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要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曾經有位小說家,透過問卷調查,讓讀者寫下最想、最喜歡閱讀的故事情節,然後根據問卷結果寫出小說,然後成果發表時大肆宣傳為「最暢銷」小說。當然,這事件很有熱度,也引人期盼,到底這最暢銷元素,還有讀者最想看元素的小說會是如何?結果讀者書評皆反映平平,作品連帶著成為「最暢銷」的不暢銷小說。

就商品而言,理論上集合眾多消費者喜愛條件的商品,應該且必然要熱銷,但小說卻沒有,這到底是為何?

無獨有偶,也有兩位藝術家透過電話訪問,得出美國人最想要畫作的結論,根據調查結果作畫,還辦了畫展,結果也是令到場觀眾不解。那回訪問,得知多數美國人喜愛的顏色是藍色,會想掛在客廳的畫作是風景畫、名人和動物。所以展示畫作會突出某些藍色部分或者色調偏藍,更會出現人物和動物在風景中。畫作本身是沒問題的,畫面和諧筆觸細緻,但問題是看了沒有特別的感受,甚至連一種突兀感都沒有,讓人沒有甚麼感受的畫作,就只是一張畫,而不是藝術了。儘管如此,兩位藝術家還是興致勃勃地展開其他國家調查,預計畫出其他國家最想要的畫作。
集合很多最想要的,只是數據上的「最多數」,滿足大多數人期盼的商品或許應該暢銷。但在創作的世界裡,創作只有方法沒有規則,而受到重視或歡迎的作品,通常也可能是意外之作,這是創作完成後最神奇的地方。如同我每天寫一篇網文,有時特別有想分享的事會再多po一篇,每一篇構思、寫作花的時間都差不多,閱讀和回應量有時就差很多。早期也曾經迷惘於,「到底寫甚麼才有人讀?」但終究心思還是不擅長這些,寫文章就是本著一個想要寫,想藉此鍛鍊思緒,寫得自在愉快的心情,任何創作不也是如此嗎?
那麼此前舉出的兩個例子,應該就是把結果反推的「反向創作」模式。這樣以市調為產品主軸的方式,放在產品並無不當,但是放在藝術或創作,可能是悲劇或失敗。畢竟,創作感動人之處,總是那種「出人意料」的結果,如果你已經先想好結果才創作,那成品可能成為另一個「意料之中」,反而平淡無奇了。我想,小說如此,而那兩位藝術家大概是抱著一種惡搞藝術的心態進行創作,但這樣的創作行為值得討論的並非成品,而在於創作行為的哲學意涵。

