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有雷心得) : 身邊的人都很可惡還不是最慘的,而是連自己也不得不變得很可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力感很重的電影-
這電影野心很大,不只是在講校園霸凌跟欺負殘障,而是整個大環境中的肉弱強食。從家庭到學校,學校到社會,由小到大都脫離不了道德淪喪的悲哀。從一草一木,點綴到整個大千世界都很黑暗,那一草一木就是校園霸凌,而那大千世界,就是從校園霸凌所牽涉到的整個大社會體制。
而在這爛環境中,看著那些想實行正義的人,是怎麼盡力去解決一個不可能被解決的問題,想不放過任何希望去平反惡勢力,但到最後得到的卻是,有做沒做都一樣,做這麼多不如什麼都不要做,不跟著隨波起舞就已是最大的盡力了,想做什麼改變都是愚蠢的想像。
這部電影無力感很重,因為黑的徹底。黑在哪? 慘在哪? 仔細去回想整個電影所牽涉到的所有議題,哪一個是不悲哀的呢?
-大家都很可憐-
聽障在這故事裡,是非常悲慘的存在,道盡了身為聽障的所有無奈,被冷落、被遺棄、還有不被社會需要等等,從下到上,同學、家人、社會,都在欺負聽障。但最可悲還不是被人欺負這件事,而是連自己都會欺負自己(如女主角貝貝),還可憐到被逼著做壞人。貝貝處境,也真猶如被推到深淵般的無奈,待在聽障學校,竟然還會被也是身為聽障的同學給強暴,而被強暴的她,還只能繼續被強暴,因為轉學到正常學校會更慘,繼續被強暴成為她唯一選擇。
完全不給予聽障人一個出口與希望,甚至連想讓觀眾想同情他們的空間也不給,因為他們也做了可惡的事,很難給予完全的同理。就像結局那被張誠摸重要部位的寶弟,如果張誠跟貝貝很可憐很無辜,那他算什麼?
-不但可憐,而且又不得不變得可惡-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幾乎所有角色都處在一種,到底是可憐還是可惡?兩種狀態徘徊。儘管張誠說的:「我們不是壞人?為什麼只有我們被懲罰?」看似很可憐,但那被你加害的寶弟算什麼?不是存好心做壞事,就不用扛加害的罪過。姚貝貝看似是最可憐的受害者,但那種自我放棄,有機會喊冤卻不做,以為這樣不會連累別人,誰知道竟然連累了張誠,替別人著想到完全不為自己著想,這種不自愛,沒想到反成了一種危害到別人的可惡行徑。
但是,他們都是可憐到不得不可惡,被逼的,但更悲哀的還不是他們,而是還有一個可憐到可憎的小光。
-可惡還不夠? 還不得不變的可憎?-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小光在電影前半段的時候,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個典型垃圾人渣。他兩隻手比著食指搖晃說 : 「我們只是在玩,」像極了一個變態該會有的表現。但看到後面卻發現,他不是個變態? 他是被老師教成變態的,所以他覺得他只是在玩,是因為他真的不懂,對~~~是真的不懂。
小時候誰不是有樣學樣? 更何況小光還是個乖小孩,典型的好學生,太聽老師的話,所以不懷疑老師,但也變成了老師教你錯的東西也乖乖的學起來,就是太乖了。小光在班上的榮譽狀,我本以為是種諷刺小光表裡不一的意味,但最後想想似乎不是,他完全有做到學生該有的本分,不過卻被老師教錯了,如果他不這麼乖或許還不會這樣。到頭來他根本就如貝貝的前身一樣,不知不覺的在接收受虐的教育。
教育不都希望學生乖乖聽老師的話嗎? 我聽了,所以變這樣了,變的這麼可憎。
如果一件壞的事情,是因為一個壞人引起的,你只要怨恨那壞人,把一切的錯都推給他就可以了,至少讓自己有個目標能做情緒出口。可是現在卻是,那個壞人竟然也是被害的,真正壞的是「社會」,社會這麼大,如果把情緒投射在社會上不就是厭世了嗎? 清醒的人都會知道,厭世是種空泛的情感投射,沒有意義的,那怎麼辦? 無聲無息壓在心,這不是好方法,但也沒更好辦法了。
-我們都做了壞事,但都是無心之過,你接受嗎-
不用說小光了,每個人一樣,只是程度上分別而已。張誠的只是存好心卻做壞事、貝貝的只是替別人著想卻反到害人? 校長只是自保而卻不小心漠視、班導只是無知卻成冷漠、張誠媽只是想保護小孩而成無情? 路人只是為了被聽障撞而生氣,卻反成欺負到人? 寶弟只是有冤無處伸而想? 大概所有角色除了劉冠廷演的老師之外,其他都有犯錯,去年是陽光普照中最大的陰影,現在是無聲中的最大聲,真厲害~~~
這裡面哪一個人做了壞事是懷惡意的? 沒有? 但這股惡習卻不斷充斥在這些無惡意之中,真正該死的人是誰? 社會? 但你我他不都是存在於社會嗎?
