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本・奧斯倫以及他皮笑肉不笑的歐洲中產階級焦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原文刊載於週刊編集2018年9月號)

去年由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領軍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坎城影展,將首獎頒給了由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執導的《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阿莫多瓦直言他其實深受另一部獲得評審團大獎的同運電影《BPM》感動,那麼身為評審團主席的他為何會催票失敗?魯本・奧斯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魯本・奧斯倫目前為止只有四部已完成的劇情長片,或許是因風格強烈,獲獎以前的部分作品並不容易找到。但從 YouTube 上他的兩部短片《Autobiographical Scene Number 6822》以及《Nattbad》不難發現他和同樣瑞典籍的前輩羅伊・安德森(Roy Andersson)一樣,鍾情於使用長時間的定鏡頭;但就好像同為長鏡頭,蔡明亮和泰奧・安哲羅普洛斯(Theodoros Angelopoulos)要表達的風格南轅北轍一樣(蔡導甚至曾明白表示他要表達的東西,和安哲羅普洛斯完全不同),魯本・奧斯倫與羅伊・安德森的作品也大不相同。羅伊・安德森的畫面非常強調構圖的透視法,使得畫面中的角色像是在一個小小的盒子中活動,他的劇本以及表演風格也都在強調這種角色被塞在螢幕內變得迷你的滑稽感;而魯本・奧斯倫雖然同樣逗趣,但較是從角色之外來鋪陳或暗示戲的情緒,無論是畫面還是他那妙不可言的古典音樂改編配樂。《婚姻風暴》就是最好的例子,去滑雪勝地度假氣氛卻僵持不下的一家人,所處的背景常常是風雪交加或是用平行的線條製造壓迫感(例如作為主景的旅館的裝潢風格)。

如前所述,《抓狂美術館》在畫面風格上雖然有所折衷,但這部作品的題材可能是以他的創作路線來說內容和形式最好的結合。畢竟畫面和劇情要兼顧並非易事,從他的短片我們可以發現,他甚至寧願讓觀眾看不到演員的表情也要維持他的構圖和長鏡頭;但在《抓狂美術館》裡,他對畫面的偏執卻成了這部片的主題,也就是用當代藝術和人性做出呼應。電影以一場的訪問戲開始,主角作為美術館館長受訪時,以「要是把一樣東西放在美術館裡,這個東西就是藝術品嗎?」如此值得思考卻又顯得荒謬的問題,來帶出之後不同的角色(中產階級/窮人、成年人/小孩)做出類似行為,卻被賦予不同社會意涵或解讀的荒謬情境。而以往奧斯倫所強調的構圖,在《抓狂美術館》不但提煉為美術館的作品「廣場」(The Square,其子標題為:「廣場是信任與關懷的殿堂,在這個範圍內,我們都有同樣的權利與義務」),同時也是孩子們在表演啦啦隊時競技的場地、亦是角色們在樓梯間上上下下疲於奔命的真實空間。

魯本・奧倫斯電影中,文明社會對人性的不信任,其實常見於歐洲導演的作品裡,例如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屢屢抱持一種對人性的全面質疑。在他執導的作品裡,連小孩都不是天使而是惡魔。奧斯倫的作品雖然也是對人性的懷疑,例如《抓狂美術館》的最後一場戲,小孩們一語不發地對父親投以懷疑的眼光,真可謂影史結局中最畫龍點睛的目光之一,但這樣的懷疑其實是建立在最原始的人性社會化以後,然而無論是社會制度還是文化習俗,都還是無法完全昇華最原始的人性;但社會化以後的人在意識到這一點後,不免因為力有未逮,從而感到焦慮或自慚形穢。在《婚姻風暴》裡,當男主角崩潰哭喊:「我是自己本能的受害者!」時,就是最好的例證。

從麥可・漢內克到魯本・奧斯倫,我們其實可以看到不同地區的歐洲導演隨著時間的演進而同樣地對人性抱持懷疑,但問題不斷地因時地制宜而改變。於1942年二戰期間出生的漢內克,雖然戰爭在他有意識時早已結束,卻不可能沒對他的童年造成影響,他的作品有時給人的感覺,就像現在非洲常常可以看到有兒童拿槍進行自衛或屠殺一樣,讓人感到人性在極端處境下蕩然無存。而奧斯倫出生於時常佔據幸福國家排行榜的北歐五國之一瑞典,卻和同樣來自瑞典的前輩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一樣懷疑人性,但表達的方式在對形式和內容的側重上有相當程度的不同,懷疑的內容是文明的積習還是原始的人性也有不同比例的拿捏。

