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之月》有一種惡,叫善意和溫柔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從童年起,我就一直與別人
不一樣,我看待世間的事情
與眾不同,我從來就不能
從一個尋常的春天獲得激情
也不曾從同一個源泉
得到憂傷
——〈孤獨〉愛倫‧坡

大雨滂沱的午後,文看見坐在公園長椅上淋雨的更紗,那時他們一個是大學生,一個才小學。儘管年齡相異,但彼此身上散發的孤獨,卻像是個記號,好像動物認得同類的氣息,不知不覺就讓他們吸引到一起。

電影《流浪之月》講述一段誘拐事件前後十五年的經歷。當人們以敵視的眼光看嫌犯佐伯文,以同情的眼光看女孩家內更紗,他們倆人卻好像與眾人處於平行時空。他們很快樂。兩個月朝夕相處的時間,是他們幽暗人生中,一縷吹進內室的風,一道照亮黑暗的光。他們互相陪伴,在午後讀書,邊嚼著披薩邊看電視,當更紗在惡夢中哭喊,是文在一旁溫柔的陪伴。一切像是家人,又像是好朋友的生活,就是他們的日常。

raw-image

文還是沉默寡言,關於更紗的事,她沒說,他就不問,任她吃冰淇淋當晚餐,也不干預她的去留。相較之下,更紗變了很多。她從早晨睡到傍晚,儘管在陌生的床上,卻是她許久沒有享受過得安穩。她開心的笑,恢復了本該屬於孩子的童真,她說,「我好像復活了。」

這場相遇,是出於本心的自由自在。

人們以為的恐懼與傷害,其實沒有發生。但這畢竟是太不尋常的故事,一個女童和一個陌生男子回家,還會有什麼好事?好像李滄東《綠洲》裡面的宗道和恭洙,揹著前科犯和殘疾人的標籤,同時是肇事者與被害人家屬,就注定要上演性侵和被性侵的戲碼。沒有人相信他們相愛,在人們眼中,他們永遠是可惡的人和可憐的人。再怎麼奮力解釋,哭喊,字句最終都會潛進水中,了無聲息。

人們比想像中的,更相信表象拼湊的刻板劇情。有時甚至,畫面都用不著。反正認定的事,再怎麼樣都會找到適切的證據。看那緊抓不放的手啊,一定是被洗腦了吧,那樣的哭喊,一定是因為害怕吧。儘管好多好多次,他們說「事情不是這樣」,「我不可憐喔」,但是話語離開了口,就好像蝴蝶退化回毛蟲,形體都變了樣。「可是他們不聽我的。」更紗哭著和文道歉。那時她還不明白,人們需要的只是滿足對道德和正義的想像,而不是探究事情的真相,所以善意鋪成的地獄總是無所不在。

raw-image

無論是《流浪之月》的文和更紗,還是《綠洲》的宗道和恭洙,都是社會裡的畸零人,是愛倫坡筆下孤獨的靈魂。他們融不進人群,人也讀不懂他們的綠洲。他們的存在,是要沿著地的邊角,才能吸取還不算烏煙瘴氣的氧氣。他們的失去,是代言自己的話語權,連帶還有生而為人,想望情與慾的權利。

但文和更紗還能撐下去,除了依靠對彼此的想念,也是因為他們都還有秘密。是秘密,讓他們還保有最後一絲尊嚴,是尊嚴,讓他們還覺得自己能夠活得像一個人。所以文寧願背負變態的指控,也不願拿自己的生理缺陷博取同情。因為他知道,不是真的事,就無法真正傷害自己。而一旦讓人知道了秘密,他就得面對無數雙和母親一樣的眼神,再也無法迴避自己是一個徹徹底底失敗的,需要被連根拔起的生命。

更紗也是一樣,即便想救文的心那麼迫切,卻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自己遭到近親性侵。或許是怯懦,是恥辱。更因為她逆來順受慣了,明明不抽菸,當同事要請,也要配合著抽一口。她不願破壞和諧的表象,不願揭開內心真正的傷疤。一如文的寧願被誤會,這也是她僅有的自尊。

raw-image

《流浪之月》是導演李相日2022年的作品。和前作《惡人》、《怒》一樣從底層的人物出發,但導演並不著重在賣慘,而是能從中找到糾結擺盪的空間,去討論善與惡,懷疑與信任,虛假與真實,不假思索的善意如何造成一場悲劇。看電影的時候我們著急,為他們打抱不平,但靜下心來細想,卻又沒有辦法揪出誰來怪罪,好像換個立場,我們就是那些會把人家當成談興主題的路人甲乙,也會在事件發生後跟風找個對象來獵巫,面對受傷的靈魂也只懂得說出,「好可憐啊!」「加油,辛苦了。」這樣蒼白無謂的話語。

