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被拒絕後,仍很愛自己;練習不被尊重後,仍鼓勵自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年中秋節,一家人一起吃過晚飯後。媽媽坐在餐桌上繼續追劇,而小麓卻在旁邊不安得走進又走出。
  突然,小麓鼓起了十足的勇氣,告訴媽媽說:我男朋友說明天會拿個餅來。只見小麓媽媽眼神很友善的抬起頭來說:喔! 不用吧,我又不需要餅。瞬間,小麓感受到一股窒息的感覺,轉頭離開了餐廳。
----------------------------------------
  小麓已經跟男朋友交往了快3年時間,但小麓的媽媽一直都不是很喜歡她的男朋友。從小,媽媽一直都是很強勢地要求著小麓,不論是求學或是工作,只要小麓做出不合她的選擇,媽媽就會給她很不好的臉色看,雖然不至於口出惡言,但這種情緒的壓力已逐漸讓開始出社會的小麓感到抑鬱。『為什麼我沒有人生的選擇權呢?』是小麓不斷在心裡浮現的問題。
-------------------------------------------------
  轉頭離開的小麓,帶著失落的心情回到了房間,用line把電話撥了出去,阿農接了。她開始說起剛剛的過程,不自覺的眼淚開始滴出來。這一次,不再是唏哩花啦哭成了一個淚眼婆娑的金魚臉了,儘管心還是一樣很受傷。小麓告訴自己:「雖然妳還是被拒絕了,不過妳很棒,妳已經可以鼓起勇氣去做這件事了。」
  隨著與阿農聊天,小麓的情緒開始慢慢地平緩了下來,小麓也開始體會到:被拒絕,不代表自己不值得被肯定,更不代表自己很糟糕。從鼓勵自己的勇氣行動,小麓開始學習怎麼開始『用行動』愛自己。隨著心靜下來,她看到原來自己總是在等著別人像白馬王子一樣的來拯救她、等著哪天可能媽媽改變主意開始喜歡自己的男友,而自己卻不敢去行動,很怕又再受到更深的傷害。『原來我已經這樣子好久好久了......』小麓不好意思地在心裡對著自己說。
  『我媽總是嫌我不會做人,但這樣直接說不需要餅,感覺也太過份了。她明知道這時節送餅也不是需不需要的問題,她這樣不是也很不會做人』小麓咕噥著。阿農說:『妳今天已經是個成年人了,妳也已經可以為自己負責了,今天小麓妳大可以說乾脆跟我直接去公證結婚、甚至離開這個家,但妳選擇尊重妳的母親。反之,今天是妳的媽媽對你沒有尊重。』『其實我很不想說,因為我不想去破壞妳和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因為妳問我,我才跟你說,最後還是要看妳怎麼想、怎麼決定。』小麓聽著在心裡默默地點頭,心裡很感恩阿農的體諒與陪伴。小麓說:『我有點害怕,溝通會有用嗎?』同時心裡已出現另一個聲音:『去試試看吧,沒有做也不知道』
『你沒有辦法選擇環境怎麼對你,但你可以選擇怎麼面對這個環境』
  『我選擇給予對方尊重,儘管對方不見得同等對待我。這是我的雅量與器度,我又何必與其一番見識呢』就在瞬間,小麓覺得自己像被療癒了。
-----------------------------------------------------------
  小麓看到原來自己還很沒自信、也不夠勇敢;雖然受傷了,但卻被療癒了。她決定不要再像個蹲在角落啜泣的孩子,等著別人關注,她決定站起來看看。她發現當個啜泣的孩子,等於把自己能不能活下去的決定權交給了別人,自己也只能/只會在這裡怨天尤人。她決定站起來,只為了不讓自己後悔。
-----------------------------------------------------------
  小麓決定,再鼓起勇氣,去與媽媽談談看。
  <未完待續>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突然,阿公轉頭過來,開始跟我和弟弟說話,說得好長好長。在我印象中,幾乎沒有看過阿公這麼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說過話,又特別是,我們也算是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阿公用很道地的台語說著.....