我想,黑格爾對於喜劇的討論,還滿適合拿來描述創作的,他說:「整體基調是無視於失敗與不幸的幽默、自信和自在,以及狂熱的喜悅瘋狂、愚蠢與各種癖好衍生出的盎然生機、無畏大膽。」是的,這確實近乎創作的本質。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兩天有兩位朋友不約而同低調的登記完婚。沒有儀式華服,或親友成眾的祝賀,就是兩口子平靜地完成,貼臉書昭告,如此而已。 上周一位朋友的母親過世,他亦實行簡約,僅有懷思聚會沒有告別式,或華麗靈堂供人仰拜,連遺照都用I pad替代,環保又溫馨。 情人節隔天妹妹早產,提早快一個月,孩子重達兩千五,剛好不用
四年來未曾忘記,那最後一面,那臉上的輕鬆自怡依舊,但她內心的千瘡百孔卻未曾讓我們這些朋友知曉,我悔恨的哭喊著:「你叫我們這些活著的怎麼辦?怎麼這麼傻…」幾年來頻繁面對生死,讀了舊文依舊有感。 第幾次從臉書收到不幸的消息?這個真摯良善的好女孩,曾經的同劇組戰友,無預警的離開了。我們合作的次數不多,但
一碗菜脯雞湯,另一個愛的故事。 同事心事重重,屏東高雄請假來回奔波數趟後面帶倦容:「我婆婆要來高雄做更仔細的檢查。」 大家立刻表示關切之意:「屏東的醫生怎麼說?」 老人家還是一副病懨懨,動不動就是交代後事的口吻,以往經常出門和鄰居互動,現在倒是成天窩在家,忘東忘西的,開火煮東西轉身就忘了火,險些燒
這兩天有兩位朋友不約而同低調的登記完婚。沒有儀式華服,或親友成眾的祝賀,就是兩口子平靜地完成,貼臉書昭告,如此而已。 上周一位朋友的母親過世,他亦實行簡約,僅有懷思聚會沒有告別式,或華麗靈堂供人仰拜,連遺照都用I pad替代,環保又溫馨。 情人節隔天妹妹早產,提早快一個月,孩子重達兩千五,剛好不用
四年來未曾忘記,那最後一面,那臉上的輕鬆自怡依舊,但她內心的千瘡百孔卻未曾讓我們這些朋友知曉,我悔恨的哭喊著:「你叫我們這些活著的怎麼辦?怎麼這麼傻…」幾年來頻繁面對生死,讀了舊文依舊有感。 第幾次從臉書收到不幸的消息?這個真摯良善的好女孩,曾經的同劇組戰友,無預警的離開了。我們合作的次數不多,但
一碗菜脯雞湯,另一個愛的故事。 同事心事重重,屏東高雄請假來回奔波數趟後面帶倦容:「我婆婆要來高雄做更仔細的檢查。」 大家立刻表示關切之意:「屏東的醫生怎麼說?」 老人家還是一副病懨懨,動不動就是交代後事的口吻,以往經常出門和鄰居互動,現在倒是成天窩在家,忘東忘西的,開火煮東西轉身就忘了火,險些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相信我!這篇文章是我最不想寫的文章,因為把我的創作都洩了底。 不過還好我在這邊看的人不多,所以我比較能夠真實地將我的創作情況描繪一下。 基本上創作都是先於創作者而存在,很多時候是創作者迫於創作的壓力而將創作用色彩、音符或文字表現出來。 最有名的就是大衞的雕像,米開朗基羅先從石材廠看到一顆大理石
Thumbnail
你喜歡甚麼呢? 既簡單又清楚的問題,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馬上回答出來。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這次很開心能成功報名痞客邦全民大試用時代的活動,本次閱讀的書籍是《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本文分享了選擇閱讀該書的原因,以及書籍的特色和讀後感。同時提供了書籍的連結供讀者參考。
創作,就是用各種方式呈現、傳達我們所想的、想說的等,也包含了創作者的內心,讓人窺視。 當然不一定完全都是要寫自己內心的,我是認為難免是會有,尤其是寫情感方面的。 創作如同製播一齣劇,從劇情腳本發想、描繪場景、選角(創造角色)、導演導戲,根本就是包山包海、自導自演。 偵探推理作家大多是不用
Thumbnail
對於創作的核心理念,作者深入探討並分享了對於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並分享了在誠品書店尋找靈感的過程。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創造力、藝術與自我探索的啟發性文章。作者分享了閱讀《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後的心得與感悟,以及他如何在寫作及經營podcast頻道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興趣與生活方式。文章內容豐富,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相信我!這篇文章是我最不想寫的文章,因為把我的創作都洩了底。 不過還好我在這邊看的人不多,所以我比較能夠真實地將我的創作情況描繪一下。 基本上創作都是先於創作者而存在,很多時候是創作者迫於創作的壓力而將創作用色彩、音符或文字表現出來。 最有名的就是大衞的雕像,米開朗基羅先從石材廠看到一顆大理石
Thumbnail
你喜歡甚麼呢? 既簡單又清楚的問題,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馬上回答出來。
Thumbnail
想要文章有人看,想想做產品時怎麼發想的。 以產品思維比喻,作者開了一家店(公眾號),店裡陳列各式產品(不同觀點的文章),而賣點是擊中讀者的痛點,引起情感共鳴。商業行銷上說「痛點是一切產品的基礎」,道理不約而同。
Thumbnail
這次很開心能成功報名痞客邦全民大試用時代的活動,本次閱讀的書籍是《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本文分享了選擇閱讀該書的原因,以及書籍的特色和讀後感。同時提供了書籍的連結供讀者參考。
創作,就是用各種方式呈現、傳達我們所想的、想說的等,也包含了創作者的內心,讓人窺視。 當然不一定完全都是要寫自己內心的,我是認為難免是會有,尤其是寫情感方面的。 創作如同製播一齣劇,從劇情腳本發想、描繪場景、選角(創造角色)、導演導戲,根本就是包山包海、自導自演。 偵探推理作家大多是不用
Thumbnail
對於創作的核心理念,作者深入探討並分享了對於文學創作的獨特見解,並分享了在誠品書店尋找靈感的過程。
Thumbnail
《只賣我想要的》作者野崎亙是成功經營日本多個人氣連鎖品牌的幕後推手。他認為與其藉由市場調查來了解消費者的偏好,不如先從釐清自己的需求與想法開始。品牌主必須重視「假如自己是消費者,真的能夠接受那個產品或服務嗎?為什麼會想購買呢?」的答案。只有深入去挖掘消費者的想法作為產品或服務的起點,才能夠引起共鳴。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創造力、藝術與自我探索的啟發性文章。作者分享了閱讀《創造力的修行:打開一切可能》後的心得與感悟,以及他如何在寫作及經營podcast頻道的過程中找到了新的興趣與生活方式。文章內容豐富,值得給予更多關注。
Thumbnail
我從小就是個擅長做白日夢的人,我可以完全無視外界又全然不可控的在白日夢中任由故事發展,說他們是想像,更像是妄想,他們就像我全然投入現實世界時一樣的確實,卻比起真實世界更容易全然的投入,只有1或是0,而真實世界卻可以半缺不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