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acowa Kamo 循山》繪畫說故事的能力─太巴塱不能遺忘的回憶|臺灣阿美族繪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圖1 《Talacowa Kamo 循山》封面,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提供
《Talacowa Kamo 循山》是記錄著太巴塱曾發生的往事,講述部落族人配合政府開鑿天祥古道(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由耆老Moli繪製,再由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申請政府金費,然後結合部落的力量產出這本作品。
圖2
Tangasa to i ciyataw ko cilamalay. Ma'epodto ko madakaway.Hilam han, awaay a ma'araw ko mama ako,ma'alol no alomanay a tamdaw ciira. (火車到站了!月台上擠滿了乘客,我找不到父親的身影,他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之中。
Lekal han ako, nika caay ka sadak ko ngiha.(我扯開喉嚨大叫,卻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Tarata',tarata' saan ko 'orad.(滴答滴答下雨了。)
"Talacowa kamo?"han ako a milekal.(「你們要去哪裡呢?」)
──《Talacowa Kamo 循山》(2020:18)
拿起繪本的時候,它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厚重的感覺,如同它的畫面一樣沉穩、厚實,主頁故事是用太巴塱的阿美族語講述,因為自身母語程度不高,我還是試圖認拼音唸完,後面附錄頁才是中英翻譯。
首先我挺贊成這樣的方式,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的負責人Awa(華文名字劉于仙)有說當初就有在構想,畢竟是部落的故事母語應該是放在第一位,因為我的繪本是各種語言並列並無附錄翻譯,另外主因是成本考量問題,這也是《Talacowa Kamo 循山》要改善的問題;因為是工作室第一次嘗試自己印刷,紙張材質使用與頁數占成本部分沒有把空好,下一次工作室再出就不是這麼厚了。
回歸繪本內容,敘事角度採用第一人稱,主角用他的「眼」看著族人一個個搭著火車離開家鄉,前往某個地方工作,並突破視角限制,彷彿上帝視角般注視著辛苦工作的族人思念家鄉,甚至於遇到危險;開通隧道、道路時,不時有懸崖上的碎石落下,砸在工人身上,小則輕重傷,大則直接死亡,這也是口述人耆老Namoh Onor(華文名字萬文忠)一直想告訴晚輩太巴塱這裡曾發生的事情,部落的勞動力被政府指使去開通花東各種道路,現在卻沒有幾人記得往事。
當過去的事情無人記起,又該怎麼讓後面的孩子了解部落的曾經呢?
所以繪本就這麼誕生了。

活躍的母語

2020年11月13日我前往太巴塱參加繪本發表的時候,看到太巴塱的老人家很多都出來參與,不只如此,我發現到場的許多孩童他們都能熟練地運用族語,這令我十分吃驚,身為一個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孩子,這是我完全陌生的場域,卻也是夢寐以求的。
事後我問了Awa,她表示這群孩子是來自實驗學校,是沉浸式阿美族語教育,我眼睛一亮。
圖3 《Talacowa Kamo 循山》作品發表會
毫無意外的,這場作品發表是全程阿美族語發表,當然主辦單位有顧慮到不懂阿美族語和外來賓客,有華語翻譯在旁,但是我感到些許羞愧,即使自己是阿美族的孩子,竟然不能用母語流利地和族人溝通(當然撇開語系也有差別),只是自學後稍微有族語基礎的我,仍然可以聽懂三、四成,這給我很大的鼓勵,當然要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這場作品發表雖然我只聽懂一些,不過不會使我無趣,反而看見太巴塱部落是如何努力去推行母語運動,不只是實驗學校,還有配合政府政策的族語家庭,就是請會講母語的人到你家,幾個小時內全程母語互動,更吃驚的是這已經持續做了數年之久。

這是不是原住民繪本?

活動事後我有幸與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合作的創作者JUMI同間民宿,她透露負責人Awa有在思索《Talacowa Kamo 循山》是否能稱為是一本「原住民繪本」,因為故事內容只是敘述族人發生這件事情,好像跟「原住民」關係不大,還是因為作者是原住民所以繪本才被稱作原住民繪本?
我想起《藝術原境》中王嵩山曾言:
是否可以被視為一種「原住民藝術」,應該以創作者受文化浸染而來的「身分」及其相應的文化理解與認同作為判準。(王嵩山,2004:142)
我於淺談:從《藝術原境》中看到什麼是原住民藝術?中提到碩士班老師曾講過的例子,卑南族建和(Kasavakan)部落頭目哈古的雕刻,被評論不是原住民木雕,只因題材內容與多數人對於原住民的「印象」不一樣,但我想答案已經從《藝術原境》得到了。
在我看來,《Talacowa Kamo 循山》故事內容取自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口述人是部落人,或許我們應該將之視為「太巴塱部落故事繪本」,而不是使用「原住民繪本」如此標籤式分類方式,退到最初的原點:「繪本內容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當然,這只是我小小的拙見。