《流浪之月》最好的地方,在於更紗與文也不盡然是純粹的。那麼多雙手,把他們推向深淵,其中也包含他們自己的。在他們身上你看得到自私,也看得到慾望。或許文真的是個因為生理缺陷而迷戀女孩的蘿莉控,就像宗道也曾經真的想侵犯恭洙。當文幫女孩更紗擦拭嘴邊的番茄醬,那樣著迷的眼神似乎就說明了一切。但他們終究克制住了自己,選擇去守護而非傷害。像每個擁有物慾、情慾,在道德邊緣游移的一般人。他們只是愛的特別,執著的特別。

劇情裡稍微接近反派的家暴男友,和更紗一樣都有創傷的童年,他們都在幼時就被母親丟下。但無論是家暴還是拋棄,《流浪之月》都無意苛責,導演甚至設置了更紗的同事作為對照,來呈現一個單親媽媽的不易。好像文的那句台詞,身為蘿莉控或許很難很辛苦,但只要是人,活著本身就是艱難。說到底,那是每個人的修羅場。即便我們不盡然都懂,能靜靜的聽著,不作聲的陪伴著,讓他們不用再流浪,或許才是真正的溫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倚的沙龍
63會員
62內容數
林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4/28
趁著復活節檔期上映的《萬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改編自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聽狄更斯講耶穌》,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認識耶穌,他用質樸的語言、平易近人的文字,寫下耶穌生平故事書。所以《萬王之王》也是由一個父親和孩子講故事的方式開始。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3/14
遲至今年才看了《聽海湧》,想起好久以前看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曾經以為識得的自己,兜兜轉轉,兢兢業業了大半生,才意識到過去的種種,時間、心神、情感,竟無一不是錯付,此後必然迎向瓦解,碎裂,成為虛無抑或成為癲狂,此外大概難有其他。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2025/01/05
《石門》和《一部未完成的電影》時空背景都跨進疫情那些日子,彷彿一腳踩空,還沒弄清楚自己身在何處,就被突然其來的病毒,嚴厲的封控,有錢還不見得買得到的口罩,兜得暈頭轉向。但故事其實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經開始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對寫文有種無力匱乏感,也許是正在構思新的小說內容;但檔案內已經存了好多寫了好幾年卻沒寫完的小說草稿。我已經沒有像以前二十幾歲那樣廢寢忘食只專注寫小說,什麼散文、生活文、詩、閱讀心得文那些都沒在平台上寫過。倒是這四年在寫作平台上,嘗試寫了好多不同體裁的文章,頗覺得有趣又好玩,不像以前只
Thumbnail
寫在前面: 最近對寫文有種無力匱乏感,也許是正在構思新的小說內容;但檔案內已經存了好多寫了好幾年卻沒寫完的小說草稿。我已經沒有像以前二十幾歲那樣廢寢忘食只專注寫小說,什麼散文、生活文、詩、閱讀心得文那些都沒在平台上寫過。倒是這四年在寫作平台上,嘗試寫了好多不同體裁的文章,頗覺得有趣又好玩,不像以前只
Thumbnail
如果你是孤高的李太白, 我願是那詩裡的楊玉環。 這是一本寫給成人看的愛情小說。 我強烈懷疑是作者本人發生的故事, 畢竟書中男主角跟作者一樣是天蠍座, 且有些細節細到難以用想像寫出。 就像網友說的, 讀到最後想流淚。 男主角阿遠從來沒想過要和一個女孩搶女朋友, 而對手竟是他的兒時玩伴。 女主角若亞和阿
Thumbnail
如果你是孤高的李太白, 我願是那詩裡的楊玉環。 這是一本寫給成人看的愛情小說。 我強烈懷疑是作者本人發生的故事, 畢竟書中男主角跟作者一樣是天蠍座, 且有些細節細到難以用想像寫出。 就像網友說的, 讀到最後想流淚。 男主角阿遠從來沒想過要和一個女孩搶女朋友, 而對手竟是他的兒時玩伴。 女主角若亞和阿
Thumbnail