      突然,阿公轉頭過來,開始跟我和弟弟說話,說得好長好長。在我印象中,幾乎沒有看過阿公這麼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說過話,又特別是,我們也算是個重男輕女的家庭。阿公用很道地的台語說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嚴格來說,英文對這種情況的用詞應該為"manipulate" v. (權勢)操縱, 礙於台灣目前社群上大家普遍能理解的用詞為"PUA",以下內容會用類PUA為主要詞語 因正式心理學上,有更完整的詮釋與標準,這裡我想針對相對大眾化的情況做詮釋 我把這個情況公式化,我們可以自己代入所處的情況,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人生總有許多”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的事“ 小羊自從生日派對之後,就不跟媽媽說話,他覺得媽媽根本一點都不愛他,也不了解自己的心情。雖然上學這件事讓他很煩惱,但小羊更難過的是,媽媽竟然一點都不在乎自己,小羊覺得現在只能靠自己了,他決定出去獨立生活,「我絕對不會跟小狼手牽手去上學的」,小羊對自己說。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受傷的小麥可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挑戰時,在關心他的佩兒支持下,重新找回自我和信心。
Thumbnail
「媽,你愛我嗎」我微弱的想要再一次確認我是被愛的   「我愛你,但這句話你讓我覺得有點受傷」母親放下在吃飯的碗筷,她每一次都會回應,第一次表達她的受傷,因為我對於她的愛質疑   「抱歉,我也愛你」我抱住了她,但我還是懷疑著她是否真的愛我   時光回歸了孩時,我如同其他人一般在學校中會有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有段時間,我需要常常提醒自己,她是我的母親,我是她的女兒,我不是她的拯救者,我也救不了她。
Thumbnail
嚴格來說,英文對這種情況的用詞應該為"manipulate" v. (權勢)操縱, 礙於台灣目前社群上大家普遍能理解的用詞為"PUA",以下內容會用類PUA為主要詞語 因正式心理學上,有更完整的詮釋與標準,這裡我想針對相對大眾化的情況做詮釋 我把這個情況公式化,我們可以自己代入所處的情況,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人生總有許多”想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的事“ 小羊自從生日派對之後,就不跟媽媽說話,他覺得媽媽根本一點都不愛他,也不了解自己的心情。雖然上學這件事讓他很煩惱,但小羊更難過的是,媽媽竟然一點都不在乎自己,小羊覺得現在只能靠自己了,他決定出去獨立生活,「我絕對不會跟小狼手牽手去上學的」,小羊對自己說。
Thumbnail
看過動畫《龍貓》嗎?有一幕是小月和小梅的媽媽躺在床上對爸爸說:「懂事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心疼。」畫面裡的母親,表情裡有很多的不捨。因為她明白當孩子表現得成熟懂事,代表內心壓抑了想耍賴、想偶爾不乖、想隨心所欲成為自己的渴望,並且盡量不惹人厭、不造成別人的麻煩。乖巧聽話的好處,是孩子換得了他人的喜愛;但付出
Thumbnail
《女孩別再道歉了》這本書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建國皇帝寫的歷史書。很多吹捧自己有多棒、妳應該要怎麼樣做,很諷刺,她主軸是希望女孩不要被世俗眼光枷鎖,但她從書名就先排它,把女生獨立出來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公平應該是不分男女,女孩有焦慮,憑什麼男孩不會有?!
Thumbnail
受傷的小麥可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和挑戰時,在關心他的佩兒支持下,重新找回自我和信心。
Thumbnail
「媽,你愛我嗎」我微弱的想要再一次確認我是被愛的   「我愛你,但這句話你讓我覺得有點受傷」母親放下在吃飯的碗筷,她每一次都會回應,第一次表達她的受傷,因為我對於她的愛質疑   「抱歉,我也愛你」我抱住了她,但我還是懷疑著她是否真的愛我   時光回歸了孩時,我如同其他人一般在學校中會有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