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宛若植物般的成長:《向光植物》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閱讀李屏瑤的《向光植物》時,感覺像是走入一座逆光的透明迷宮,在當中逡巡迷走的人都是好的,沒有誰想要傷害誰,可是就會莫名困囿在一道道無法觸碰的牆之後,從最初甜蜜相黏的出發點,我、小莫與學姊走入了時間裡、進入了關係裡、在迷宮裡被篩選,可能見個面又在下個轉角遺失了對方,最終幸好能在終點相遇,而那些走過痕跡,都化作植物葉脈上的細膩紋路,仍舊朝著光,欣欣向榮。
向光植物/李屏瑤著/逗點文創
  故事始自「我」與學姊之間在女校認識的點滴、認識了風雲人物小莫,有一段牽連至畢業後數年的模糊三角情感。書中敘寫女校的群己關係是輕盈的,沒有過分血腥的人際政治,頂多有些閒談涼語,最在意的還是放在同性之間似有若無、絲蠶狀的親暱關係。在那個相對封閉壓抑的年代,同性戀被視為一種不可逾越的禁忌,不如現在資訊發達,許多詞語都必須獨自摸索,逐漸定義了自身的角色是應該親吻或僅只擁抱,也在當中學習如何去愛一個人。
  「我」的自定義過程是略帶酸甜的,在一點點甜蜜的不確定感中,確定了是自己的甜蜜來自於何處。幸運的是擁有學姊引導,如陽光拉引了初生枝枒;但殘忍的也是發現學姊和小莫的超友誼關係,日光從不能只被誰獨佔。那當中有過於年少而對於感情的不成熟,也有想要擁有全世界美好的貪心,相比減法當道的成人社會,這樣童稚加法毋寧是種奢侈,希望所有美好都能圍繞著自己打轉,所以不小心傷害到對方,但我不是故意的啊,所以又在那之後,維持著一段念想卻不觸碰的關係。
  書中敘寫的甜蜜很昂揚,悲傷卻很隱諱,無論是「我」和學姊一同睡過後的逃離,或者小莫多年後歸國的噩耗,它都並非鋪張滿溢的,極於宣揚我的哀怛正在世界中心,反倒閉鎖於自我心中,並不見於文字描述。這樣的調性與彌封後的青春相近,都是淡薄而遙遠的,或許這就是青春最精確的定義,談起它的姿態必然是回望的,你總是要離開那個當下才會意識到,剛剛忽倏而過的地帶稱之為青春,是要沿路掇拾那些記憶殘片、早已風乾的秘密和曾經喜歡的背影,你才會發覺,原來自己已經路過青春了。
  李屏瑤的文字游刃有餘,很知道在哪個地方選擇譬喻與修飾,和情節和情感結合的恰到好處,她的行文因而有種疏朗明亮的感覺。在有些時候,他也會選擇從日後的角度去書寫當時的情感,特別對於這種手法著迷,拉開了一段距離,欲可以看見時間的模樣,有某種關於人的所有事物都在當中積累發酵的氛圍,酡醉或腐爛,都是常態。
  而且拉遠來看,人的成長更像是植物,不像具有拮抗肌肉骨骼器官,可以很快地對世界做出反應,懂得避逃狩獵或呼吸,總是要過很久之後,我們才懂得當初延伸枝葉的意義,那是極其緩慢的舒展,像放在窗櫺的沙漠玫瑰,你得需要花上數百數千個晚上,才能觀察到它的移動與豐腴,細微卻深刻,才發現它始終都在向著光成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59內容數
關於文學、歷史、哲學、社科的種種思考,試圖從堆疊的文字中找到需要被思考的問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給個問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我們提到悲劇,裡頭暗自的設定是,那必是第三人稱的觀察,唯有拉開距離無涉己身、關注隔岸屋瓦然著烈火時,我們才能安穩地發出這兩字音節,「那真是一場悲劇」。實際陷於苦厄當下,人僅僅能追求穩定,穩定承接這顆沉甸重石而不被輾碎,僅此而已。
