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山與海,似乎是大自然中心胸最寬大,包容度最高,卻也最神祕及危險的兩個地方。
撇除大自然的力量,讓登山、出海充滿未知天象的危機外,兩者最危險的地方,都是在於「讓人陷溺」。
我對山,似乎一無所知,而這片有些翠綠、有些草綠、有些深綠、或夾雜幾片檸檬黃、橄欖黃的廣闊風景對我似乎也說不上話,每次僅僅能從書中理解山,稍稍體會山對於人的著迷之處。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海,往往能看著看著,就莫名著迷了。
我也發現,每當自己在山海連線的地方,例如花東,比較多的時間都是面對海,背對山,也總覺得「面海背山」這個詞用得真是精準。
「我們借助自己的經驗、記憶,以及我們所共有的文化記憶,來理解風景的形式。雖然人類去到蠻荒之地,傳統上可說是為了逃避文化或者常規,但其實他們依舊透過相關的篩檢機制來感知蠻荒,就像他們感知所有事物的方式。」
記得在讀羅伯特《心向群山》這段話時,我腦中想到的也都不是山,而是海。我也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是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感知大海。
釐清為什麼喜歡大海,有沒有可能自己的家鄉就靠近海口,那種自幼產生的地方感,深深讓海對自己的生命產生影響?
有沒有可能生命中第一次受到學術啟蒙的人社營,那一年就辦在面海背山的中山大學,這段深深影響生涯選擇的青春時光,就在海邊度過?
有沒有可能是大一時,獨自在台北念書,對都市異鄉生活的不適應,對學校各方面的失望,當時的自己常常自己搭車到北海岸淺水灣看海,讓這片海陪伴自己走過人生的第一段低潮,進而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所以對海特別有深刻記憶?
有沒有可能是大學的幾個暑假,和許多好朋友踏上澎湖、金門等離島,把出社會前的後青春期歲月深深刻印在這些海畔?
有沒有可能……?
太多記憶關於海,每當看到海的剎那,思思緒緒紛雜變化,難以釐清,有喜、有悲。而每次看到海,腦中會勾連到的記憶竟都不同,或許這種不知道哪一塊記憶會在看到大海剎那而被翻起的未知,才是讓人感到危險的吧!
大海像啟動深處記憶的開關,總會讓自己不小心就陷溺其中,一旦情緒開關被啟動,往往就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平復。
但也或許大海那種無論經過大風大浪,終歸有回到平靜時刻的特點,才讓人能夠放心的陷溺,把自己交給他,並且在最後,如同張雨生這首〈大海〉唱著:「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所有受過的傷,所有流過的淚,我的愛,請全部帶走。」一般,把所有的情緒帶走,讓自己回到更好的狀態,轉身,回到生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3會員
72內容數
我常在思考,當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到底要教什麼? 或許,透過文本,陪伴學生一起面對青春成長的焦慮,帶學生看見生命的更多可能,讓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連結,就是教國文最重要的事。 教了幾年發現,我的青春好像都在這裡了,於是,決定慢慢寫下些什麼,聊以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L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也在城市裡流浪嗎?其實,你並不孤單,KISS 夜未眠。 總是在這樣的夜晚,讓我想起每天晚上11:00的Kiss夜未眠,想起DJ李傑。 從國中開始,只要夜深未眠的夜晚,總習慣讓李傑的聲音陪伴著自己,也為了傳情答意,點播過歌曲,寫過心情寫真。高中時甚至曾經想過,我是不是也能用這樣具有感染力的聲音,
人死後,到底會去哪裡?身體消亡之後,「神」到底還在不在?  一直到小鬼過世後,我才驚覺,原來那種彼此不認識,平常動向也並不很關注的人,可能曾或多或少出現在自己生活中,使得在他們突然消失時,還是會有一些錯愕、有一些不捨、甚至有一些因為這個人所連結的回憶會不斷湧出。 更何況是跟他更近的人?那種沒有心理準
你也在城市裡流浪嗎?其實,你並不孤單,KISS 夜未眠。 總是在這樣的夜晚,讓我想起每天晚上11:00的Kiss夜未眠,想起DJ李傑。 從國中開始,只要夜深未眠的夜晚,總習慣讓李傑的聲音陪伴著自己,也為了傳情答意,點播過歌曲,寫過心情寫真。高中時甚至曾經想過,我是不是也能用這樣具有感染力的聲音,
人死後,到底會去哪裡?身體消亡之後,「神」到底還在不在?  一直到小鬼過世後,我才驚覺,原來那種彼此不認識,平常動向也並不很關注的人,可能曾或多或少出現在自己生活中,使得在他們突然消失時,還是會有一些錯愕、有一些不捨、甚至有一些因為這個人所連結的回憶會不斷湧出。 更何況是跟他更近的人?那種沒有心理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山與海,環繞著台灣,也在我所在的苗栗竹南周遭。 曾經有人問說:你比較喜歡山還是海?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海,有些人喜歡山,印象中喜歡海的人好像多一些。 山與海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身處內陸深山中的探尋者一直追求海洋的美好,他的執著讓他被人所遺棄,最終他站在山巔,尋找自己的幻境。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安安靜靜的聽著浪潮吹著海風 想象著湛藍的海中 是什麽樣的世界 原本以爲適應陸地的我會懼怕海中的寧靜 誰知道 是我無知,不給自己機會去探索 是不會知道身體器官的奧妙 在海裏 人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身體與自然的調節 是那麽的微妙 這一切 從我裸辭后去了刁曼島考取潛水執照開始 我對海里的認知才慢慢
Thumbnail
翻閱手機相簿,相較於山景,海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對於「喜歡海大於山」,從未探究那股自然的吸引,於是就像多數的喜歡,往往只能給出膚淺的回答:「喜歡玩水、玩沙、聽海浪聲;喜歡看海和天空,很放鬆。」就這樣直到今年五月,我對海的喜歡不再模糊——是澎湖,讓我找到喜歡海的答案。
Thumbnail
我曾看過海,接近海,觀臨海的壯闊與冷峻。這是身為臺灣人幾乎都見證過的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說。而我們每個人的眼眶裡,應該也收納了一座海洋,所以哭泣時,會舔舐到鹹鹹的淚水。但我們卻鮮少傾聽海,探問海,涉渡海,那些靠海維生,依偎著海的群族日復一日做著的事,距離我們的生活極度遙遠。
Thumbnail
刻骨銘心的初戀,拼盡全力的自己.....
