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真實裡, 不要活在片面之詞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眼前所見的, 並不一定是真實

受惠於網路科技越來越發達, 透過網路就能輕易地認識一個人、知道一件事的時代, 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花費就能得到我們想知道的事, 但是, 會不會我們輕易所判定的, 不見得是真實?
談論剛認識的心儀對象常常是朋友聚會的話題, 在尚未深入認識對方之前, 總是喜歡先從社群媒體上的分享下定論, 像是按著貼文動態的內容、頻率、追蹤對象都變成了判斷的根基, 進而分析對方會是怎樣的一個人, 舉凡人緣好壞、內涵與否、個性等等。有趣的是, 許多人都還在糾結自己到底可以怎麼樣定義自己時, 卻能輕輕鬆鬆地定義別人, 或是急欲想了解對方, 而全面地了解自己這件事, 總是很少被放在首要之務。
確實我們能從網路、社群媒體上取得很多資訊, 身處在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頁的世代, 若想了解一個人, 的確可以從裡頭得到一些蛛絲馬跡, 但那都只是從生活裡擷取極小的部分而剪輯出來的片段, 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在還沒有看見事情的全貌時, 往往我們所下的結論, 都只能是自己的觀點, 甚至, 是自己潛意識的投影, 同樣地, 在還不認識事情的全部之前, 你讓自己聽進多少他人的片面之詞了。
從電影贖罪裡延伸出來的一段話:很多時候, 蒙蔽我們雙眼的, 不是假象, 而是自己的執念。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 我們都太輕易就對眼前的人事物下判斷, 若將那些判斷的根基一一拆解來看, 大多數都只是圍繞著個人的主觀意識和期待, 並非事實的根本。回想過去的自己所曾擁護的執念, 那就像是活在一個以為已經是全世界但卻是封閉的眼界裡, 總以為眼前的所見所聞已是全部的樣貌, 但宇宙是有趣的, 總是會冷不防在生活裡給一頓重擊, 像是不斷在釋出提醒:真正的無知, 是人們的自以為是。在生活場域裡一直被敲醒的歷程裡, 所持的非黑即白的信念在接續著的人生裡, 是慢慢地被敲碎又重新整合, 身心備受煎熬的同時, 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思考自己到底是誰、為了什麼而存在。
「你看見什麼, 你就成為什麼。」這是無意間遇見, 也很喜歡的一段話, 除了用來提醒自己, 每天面臨排山倒海的訊息襲來, 要有意識地取捨, 關掉雜亂叢生的信息, 只收納所需要、所想成為的。另一方面, 也在每一次, 從個人理出來的觀點, 去反方向觀察自己處於什麼樣的投射狀態, 思考對事物的知曉是否失真, 是否又不小心掉落了情緒、僵化的思維模式中而不自知。
活在真實裡, 不要活在片面上, 也唯有真實才能指引我們前往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不推薦會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果你也生性內向, 那麼或許你曾為此性格感到困擾。還記得從小到大的印象中, 時常被大人們或外界不斷告誡:要學著外向活潑一點, 才比較令人喜歡。對於外向者總是深受這世界的吹捧, 相較之下, 內向卻得因為自己的天生性格被貶抑而感到痛苦, 甚至疑惑這樣的特質, 是否不適合生存在社會上的, 只因為無法像那
一直以來不太喜歡『人生勝利組』這個隨便就將人歸類到成功或失敗的字眼, 這個時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的字詞, 也時常出現在和朋友們的對話中, 談論著「...誰誰誰在花樣年華時嫁給家境優秀、疼愛她的先生, 不工作也沒關係了。」、「 她就是白富美啊, 從小衣食無憂, 要不要工作也沒差吧...」、「想要什麼就有
小時候總喜歡看"談星"雜誌,想要透過星座來了解自己,但慢慢地,都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像那個太陽星座,但是還是會好奇本年/本月星座運勢如何,好像覺得至少可以給個指引方向,可內心不見得真相信阿。 去年開始,很想要學習占星,想從更大的視野來看見生命藍圖,想了解星盤裡到底藏著甚麼秘密,想要更了解自己,
最近想要趕快把手邊其實早已過期的油品,做成手工皂,因為接下來會比較忙,沒有太多時間做皂了。 於是想著今天要做哪幾款,明天又是甚麼,看著有多少時間,只想著要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它,感覺好像在跟時間賽跑似的。 這幾天想要趕快把手邊其實早已過期的油品,做成手工皂,因為接下來
地海戰記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黑影不斷地在追逐巫師格得,不管怎麼逃,總是會相遇,帶著更大的力量朝你而來,愈是害怕和恐懼,愈不勘一擊。 師傅歐吉安對著格得說:「一個人終有一天會知道他所前往的終點,但他如果不轉身,不回到起點,不把起點放入自己的存在之中,就不可能知道終點。假如他不想當一截在溪流翻滾淹沒
如果你也生性內向, 那麼或許你曾為此性格感到困擾。還記得從小到大的印象中, 時常被大人們或外界不斷告誡:要學著外向活潑一點, 才比較令人喜歡。對於外向者總是深受這世界的吹捧, 相較之下, 內向卻得因為自己的天生性格被貶抑而感到痛苦, 甚至疑惑這樣的特質, 是否不適合生存在社會上的, 只因為無法像那
一直以來不太喜歡『人生勝利組』這個隨便就將人歸類到成功或失敗的字眼, 這個時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的字詞, 也時常出現在和朋友們的對話中, 談論著「...誰誰誰在花樣年華時嫁給家境優秀、疼愛她的先生, 不工作也沒關係了。」、「 她就是白富美啊, 從小衣食無憂, 要不要工作也沒差吧...」、「想要什麼就有
小時候總喜歡看"談星"雜誌,想要透過星座來了解自己,但慢慢地,都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像那個太陽星座,但是還是會好奇本年/本月星座運勢如何,好像覺得至少可以給個指引方向,可內心不見得真相信阿。 去年開始,很想要學習占星,想從更大的視野來看見生命藍圖,想了解星盤裡到底藏著甚麼秘密,想要更了解自己,
