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闊的教育

2020/09/0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那天和姑子聊天,聊到我作為一個懶得要命的媽媽,在面對喜愛藝術的女兒時,雖未能啟發、但最少別阻礙着她的發展之類。姑子人很有耐性,給予了一點很寶貴的意見,然後忽然話鋒一轉,談到我奶奶。
「其實我回想起來,我媽媽也真的是一個很稱職的媽媽:從來她都十分支持我。」姑子和奶奶感情好,但她其實是很獨立的人,在外工作和獨自生活多年才回港,近年都選擇獨居,希望自己不太依賴着老人家。以我觀察奶奶是文靜型媽媽,除了必要的嘮叨,一般她都不會很長氣。但姑子和我老公都說奶奶其實很能唸,也許是他倆對着自己媽媽多年,總是覺得媽媽特別碎唸自己。
我馬上偷師,問着姑子奶奶怎樣支持她成為一個喜歡藝術的人。「我媽媽......怎說呢?其實她自己都是靜靜的,也算是喜歡藝術如畫畫之類吧。但你知道,她們那一代年輕時都不怎樣得到很好的教育,更遑論藝術。書,讀到有工作便算夠。但是我呢,沒有甚麼志願或才能,小時候看來人又笨笨的話不多,不過媽媽就這麼給我學畫,一學便學到我去美國讀書為止。那我在美國大學不也是修藝術?所以我這半生其實差不多每天不停地習畫,現在公餘時都會拿起畫筆畫畫畫,回想起來實在都是媽媽那時候的支持和培養。」姑子說道。
奶奶是持家有道的那一種主婦。平時人很省,對自己都是省吃儉用,她說樸素便行,吃得清淡也對身體較好。在我眼中她不是享受型女士,一顆好吃的巧克力就能逗她半天樂(她還會把盒子內的巧克力收起慢慢吃,因為多吃會發胖云云)。有潔癖,我女兒最喜歡到奶奶家:「嫲嫲家最一塵不染的,我嫲嫲最整潔乾淨!」奶奶不多言,只是我想不到姑子在畫畫方面那樣感激自己的媽媽。
「你要明白,那時候我媽媽也有一點壓力。」姑子道:「你知道嗎,那年代我家只算小康,而且我學習其實不突出啦,成績只是一般過得去而已。初中時我也偶爾聽到親朋或鄰居會小聲問我媽媽:『吓?你女還在習畫呀?都這麼大了,還花時間在這些?』那時候其實我每個週末都往畫室跑,一畫大半天,還沒發覺很熱愛很喜歡甚麼的。但我媽媽就知道我醉心這個,被人家問起為何還讓我往畫室裏跑時她只道:『她喜歡嘛,就由她繼續囉。』今時今日想起來,她沒有把錢用到替我加課補習數學之類學科,而是順着我的興趣給我每週珍貴的畫室時光,我都很感謝她。」把這番話跟我老公說,老公也回想一下道:「你知道嗎?我媽平日省吃儉用,我從小到大很貪吃她都不滿足我,做的都是粗茶淡飯,說這樣吃比較健康。但我和妹妹卻有同樣經歷—就是有一天我想學爸爸到外國留學,跟媽說了一次,她就着我爸和親戚們備妥此事。我媽就是這樣,能省不能省都得省,上千元的牛排她捨不得吃,飛機坐位窄換個商務給她她也會不好意思,但我和妹在學習上有甚麼要求或需要,她總是能找到辦法滿足我們。這個妹妹不說你不提,我也一時回想不起來。」
那我又反省一下自己學習方面也沒遇到很大困難或資源匱乏的時候。媽媽總是找到辦法省着給我們三姐妹學這學那,上到中學大學甚至出來工作之後,最常聽得到的是同儕間的羨慕:「你們多好啊,我小時候就是窮,家裏沒有錢給我學音樂。」我總是笑着心想,我家要比你更窮得多,可學音樂嘛,it runs in the blood,我家自我太爺始已未間斷過。小時候我不明白貧窮和學習機會是相對的,只因吾家並不富有。但長大了我才知道,那是我小孩子的角度出發而已。小孩子學習上面對最大的困難是持久的堅持和習慣,而金錢和時間上的消費往往是成年人應付的。雖然我家也是草根,但因為自祖上起都把教育奉為僅次於上教堂之外最重要的事,我們家中各人都沒有缺乏教育的機會。請私人老師很貴嗎?那媽媽就會想辦法找個便宜一點的大班上;書本很貴嗎?那挑一挑,值得收藏的就忍痛買下來,不知該不該買的就往圖書館找找看吧?我祖母和她幾個姐妹除了最大的那姐姐早嫁人沒讀完中學,三姐妹都高中畢業作人之患至退休。記得祖母說過:「你太婆我媽媽不太懂字的,但太公在外演出寄信寄錢回來,總是問着媽媽有沒有供女兒交學費。太公沒很多時間伴着我們成長,但交學費的錢他半個不缺。你太婆常和我們說笑,幸好她一生四女,沒一個兒子,否則你們四個娃很可能都沒書讀,錢全給了那男的讀書去了。」我當着笑話聽,享受着我那快樂的中小學免費教育。
我媽則不幸多了。家貧,原本她很喜歡讀書,但被迫小學畢業就出來幫補家計。她很懷念學校生活,當上車衣女工後再出來讀夜校至初中畢業。小時候我最常聽到她唸着我就是:「多讀點書,你們命好啊,有免費教育,你媽媽我就是少讀了書,人生大遺憾啊。」那時年紀小不明白,現在我也書到用時方恨少,難怪老媽總是遺憾。我們一家五口單靠爸爸工作維持,生活也不易,萬幸媽媽總是能攢下錢給我們學這學那,我們幾姐妹回憶小時候總不會覺得於教育方面有丁點缺失。相反我眼見不少家庭比我更富有的朋友,也許他們父母比較隨意,對於教育的看法並沒有我家看得理所當然。結果天生天養,有的孩子比較出色有的只是一般,更甚是有的認為納了這麼多稅,為何還不享用免費的政府教育?總之把孩子往免費堆中塞,不會細看每個下一代的特質再當別論。
教育和穿衣一樣,最理想是度身訂造。可惜的是戰後至今正規教育都以工廠生產線般流水作業式運作,一時間和工業革命配對上了,卻未能再往後配合其他社會變遷。今時今日大部分工作都能用AI或電腦等替代時,教育正好是孩子最美的一扇窗,用心把它打開、擦亮,擴闊孩子的空間和視角,不就應該是家長給予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9會員
160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