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曲困難症:好吃的食物總會讓你不知不覺就吃完了,音樂其實也是。

2020/10/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才說到「選樂師」,撰寫了「生活音樂提案」、「季節選曲」等專題數十篇,提供許多聆聽建議與音樂分享,但各位可能不知道,其實我也會有「現在此刻不知道要聽什麼」的困擾。
會有這樣的困擾,不是因為常聽的音樂就那幾個,反覆聽都聽膩了;反而是選擇太多了,偏偏許多音樂的屬性與背景又太過鮮明,要勉強自己在不合時宜的時間聽不相襯的曲子,有時候倒不如什麼也不聽的好。
所以我認為,最理想的音樂就是你常常不知不覺就把它聽完了;而你稍微抽出一點注意力來聽它的時候,才知道「原來如此」!這樣的音樂,少一點存在感,多一點疏離感,但這疏離不是你與它之間的隔閡使然,而是它「自然」。
「自然」的事物就是這樣,你早就身在其中,處處理所當然,但定神一看,樹幹與枝葉的紋理極富個性,水面上的漣漪波紋由快而慢的散開;側耳傾聽,不同的風速有不同的音高,樹枝與細草的擺動聲響也有不同厚度。
但如果被俗世煩惱盤踞心頭,那麼充耳不聞、視而不見,這些視覺與聽覺上的構成難道就不見了嗎?
其實不會,它們仍舊在這個自然世界當中,各自有各自的語言、所扮演的角色。
歡迎在Spotify聆聽:
或在Youtube觀看:
我先前在這篇《紐約愛樂創團125周年,舞台上竟然出現了琵琶和尺八!作曲家如何突破各種障礙,使理想得以成真?》當中介紹了日本作曲家武滿徹,他以一種西方人能夠理解的語法,讓日本音樂重新被認識。
這首三重奏作品《And Then I Knew 't Was Wind》當中,武滿徹使用豎琴、中提琴、長笛來象徵自然界各種樣貌與聲響,有點像是日本庭院裏面的素描。
豎琴:水面
中提琴:樹的枝葉
長笛:風、鳥鳴
嵐音社攝於京都圓光寺
武滿徹,被西方世界尊稱為「日本的德布西」,除了模仿德布西的象徵手法,還擅長以「音列」做點描,突破了二十世紀「十二音列」技法的侷限。
秋天的尾聲,無論你身處於何處,都可以感受到自然事物的更替。有時候,只要一停下腳步,你就會頓時感受到。
看不到,可是依舊存在。
它們存在,並非因由你看到、聽到,
而是你已經身處於這個存在
只需一陣微風,所有散落的
掠過的,搖曳的,
只要你有心傾聽

如果秋日,能夠在日式庭院裏漫步,
能聽到的就是這些,
只不過武滿徹把它寫了出來。
在無法回到這沉靜庭園的非常時期中,
僅僅以此武滿徹的《And Then I Knew 't Was Wind》,
讓我聽了又聽,宛如處處充滿深邃生機的晚秋庭院
從沒有看膩、熟透的一天,
因為世間每一瞬竟是如此不同。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677會員
452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