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動亂時代裡,布列松瞬間的凝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張照片來自北美館「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裡,一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照片。從樓下走上來到這個展區,整個心情沈澱下來安靜感受大師作品帶來的視覺震撼。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出生於法國富裕家庭的布列松(1908-2004),1930年代開始投入攝影,1934-1935年逐漸受到關注;1948年在中國的國共內戰期間受《生活》雜誌委託進行拍攝報導,原本兩週的工作卻是一待長達10個月,他從北平、上海、杭州與南京等奔波了在不同的城市進行報導攝影,最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10月1日前,離開上海抵達香港。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在中國的期間拍攝了5000多張照片,他讓觀眾看見他鏡頭下一幀幀寫實的黑白照片裡,以獨特如詩的美學構圖去紀錄人、事、時、地、物裡,卻用令人震懾的決定性的瞬間,反映著大時代變化中關於人心的故事。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在看展的過程中,彷彿自己掉進了那個時代,看到穿著棉襖吐著白煙的照片人物,不知覺也感覺冷了起來;像是金圓券風暴系列裡,動盪年代擁擠的人潮裡卻是安靜的鏡頭下細膩地凝視,與被攝者保持一段冷靜客觀的距離,表現出是如此真實動人,讓人在人心底捲起波濤。真實之外,也展現極佳的視覺美感,或許這與他原本想成為畫家的背景有關,光影、對比、質感、景深層次與畫(面)外之話,沒有文字,沒有色彩,卻也深刻感受到創作者獨特視點與品味。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在這期間總共只有約1/10的作品被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揀選沖印流通於世,這個展覽的170件則又是從中的精選。也因為其報導作品被各大媒體刊登,讓他聲名大噪,1958年,他甚至再度來到中國,用鏡頭紀錄10年後改變,雖然這次他的行程早被安排好特定路線,也在這些照片裡也可以觀看當時哪些景象是希望透過他的鏡頭傳達給世界的執政者觀點,一一呈現在1958的展區裡。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在十月來看此展格外具有呼應意味。我回到家後翻找出那本封面由馬諦斯創作、1952年首發、2014年由德國出版社STEIDL復刻發行的布列松《The Decisive Moment》(決定性瞬間),聞著濃厚的紙和油墨味道,在126張作品中,中國系列則有17幅,接著腦海浮現起展場上他說的:「事實並不有趣,觀看事實的觀點才重要。」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
在新冠病毒肆虐、世界失序的今天,如果是讓布列松進行報導攝影,那又會是如何的瞬間光景呢?而這張照片照片有趣的是,讓世人看到的最後景框,也是經過媒體裁切後的局部,展出這樣的過程,讓我很喜歡。

◎台北市立美術館|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時間:2020/06/20 - 2020/11/01 地點:三樓3A
策展人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介紹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影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2012年三位交大同學張柏韋、林宗諺與陳慕天,因為海外交流計畫有機會分別到荷蘭、瑞典與丹麥交流學習,強烈感受到西方來自於生活中的美感經驗,而想要做點什麼來改善國內的美感教育,幾經波折後,他們決定用「教科書」作為最貼近從小學習與生活的美學載體,將之注入設計來展現美學......
最近有款以「天童木工」的迷你椅子模型加入扭蛋的行列。 天童木工的座椅模型,其中,一張「低座椅」的設計師是長大作,但為何如今說明書上卻是寫著日本建築師坂倉準三?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拯救混凝土之獸〉是目前正在忠泰美術館進行的展覽。在這個展中的重要單字「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二戰之後約莫1950至1970年之間,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這些粗糙外表下的建築......
大稻埕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裡舉辦了年度展覽〈Tea Wave 茶香流動〉,我約了展覽策展人之一的顧瑋陪同看展。原來,是個關於從「味道」的角度發現台灣茶的展覽,展場裡分為八個區塊,一步步地建構起我們對於台灣茶的味道知覺......
很多生活風格雜誌的總編輯都由業務主管來擔任,沒有不好,但一本雜誌的內容走向會不會以好不好賣廣告來考量?就像電視台的政治傾向不也主導了節目的走向。 最近閱讀的兩本書《美麗的事物:花森安治的小小圖文集》與《花森安治的設計書》,主角就是花森安治......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2012年三位交大同學張柏韋、林宗諺與陳慕天,因為海外交流計畫有機會分別到荷蘭、瑞典與丹麥交流學習,強烈感受到西方來自於生活中的美感經驗,而想要做點什麼來改善國內的美感教育,幾經波折後,他們決定用「教科書」作為最貼近從小學習與生活的美學載體,將之注入設計來展現美學......
最近有款以「天童木工」的迷你椅子模型加入扭蛋的行列。 天童木工的座椅模型,其中,一張「低座椅」的設計師是長大作,但為何如今說明書上卻是寫著日本建築師坂倉準三?
〈SOS粗獷主義建築展─拯救混凝土之獸〉是目前正在忠泰美術館進行的展覽。在這個展中的重要單字「Brutalism」,即「粗獷主義」,係指二戰之後約莫1950至1970年之間,以混凝土建築之姿未經修飾且結構裸露的風格在全球地平線竄升。這些粗糙外表下的建築......
大稻埕的市定古蹟〈新芳春茶行〉裡舉辦了年度展覽〈Tea Wave 茶香流動〉,我約了展覽策展人之一的顧瑋陪同看展。原來,是個關於從「味道」的角度發現台灣茶的展覽,展場裡分為八個區塊,一步步地建構起我們對於台灣茶的味道知覺......