Thumbnail
某天恰巧在網上看見一句說話:「也許大海也有它的煩惱吧」 心血來潮,便奔到海邊。聽著浪聲,聽聽看大海的煩惱。 - 大海總是千變萬化的,它前一刻可能仍是風平浪靜、靜影沉璧,轉𣊬間卻變得驚濤裂岸、濁浪排空。 盡管如此,在人們眼中,這卻成了大海獨一格的魅力,它多樣性的美麗。 聽風觀浪
Thumbnail
往返台北台中,不知多少回了?總是喜歡由北二高轉西濱公路,沿著海線回台中。不為別的,單純地想看海。看了海,總覺得心中又增添不少能量。所以,崎頂海濱也好,通霄海濱也好,或者大安海水浴場,都曾有我的身影。
Thumbnail
大海,彷彿有種無形的誘惑。 而海浪聲則有種勾人心弦的魔力。
山與海,環繞著台灣,也在我所在的苗栗竹南周遭。 曾經有人問說:你比較喜歡山還是海?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是海,有些人喜歡山,印象中喜歡海的人好像多一些。 山與海有什麼不同?
Thumbnail
身處內陸深山中的探尋者一直追求海洋的美好,他的執著讓他被人所遺棄,最終他站在山巔,尋找自己的幻境。
Thumbnail
「看著大海一望無際的景色,深藍色的海水湧起滾滾浪花,浪濤拍打著岸邊的礁石。  浩瀚的大海好像和天空連在一起一樣,直到地平線的那頭。海水,輕輕地拍打著沙灘。我馬上脫掉鞋襪,赤著腳走在細軟的沙灘上,看著海攤上許多的雜物和垃圾慢慢撿起來。」   曾經在日本的沖繩看著藍色的海洋,第一次看到那種清澈透
Thumbnail
安安靜靜的聽著浪潮吹著海風 想象著湛藍的海中 是什麽樣的世界 原本以爲適應陸地的我會懼怕海中的寧靜 誰知道 是我無知,不給自己機會去探索 是不會知道身體器官的奧妙 在海裏 人的感官被無限放大 身體與自然的調節 是那麽的微妙 這一切 從我裸辭后去了刁曼島考取潛水執照開始 我對海里的認知才慢慢
Thumbnail
翻閱手機相簿,相較於山景,海獲得了壓倒性勝利。對於「喜歡海大於山」,從未探究那股自然的吸引,於是就像多數的喜歡,往往只能給出膚淺的回答:「喜歡玩水、玩沙、聽海浪聲;喜歡看海和天空,很放鬆。」就這樣直到今年五月,我對海的喜歡不再模糊——是澎湖,讓我找到喜歡海的答案。
Thumbnail
我曾看過海,接近海,觀臨海的壯闊與冷峻。這是身為臺灣人幾乎都見證過的事。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說。而我們每個人的眼眶裡,應該也收納了一座海洋,所以哭泣時,會舔舐到鹹鹹的淚水。但我們卻鮮少傾聽海,探問海,涉渡海,那些靠海維生,依偎著海的群族日復一日做著的事,距離我們的生活極度遙遠。
Thumbnail
刻骨銘心的初戀,拼盡全力的自己.....
Thumbnail
某天恰巧在網上看見一句說話:「也許大海也有它的煩惱吧」 心血來潮,便奔到海邊。聽著浪聲,聽聽看大海的煩惱。 - 大海總是千變萬化的,它前一刻可能仍是風平浪靜、靜影沉璧,轉𣊬間卻變得驚濤裂岸、濁浪排空。 盡管如此,在人們眼中,這卻成了大海獨一格的魅力,它多樣性的美麗。 聽風觀浪
Thumbnail
往返台北台中,不知多少回了?總是喜歡由北二高轉西濱公路,沿著海線回台中。不為別的,單純地想看海。看了海,總覺得心中又增添不少能量。所以,崎頂海濱也好,通霄海濱也好,或者大安海水浴場,都曾有我的身影。
Thumbnail
大海,彷彿有種無形的誘惑。 而海浪聲則有種勾人心弦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