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輕輕鬆鬆被洗腦(一):看過幾眼就喜歡你
付費限定

輕輕鬆鬆被洗腦(一):看過幾眼就喜歡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類常常自以為理性,覺得自己很有原則,很會判斷。其實,在資訊流通的現代世界,人類每天都在互相洗腦,然後以為自己不會被洗腦。洗腦這麼常見又這麼容易,說明「人類容易被洗腦」這件事情,一定有演化上的意義。最基本的,「洗腦」讓我們省力,對許多事情不用一一思考,會更容易下決定,節省珍貴的大腦資源。

raw-image

最常見的洗腦是廣告,尤其大眾媒體的圖像、影音廣告,網路頻寬大增後網路廣告的威力也越來越強。廣告業界的高手幾乎都是擅長社會心理學的洗腦專家,不管他們是渾然天成或曾經認真研究。廣告業的基礎知識是「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在說明這專有名詞前,我們先來講更早前心理學家提出的「鄰近效應」(proximity effect)。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1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陳豐偉的沙龍
1.5K會員
524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