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影評▕ 《無聲》- 說好的伊甸園,怎麼變成滋養惡意的新樂園?

更新於 2024/10/19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有雷警示,雖無細部劇情或結局雷,為了討論相關議題仍有所取捨,介意請斟酌閱讀

盤根錯節的黑,讓以愛為名的保護成了一座牢籠


對於貝貝來說,從小就因為異於常人,而被爺爺奶奶嚴密保護,無法出門跟人互動,只能活在以愛為名的牢籠裡,這個匱乏與限制,導致貝貝非常渴望與人互動與連結,她用盡全身的氣力只為找到一個歸屬之處,啟聰學校,則是那難得可貴的伊甸園,讓她得以走出封閉的灰暗小房間,迎接遼闊的生活可能。
於是,為了不失去生命的歸所,貝貝努力滿足樂園的索取,即使是性與暴力,也全盤滿足對方,就算再怎麼討厭、痛苦與掙扎,還是不會出賣自己的夥伴,那不是因為她害怕被報復,也不只是因為內疚,而是因為失去歸屬的恐懼挾持了貝貝,導致她不能拒絕,只能接受,甚至也不確信自己有拒絕的權利,畢竟,貝貝從小被保護得非常的好,好到無法出門跟人有任何互動,就像一隻脆弱的籠中鳥。因此,她不僅僅是不敢拒絕,也不知道,或是說沒有學過要怎麼拒絕,只能跟小時候一樣,成為好好女孩,笑著扛下所有的罪惡,催眠自己所有的不舒服都只是在玩。
我更害怕外面的世界
貝貝的反應,蘊含了整部電影所想要傳遞的核心價值,意即身障人士做為無處可歸的異類,深受社會的排斥。以此來說,貝貝的遭遇,不單只是因為遭遇惡人如此單純,也不是因為她不懂得保護自己,或是不夠用力去反抗,它反應出的是整個環境中根深蒂固的袖手旁觀,不只是校園內的師生們,更包括整個社會對於非我同族的不諒解與拒絕。
為此,貝貝之所以會被拋到這個包裝成新樂園的地獄中,歸根究柢,很大的原因在於社會眾人的眼光與偏見,早已把貝貝傷害到遍體鱗傷,導致她根本無處可去。因此,《無聲》不只是想要闡述善與惡,更嘗試邀請觀影者去省思社會中所隱含的不友善,對於異於常人者來說,到底形成多大的壓力。甚至,《無聲》以此提出一沉重指控,表述這份罪,我們人人有責,人人都是結構性的共犯。
蕩婦、不知檢點、愚蠢、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社會不只對於特教生具有歧視,更會對經歷到性暴力的當事者採取汙名化的指控,而這源自於公平世界假說,人們擔心自己也會受害,為了平復自己的恐懼與焦慮,只能使用扭曲的方式來詮釋,意即被害者罪有應得,只要我不犯錯,就不會有事,解此緩解因為重大創傷事件所引發的內在焦慮。
然而,這種譴責受害者的文化,反而成為壓迫者的免死金牌,因為他知道,不管自己做了多糟糕的事,到頭來,那些社會輿論都可以幫助他從中脫身,甚至成為防護罩,讓受害者一開始就因為愧疚、羞恥與罪惡而無法開口求助,促使創傷經驗變成塵封在心底的秘密與詛咒。回到《無聲》來看,為此我們也才能夠理解,為何在報與不報之間,對於王老師會那般糾結,畢竟,他知道貝貝所要對抗的不只是過往的創傷,還有別人的眼光,而那會是烙印在心底一輩子的標記。
綜合來說,貝貝的聲不由己,在於身不由己,那套由社會環境所搭建出的悲劇戲碼,其最為難解之處在於,無窮無盡的痛苦之地,正好又是獲得認同與歸屬的重要寶地。為此,就貝貝來說,她理解到光總是潛伏了影,笑與淚更是相伴而行,沒有完美的伊甸園,只有哭笑不得的無奈現實,不管怎麼選,天堂與地獄都是並肩而存。然而,貝貝沒有因此失去希望,只是看清所有希望都潛藏著失望,面對生存的難解之題,貝貝選擇獨自吞下苦悶去逆來順受,即使那讓她的心殘破不堪,卻是確保她的歸屬感有一個地方可以安放與收拾的家屋。
往後就算再次遭遇不開心,貝貝只要閉上眼睛,屏住呼吸,忍耐一下,就可以下潛到沒有偏見與歧視的水中世界來悠游,雖然少了一點幸福,多了一點無奈,但這次至少不用再被關進牢籠裡,活得又開心又痛苦,有影卻也有光。
綜上所述,因應社會的不友善,爺爺奶奶關起了貝貝,藉此維持她不受傷害,卻沒想到因此在拒絕與反抗的能力上發展不順,養育出委屈自我的性格。然而,如前述段落所探討,社會無法以此卸責,畢竟,假若在日常就能得到幸福,何必特別到地獄尋求歸屬。因此,回到最根本的問題,責怪爺爺、奶奶或是貝貝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只是二次傷害,問題根於社會,就必須回到社會來解除。
身不由己,聲不由己。