在導演寫給劇組的每一封信裡、在劇本生長出的更多段落裡、在那些看來樸拙可愛的分鏡圖裡,是枝裕和說這是以「作品為核心、充滿生命力地發展出平面的橫向連結,而不是屬於上下、垂直領導的關係」,換句話說,電影早已經醞釀出自己的生命,他緊緊抓牢了這些因他而存在的人們。
不要渴望轉開每一處逼仄鎖孔、任意評價他人在意的優劣與否,而是要成為一陣自在無礙的風,視之透明、抓而無狀,拂過還有些舒服,但有需要的人會觀察到、那可能引導到某個地方,文化本來就近似於無形流動,沐浴風幕之中,可以梳理自我該前往的方向。
《白》是成為了顏色存在之前的存在,換言之,它是萬物得以生成的前提,「最極端的可能性之底層,是讓所有的聲音都能發出來的沈默」。
禁忌與逾越是一體兩面,禁忌必須要有逾越的可能才有活化空間;逾越若不存在限制,它不過也是一個日常世俗的舉措。
  父權結構是從何時開始誕生的?它最初的起源來自於什麼樣的生理與社會條件?若此狀況僅止於歷史的偶然性,在人類發展的途徑裡,有沒有可能在某個環節發生突變,因而產生全然差異的社會脈絡?
當我們提到悲劇,裡頭暗自的設定是,那必是第三人稱的觀察,唯有拉開距離無涉己身、關注隔岸屋瓦然著烈火時,我們才能安穩地發出這兩字音節,「那真是一場悲劇」。實際陷於苦厄當下,人僅僅能追求穩定,穩定承接這顆沉甸重石而不被輾碎,僅此而已。
在導演寫給劇組的每一封信裡、在劇本生長出的更多段落裡、在那些看來樸拙可愛的分鏡圖裡,是枝裕和說這是以「作品為核心、充滿生命力地發展出平面的橫向連結,而不是屬於上下、垂直領導的關係」,換句話說,電影早已經醞釀出自己的生命,他緊緊抓牢了這些因他而存在的人們。
不要渴望轉開每一處逼仄鎖孔、任意評價他人在意的優劣與否,而是要成為一陣自在無礙的風,視之透明、抓而無狀,拂過還有些舒服,但有需要的人會觀察到、那可能引導到某個地方,文化本來就近似於無形流動,沐浴風幕之中,可以梳理自我該前往的方向。
《白》是成為了顏色存在之前的存在,換言之,它是萬物得以生成的前提,「最極端的可能性之底層,是讓所有的聲音都能發出來的沈默」。
禁忌與逾越是一體兩面,禁忌必須要有逾越的可能才有活化空間;逾越若不存在限制,它不過也是一個日常世俗的舉措。
  父權結構是從何時開始誕生的?它最初的起源來自於什麼樣的生理與社會條件?若此狀況僅止於歷史的偶然性,在人類發展的途徑裡,有沒有可能在某個環節發生突變,因而產生全然差異的社會脈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戀歌曲曲,全世界的青春正高歌著,他的、她的,誰的桃紅色—— 一段段波光蕩漾的戀慕之情。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超越一切關係的情感,從孩提、青春期到成人,主角面對不自由的壓力,卻在羈絆中找到了穿透縫隙的光。透過兩位女孩的成長故事,讀者思考著友情和愛情之間的情感,抓住了難以割捨的事物,就像光與影一樣在前後照顧彼此。
Thumbnail
 會去讀《向光植物》這本書的理由滿好笑的,是在滑手機的日常中隨機看到一篇八卦新聞,是我覺得很有氣質的台灣演員連俞涵被拍到和女作家李屏瑤在路邊約會接送情。點進去看內文,"已出櫃女作家"頓時讓我覺得很好奇他到底寫了什麼書記者需要這樣下標,查完之後動心起念決定去圖書館借來讀讀XDD
Thumbnail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相遇,會有不一樣的味道。書名所說的「有光的地方」究竟是什麼地方,我想,在完整讀完這部作品之後,應該能找到答案吧。
Thumbnail
小玲和小華坐在公園裡,享受著陽光和微風,心情愉悅地聊著天。 小玲看著一朵盛開的花朵,感嘆道:「這朵花真美啊,每一片花瓣都散發著生命的力量。」 小華點頭贊同:「是啊,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麗,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