最近想要趕快把手邊其實早已過期的油品,做成手工皂,因為接下來會比較忙,沒有太多時間做皂了。 於是想著今天要做哪幾款,明天又是甚麼,看著有多少時間,只想著要用最快的速度來完成它,感覺好像在跟時間賽跑似的。 這幾天想要趕快把手邊其實早已過期的油品,做成手工皂,因為接下來
地海戰記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個黑影不斷地在追逐巫師格得,不管怎麼逃,總是會相遇,帶著更大的力量朝你而來,愈是害怕和恐懼,愈不勘一擊。 師傅歐吉安對著格得說:「一個人終有一天會知道他所前往的終點,但他如果不轉身,不回到起點,不把起點放入自己的存在之中,就不可能知道終點。假如他不想當一截在溪流翻滾淹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世界,但實際上,現實可能與我們的想象相去甚遠。 比如,有人會認為一個女生長得漂亮就一定會有很多人追求她。這其實只是我們自己的觀點,不一定符合真實情況。 在工作上,有時我們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完美。但這也只是我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代表事實。
網路社交當道的時代,要怎麼在虛擬世界真實的認識一個人呢? 答案是問出對的問題!
Thumbnail
人每天都在忙碌之中,好像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唯有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找到做自己的方向。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嗎?還是都在滿足別人的期待?在現代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曾在乎過你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嗎?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久而久之好像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也都忘記了。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認清現實對我們的生活持有的地位與決斷權 是十分考驗勇氣和自我審視能力、所以極為難得的一項操作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了在當今社會中,如何分辨虛擬與真實之間的界線。透過直覺和感受,我們需要挑戰媒體呈現的假象,並仔細觀察周圍的細節。文章強調選擇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劇本,並明白善惡的相對性,使每個人都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立場。無論你選擇扮演哪種角色,重要的是掌握選擇與操控的權力。
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沒有深入了解某件事情之前,就匆忙下結論。這樣的行為不僅會讓我們錯過事物的真實面貌,更可能導致誤解與錯判。事物的真相常常隱藏在表象之下,需要我們花時間去實地考察,才能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 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聞未必為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往往只是事物的冰山一角。我們常常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Thumbnail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扮演不同的角色,外界觀察並評價我們的行為和言語。然而,外在形象和內心真實自我之間的分界線通常看不見。文章探討了這種內外角色之間的矛盾,並從占星學的角度提出了自我和家庭內心世界的關聯。
Thumbnail
何謂真實世界? 一般人眼中世界的構成,除了每天接收到的片面外來訊息,加上實體接觸的物質元素,還有就是個體本身的內在慾望了。 我只聽我想聽的,我只看我想看的,我只相信我認為的,這就是專屬於每個人的真實 。 在眾多個體的真實之上,說不定有著一個大架構的劇本在運轉,真正的真實就在這個劇本之外,在我們
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世界,但實際上,現實可能與我們的想象相去甚遠。 比如,有人會認為一個女生長得漂亮就一定會有很多人追求她。這其實只是我們自己的觀點,不一定符合真實情況。 在工作上,有時我們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完美。但這也只是我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代表事實。
網路社交當道的時代,要怎麼在虛擬世界真實的認識一個人呢? 答案是問出對的問題!
Thumbnail
人每天都在忙碌之中,好像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唯有面對真實的自己,才能找到做自己的方向。 你認識你自己嗎?你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嗎?還是都在滿足別人的期待?在現代忙碌的生活、工作中曾在乎過你自己的感受與需要嗎?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久而久之好像連自己最真實的樣子也都忘記了。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認清現實對我們的生活持有的地位與決斷權 是十分考驗勇氣和自我審視能力、所以極為難得的一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