就算不一樣,我也想要成為一樣有用的人


對於主角張誠來說,他跟貝貝不一樣,父親對他抱有「正常」的期待,促使張誠被丟到一般卻不合適的校園中,進而體會到社會叢林對於異常之人的排斥與不友善,霸凌成為創傷,卻也成為他的原動力,他希望藉由證明自己有用,來反駁那些曾經恥笑過自己的人。隨後,《無聲》以此發展出不同於貝貝的故事主軸,讓我們對於異於常人的處境又再多一層了解。
如前所述,張誠不斷兜轉探尋的不是樂園,也不只是歸所,而是自己有功用的居所,畢竟,從小到大,張誠在生活中所感受與經驗到的,就是自己比不上其他人的事實。不斷累積的失落,甚至茁壯成高壯魁武的巨人,不斷數落張誠的沒用,為了破解自卑之咒的壓迫,張誠需要一個賦權的經驗,貝貝的事件,則正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能力與功能,為此他終於有機會揮別詛咒,打倒巨大的自卑與創傷。
由此可知,張誠的行動,不只是因為道德良善,也不僅是因為愛慕之情,更是因為他想要找到自我價值,藉此翻轉自卑感受。這也解釋了,為何逼迫之下,張誠會暫時拋去道德,轉變成加害者,侵犯了寶弟,其因在於他要換取維持功能與價值的機會,意即做好保護貝貝這個任務,以填補因自卑而空乏的心。
以此來說,張誠的行動脈絡闡明了《無聲》中所想強調的一個要點,意即沒有絕對的善與惡,人們的行動,很多時候都是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貝貝為了被人接納,張誠則是為了被人需要。雖然張誠的行為有所爭議,但拋開道德層面來看,真正有問題的不是張誠,而是那個人吃人的體制,導致學生都得做出傷己或傷人的行為,才能在弱肉相殘下保護自己,更可以說,在這之中的人際關係直接被窄化成吃人與被吃,學生們就像進入一個無光的隧道,怎麼可能辨識出除此之外的道路。
為什麼要一直比較
這句對白,不只是張誠對於父母的控訴,更是他對於自己與社會的憤怒,他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的不一樣,就是缺陷,而不是獨特。以此來說,生理上的障礙,催生出社會上的障礙,促使社會排除現象的產生,將生理障礙者,歸屬於次等公民,因此,不是生理障礙導致他們無法融入社會,而是人們對於障礙的污名化看法,阻礙了他們融入社會。甚至,某種程度如學者所述,區隔化的特殊教育變成繁衍階級與汙名的溫床,豢養出更多的障礙機制與高牆,並加強障礙者們,自己就是有所缺陷的自卑認同。
不過,臺灣為了翻轉上述現象,嘗試發展障礙平權的觀點,指出即使身障學生們同樣需要教育,但也不是一昧地補強,畢竟,他們本來就不一樣,就算帶來不便與限制,卻不代表不夠好,為此,教育體制從用字遣詞,甚至結構面來考量讓不一樣普同化,創造出所有人都是獨特的觀念來提醒人們,沒有特別好的不一樣,也沒有特別壞的不一樣,更沒有可憐的不一樣,只有特別的不一樣。
所以,特殊學生慢慢回歸到體制,不當的隔離對待則逐漸退入歷史,多元化教育以及評分制度開始出現(IEP,個別化教育計畫),不再侷限於普通與特殊這兩種框架中來極端劃分。當然,最終的目標,還是要讓特殊教育從一開始的排除與隔離,進入整合,然後融入,再透過教育推廣,幫助不同需求的學生認識彼此,扭轉都是特殊方單向去適應主流方這件事,促使群體的融合成為可能,藉此才有機會能化解隱藏於心的社會隔離機制,達到根本性的汙名化去除,以實踐公平教育的社會願景,回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本質。
每個人的不一樣,成就出社會文化中的彩虹奇景。

