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親的記憶裡,大姑婆是永遠的守護天使,她總是穿著藍袍大褂,腰間繫著黑色布帶,赤足步行在田埂路上,每一步走得又快又重,遠遠地就開始喊母親的小名,中氣十足地說:「阿屏仔!大姑來囉!大姑來囉!」只要一聽到這個聲音,年幼的母親就會立刻衝出土角厝,往大姑婆的方向奔去,還不斷地向遠方用力揮手,而大姑婆也總不會讓人失望,她拎著滿手的糖果、餅乾、米、麵……簡直就是那年代的耶誕老人,為孩子帶來滿足與快樂。
其實,大姑婆是外公同父異母的長姊,家中雖有兩房之分,但她從不分誰親誰疏,只要是弟妹中家境弱勢者,一律照顧有加,彼時,外公大概算是手足裡最清寒者,也受最多照拂。一到學期初,外公正為幾個孩子的學費發愁時,大姑婆就會拎著一堆小雞、小鴨來探望,藉故要舅舅、母親替她養著,過年時再來取回,說是「幫忙繳學費」的代價,鵝黃色的小雞很是可愛,母親很喜歡,便開心地照料起來;但好幾年過去,從沒見過大姑婆來抓雞抓鴨,暗裡幫人,一方面還要替人顧及顏面,這便是大姑婆的細心與周到。
外公家門口,有條清澈的溪水,大姑婆最喜歡在那兒沖涼,母親就蹲在河畔把風,只要一有農人經過,母親就機靈地大喊,大姑婆忙閉氣往水裡藏匿,直到人走遠了才又冒出水面,和母親相視大笑,這在困苦的歲月裡,大概是最為輕快的一段。但平日和緩的溪流,一到颱風天就暴漲如猛獸,幾乎淹進屋裡,每有颱風警報,大姑婆就會直奔外公家,白日幫忙修復房屋,夜裡一起抵著門,以抵禦風雨入屋;屋外紅塵滾滾,屋裡有人間情分,母親那時看看神案上的菩薩,又看看壓在門邊的大姑婆,總覺得這兩張臉好相似,都是慈悲。
兒時的母親住在村外,總覺得跟村裡的孩子格格不入,常感自卑與孤寂,好在大姑婆就是一把大傘,庇護了她蒼白的童年;如今,村外弱小的女孩已成母親,也已經擁有了堅定的人生步履,但每當行經河畔時,那寬厚大器的身影,與宏亮笑聲就會冒出來,在母親的記憶裡,閃動著溫暖而燦亮的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