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錢是萬惡之源,願我成為萬惡之首
方格精選

若錢是萬惡之源,願我成為萬惡之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最近社群被一個標籤刷牆——「月薪 25 萬元和月薪 3 萬元,煩惱是相同的。」,內容如何,見仁見智,但它無疑是一個很成功的雞湯行銷。

這其實是一個假命題,因為這標題的潛台詞就是「錢買不到快樂」,此話一出,馬上引出兩派人馬對立,贊成的人所堅信的中心思想是「心靈的滿足才是快樂的泉源,盲目追求金錢會忘記初衷。」

這句話讓我想起前陣子很紅的另一句話 「窮到只剩下錢」

多麼傲氣的一句話。

說這句話的人,就好像吃了麻辣鍋之後又再吃甜品,一頓狼吞虎嚥之後,對著餐廳外餓肚子的流浪漢說

「 你吃吐司,也能給你溫飽的感覺。」

可想而知,網路上蜂擁而起的流浪漢瞬間灌爆了這個貼文,甚至不少本來就在店內的食客都紛紛出來說幾句

「你吃飽了,就靜一靜吧,你有考慮過別人餓肚子的感受嗎?」

坦白說,這種貼文也能得到那麼多人的認同,可見大部分人台灣人是相當幸福的,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罷了。

其實我身邊也不乏這些朋友,他們視乎都對世俗定義的「成功」表現出極度的反感,從而產出生一種對抗心裡,但大部分人都選擇沈默,而他們這些願意公開表態的人很輕鬆的就會獲得其他沈默者的認同和崇拜,因為他們正正做了大部分人不敢做的事。

很不巧我自小就很叛逆,不認同長輩那一套,所以並沒有那種「出了社會才發現這不是我想像中那樣」的反差心裡,在國中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甚至還在22歲那年寫了一封自白,描述我當時的心情和如何尋找下一步的心理狀態。

所以再追根究底,這話題的重點並不是錢,而是你心目中的「自己」是個怎樣的人,當你成功變成那個人,你自然就會快樂,但問題來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而錢,在這個時候就發揮出它的價值了,因為錢,可以讓你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提供了機會和協助。

錢,就等於馬力歐裡面的香菇,它代表生命,你有幾顆香菇,就可以多玩幾次,直到你救出公主為止;香菇,也等於力量,你有力量,在尋找公主的過程中,就會比較輕鬆,如果你有鈔能力,甚至能暢通無阻。

其實仔細閱讀貼文,筆者說得應該是心理空虛不是金錢可以填補的,追求心靈層面上的滿足才是真正快樂的來源,其實啊,這已經是老話題了。早在80年前就有人對這個事情做了一個定義,那叫做「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在不同層級追求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大致上人的需求是由1慢慢往5提升,可是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大家都追求快速,直接去追求5不就好了嗎?!我看大部分KOL的貼文都是如此,跳過前面四項,直接實現自我,但其實「自我」是很難實現的,我以後再另外寫一篇說。

  1. 生理需求
  2. 安全需求
  3. 感情需求
  4. 尊重需求
  5. 自我實現

就譬如說文中的快樂「上一次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6個小時。」要做到這件事對,對十八歲時候還在馬來西亞的我,首先必須完成。

  1. 要先準備基本餐費、交通費、住宿費。
  2. 要買客運車票、飛機票安全抵達台北。
  3. 然後必須要找到一個女友。
  4. 而且感情還要很不錯。
  5. 最後才「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6個小時」

別把錢說得那麼罪惡,也別把快樂描述的那麼輕鬆。



avatar-img
金天的沙龍
10會員
44內容數
不寫煽情文字,沒有勵志雞湯,不設話題底線,徹底寫出瘋狂,讓我用最直接的文字,拆穿熱門話題背後的另一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you don’t hire for skills you hire for attitude. you can always teach skills 曾經不止一次聽團隊成員說 「拿捏不到我招募新人的標準是什麼?」 好幾次,我都笑而不答。 第一次招募成員 錯誤百出 先跟當年面試的人說聲抱歉。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八個大字被我深深的曲解了他的意思,直到遇到強者成員,我才感受到團隊的效益。 好勝的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十分努力,剛剛開始擔任主管時,每週都工作五天,週末到公司自習兩天,每天超時工作就好像海綿一樣,在很短時間內確實感到很大的進步,然而我卻忘記了自己的另外一個角色。
you don’t hire for skills you hire for attitude. you can always teach skills 曾經不止一次聽團隊成員說 「拿捏不到我招募新人的標準是什麼?」 好幾次,我都笑而不答。 第一次招募成員 錯誤百出 先跟當年面試的人說聲抱歉。
要怎麼讓人意識到錯誤,自己又怎麼面對錯誤,原來認知和錯誤才是團隊成長的關鍵。 或許知道機會得來不易,或許知道外面競爭強烈,就是基於這種強烈的求生意志之下,導致早期在擔任管理或mentor時,對於同事和團隊成員的態度都相當苛刻,也許當時的我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風格是讓人厭惡的。 面對散漫的同事 知錯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八個大字被我深深的曲解了他的意思,直到遇到強者成員,我才感受到團隊的效益。 好勝的我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就十分努力,剛剛開始擔任主管時,每週都工作五天,週末到公司自習兩天,每天超時工作就好像海綿一樣,在很短時間內確實感到很大的進步,然而我卻忘記了自己的另外一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