我不知道怎麼做才對,但我只想保護自己


《無聲》,前半花了很多時間在收尾,以完成貝貝與張誠的解套,後半則是翻轉觀影者對於小光的想像與假設,達到衝擊性的後勁,當然,這也多虧演員精湛地使用笑容催大詭譎感,藉此讓觀影者對其感到打從心底的毛骨悚然。現在,讓我們進一步進入的小光的世界,來看看,他怎麼變成這般令人畏懼的存在。
首先,對於兒童性創傷者來說,創傷經驗會帶來四重影響,
  • 第一重,最容易被看見的生理傷口;
  • 第二重,因創傷經驗衍伸出高度防衛心,在關係中習慣性把自我藏起來;
  • 第三重,因應無力反抗而感到無力與無助,弱化了個人的力量感受;
  • 第四重,對於自我感到羞恥與罪惡。
第一重的生理傷口,透過時間慢慢可以療癒,傷口可以修復,但心理層面的另外三重傷口,卻不一定會因為時間而復原,這也是創傷棘手的部分,越是看不到的傷口,影響越深。比如,第二重傷口,就對應出小光對老師與權威人士的排斥,畢竟本應該是保護自己的大人,竟變成惡人,那無疑就是一種極大的背叛。
聚焦在第三與第四重,則可以看到小光為了適應創傷,做出了多少嘗試,像是小光為了克服自己的無力感,就複製了老師傷害自己的方式,成為另一個加害者,藉此獲得權控感,以填補安全感,這更點出心理層面上,暴力就是控制的本質。
為此,當小光越是感到無助、無力或是焦慮時,就越容易去指使別人來霸凌,這也是為何侵犯自己的老師出現時,會導致貝貝再次遭受侵犯,畢竟老師會喚起小光大量的恐懼與失能感,他必須趕快使用暴力找回自主控制感,而貝貝則是那該死的獻祭品。綜合前述來說,小光的反應,就是人們遭遇到創傷時,極有可能會出現的適應模式,解離性身份障礙(過往稱為多重人格),意即發展出一個不同以往的力量角色,攙扶心中那個失神跌倒在地的小小孩。
當然,你也可以說,小光霸凌他人的這一面,就是他保護自己的面具人格,只要戴上面具,他就可以變成無人能敵的金字塔頂端,就可以把那個脆弱無助的自我給拋去。
再來,第四重的羞恥與罪惡,除了因應前述所提到的譴責受害者文化而產生,另外還要加上,小光受害時才不過小學四年級,其認知發展還不夠成熟,只能以初淺的對錯來理解,對於自己的悲慘與痛苦,在無法理解的狀況下,小光只能把侵犯解釋成自己犯了錯被懲罰,這也是為何,幼年小光不敢講出來的原因,害怕被罵。
我是不是變態
爾後,隨著時間發展,長大的小光逐漸理解到自己沒有犯錯,但這又讓他的世界再次崩潰,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公平世界假說嗎?既然小光沒有犯錯,為何他要受到這樣的懲罰?這類想法如同惡魔的低語,在小光的腦中揮之不去,不斷強化他的痛苦感,為此,小光必須要有一個解釋,說服或是說催眠自己沒有受苦,比如說,自己與老師是兩情相悅,被侵犯則是情非得已,藉此消除自己就活在痛苦地獄的事實,蒙騙自己開心且幸福。
小光的故事,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以血淚所揭示的殘酷事實,被強上了,還要騙自己是愛上了。
綜合來說,小光的一生扭曲不已,他是侵犯者親手打造出的惡魔,但這個滋養惡魔的溫床,如同本篇文章不斷討論的,根本上是整個社會合力去完成,對於創傷者的不理解、批判與汙名化,都會導致受害者,一輩子只能是受害者,無法說出的痛與傷,變成枷鎖,促使受害者無法變成挺過創傷的倖存者。
痛苦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指責,而是同理與陪伴。

