香港人代表、在這邊拿著香港人的可憐光環乞討一生,香港就會毀滅。
Thumbnail
臺灣人對香港還是很友善的,臺灣人也真的有很多人幫了。但太縱容沒出息的行為,那不會幫助香港,只會害死香港。如果香港最後活下來的,就是一群喪失戰意只求避世的腐儒,讓他們成為在臺灣的香港人代表、在這邊拿著香港人的可憐光環乞討一生,香港就會毀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