奧斯倫透過《婚姻風暴》的男主角直接破題點出的問題其實是非常一針見血的;而在《抓狂美術館》裡,相近的問題意識則是用大人的自尊礙於北歐在教育上對兒童的尊重,使得身為人父的主角在女兒面前顯得左支右絀,而凸顯出原始的人性有時面對文明落得無所適從的窘境。如此犀利的問題筆者一下子也無法給出一個簡明而確切的答案,因為如果人真的有時是自己本能的奴隸,那麼自我到底什麼?還是這個問題只是社會學自身內部理論的矛盾而待解的產物?此一問題之深刻,理應就是奧斯倫能夠在坎城奪魁當之無愧的關鍵因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59會員
57內容數
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週刊編集、香港映畫手民。但偶爾還是會想聊聊最喜歡的音樂,以及曾經發生在你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事。
2022/01/22
這部片大致上在同溫層獲得不錯的評價,但也有少數相反的看法。這篇文章會一路從哲學的點,沿路講回社會背景的觀察,最後才從戲劇面做檢討。
Thumbnail
2022/01/22
這部片大致上在同溫層獲得不錯的評價,但也有少數相反的看法。這篇文章會一路從哲學的點,沿路講回社會背景的觀察,最後才從戲劇面做檢討。
Thumbnail
2020/11/19
岩井俊二近期的作品《你好,之華》以及《最後的情書》,恰巧是幾乎同一個劇本的不同製作,而兩者對照之後,可以看出他和攝影師神戶千木已經找到合作的默契。因此在這裡跟各位岩井的影迷報佳音,儘管這個劇本有嚴重的問題,但日版攝影之強大,不禁讓人期待他往後的創作能夠重回巔峰。
Thumbnail
2020/11/19
岩井俊二近期的作品《你好,之華》以及《最後的情書》,恰巧是幾乎同一個劇本的不同製作,而兩者對照之後,可以看出他和攝影師神戶千木已經找到合作的默契。因此在這裡跟各位岩井的影迷報佳音,儘管這個劇本有嚴重的問題,但日版攝影之強大,不禁讓人期待他往後的創作能夠重回巔峰。
Thumbnail
2020/09/28
《黑天鵝》導演在更之前的作品《噩夢輓歌》更是堪稱影史中的佳作。片中劇情架構很簡單,就是講述一對吸毒的情侶和其友人以及服用減肥藥的母親逐漸上癮的過程,但其手法似乎是在向庫柏力克的傑作《發條橘子》致敬卻又再做出更一步的挑戰。
Thumbnail
2020/09/28
《黑天鵝》導演在更之前的作品《噩夢輓歌》更是堪稱影史中的佳作。片中劇情架構很簡單,就是講述一對吸毒的情侶和其友人以及服用減肥藥的母親逐漸上癮的過程,但其手法似乎是在向庫柏力克的傑作《發條橘子》致敬卻又再做出更一步的挑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以為的傳記劇情,原來是政治陰謀下的利益較勁。黑白與現實,是構築電影雙向劇情發展的基礎,自起初,透過一個世紀的審判場景,替我們揭示故事的內幕:奧本海默與他將面對的考驗,因此,除了軍事競賽的過程,更可以在其中看到他如何權衡自己在道德邊緣徘徊時所做出的抉擇,一切失與得,終將成為大時代苦難的終結;亦者
Thumbnail
我以為的傳記劇情,原來是政治陰謀下的利益較勁。黑白與現實,是構築電影雙向劇情發展的基礎,自起初,透過一個世紀的審判場景,替我們揭示故事的內幕:奧本海默與他將面對的考驗,因此,除了軍事競賽的過程,更可以在其中看到他如何權衡自己在道德邊緣徘徊時所做出的抉擇,一切失與得,終將成為大時代苦難的終結;亦者
Thumbnail
他是少數在三大影展都有斬獲的電影巨匠,他的風格特色不外乎是偏愛用非職業演員,去表演化(他形容演員要像「模特兒」),以及去戲劇性地方式來創作,刻意透過一種疏離冷漠的敘事方式,來延遲拖沓影片的節奏造成情感的「間離效果」。這種低限度的戲劇性,甚至是反戲劇性與感官效果,不去讓觀眾投入沈浸在影片的氛圍...
Thumbnail