結語

整體而言,雖然有人會批評《無聲》的翻轉過於老套,但這個老套卻是異常精準,即使可以預測,也沒有辦法抵銷它所帶來的後勁與力道。因此,老套並非不行,即使少了一點驚醒,卻多了一點提醒,這也是為何電影藝術需要存在的原因,它不只是娛樂,更是一種行為藝術與改革,點發社會集體省思與改變的彈火。為此,如同本屆金馬的形象影片所述,走出隧道盡頭之前,我們一起成為彼此的光。
喜歡文章歡迎下方給予手掌、收藏或是贊助喔!
下拉至底拍手,免費安全幫助我獲得文章分潤!
贊助為自由打賞,你的鼓勵就是我的創作動力!

延伸閱讀

文內照片CATCHPLAY提供,若有文中所提之需要請求助身邊專業人士

因應筆者的受訓背景為社工與諮商心理研究所,撰寫上會以心理、社會、人文與哲學的觀點來延伸討論,若有興趣歡迎追蹤專題或下方社群專頁。
avatar-img
1.9K會員
132內容數
相信情緒的力量。試著從諮商心理師的角度,漫談生活常見的各種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怒怒心理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異鄉人情境,最常出現在同志群體上的心靈烙印,只因自己的愛,過於特別且少數,不被社會所包容與看見,自此,同志被隔絕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島,無人能探訪,也無人能駐守,只能在汪洋中被淚水與寂寞淹沒,一顆又一顆被浸濕的心,就這樣掛在黑幕中,不上且不下,不被允許存在,卻又無法消失,只能在太陽沉落後,偷偷喘息。
男孩掉了勇氣,女孩掉了耐性,兩人都有各自習慣的節奏,就像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男女主角為了保護自己,以習慣搭建安全堡壘,鮮少冒險去改變,卻不知道安全感與習慣,在尋覓愛情時,可能埋葬了幸福鑰匙,爾後,掉落的心,雖沒有墜落,卻只能懸在空中等著,期待一個胸膛來降落,以撿拾遺失掉落的愛情。
做工的人,創造點閱也催化討論,讓不同的人得以投射理想與情感,不管白日夢多可笑,所帶來也不僅失序,更多是樂趣與意義,生活目標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載浮載沉。另外,開播後的討論象徵工人文化對社會標籤的碰撞,藉此擺脫刻板印象帶來的限制。猶如馬斯洛所述,生理安全需要被滿足後,工人們邁向下一個族群需求,尊嚴。
異鄉人情境,最常出現在同志群體上的心靈烙印,只因自己的愛,過於特別且少數,不被社會所包容與看見,自此,同志被隔絕成一座又一座的孤島,無人能探訪,也無人能駐守,只能在汪洋中被淚水與寂寞淹沒,一顆又一顆被浸濕的心,就這樣掛在黑幕中,不上且不下,不被允許存在,卻又無法消失,只能在太陽沉落後,偷偷喘息。
男孩掉了勇氣,女孩掉了耐性,兩人都有各自習慣的節奏,就像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男女主角為了保護自己,以習慣搭建安全堡壘,鮮少冒險去改變,卻不知道安全感與習慣,在尋覓愛情時,可能埋葬了幸福鑰匙,爾後,掉落的心,雖沒有墜落,卻只能懸在空中等著,期待一個胸膛來降落,以撿拾遺失掉落的愛情。
