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會是液態癌症檢驗商用元年嗎?Exact Sciences收購Thrive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B-GO事業買賣情報|

1.直腸癌分子診斷公司Exact Sciences早在2019早期癌症診斷公司Thrive前兩輪募資時就已投資,而在10月底時宣布將已21.5億現金與股票收購Thrive。

2.近期Credit Karma希望找到買家收購旗下報稅業務,據聞Square可能買下這項業務。

raw-image

Exact Sciences 是做什麼的?


ExactScience 成立於 1995 年,其癌症前期檢測工具Cologuard在2014年推出,透過糞便DNA進行檢測,但在血液前期檢測的部分,在2020年九月公開6種癌症(食管癌、肝癌、肺癌、卵巢癌、胰腺癌和胃癌)的早期數據,但其血液檢測不管對比其大腸癌的進度或是Thrive或Grail都較落後。

Thrive是做什麼的?


Thrive的技術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其檢測工具CancerSEEK是一種液體活檢,可測量血液中的ctDNA 篩查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和蛋白質標記以篩查多種癌症,並不只是測試特定器官中的癌症。與蓋辛格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作,對大約10,000名沒有癌症病史或體徵的婦女進行了測試,發現與傳統的診斷方法相比,該測試可以將發現的病例數增加一倍以上。 CancerSEEK能夠識別位於10個不同器官中的腫瘤,其中有65%的腫瘤是在疾病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之前發現的。

收購的細節


此次收購定於2021年第一季度完成。根據協議,Thrive的投資者屆時將獲得17億美元的資金,其中65%為Exact Sciences股票,35%為現金。如果Exact可以實現開發和商業化目標,則將獲得另外的4.5億美元。

2021年將可能是液態癌症檢驗商用的開始


“The acquisition of Thrive is a giant leap toward ensuring blood-based, multi-cancer screening becomes a reality and, eventually, the standard of care”

Exact Sciences的CEO Kevin Conroy在併購的聲明裡提到,Exact Sciences希望透過將Thrive的CancerSEEK商業化,以達到未來癌症液態先期檢驗的標準。Exact Sciences在2019年時才以28億美元收購了 Genomic Health,在其癌症檢測工具Cologuard中加入Genomic Health的Oncotype DX工具,協助醫生判斷大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療決策。

多癌症的篩檢方式在準確度上仍無法與個別器官的癌症檢驗方式相比,所以不會取代這些方法,但作為早期檢驗有助於擴大篩檢的適用範圍,更提前檢測多種癌症的可能情況。

本次併購Thrive是加速他們在血液檢驗的進度,或許也與分子定序公司Illumina以$80億美元收購癌症血液測試製造商Grail有關,在Exact Sciences宣布收購Thrive的五個禮拜前,illumina才剛宣布與Grail的收購,並規劃加速Grail商用的時間。

