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 從Greengrass的神鬼認證系列淺談一些分鏡安排的概念

2013/09/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之前的拙文〈幾個Greengrass執導的神鬼認證的關鍵手法〉中,筆者試圖分析由Greengrass執導的《神鬼認證》系列第二三集中的緊湊感是如何塑造出來的;但可能因為一般觀眾還無法熟悉如何用分鏡思考,因此筆者決定更進一步以舉例的方式逐步分析為何這種諜報片的緊湊感,是起因於整個劇本的角色設定,而一般動作片會在武戲中安插觀眾圍觀的分鏡為何又是累贅的分鏡;一旦掌握到這一點,我們也才能知道為何侯導會那麼推崇《神鬼認證》系列。
在此筆者以中秋假期時和朋友的一番對話為例,並藉由將這段對話試圖改為分鏡。筆者在中秋假期時曾經跟朋友分享小寶寶的精華重點部位之一在於腳底板,因為小寶寶長大以後腳底板就再也不會那麼軟嫩了;而且當我跟有小孩的親戚說到這點時,親戚臉上立刻透露出不可置信為何我會想到這點的表情。
接下來我們試著把以上這段對話改成分鏡。筆者因為有點偷懶,所以寶寶腳底板的分鏡想直接借用《永生樹》(The Tree of Life)的某一版海報;甚至我們可以發現,筆者的論調也正是為何這版《永生樹》海報會用寶寶的腳底板作為主題的原因之一。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把設想的分鏡濃縮到最簡略,即只有兩個:第一個為寶寶的腳底板的分鏡,第二個為親戚吃驚的表情的分鏡。筆者在此沒有想到甚麼比較好的現成圖片,然而繪圖功力又不好也不想花那個時間,因此還請各位讀者想像一下各式各樣會有的網路貼圖的吃驚表情,畢竟這類分鏡也是很制式的。
接下來筆者將分析的重點擺在第二個分鏡,因為筆者的論調即為:《神鬼認證》系列由於角色設定以及Greengrass對分鏡的敏銳度,因此在武戲中幾乎沒有第二種分鏡,進而使得武戲的緊湊感不會被打斷。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粗略指出這兩種分鏡給觀眾可能會帶來的觀感(在此不討論更根本的詮釋問題,即每種分鏡未必每個觀眾解讀起來都會是一樣的;因為如果站在這個以觀眾為主的思考角度會造成無法構思分鏡的問題)。
就第一個分鏡而言,筆者採用《永生樹》的海報而和該海報感覺的相近之處為強調生命的稚嫩,然而筆者所要強調的和《永生樹》不同的是:《永生樹》是希望能夠透過這股稚嫩敢點出新生的希望,而筆者則是希望透過這股稚嫩指出寶寶的可愛感。
接下來我們思考第二個分鏡。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例子中的親戚在整個故事篇幅中是主角還是配角還是臨演。以武戲追逐戰例如像是筆者在上一篇貼的《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的選段來說,筆者主要是針對那些臨演的鏡頭。但我們可以發現:臨演的情緒反應對整齣戲來講其實是無關緊要的。筆者的那番談話,無非是希望可以讓聽者知道寶寶有多可愛,而寶寶的腳底板就是寶寶相較於成年人最無法取代之處之一;因此除非筆者口中的親戚是聽者也認識而且覺得重要的,否則那番話裡提到親戚的反應根本就只是筆者不小心暴露出想要搏取聽眾的認同而已。而這也是為何我們常常會覺得聽朋友講一些平凡且不認識的人的事很無聊的原因。
然而許多導演正是無法注意到這一點,所以才會多少安排這種不必要的分鏡到作品中(筆者其實非常欣賞Christopher Nolan,但不得不承認這裡他做得沒有Greengrass好,儘管他的整體程度還是優於Greengrass。)而且在這篇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已經上映後撰寫的文章我們可以發現,這也是為何《一代宗師》很多武戲都是在沒有非武術演員的臨演的場景中發生;且那些武術演員在武戲中的功用是挨打,而非圍觀時產生的情緒反應。因此儘管王家衛自己都明言他在劇情構思上的工作方式的確要仿效希區考克(Hitchcock)但卻模仿不來,但他《一代宗師》裡的分鏡和畫面都是登峰造極之作。
至此我們也才可以理解為何侯導那麼推崇《神鬼認證》系列:因為在Greengrass所執導的第二三集中,武戲的分鏡是毫無累贅而純粹的,而侯導就是一個在創作時非常講究風格純粹單一的導演。一個新電影導演為何會讚賞這麼一系列的好萊塢賣座續集電影?因為藝術裡是真的有基本功和原則問題,儘管這些基本功和原則會因個人的品味不同而有所差異,但由於電影是一門複合型的藝術,因此傑出的導演往往也能神智清明地給予不同品味的佳作適切地評價,否則他根本無法應付電影中諸多性質迥異的環節。
也就是說,藝術電影和商業片的區分,就某方面而言其實根本就是個假問題。
(關於《一代宗師》的解說請見拙文〈一些傑出的導演手法 (7)-開場篇〉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舊名Yvon。影評散見於週刊編集、放映週報及映畫手民。但還是會想聊些電影以外的事。更多文章詳見:https://linktr.ee/taiwanewav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