很多生活風格雜誌的總編輯都由業務主管來擔任,沒有不好,但一本雜誌的內容走向會不會以好不好賣廣告來考量?就像電視台的政治傾向不也主導了節目的走向。 最近閱讀的兩本書《美麗的事物:花森安治的小小圖文集》與《花森安治的設計書》,主角就是花森安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畢看的展覽"。  
Thumbnail
瑞士攝影大師 Werner Bischof 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士攝影記者之一,其作品充滿詩意,構圖精確並具抒情美感。本文介紹了 Werner Bischof 的生平與成就,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戰後歐洲、遠東和南美洲的重建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見證,並特別介紹了在德國恩斯特徠茲博物館舉辦的作品展覽。
Thumbnail
此次展覽的特色? 泰德現代美術館睽違六年再次移師高雄美術館,並與國巨基金會聯合展出。 展品多是20世紀初到近年的作品,而展品不全以傳統繪畫呈現,而有攝影、樹皮和網路印刷技術等不同風格來呈現創作者的表述。 本展援引蘇珊.桑塔格之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來提示近代藝術史中兩者重要的動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由於人會離世、記憶會被遺忘,文字紀錄、圖畫等實體物件,就成了傳遞歷史的最佳載體,而黃琪惠這本由論文改編而成的《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則提供了讀者以圖畫為窗口,觀看這段歷史的新視角。
Thumbnail
  筆者看完展後的主要問題有三:分別為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現代性定義模糊的問題、及內容矛盾的問題。 第一,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   為何時間軸是1949—1983?與1948—1984有何差異?從展覽中可知,始於1945年的原因在於,該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一批中國的菁英及大陸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瞬間即永恆 借閱《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瞬間的永恆》。是來台展覽(2013年)後的得獎作品的彙編。那些贏得普立茲新聞獎的攝影記者們以一幀靜態的照片把重大的歷史事件定格在攝影的當時,讓觀閱者觸目驚心、永志難忘。所以稱之為「瞬間的永恆」。 內中最令人難忘的是170-171頁,跨頁照片的背景是一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挑高的空間看畫,是敞徉式的自在好像在偌大的鳥籠裡飛翔。55件20世紀的佳作,資訊量爆炸多,感覺也流竄說它今天很自大🫠
Thumbnail
畢卡索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哭泣的女人",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光是這幅畫,就值得從台北搭高鐵南下,一睹真跡。更何況,這個名為(瞬間 --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的展覽,精選55件當代經典作品,曾在倫敦泰德現代(Tate Modern)創下最長展期,並被評價為"此生畢看的展覽"。  
Thumbnail
瑞士攝影大師 Werner Bischof 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瑞士攝影記者之一,其作品充滿詩意,構圖精確並具抒情美感。本文介紹了 Werner Bischof 的生平與成就,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對戰後歐洲、遠東和南美洲的重建和風土人情進行了見證,並特別介紹了在德國恩斯特徠茲博物館舉辦的作品展覽。
Thumbnail
此次展覽的特色? 泰德現代美術館睽違六年再次移師高雄美術館,並與國巨基金會聯合展出。 展品多是20世紀初到近年的作品,而展品不全以傳統繪畫呈現,而有攝影、樹皮和網路印刷技術等不同風格來呈現創作者的表述。 本展援引蘇珊.桑塔格之語:「畫家創造世界,攝影師揭露世界。」來提示近代藝術史中兩者重要的動
Thumbnail
拍立得處在攝影技術發展的特殊節點上。儘管以手機就能拍照的現代來說,拍立得遠遠算不上「迅速」,但對於底片時期的攝影師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帶來無限可能性,儘管與數位攝影的現代相比,這些可能性早已被電腦複製並超越,但當我在展場中看著攝影師在拍立得上隨機的筆觸時,仍為類比的不可磨滅性與隨機性所感動。
Thumbnail
由於人會離世、記憶會被遺忘,文字紀錄、圖畫等實體物件,就成了傳遞歷史的最佳載體,而黃琪惠這本由論文改編而成的《戰爭中的美術:二戰下臺灣的時局畫》,則提供了讀者以圖畫為窗口,觀看這段歷史的新視角。
Thumbnail
  筆者看完展後的主要問題有三:分別為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現代性定義模糊的問題、及內容矛盾的問題。 第一,斷代史去脈絡的問題   為何時間軸是1949—1983?與1948—1984有何差異?從展覽中可知,始於1945年的原因在於,該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帶來一批中國的菁英及大陸
Thumbnail
​台灣藝術的發展從日治時期開始比較有系統規模發展,在藝術界中幕後推手就是藝廊。藝廊得存在讓藝術品流動更加自由、商業機制也是從藝廊開始。小編之前介紹過許多藝廊,這篇接續再來介紹這家靜慮藝廊。 靜慮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晉江街124號 ​營業時間: PM13:30-PM19:
Thumbnail
說到印象派的畫,我想到20年前的自己,那時人生第一次去北美館看印象派的畫展,是跟職訓局的同學們一起去看的,那時覺得好SHOCK,覺得很多在書本上介紹的畫家,都在這邊看到了,而且看到的是真跡,超級感動的。 那時在一堆的畫作當中我後來愛上了莫內的紫色,他的睡蓮池的紫色系列讓我覺得很迷幻,那時
瞬間即永恆 借閱《普立茲新聞攝影獎70年大展—瞬間的永恆》。是來台展覽(2013年)後的得獎作品的彙編。那些贏得普立茲新聞獎的攝影記者們以一幀靜態的照片把重大的歷史事件定格在攝影的當時,讓觀閱者觸目驚心、永志難忘。所以稱之為「瞬間的永恆」。 內中最令人難忘的是170-171頁,跨頁照片的背景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