我的粉絲專頁 : 無鬼的存在空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4會員
181內容數
犧牲自己的人生時間,跑去別人的人生裡面看,你以為你的人生延長三倍了,但其實沒有,因為每次兩小時的都在犧牲自己的時間。看電影而日損,不日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只要活著,就准沒好事- 我記得導演的小說「大裂」最後一句話就是「你不是還活著嗎?」他的小說與電影都有種厭活感,
虛無主義 從 《 獨自站立 》 、《 不可逆轉 》、《 嗑到荼靡》、《 性本愛》、到現在的《 高潮》,加斯帕諾埃始終脫離不了一種虛無主義的概念。
-只要活著,就准沒好事- 我記得導演的小說「大裂」最後一句話就是「你不是還活著嗎?」他的小說與電影都有種厭活感,
虛無主義 從 《 獨自站立 》 、《 不可逆轉 》、《 嗑到荼靡》、《 性本愛》、到現在的《 高潮》,加斯帕諾埃始終脫離不了一種虛無主義的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嗚……嗚嗚……」那個女生一進來就哭個不停。 看著這樣的她,讓我沒來由地感到煩躁。 「稍微冷靜一點吧,這樣我們也無法好好聽你說話。」小安還是一如既往的冷靜。 看到這個情況,我就對這個假惺惺的女生沒有半點好感。 之前看到高叔他們查到的資料來看,這個人應該就是害小安受傷的罪魁禍首,結果真的遇到事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白封誤闖魔窟,被張盈枋救走後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對十二年的慘案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張盈枋脆弱的一面,做出曖昧的舉動,究竟白封能不能正視自己的情感? 圖書館遇到高中重要的損友張嶺傢,也是張盈枋在學校重要親戚。 羅斯爾究竟是誰?張盈枋為何對他反感?黑影是什麼?白封之後會遇到什麼麻煩?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中學生白封的故事,描述了他和學務主任張盈枋之間的糾葛,以及他在學校中的一系列惡作劇和逃跑冒險。這個故事充滿了刺激和想像力,引人入勝。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後一直在想,為什麼片名會叫做可憐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直到最後一幕,貝拉才真的變成了可憐的東西。英文的片名是複數,所以我看的時候都覺得,貝拉生活中遇到那些已經入世的人們,才是真正的「可憐的東西」,既然如此,為何經過一連串的壯遊,最後貝拉還是選擇走向一個可憐的東西。 所以一開始我總覺得,我好像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書中不只是以一個智能障礙男孩(介於智能臨界)的角度看待他的生活,而我更欣賞作者摻入了作為一個大人,或是一個揭發者,或是一個老師想傳達給人們的概念。因為就我自己的經驗看來,其實智能障礙者不是很能像書中的主角,分辨出他只懂什麼,或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流浪的月》主要描寫的是被社會視為誘拐犯的十九歲大學生「文」,和被誘拐走的九歲少女「更紗」,在「文」被警察抓走,而「更紗」則被強迫住到育幼院,兩人在十五年後意外重新相遇的故事。 各自被社會認為有缺陷的加害者與被害者,卻只有彼此能夠互相理解。
「嗚……嗚嗚……」那個女生一進來就哭個不停。 看著這樣的她,讓我沒來由地感到煩躁。 「稍微冷靜一點吧,這樣我們也無法好好聽你說話。」小安還是一如既往的冷靜。 看到這個情況,我就對這個假惺惺的女生沒有半點好感。 之前看到高叔他們查到的資料來看,這個人應該就是害小安受傷的罪魁禍首,結果真的遇到事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Thumbnail
《不夠善良的我們》深刻探討了人性、情感、面對生活及態度的主題。主要角色簡慶芬不斷與自己做對比,進而對比自己與他人的生活。文章描述了她對社會期望、親友關係和自身價值的掙扎。全文透過劇中角色的掙扎,探索了人心的癥結,以及選擇的最終結果。故事反映了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所面對的內心掙扎和選擇。
Thumbnail
白封誤闖魔窟,被張盈枋救走後發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事情,對十二年的慘案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張盈枋脆弱的一面,做出曖昧的舉動,究竟白封能不能正視自己的情感? 圖書館遇到高中重要的損友張嶺傢,也是張盈枋在學校重要親戚。 羅斯爾究竟是誰?張盈枋為何對他反感?黑影是什麼?白封之後會遇到什麼麻煩?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中學生白封的故事,描述了他和學務主任張盈枋之間的糾葛,以及他在學校中的一系列惡作劇和逃跑冒險。這個故事充滿了刺激和想像力,引人入勝。
Thumbnail
走出電影院後一直在想,為什麼片名會叫做可憐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直到最後一幕,貝拉才真的變成了可憐的東西。英文的片名是複數,所以我看的時候都覺得,貝拉生活中遇到那些已經入世的人們,才是真正的「可憐的東西」,既然如此,為何經過一連串的壯遊,最後貝拉還是選擇走向一個可憐的東西。 所以一開始我總覺得,我好像
Thumbnail
  ...這個可憐既像是貝拉的處境,但當看見貝拉跳脫限制的自由能量展現,以另一種幽默與反諷的角度,看待這種權勢的侵入與不自在的同時,可憐的難道不是那些被教條與恐懼束縛卻不自知的人們?   究竟可憐的東西要定調為喜劇又或者是悲劇,或許隨人的視角不同。不過,自古喜劇總是經由悲劇堆疊而來的一種昇華。
Thumbnail
書中不只是以一個智能障礙男孩(介於智能臨界)的角度看待他的生活,而我更欣賞作者摻入了作為一個大人,或是一個揭發者,或是一個老師想傳達給人們的概念。因為就我自己的經驗看來,其實智能障礙者不是很能像書中的主角,分辨出他只懂什麼,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