她是個兩眼空洞且佈滿血絲的女孩,不僅頭髮凌亂,全身還沾滿了泥濘以及枯枝落葉的碎屑,完全沒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般,嘴上繼續念念有詞「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知無此...何必當初...」,便行屍走肉般地離去。 我心頭一沉,這個人到底事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她是個兩眼空洞且佈滿血絲的女孩,不僅頭髮凌亂,全身還沾滿了泥濘以及枯枝落葉的碎屑,完全沒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般,嘴上繼續念念有詞「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早知無此...何必當初...」,便行屍走肉般地離去。 我心頭一沉,這個人到底事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他們的與眾不同是社會偏見下的弱點,這讓他們永遠是孤單一人,卻又無比接近。
Thumbnail
他們的與眾不同是社會偏見下的弱點,這讓他們永遠是孤單一人,卻又無比接近。
Thumbnail
從童年起,我就一直與別人 不一樣,我看待世間的事情 與眾不同,我從來就不能 從一個尋常的春天獲得激情 也不曾從同一個源泉 得到憂傷 ——〈孤獨〉愛倫‧坡
Thumbnail
從童年起,我就一直與別人 不一樣,我看待世間的事情 與眾不同,我從來就不能 從一個尋常的春天獲得激情 也不曾從同一個源泉 得到憂傷 ——〈孤獨〉愛倫‧坡
Thumbnail
《流浪之月》的男主角文被視為「戀童癖」,在道德框架下是違反道德行為,但先不論法律的話,若是這個人像文一樣並沒有實際的侵犯行為,而女童也沒有不適、甚至還相處得很愉快,那還算是犯罪嗎?
Thumbnail
《流浪之月》的男主角文被視為「戀童癖」,在道德框架下是違反道德行為,但先不論法律的話,若是這個人像文一樣並沒有實際的侵犯行為,而女童也沒有不適、甚至還相處得很愉快,那還算是犯罪嗎?
Thumbnail
從上一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文學小說《流浪的月》的前段,更紗很早就察覺到她和同居男友亮的交往關係並非建立在愛情之上。那麼亮呢?他認為自己和更紗確實是因為愛情而結合嗎?事實上,從小說的後段就可以清楚知道,其實打從一開始,亮明白自己追求更紗並進展至交往、同居關係,全部都不是因為愛情。
Thumbnail
從上一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文學小說《流浪的月》的前段,更紗很早就察覺到她和同居男友亮的交往關係並非建立在愛情之上。那麼亮呢?他認為自己和更紗確實是因為愛情而結合嗎?事實上,從小說的後段就可以清楚知道,其實打從一開始,亮明白自己追求更紗並進展至交往、同居關係,全部都不是因為愛情。
Thumbnail
明知不可愛,又愛了。但這不是一場單純愛與不愛的情感關係,這裡若形容他與老師的關係,最可怕的是你能看到他們像是線纏著線,裏頭又埋著針,你以為就是一團毛線球,但你伸手一碰立即見血。小光也是這樣的,這多年來他心裡複雜,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更是複雜,無人可討論⋯⋯
Thumbnail
明知不可愛,又愛了。但這不是一場單純愛與不愛的情感關係,這裡若形容他與老師的關係,最可怕的是你能看到他們像是線纏著線,裏頭又埋著針,你以為就是一團毛線球,但你伸手一碰立即見血。小光也是這樣的,這多年來他心裡複雜,與老師之間的關係更是複雜,無人可討論⋯⋯
Thumbnail
從精神病的家人與朋友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什麼?又學到什麼?《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觀後感上半部
Thumbnail
從精神病的家人與朋友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什麼?又學到什麼?《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觀後感上半部
Thumbnail
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尋找愛、以及被愛。即使你身為下等人。「太想擁有幸福,是很糟糕的事。」 「只要還活著,我們就註定得哭。幸福和我,本來就不是同路人。」
Thumbnail
世界上每個人都在尋找愛、以及被愛。即使你身為下等人。「太想擁有幸福,是很糟糕的事。」 「只要還活著,我們就註定得哭。幸福和我,本來就不是同路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