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
avatar-img
曾友俞

《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嘿!」


「嘿!」


「就是你!我就是在呼喚著你!」


「嘿!」


「你終於理我了,我還以為我這樣一直出聲你會把我當瘋子。」


「沒有啦,我知道你躲在角落,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所以我想要跟你說話。」


「我?怎麼可能。哈哈,我也害怕著啊。」


「我只是裝出我的晴朗,但其實我比陰天還要幽暗哦。」


「我只是想說,害怕不是數字,一加一不會等於二,應該是吧。」


「『一個人害怕著,另一個人也害怕著,但當他們是兩個人,就不再害怕了。』我是這樣想的啊!因為龐貝城要被岩漿淹沒時不也有一對愛侶擁抱著面臨死亡嗎?」


「嘿!」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0內容數
雜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MPlus|云閱讀: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394 「粉飾計畫—封存與抹滅之間?」展場照(圖檔由「粉飾計畫」團隊提供) 我們對於真實這個概念的理解是什麼?我們認為所謂的真實是獨立於我們之外 的,我們以為桌上的那枝筆有個「本質」,而這個本
「呼吸」 「呼吸」 我聽到這樣的催促,我以為我是手術台上的產婦。 「呼吸」 「呼吸」 我發出這樣的聲音,原來我是手術台旁的醫生。 「呼吸」 「呼吸」 我聽到又發出這樣的聲音,原來我同時在生產也在接生。 這次的產道是在下巴以下,肩膀以上,有個東西要出來了,那是
矛盾是一致的相法,一致是在我們規劃出某種秩序後,符合秩序的前後兩種事態,然而,世界本來就沒有矛盾,更沒有一致。 既然秩序是我們意識所創造出的理想世界,是我們看到我們想看到的,因此異例的矛盾其實是我們假想出來的不一致。 然而實際上呢?秩序跟矛盾都不存在,世界本來就是一片混沌,加諸在世界上
我以為每個人都要誠實 結果不是 所以我開始說謊 我以為每個人都要溝通 結果不是 所以我開始沈默 我以為每個人都要信任 結果不是 所以我開始猜忌 終究 我還是跟其他人一樣 戴上了面具 社會中的每個人 都知道每個人都戴著面具 這個面具稱作假不只是並不是戴上面具的那個人 也代表是因應
污名(stigma),是取自自高夫曼的書籍《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中的概念,這是十分貼切的對應,因為就如同烙因一般帶有負面的性質,具有特定身分的人,那些身分就如同拔不下來的瘡疤,一輩子跟在自己的身上,差別只在於是隱或顯而已。顯的是那些缺陷外彰的人,例如身體殘缺或是智能障礙,具有這些特質就讓
我們對於任何人事物的認識一定與實質有所落差,這不是說本體的知識獲取有無可能的問題,而是在社會中的人際交往中,除了情人之外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投入對另一個人的認識與了解,那麼我們只能從他的表象來對這個人做出判斷。 例如前些年台灣流行的證照考試,許多人去考取大量證照只為了面試工作時能讓雇用者能
致謝 MPlus|云閱讀:刊登本文: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3394 「粉飾計畫—封存與抹滅之間?」展場照(圖檔由「粉飾計畫」團隊提供) 我們對於真實這個概念的理解是什麼?我們認為所謂的真實是獨立於我們之外 的,我們以為桌上的那枝筆有個「本質」,而這個本
「呼吸」 「呼吸」 我聽到這樣的催促,我以為我是手術台上的產婦。 「呼吸」 「呼吸」 我發出這樣的聲音,原來我是手術台旁的醫生。 「呼吸」 「呼吸」 我聽到又發出這樣的聲音,原來我同時在生產也在接生。 這次的產道是在下巴以下,肩膀以上,有個東西要出來了,那是
矛盾是一致的相法,一致是在我們規劃出某種秩序後,符合秩序的前後兩種事態,然而,世界本來就沒有矛盾,更沒有一致。 既然秩序是我們意識所創造出的理想世界,是我們看到我們想看到的,因此異例的矛盾其實是我們假想出來的不一致。 然而實際上呢?秩序跟矛盾都不存在,世界本來就是一片混沌,加諸在世界上
我以為每個人都要誠實 結果不是 所以我開始說謊 我以為每個人都要溝通 結果不是 所以我開始沈默 我以為每個人都要信任 結果不是 所以我開始猜忌 終究 我還是跟其他人一樣 戴上了面具 社會中的每個人 都知道每個人都戴著面具 這個面具稱作假不只是並不是戴上面具的那個人 也代表是因應
污名(stigma),是取自自高夫曼的書籍《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中的概念,這是十分貼切的對應,因為就如同烙因一般帶有負面的性質,具有特定身分的人,那些身分就如同拔不下來的瘡疤,一輩子跟在自己的身上,差別只在於是隱或顯而已。顯的是那些缺陷外彰的人,例如身體殘缺或是智能障礙,具有這些特質就讓
我們對於任何人事物的認識一定與實質有所落差,這不是說本體的知識獲取有無可能的問題,而是在社會中的人際交往中,除了情人之外是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投入對另一個人的認識與了解,那麼我們只能從他的表象來對這個人做出判斷。 例如前些年台灣流行的證照考試,許多人去考取大量證照只為了面試工作時能讓雇用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