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疫情之前的留美生活: 那就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刀,繩子要斷不斷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第二波回台潮,約末在不久前的暑假,多數在紐約的台灣人,都是從留學時代開始和這城市結緣,租屋的合約一年又一年的簽下來,久到或許都忘了,當年也是在公園種滿鬱金香的盛夏,開始了曼(哈頓)島的奇幻旅程,久到都忘了,天啊,又一年了,要續租了,久到都忘了,是啊,簽證又要到期了。對多數人而言,在這吃人的城市奮鬥了多年,工作、簽證、生活,距離穩定大概還是差這麼一小步,多年的習慣堅持下來,是可以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的,頂住再一年的租金,僥倖地試著解決簽證的問題,可是如何扛得起,這曾經這令人憧憬的城市,如今要排隊的只剩下超市,不是因為遊客太多,只是需要防疫的未來;等這波返台潮來到第三波的時候,人數好像少了,看似也沒這麼絕望,其實也只是因為,沒輕易說離開的,幾乎都是在紐約的老人了,什麼風浪沒見過,這些人多數在紐約待了10年有多、靠著強大的專業能力通過了綠卡(或其他類工簽)的申請、也早已習慣了紐約一波又一波的兇猛浪潮,強悍的甚至足以在競爭又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一個優雅的平衡。

這是不久前,臉書的動態突然出現的一段貼文,「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我在紐約待的時間,也正邁入第八年,自認已經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讓我如此動容,但是盯著這則不太熟的紐約台灣朋友的轉貼,我沉默了。是啊,留學的生活太苦,賭的未來卻美得太不真實。

Rockaway Beach and Boardwalk, NYC Parks

Rockaway Beach and Boardwalk, NYC Parks

那就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刀,繩子要斷不斷的

還記得第一年來紐約的時候,搭了15、16小時的飛機,艱難的拖著行李在複雜的紐約地鐵線路中穿梭,總算在後半夜抵達地面,滿足地仰望只在電影裡看過的紐約市的夜景,一不小心就無視了仗義來接機的學長眼中的疲憊,結果一個癡傻地望著曼哈頓的天際線,滿心嚮往著天空之上不著邊際的虛幻;一個卻累得只想快點把我這個麻煩和行李丟回公寓,他好回家睡覺─這就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 24小時從不熄燈的圖書館,和半夜兩點在廁所偶遇,自備牙刷的超專業學生;為防止學生壓力過大跳樓自殺而裝上的欄杆,和只能打開兩根手指寬度的宿舍窗戶;包含在advanced student insurance裡的免費心理諮商,每學期十次;省房租拉起簾子就當作是臥室的簡易客廳隔間,和早已熟練各種DIY客廳隔間的紐約老鳥室友;還有必須致敬的one dollar pizza(一元披薩),位於六大道上的小店舖,在大半夜的紐約頑強的屹立著,用僅僅一層酥脆的麵皮和簡易的Tomato Paste,溫暖著無數個支撐起這華麗城市的社會底層工作者,還有我這個從未在紐約站穩腳步的窮留學生;當然還有無數個記憶早已斑駁的夜晚,因為想家而崩潰大哭時被同學發現的困窘... 無一不是留學生涯中最真實的風景。"

這些通通都只是留學生涯的「小」問題,不論是高額學費、大城市的生活費、語言、或是文化上的適應,都是非常顯而易見的問題,但是最最要命的問題從來都是看不到的那些,與教育和生活無關的事。因為看不見,想都沒想過,更無從準備起,所以問題總是突如其來的出現,兇猛地襲擊的你措手不及。

所有的留學生在入境美國海關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恐懼︰這次會不會又被叫進小房間「問候」。不像在自己國家,工作權、居住權,從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事,付得起房租,就可以租房子,有能力有學歷,成年了就可以找工作。在異國,這些權利通通必須綁定你的「身份」,拿學生簽證入境,就必須在各方面都符合全職學生這個身份,修滿全額的學分,出入境的時間點也必須嚴格遵守,開學期間離境美國不能太久,不能遲到早退,若留下不良紀錄,下次入境海關查問的,可能就不只是你念得什麼專業,學校好不好玩了。工作的權利也有講究,工作簽證和工作許可不見得是同一件事,學生簽證也可以申請工作許可,但只能在學校打工或是實習,而且嚴格限制最高工作時數和場域, 一般是主修什麼,就只能申請和該主修相關的專業領域,課餘去咖啡廳打個工貼補生活什麼的,是不可能發生的;畢業找工作的相關簽證,又是另一條漫漫長路,一般最常見的工作簽證,除了工作時數和工作場域的限制之外,還有薪水的限制,如果公司開給你的薪水沒有高於業界平均,你就不足夠優秀,就不該在美國占用美國人的工作名額,所以應徵工作的時候,外國人得先取得工作許可,一般是利用大專院校畢業後可以合法實習的名義,在被錄取前得和公司談好,如何維持實習的合法性,以及一至三年的合法實習結束後,如何延長合法的工作身份和簽證贊助;另外也有不同類型的,可以合法在美國工作的簽證,又是完全不同的申請流程,準備方向也不同,總之不同的簽證類型,對於薪水、工作領域、工作時數、受雇的型態都有不同的規定,法令複雜的程度我敢保證就算是品學兼優的三好學生,都一定曾經一不小心,不經意地就做了不符合身份的事情,而這些,通通都是美國海關和移民局可以刁難你的理由,即便在沒有疫情前的美國,外國人的身份問題,"那就是一把懸在頭上的刀,繩子要斷不斷的。"