原文出自<B-GO事業買賣情報>閱讀更多焦點併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GO事業買賣情報的沙龍
8會員
15內容數
2020/11/16
1.在Pfizer宣布疫苗效果後,今年受惠的科技股在市場上被拋售,包含軟體股,SaaS,雲端遠距等類股。 2.是否能快速回復正常?本文彙整一些關於疫苗的訊息 3.市場關注焦點:任何有利於疫苗普及的線索 4.轉向復甦股是對資金行情退場的預估動作
2020/11/16
1.在Pfizer宣布疫苗效果後,今年受惠的科技股在市場上被拋售,包含軟體股,SaaS,雲端遠距等類股。 2.是否能快速回復正常?本文彙整一些關於疫苗的訊息 3.市場關注焦點:任何有利於疫苗普及的線索 4.轉向復甦股是對資金行情退場的預估動作
2020/11/11
3Q20各區域併購交易與台灣區域的併購統計: 1/全球併購金額YoY衰退28%,但3Q已見復甦力道 2/疫情加速各國供應鏈移出中國 3/台灣產業追求整併綜效,並出售中國資產 4/台灣前三季併購件數高於去年同期,平均金額5,500萬為近3年最低
Thumbnail
2020/11/11
3Q20各區域併購交易與台灣區域的併購統計: 1/全球併購金額YoY衰退28%,但3Q已見復甦力道 2/疫情加速各國供應鏈移出中國 3/台灣產業追求整併綜效,並出售中國資產 4/台灣前三季併購件數高於去年同期,平均金額5,500萬為近3年最低
Thumbnail
2020/11/11
1.SK hynix海力士同意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NAND記憶體儲存業務,包含固態硬碟NAND SSD與元件與中國大連晶圓廠。 2.Intel將僅保留 Intel® Optane™ ,發展高階記憶體技術。 3.SK hynix海力士收購此業務後記憶體市佔率將成為世界第二。
Thumbnail
2020/11/11
1.SK hynix海力士同意以9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的NAND記憶體儲存業務,包含固態硬碟NAND SSD與元件與中國大連晶圓廠。 2.Intel將僅保留 Intel® Optane™ ,發展高階記憶體技術。 3.SK hynix海力士收購此業務後記憶體市佔率將成為世界第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癌症治療技術和新藥研究的發展正受到全球關注。本文探討了癌症的成因、全球罹患率和市場需求,特別聚焦於肺癌治療領域的發展和新藥研究,介紹了一家新興公司 ONCO.X 及其新藥 BLEX-404。該藥通過臨床試驗,並獲得各國相關機構的審查和興趣。本文強調了這家新興公司在癌症治療領域的獨特性和前景。
Thumbnail
癌症治療技術和新藥研究的發展正受到全球關注。本文探討了癌症的成因、全球罹患率和市場需求,特別聚焦於肺癌治療領域的發展和新藥研究,介紹了一家新興公司 ONCO.X 及其新藥 BLEX-404。該藥通過臨床試驗,並獲得各國相關機構的審查和興趣。本文強調了這家新興公司在癌症治療領域的獨特性和前景。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依照各機構去研究的醫療產業領域 規劃投資者幾乎都是往精準醫療或數位醫療相關 精準醫療、遠距醫療跟醫療檢測是比較可以合作的,因為這些可以運用到科技業的專業領域 達成1+1大於2的產業商機才是現在很多AI結合生技醫療的重點 近期看到很多科技公司進軍生技的原因就是"多角化經營需求是占比最高
Thumbnail
ABVC集團成功執行罕病新藥、高階醫材臨床試驗並獲得近5億美元合約。子公司AiBtl藥業加速執行納斯達克上市作業,預計2024年掛牌。集團邁向癌檢市場,團隊著手mRNA癌症檢測技術研發,透過股權交易擴充版圖,佈局大健康養生圈。臺灣優質醫療環境結合觀光醫療,成為新轉型道路,適合投資考量。
Thumbnail
ABVC集團成功執行罕病新藥、高階醫材臨床試驗並獲得近5億美元合約。子公司AiBtl藥業加速執行納斯達克上市作業,預計2024年掛牌。集團邁向癌檢市場,團隊著手mRNA癌症檢測技術研發,透過股權交易擴充版圖,佈局大健康養生圈。臺灣優質醫療環境結合觀光醫療,成為新轉型道路,適合投資考量。
Thumbnail
全球抗癌藥物市場不斷擴大,臺灣生醫企業投入發展精準早篩技術,透過mRNA技術的超高準確性,低風險成本的特性,以及全球獨創的智能化檢測晶片,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
Thumbnail
全球抗癌藥物市場不斷擴大,臺灣生醫企業投入發展精準早篩技術,透過mRNA技術的超高準確性,低風險成本的特性,以及全球獨創的智能化檢測晶片,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有人問生技股每年都很難抉擇操作的比例跟題材 我之前在2020年第一季有說過,生技產業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台灣生技產業過去都沒有集中題材 都是個別的炒作 也都是新藥解盲為主 經歷過2013~2016的基亞跟浩鼎就懂了 而現在生技醫療已經變成趨勢產業,當然每年題材都會有不同,這跟資金有關
Thumbnail
今年生技產業動作頻頻,鋪墊明年的大躍進,在美國股匯市場,許多企業高層都以行動支持自家公司,大買股份增加持股,標普生技ETF(XBI.US)今年以來漲幅5.5%,離標普500指數漲幅的23.8%,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Thumbnail
今年生技產業動作頻頻,鋪墊明年的大躍進,在美國股匯市場,許多企業高層都以行動支持自家公司,大買股份增加持股,標普生技ETF(XBI.US)今年以來漲幅5.5%,離標普500指數漲幅的23.8%,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