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莫名其妙闖入暴躁的曼(哈頓)島 ─ 一點點關於留學紐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並不是紐約這幾年的生活沒有值得紀錄的,就是太值得、太華麗、太多好拿來說嘴的了,才顯得隨手記下的生活,竟顯得華而不實了。

如今「城市」這兩個字,似乎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一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也可以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脾氣和樣貌是每個過客慾望反射的集合體,從來都是瞬息萬變得令人難以捉摸。

Union City, NJ 往東邊望去大約是NYC Chelsea Market的位置 by Author

Union City, NJ 往東邊望去大約是NYC Chelsea Market的位置 by Author

剛來到紐約的頭幾年,也想過開個華麗的頻道,紀錄一下異國生活,學學網紅們,介紹一下時尚的紐約,隨手拍張照便是充滿異國文化氣息的街頭和咖啡廳,最後終究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並不是紐約這幾年的生活沒有值得紀錄的,就是太值得、太華麗、太多好拿來說嘴的了,才顯得隨手記下的生活,竟顯得華而不實了。大概是當時的我,已經隱約地知道,想出國的學生,絕不是單純的崇尚外國文化而已,即便大部分人一剛開始是這麼認為的。

大概是年輕的時候,把未來的想的有點美好、有點抽象。

站在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旁的廣場,一邊是世貿雙子星的遺跡,美化過後的噴水池,就坐落在新的世貿大樓隔壁,另一邊就是這座紐約的新地標─世貿大樓,象徵著新的希望、新的未來。說它高聳直入雲端一點都不誇張,在某些天氣比較潮濕、雲層懸掛得比較低的日子裡,抬頭望去,還真的沒辦法一眼望盡大樓的頂端,即便萬里晴空依舊;而諷刺的是,在這座無數商業人士、遊客絡繹不絕的華麗繁榮的廣場上,刻在噴水池旁石板上的名字,和從沒間斷過的遊客放上的鮮花,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你,深埋其下的,是再也無法繼續的記憶和完整拼湊起來遺骸。

世貿大樓廣場

世貿大樓廣場

那一刻,關於美國夢三個字,我好像有了一點點體悟。如果留學(美)這個話題,真的有這麼一件事情值得深入討論的話,我會說是:大國對外廣告的,向來都是自己浩瀚的文化精隨,但很少有人會鉅細靡遺地告訴你,其中相對應的代價和巨大的前提。就如同好萊塢電影,成就一個英雄的故事裡,總少不了一個慘絕的悲劇,只是為了觀眾要看得爽,導演(關於悲劇)到底著墨了多少?(加映:對美國文化歷史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篇,奴隸經濟堆出的世界奇觀─從13TH看美國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

所以出國念書好不好?

這大概是正在考慮是否要出國留學的畢業生們最想問的問題,你可以在Dcard版和Youtube上找到各式各樣的答案,但是不管你反覆問多少遍,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多數的時候會和你當初設想的不一樣,因為真正讓你成長的,大概都是那些你沒設想過的、看不見的、更無從準備起的問題。

至於我呢? 就先假設所有看這篇文章的,即將、正在、已經29歲的你們,都懂得這個年紀的恐慌好了,我說我對於29歲的恐慌幾乎一無所知,你一定會覺得極其的莫名其妙。而我的留學生涯和在紐約的經歷,就是這樣的感覺─莫名其妙。現在一定大概有人大喊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有人不懂得29歲的恐慌,怎麼可能有人莫名其妙的就闖進了紐約,還一不小心就待了七、八年。

正確地來說,我29歲的焦慮感來襲的很早,應付焦慮的行動更是快得自己都來不及反應,迫不及待需要一個改變和出口的我,不僅僅出國念的碩士專業不是自己大學的主修,從準備到出國花了約莫一年的時間,在28歲的生日前夕,我已經拖著行李佇立在河邊,眺望著曼哈頓的天際線,對即將到了的未來充滿期待。理所當然的,29歲就在掙扎著適應一個新的文化、滿檔的課表、實習和說英文說到想吐的日子裡過去了,直到前幾天,看到朋友臉書分享的線上廣播"二十九歲症候群,其實也就30而已",聽著一群女孩各自分享著,屬於紐約的回憶和經歷,一種莫名的熟悉感襲來,我才意識到,原來並不是自己對邁入30歲這件事從不恐慌,只是我早用出國這一路,必須的跌跌撞撞,帶來的疼痛感去忘卻了時間帶來的焦慮。


最後2020到底該不該入學呢?在這篇文章發表的時候,答案大概已經非常明顯了,今年如果有選擇的話,還是罷了吧,就算不談旅途中的總總風險、簽證面試的困難度、年底過節社區群聚的第二波疫情、即將關閉不知道到何時的音樂廳、百老匯...多數學校已改線上上課的方式,學費絲毫不減的同時,學校的設施和講座卻因疫情,多數已停辦或無法使用,出國留學最寶貴的經驗─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在課堂(外)互動帶來的─文化衝擊,在現在處處強調Social Distancing以策安全的紐約,大概是難以體驗到了。