他是少數在三大影展都有斬獲的電影巨匠,他的風格特色不外乎是偏愛用非職業演員,去表演化(他形容演員要像「模特兒」),以及去戲劇性地方式來創作,刻意透過一種疏離冷漠的敘事方式,來延遲拖沓影片的節奏造成情感的「間離效果」。這種低限度的戲劇性,甚至是反戲劇性與感官效果,不去讓觀眾投入沈浸在影片的氛圍...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大作,終於在2023年7月上映。從記憶拼圖的自我欺騙、頂尖對決的幻影交錯、黑暗騎士的正邪矛盾、全面啟動的夢境虛實、星際效應及天能的時間旅行,這位崇尚寫實手法、實景拍攝的導演,卻總選擇不確定性的主題,而諾蘭也一慣以開放性的電影語彙,描繪各種交纏細膩的人性,就這點來看,《奧本海默》
Thumbnail
導演魯本·奧斯倫在這部電影展示了他將人害怕掉臉的一面,化成笑料的能力。《The Square》描繪了文化精英的表內不一:一方面以平等包容的態度示人,私底下卻是滿心偏見。若具體說出這種虛偽的來源,與我們身處在一個包容平等只是流於象徵形式的政治氛圍有關,這不得不由片中極具象徵意義、名為The Squar
Thumbnail
導演魯本·奧斯倫在這部電影展示了他將人害怕掉臉的一面,化成笑料的能力。《The Square》描繪了文化精英的表內不一:一方面以平等包容的態度示人,私底下卻是滿心偏見。若具體說出這種虛偽的來源,與我們身處在一個包容平等只是流於象徵形式的政治氛圍有關,這不得不由片中極具象徵意義、名為The Squar
Thumbnail
失離的文化:針貶社會之重 平等至上→人民除外 《抓狂美術館》以優雅而狂放的趣味之惡,玩弄現代藝術與社會上流。
Thumbnail
失離的文化:針貶社會之重 平等至上→人民除外 《抓狂美術館》以優雅而狂放的趣味之惡,玩弄現代藝術與社會上流。
Thumbnail
導演阿庫 ‧ 盧米斯(Aku Louhimies)巧妙地融合「人性」與「科技」之間的對比交錯,透過一起芬蘭總統府恐攻事件,深刻細膩地探討了歐洲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情勢,在分秒必爭緊張刺激的救援行動過程中,犀利直指政府、軍、警、特警、媒體與恐怖組織勢力之間的暗黑拉扯糾葛!
Thumbnail
導演阿庫 ‧ 盧米斯(Aku Louhimies)巧妙地融合「人性」與「科技」之間的對比交錯,透過一起芬蘭總統府恐攻事件,深刻細膩地探討了歐洲錯綜複雜的國際政治情勢,在分秒必爭緊張刺激的救援行動過程中,犀利直指政府、軍、警、特警、媒體與恐怖組織勢力之間的暗黑拉扯糾葛!
Thumbnail
【奧斯卡的一天】在新聞事件和戲劇手法間,我看到的是萊恩庫格勒想表現的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應該對人的生命懷著更尊重且小心的態度!
Thumbnail
【奧斯卡的一天】在新聞事件和戲劇手法間,我看到的是萊恩庫格勒想表現的是:身為一個「人」,我們應該對人的生命懷著更尊重且小心的態度!
Thumbnail
推特140:關於看電影的一些短感想 【痛苦與榮耀】2019 【愛爾蘭人】2019 【獅子王】2019
Thumbnail
推特140:關於看電影的一些短感想 【痛苦與榮耀】2019 【愛爾蘭人】2019 【獅子王】2019
Thumbnail
去年由佩德羅.阿莫多瓦領軍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坎城影展,將首獎頒給了由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執導的《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阿莫多瓦直言他其實深受另一部獲得評審團大獎的同運電影《BPM》感動,那麼身為評審團主席的他為何會催票失敗?
Thumbnail
去年由佩德羅.阿莫多瓦領軍擔任評審團主席的坎城影展,將首獎頒給了由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執導的《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阿莫多瓦直言他其實深受另一部獲得評審團大獎的同運電影《BPM》感動,那麼身為評審團主席的他為何會催票失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