做工的人,創造點閱也催化討論,讓不同的人得以投射理想與情感,不管白日夢多可笑,所帶來也不僅失序,更多是樂趣與意義,生活目標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載浮載沉。另外,開播後的討論象徵工人文化對社會標籤的碰撞,藉此擺脫刻板印象帶來的限制。猶如馬斯洛所述,生理安全需要被滿足後,工人們邁向下一個族群需求,尊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必須與它一起嘲笑那個「想看爽片」的自己,否則你就會被它狠狠嘲笑,甚至被它激怒。
Thumbnail
電影真正要傳達的是:窮人不一定會永遠悲慘,誤入歧途不見得就無法翻身,落魄潦倒也不是只有「變成壞人」一途而已
Thumbnail
本片仍沒有擺脫某些台灣電影讓人詬病的壞習慣,且這些缺點已經是同時代的其他台灣電影都試圖去克服的障礙了。
Thumbnail
對弱者及失敗者的理解與接納,這種友善與溫情,正是最本土的台灣精神!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這種發自內心的,對一個地方、一種生活的愛,透過鏡頭流露出來時,連我都不禁覺得動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身處在這個環境之中,就不得不被那些過度豔麗的燈火給染色,無處可逃、無法置身事外。任何人在這座輝煌奪目的城市中,都顯得十分渺小、無力。
Thumbnail
張藝謀將人人自危、「為了不被你害,所以要先害你」的恐懼氛圍,營造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如果有個同志,他一點都不想當體制的反抗者,只想安於現狀,待在這個他早已適應的傳統社會之中呢?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你必須與它一起嘲笑那個「想看爽片」的自己,否則你就會被它狠狠嘲笑,甚至被它激怒。
Thumbnail
電影真正要傳達的是:窮人不一定會永遠悲慘,誤入歧途不見得就無法翻身,落魄潦倒也不是只有「變成壞人」一途而已
Thumbnail
本片仍沒有擺脫某些台灣電影讓人詬病的壞習慣,且這些缺點已經是同時代的其他台灣電影都試圖去克服的障礙了。
Thumbnail
對弱者及失敗者的理解與接納,這種友善與溫情,正是最本土的台灣精神!
Thumbnail
你說,一個人能弄丟心愛的人幾次,還能再找回嗎?電影裡有一句經典話:「你說兩個人,都能像最初那麼好嗎?」你我都知道,很難。相識8年,相愛5年,王斤斤與白曉宇曾經是最契合彼此的人,當愛與現實相碰撞時,一個喜歡安定,一個不想一成不變,情緒放大了日常小事,一個渴望他回頭,一個等待她開口,終而弄丟了彼此。
Thumbnail
這種發自內心的,對一個地方、一種生活的愛,透過鏡頭流露出來時,連我都不禁覺得動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身處在這個環境之中,就不得不被那些過度豔麗的燈火給染色,無處可逃、無法置身事外。任何人在這座輝煌奪目的城市中,都顯得十分渺小、無力。
Thumbnail
張藝謀將人人自危、「為了不被你害,所以要先害你」的恐懼氛圍,營造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如果有個同志,他一點都不想當體制的反抗者,只想安於現狀,待在這個他早已適應的傳統社會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