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6
《孽海花·第六回》:「馬馬虎虎逼著朝廷簽定,人不知鬼不覺依然把越南暗送。」
按書證年代推算是元明清之後,與北方語音雜混,所演化出來的「變音」字!但,不排除是口語音的書面化字!口語字常常有諧趣化的衍化,譬如,閩南語的「
龜龜鱉鱉 ku-ku-pih-pih」,推敲可能是「
孤僻」的衍化AABB句型!
「馬馬虎虎」的典故由來呢?網路上流傳著這個故事:
【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麼。一次,他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後畫上馬的身子。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裡是什麼,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人家的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他的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卻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畫家悲痛萬分,把畫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餵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
詩雖然算不上好詩,但這教訓實在太深刻了,從此,“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這個一看,就知道是「先畫靶,再射箭」的看圖說故事!個人認為不足取,按照字義與字音推估,可能是「忽漫」的倒置詞「漫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