引用文獻

王嵩山(2004)。藝術原境:臺灣原住民族創意人類學。新北:遠足文化。
摩力.旮禾地、劉于仙(2020)。Talacowa Kamo 循山。花蓮:Lisoso' 你說說工作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1會員
19內容數
「說你有多崇拜羊神,希望可以成為牠的奴僕,牠豢養的羊群,就如同你豢養的。」 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迎來了一位有灰藍色眼眸的獵人。 村莊最近發生村民失蹤並被殺害的事件,殘忍的手法跟傳說中的「羊神」一樣,而牧羊人侯丁平靜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nay阿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原始藝術(Primitive Art)是二十世紀,「西方」文明對於非洲、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地所看到的原住民藝術的過時稱呼。   1972年臺灣雄獅美術的一期雜誌,竟堂而皇之的把這四個字放到標題上,一直到1991年仍使用原始藝術作為標
碩一那年,老師問我們一個問題:「什麼是原住民藝術?」 我的回答是:「藝術作品的藝術經驗是作者從自己母文化內化而出的,就是原住民藝術。」
阿美族的配飾沒有像排灣、魯凱族那般多,可是也不少,頭飾、項鍊、耳環、腕飾,都是阿美族在表現自身美感的表現⋯⋯
阿美族在兩百多年前還有使用樹皮布做衣服,有現成的棉布可以製作服飾,因此織布技巧和樹皮不的運用就慢慢推出阿美族的主舞台。
以前阿美族主流來說都是男方去女方家,至於入贅什麼的,是因為漢人的觀念這樣說,對阿美族來說,男方就同等「嫁給」女方,因為「入贅」這詞在原住民年輕人心中,感覺是特意貶低男方,因此我們都寧可中文說「結婚」,也絕對不講「入贅」,至今還是有願意去女方家的男性們,長輩們也樂於看到這個結果。
  原始藝術(Primitive Art)是二十世紀,「西方」文明對於非洲、太平洋群島、東南亞等地所看到的原住民藝術的過時稱呼。   1972年臺灣雄獅美術的一期雜誌,竟堂而皇之的把這四個字放到標題上,一直到1991年仍使用原始藝術作為標
碩一那年,老師問我們一個問題:「什麼是原住民藝術?」 我的回答是:「藝術作品的藝術經驗是作者從自己母文化內化而出的,就是原住民藝術。」
阿美族的配飾沒有像排灣、魯凱族那般多,可是也不少,頭飾、項鍊、耳環、腕飾,都是阿美族在表現自身美感的表現⋯⋯
阿美族在兩百多年前還有使用樹皮布做衣服,有現成的棉布可以製作服飾,因此織布技巧和樹皮不的運用就慢慢推出阿美族的主舞台。
以前阿美族主流來說都是男方去女方家,至於入贅什麼的,是因為漢人的觀念這樣說,對阿美族來說,男方就同等「嫁給」女方,因為「入贅」這詞在原住民年輕人心中,感覺是特意貶低男方,因此我們都寧可中文說「結婚」,也絕對不講「入贅」,至今還是有願意去女方家的男性們,長輩們也樂於看到這個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你有聽過許願之書的事情嗎?」 巴十五騎在嘎嘎身上,兩人慢慢地在森林中前進著。 「沒有,從來沒聽過。」 「沒聽過也算正常,畢竟不是誰都像吾一樣有著一整個國家的傳承。」 巴十五的語氣中帶著滿滿的自豪。 「那本書和你說過的世界的秘密有關嗎?」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夢想之鄒就是夢想的船 我求學過程利用課後時間去中部的縣市協助遭到莫拉克風災受到重創的部落兒童,他們遷移到城市去求學,住在嘉義的私立高中宿舍。我每一天都騎我的破車去當他們的老師,這些兒童的想法很平凡,就是回到部落生活。但是颱風造成的損失,讓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已經蕭條,只剩下老人,壯丁都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你有聽過許願之書的事情嗎?」 巴十五騎在嘎嘎身上,兩人慢慢地在森林中前進著。 「沒有,從來沒聽過。」 「沒聽過也算正常,畢竟不是誰都像吾一樣有著一整個國家的傳承。」 巴十五的語氣中帶著滿滿的自豪。 「那本書和你說過的世界的秘密有關嗎?」
Thumbnail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Thumbnail
《山豬.飛鼠.撒可努》裡面的故事都深深的震動著心裡的某一部分,部落原住民獨有的幽默說話方式,有著開闊的心。 從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關於獵場、山、海邊、小米田,也帶著關於這塊土地上很深的孤獨與傷。 裡面故事簡單深刻,同時也一直反覆問著:我是誰?我從哪裡來?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夢想之鄒就是夢想的船 我求學過程利用課後時間去中部的縣市協助遭到莫拉克風災受到重創的部落兒童,他們遷移到城市去求學,住在嘉義的私立高中宿舍。我每一天都騎我的破車去當他們的老師,這些兒童的想法很平凡,就是回到部落生活。但是颱風造成的損失,讓原住民族的傳統部落已經蕭條,只剩下老人,壯丁都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Thumbnail
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都有很多關於起源的故事,關於我們從哪裡來,同一個故事在不同部落的版本也可能不太一樣。例如鄒族有天神撒種子長出人的故事、泰雅族有巨石生人的故事、阿美族有大洪水的故事。
Thumbnail
人,存乎這個世界不過也是一名過客;當人身這個臭皮囊一旦在軀體抽離之時,還有什麼事物能一併帶走?財富?名譽?靈魂?掌聲…?前些日我到竹東拜訪了一位「阿廖」先生,他以一位客家人的身分畢生鑽研於原住民文化,最近他正著手撰寫泰雅族的族史。因為他的執著,幾十年來投入山區奉獻,曾經連續十天埋沒於山林,背包裡只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