至於出國念書好不好這個問題,我猜想多數的我們(尤其年輕的時候),都把未來的想的有點美好、有點抽象,但是在未來的人生清單上,加上幾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又何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兒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想寫寫一下紐約的食物、文化、和關於台灣人的一些小事。偶而也可以認真的聊聊音樂和聲音技術,最擅長的大概還是天馬行空的廢話一下自己暴躁的紐約日常。
吉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29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2020/10/29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2020/09/30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
Thumbnail
2020/09/30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
Thumbnail
2020/07/16
刻板的歷史教育,教出了只會服從的下一代  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和其他國家的人比起來,台灣人的自我和土地認同感顯得非常不成熟。我依舊清楚的記得,七年前剛來留學時的窘境,當來自各國的同學,讓我介紹一下台灣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竟然只有珍奶、雞排、和夜市,以及中國歷史朝代和國共內戰
Thumbnail
2020/07/16
刻板的歷史教育,教出了只會服從的下一代  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和其他國家的人比起來,台灣人的自我和土地認同感顯得非常不成熟。我依舊清楚的記得,七年前剛來留學時的窘境,當來自各國的同學,讓我介紹一下台灣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竟然只有珍奶、雞排、和夜市,以及中國歷史朝代和國共內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老實說,如果我要刻意把紐約最大雜燴之一的地區- 中國城 拍得很詩情畫意也是可以。我可以特寫街上偶然的某根柱子,或某一間店裡的中國風小玩意,然後就會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印象。 但是我只想真實記錄這裡的風貌。 紐約中國城就是一個移民社會的寫實風景。一切為生存而生存。優雅或氣定神閒在這裏是沒有的事
Thumbnail
朋友談到紐約太多選擇,也許這樣人文薈萃的大蘋果舞台,文化大熔爐之下迸出奔放地炙熱火花,燃燒著發光發亮✨
Thumbnail
朋友談到紐約太多選擇,也許這樣人文薈萃的大蘋果舞台,文化大熔爐之下迸出奔放地炙熱火花,燃燒著發光發亮✨
Thumbnail
作為全球最繁榮城市之一,也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影集或故事都發生在這裡,幾乎可以稱之為「世界首都」。所以紐約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這不用多解釋,成為很諸多創作人的創作靈感,呈現出這座城市的多姿多采,而且歌曲風格繁多,這篇就請大家來體驗每位唱作人心目中的紐約,除了耳熟能詳的經典,也為大家揀出一些
Thumbnail
作為全球最繁榮城市之一,也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很多影集或故事都發生在這裡,幾乎可以稱之為「世界首都」。所以紐約在很多方面都具有代表性,這不用多解釋,成為很諸多創作人的創作靈感,呈現出這座城市的多姿多采,而且歌曲風格繁多,這篇就請大家來體驗每位唱作人心目中的紐約,除了耳熟能詳的經典,也為大家揀出一些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在紐約住過十年,一半時間是當學生,另一半時間則在當地金融機構工作。 後來職涯發展把我帶到了其他城市,經常仍有機會回到紐約出差開會,往往會多待一兩天在熟悉的城市到處走走回味一下。 最近我畫了幾張國家公園風景水彩畫,想換一下題材畫一畫城市街景,腦海浮現了紐約。 深秋時節正是美國感恩節假
Thumbnail
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在紐約住過十年,一半時間是當學生,另一半時間則在當地金融機構工作。 後來職涯發展把我帶到了其他城市,經常仍有機會回到紐約出差開會,往往會多待一兩天在熟悉的城市到處走走回味一下。 最近我畫了幾張國家公園風景水彩畫,想換一下題材畫一畫城市街景,腦海浮現了紐約。 深秋時節正是美國感恩節假
Thumbnail
少了塵世的喧囂,心就愉悅的微笑。
Thumbnail
少了塵世的喧囂,心就愉悅的微笑。
Thumbnail
Jeff善盡地主之誼,帶我遊遍紐約曼哈頓島上的主要景點。期間最棒的經驗是去聽了一場爵士,坐在藍音符爵士樂俱樂部(Blue Note Jazz Club)昏暗的小方桌,看著舞台上爵士女伶Carrie Smith忘情地獻唱,手中的馬丁尼(Martini)跟著曲調,慢慢搖曳出我的紐約印象......
Thumbnail
Jeff善盡地主之誼,帶我遊遍紐約曼哈頓島上的主要景點。期間最棒的經驗是去聽了一場爵士,坐在藍音符爵士樂俱樂部(Blue Note Jazz Club)昏暗的小方桌,看著舞台上爵士女伶Carrie Smith忘情地獻唱,手中的馬丁尼(Martini)跟著曲調,慢慢搖曳出我的紐約印象......
Thumbnail
「城市」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更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
Thumbnail
「城市」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更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
Thumbnail
坦白說,每一年的911對於一個新紐約客來說就是繁忙的工作天然後回家躺平的一般日子,每年都想去看看兩束光,但工作時間不定的我從沒記得過。今年因為疫情遇到紐約暫停(NY PAUSE),工作還在停工階段,並抱著好奇的心情前往金融中心。 踏上地鐵緩緩憶起過去:金融中心對我並非陌生,2008年第一次踏上美國的
Thumbnail
坦白說,每一年的911對於一個新紐約客來說就是繁忙的工作天然後回家躺平的一般日子,每年都想去看看兩束光,但工作時間不定的我從沒記得過。今年因為疫情遇到紐約暫停(NY PAUSE),工作還在停工階段,並抱著好奇的心情前往金融中心。 踏上地鐵緩緩憶起過去:金融中心對我並非陌生,2008年第一次踏上美國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