在成長之後,人們對戀愛逐漸失去了熱情,生活中的世俗事務佔據了更多時間。這篇文章描述了關於青春戀情的故事,以及在成熟後,人們如何面對距離的改變。文章反映了隨著成長,人們的價值觀和興趣也在改變。
    「你是蜂,我是蝶。……」紫璃沒忘記當年回答墨雅的話。因為她喜歡墨雅為他倆的愛情所做的比喻。即使是多年以後的今天,這份蜜甜依然迴繞在她心頭。
Thumbnail
《是花季的關係》是華文作家張西今年最新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寫出了三個年齡相仿女生徐安、陸真、盧品涵,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選擇中各自摸索著自己成長道路與轉變的過程。她們在一次次不同的機遇、人生歷程與感情的探尋中,紛紛綻放成型態各異而同樣繽紛的模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2》 「天空存在陰鬱,原野得以蔥鬱。」 鬱字,可以很美喔~ 小時候懵懂, 偶然在鄉間小路聞到花香, 看見一朵花,雪白的花瓣, 好好奇,好好奇。 一旁的母親說著:「好香的茉莉花。」 原來是茉莉花喔~ 是見構。 颱風天 在都市裡停一天電
Thumbnail
戀歌曲曲,全世界的青春正高歌著,他的、她的,誰的桃紅色—— 一段段波光蕩漾的戀慕之情。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了超越一切關係的情感,從孩提、青春期到成人,主角面對不自由的壓力,卻在羈絆中找到了穿透縫隙的光。透過兩位女孩的成長故事,讀者思考著友情和愛情之間的情感,抓住了難以割捨的事物,就像光與影一樣在前後照顧彼此。
Thumbnail
 會去讀《向光植物》這本書的理由滿好笑的,是在滑手機的日常中隨機看到一篇八卦新聞,是我覺得很有氣質的台灣演員連俞涵被拍到和女作家李屏瑤在路邊約會接送情。點進去看內文,"已出櫃女作家"頓時讓我覺得很好奇他到底寫了什麼書記者需要這樣下標,查完之後動心起念決定去圖書館借來讀讀XDD
Thumbnail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相遇,會有不一樣的味道。書名所說的「有光的地方」究竟是什麼地方,我想,在完整讀完這部作品之後,應該能找到答案吧。
Thumbnail
小玲和小華坐在公園裡,享受著陽光和微風,心情愉悅地聊著天。 小玲看著一朵盛開的花朵,感嘆道:「這朵花真美啊,每一片花瓣都散發著生命的力量。」 小華點頭贊同:「是啊,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美麗,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Thumbnail
在成長之後,人們對戀愛逐漸失去了熱情,生活中的世俗事務佔據了更多時間。這篇文章描述了關於青春戀情的故事,以及在成熟後,人們如何面對距離的改變。文章反映了隨著成長,人們的價值觀和興趣也在改變。
    「你是蜂,我是蝶。……」紫璃沒忘記當年回答墨雅的話。因為她喜歡墨雅為他倆的愛情所做的比喻。即使是多年以後的今天,這份蜜甜依然迴繞在她心頭。
Thumbnail
《是花季的關係》是華文作家張西今年最新的短篇小說集,裡面寫出了三個年齡相仿女生徐安、陸真、盧品涵,在不同的人生際遇與選擇中各自摸索著自己成長道路與轉變的過程。她們在一次次不同的機遇、人生歷程與感情的探尋中,紛紛綻放成型態各異而同樣繽紛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