說「回台灣」是回去”舒適圈”這個結論,有些過度簡化了下定決心留學、出國後的文化衝擊、和最後決定回台定居,這一路的心理歷程。回到自己的國家可以理所當然的住下、找工作、不用煩惱因身份問題衍生的工作權、居留權,加上紐約疫情嚴重,對於還在掙扎身分、和基礎經濟問題的旅外人而言,回台灣這個念頭確實超級吸引人,但是就如同網路上一類堪稱為「勸世文」的留學文章,只討論出國後三、五年的職涯發展和能賺回多少錢,就蓋棺論定了一個年輕學子該不該出國留學這個問題─「回台灣就是回舒適圈」,也一樣把問題說簡單了。當年掙扎了多久、下定了多大的決心才決定得出國留學,離家多年要再搬回去的時候也會是同樣的道理,大概就像大家說的那樣,要來紐約難、在紐約生存難,但最最需要決心的還是離開紐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吉兒的沙龍
5會員
7內容數
想寫寫一下紐約的食物、文化、和關於台灣人的一些小事。偶而也可以認真的聊聊音樂和聲音技術,最擅長的大概還是天馬行空的廢話一下自己暴躁的紐約日常。
吉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29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2020/10/29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2020/10/16
「城市」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更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
Thumbnail
2020/10/16
「城市」這兩個字已經不足以形容我心目中的紐約,她可以是個隨手拍張照片就是好萊塢大片的「城市」,更是一個深埋在紐約客心中的「概念」,只有親自走過一趟,在這裡活過、死過無數個回合,再輪迴重生個幾次,才得以任這城市的殘酷,淬鍊出每個人內心最深的渴望,與其說紐約是文化的大熔爐,不如說她是面若思鏡...
Thumbnail
2020/07/16
刻板的歷史教育,教出了只會服從的下一代  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和其他國家的人比起來,台灣人的自我和土地認同感顯得非常不成熟。我依舊清楚的記得,七年前剛來留學時的窘境,當來自各國的同學,讓我介紹一下台灣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竟然只有珍奶、雞排、和夜市,以及中國歷史朝代和國共內戰
Thumbnail
2020/07/16
刻板的歷史教育,教出了只會服從的下一代  在國外念書的時候,我意識到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和其他國家的人比起來,台灣人的自我和土地認同感顯得非常不成熟。我依舊清楚的記得,七年前剛來留學時的窘境,當來自各國的同學,讓我介紹一下台灣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竟然只有珍奶、雞排、和夜市,以及中國歷史朝代和國共內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台灣的學子紛紛選擇出國留學,打開自己更多未來職涯機會。然而,在大家鼓吹「去去去,去美國」的同時,台灣學子有認真想過出國後面對的挑戰與未知嗎?出國後真的能夠一帆風順嗎?或者有想過自己出國留學要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台灣的學子紛紛選擇出國留學,打開自己更多未來職涯機會。然而,在大家鼓吹「去去去,去美國」的同時,台灣學子有認真想過出國後面對的挑戰與未知嗎?出國後真的能夠一帆風順嗎?或者有想過自己出國留學要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美國疫情進入第四個月,我們一家自主隔離,取消例行暑假台灣行程,盡量享受居家生活,眼看美國疫情不見好轉,我認真考慮回台避難。
Thumbnail
美國疫情進入第四個月,我們一家自主隔離,取消例行暑假台灣行程,盡量享受居家生活,眼看美國疫情不見好轉,我認真考慮回台避難。
Thumbnail
因為要逃離台灣,逃離不快樂,逃離噁心的職場,逃離家庭的枷鎖,逃離美好愛情的破裂,在痛苦與極致的邊緣,我一個人離開台北,來到蘇澳旅行了三天,騎著機車,站在蘇花公路上的一個角落,我對太平洋大喊,帶我走吧,我沒辦法再活在這個時間空間。 還記得那是2014年的11月,那天回到蘇澳破舊的小旅館,與老公電話徹夜
Thumbnail
因為要逃離台灣,逃離不快樂,逃離噁心的職場,逃離家庭的枷鎖,逃離美好愛情的破裂,在痛苦與極致的邊緣,我一個人離開台北,來到蘇澳旅行了三天,騎著機車,站在蘇花公路上的一個角落,我對太平洋大喊,帶我走吧,我沒辦法再活在這個時間空間。 還記得那是2014年的11月,那天回到蘇澳破舊的小旅館,與老公電話徹夜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寫在2020大選前: 交通便利了,回家的路卻更遠了。今年過年,要不要請假回家呢? 放長假了,要省機票錢一個人在國外待著,還是狠下心刷機票回去,即使只能待個幾天? 這種掙扎,是我在出國前,從未感受過的。15、6小時的長途飛行雖然遠,但是習慣了以後倒也不至於難以忍受,只是走得越遠,看得也越遠了...
Thumbnail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
Thumbnail
突然覺得美國的生活,真是太辛苦了。很想行李收一收回台灣的舒適圈。 自從美國疫情大爆發以來,紐約身邊的朋友,至少已經三波回台潮了,第一波是在疫情爆發初期,學校宣布停課,被趕出學校宿舍的國際留學生們,身在疫情橫行的異國他鄉,加上社會動盪,卻依然高居不下的紐約租屋價格,留學生們也只好先回台靜候通知...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從小在台灣總是聽到大家說美國教育比較好有機會一定要到美國念書之類的說法,當時覺得美國那麼強大、人才濟濟,大人說的話應該是對的吧?!就沒再懷疑過著件事了。抱持著這樣不疑的心態,終於有一天來到美國求學。小魯蛇的我研究所生涯並非突出,再加上在美國外國留學生是無法打工,日子就和一般留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