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於一小店,和女兒先進餐外子下班後趕過來。女兒新近手頭有好幾份projects,老師給予充足時間寫作,下年二月才要交,她卻難得興致勃勃地每天一點點地寫,寫着寫着又和我倆分享討論。終於,我夢昧以求的文字交流,在女兒快十一歲前算是有點眉目了(雖然她還沒有讀過我寫的丁點文字)。
「媽媽,我在網上找圖,很搞笑的,有時會見有人『打格仔』,那即使圖是很合用,我也用不了。」女兒邊吃邊說。她最近忙着的題目是《社會的影響》。
「是啊,那『打格仔』的由來你知道一點嗎?」我解釋給她聽是保護肖像或受害人或疑犯或發圖者的一種電腦修飾方法,也有是遮掩不雅照的作用,說着說着不其然拉扯到香港警察常用的「黑布袋蒙頭」,用作保護疑犯的人權,免得他被攝下後公眾會認為此人已犯罪,黑布蒙頭之舉其實是保護私隱的其中一種方法,而且我認為比起後期電腦修飾,黑布袋的即時活用更好,更能全面保障疑人。
「不過我想說你知道『打格仔』又叫『打馬賽克』嗎?」我告訴女兒馬賽克源自英文’mosaic’一字,她很快便懂。「學校和教堂都有很漂亮的馬賽克啊!這個名用來形容『打格仔』真的很貼切!」女兒吃吃的笑。忽然間我想起內地的新聞片段。
「那你知道不是人人都懂得『打格仔』嗎?我看過內地一些新聞片段和圖片,笑到肚子疼。」我邊說邊在網上找圖,給她看那些失敗的「馬賽克」圖片,怎的一時找不到。
「媽媽,你得試着google 『中國』、『馬賽克』吧?」女兒用關鍵詞google的技巧竟也進步飛凡。我試着找,一找便找到幾幅。
女兒不看由自可,一看笑得差點沒噴飯。「媽媽,這樣『打馬賽克』,不打也罷!豈能保護疑犯肖像和身分?」我看着看着,多看幾幅也被逗笑了。
「是啊,你要知道打馬賽克這功課,通常是後期加上,和當下即時蒙頭有別。所以方才我說香港警察也有可取之處,最少他們現在仍會用黑布蒙頭保護疑人人權。」我笑着看這些「打馬賽克失敗例子」,忽然想到一點。
「女,你知道嗎,common sense is not common. 我們此時此刻在取笑內地警察『打馬賽克』發佈拘捕片段時,你有想過他們從來不懂疑犯也有人權嗎?」女兒眼珠在轉着聽。「就是我們以為是常識啊!從小到大看着香港警察拉人;讀着報章刊登某藝人的不雅照片;看到某新聞過份殘暴血腥的片段等等都會見到『打格仔』、『黑布蒙頭』等舉動,但你有否想過內地警民從來沒有「人權」、「私隱」等的基本常識?他們從小到大捉到壞蛋都要『遊街示眾』、『公審』、甚至『大鬥爭』,所以現在國家想進步,要保障疑犯的基本人權,想替他『打格仔』時,才會打錯位用錯方法貽笑大方?」女兒在細想。
「這不就也是你近來做的『社會的影響』題目中其中一環嗎?每個人成長之地都深深影響其價值觀。若果那人從一個隨地便溺不犯法吐痰從沒被抓之地成長,你以為他會因遷移到別處而立時適應嗎?這不就是其中一種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把『打格仔』之舉套用在此道理,你就會了解所謂社會,看似一模樣實在差異甚廣。教育固然重要,但社會就是成年人的教育場所。常言道「社會大學」,人生怱怱數十載,在社會浮沉時間一定比在校園此象牙塔更久遠,此刻你會以為學校生活是你人生的絕大部分,只因為你是小孩子而已。長大後,若果校園和社會有很大的落差,你也必須要面對更深重的衝擊,找出自己應處的位置。」
說到此,女兒也許已失去興致,也許暫時要點時間消化。我在想的是那些在香港各大學讀書的同學們。他們書越讀得多,沉浸在校園的日子也比上一代久。學校所教所經歷的和今時今日香港面對的社會落差實在太大,以至他們會反對、反抗甚至反擊。孰是孰非?
還想由馬賽克再下一城和女兒討論前監警會專家
Clifford Stott和其他監警學者發表有關去年至今香港警暴的調查報告,但看晚飯至此,為免她消化不良,還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