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不一定要胸懷壯志,只要有所感動──一場關於自己和家鄉的壯遊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撰文:曹若榆
(圖片來源:Pexels)

前言──「壯遊」究竟是什麼?

Grand Tour,中文翻譯裡所說的「壯遊」,最初由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貴族子弟帶著僕人或結伴同行前往歐洲大陸各國遊歷,現在逐漸演變成為歐洲各國學生利用完成高中學業並等待進入大學前的時間裡,自行規劃一場人生體驗,他們會在陌生的土地上探索、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用最真切實際的感受去擁抱旅程的每一天。
在中國,「壯遊」一詞的出現要歸功於詩聖杜甫的一首五言詩〈壯遊〉,但中國歷史中最著名的壯遊代表之一莫屬司馬遷,從二十歲左右,司馬遷開始遊歷中國大江南北與山川百岳,他尋訪古人遺跡、考察水利工程、訪問當地耆老,這些歷練都成為了他後來在撰寫《史記》時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與實務經驗來源。
於是,在交通便捷、資源漸豐的今日,我們嚮往那些盛大且充滿學習意義的壯遊,我們懷抱遠大的夢想,帶著在高中課本裡看過楊牧〈壯遊〉一文的憧憬,想要在成年或接近成年之時,有機會放下手中的書本,自由的去一趟長時間的旅行,用自己的感官認識世界。
然而,壯遊一定要出走,在遙遠的地方,在全然陌生的環境,在用時間和空間加疊出距離的壓力之下,才能夠有所收穫嗎?

壯遊,在台灣也可以嗎?

青年確實應該被鼓勵走出舒適圈,在不同的環境中學習適應、磨練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若回歸壯遊的真正目的──在旅程中讓人有所收穫有所成長,讓個人的能力、視野、思考都有所提升,那麼,地點似乎就不應該排除我們的家鄉:這片我們看似熟悉,卻還蘊藏著許多未知的土地。
其實,十多年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就開始推動「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十五到三十五歲的青年深入台灣各地,藉由不拘形式的「壯遊」,自行擬定主題並進行完整規劃,參與人員必須提交企劃書、參與共識營,在實際執行計畫的期間發布每日貼文,最後,在壯遊計畫結束後撰寫結案成果報告書,如此一來,不僅有機會獲得青發署的獎金贊助部分計畫以及相關資源,協助讓壯遊計畫更加具可行性,也在準備、執行、整理壯遊的過程中,得以更深刻地去思考與學習。
此項計畫自成立以來,已經收集上百個壯遊台灣的感動故事,有人在和街友一起躺在地下道的期間,重新思考何謂「同理心」;有人重新了解家鄉的文化,能更自信驕傲地說出家鄉的特色;有人從旅程中激盪出兼具環保與部落發展的社會企業好點子,一場壯遊的影響與可能性被無限放大,甚至成為人生中一段至關重要的轉捩點。

在家鄉壯遊,很難嗎?

你對台灣有多少了解呢?你覺得在家鄉旅遊會很無聊嗎?我們可以輕鬆地談起富士山或京都名勝,卻可能不知道台灣的山脈與縣市;我們可以對迪士尼或環球影城的內容如數家珍,但不知曉這塊生養我們的土地上蘊藏著什麼樣的文化;我們太習慣台灣的一切,卻又因為浸潤在這樣的環境中,而時常忽略,又或因繁忙、單一的生活步調而未曾注意,那些藏在家鄉角落關於我們的文化或故事。
身為終於在十八歲脫離考試地獄的人,筆者得到了一段難得的時間,懷著對於出走與旅行的無限憧憬與嚮往,和朋友相約踏上一場為期十多天的環島旅行,或許相較於我們熟知的距離遠、時間長的壯遊來說,是一段遜色許多的小旅行,但,透過訪問散布全台各地的傳統產業、地方創生、社會企業,對筆者而言,這趟旅行的收穫與成長決不遜於在陌生的土地上遊歷,甚至可以說,更為深刻。
在家鄉壯遊,遠沒有想像中的簡單。當自己對於交通、住宿、安全都需要自我準備與警覺,我們對於周圍的環境會更加敏感,卻也更加陌生,我們還是使用熟悉的語言,卻可能不知道該如何和操著濃濃台語口音的阿伯溝通;我們以為身在網路便捷的世代,一支手機與Google Map就可以闖台灣,卻仍時常碰到找不到目的地方位的窘境或者因繞路而損失許多寶貴時間。我們以為台灣很小,然而,當嘗試前往許多在公車與火車路線之外的地方,汗流浹背的在七月的艷陽下前進時,才真正明白:一片土地最真切的體驗方式,是要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
我們以為自己已經做了充足的功課,但在面對一些傳統工藝師傅、社會創新工作者時,仍然發覺即使是再多文字的閱讀與描述都遠不及親眼見證以及親耳聽見敘述時的衝擊。開始重新去反思自己的生活與目標,一路以來在學校教育中被知識餵養,卻在看見了一群以實作維生的職人們後,被那些真實的技藝與背後從時光中淬礪出的人生哲學深深感動。
於是筆者認為,這樣的一趟旅程足以稱之為「壯遊」。

結語──如果,你也渴望抽離一下

隨著年歲增長,我們渴望有一個自我出走的空間,抽離原本習以為常甚至麻木的生活,重新刺激感知與感官,進而從中找到成長的空間、前進的方向,但或許,那個夢想與目標不需要定在遙不可及的天邊──而是從我們的身邊開始,踏上一場重新認識自己與家鄉的壯遊。
參考資料:
  1. 司馬遷如何展開其二十壯遊之旅?-中國文化研究院
  2. 放大你的格局,人一輩子要有一次壯遊-商業週刊
  3. 壯遊是一種意義,不是一種流浪-遠見雜誌
  4. 壯遊學習體驗網─尋找感動地圖

責任編輯:陳姵穎  行銷編輯:管之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33會員
    572內容數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用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 歡迎來到嚕嗶啵的世界 和我們一起嗶嗶啵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看天吃飯之綠島創業須知:割捨城市主播夢、來綠島一定要...潛水主持節目&拍攝雜誌封面 從高中就有主播夢的伶伶畢業於世新口傳系,在學期間修了三個學位的課程,也一直為了從事新聞產業做足準備。伶伶在畢業那年到綠島打工換宿,在第一次下水後就對海底世界徹底著迷,後來也決定搬到綠島創業生活,從都市女孩變成與海共生的闆娘。
    Thumbnail
    avatar
    馬它mata x
    2021-09-22
    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只是當又把回憶翻開──歸有光〈項脊軒志〉項脊軒不再只是個書齋,裡頭的一桌一椅,都蘊藏著他與亡妻的回憶。
    Thumbnail
    avatar
    ChunChieh
    2021-07-26
    致H:男友要求維持單身,和我保持聯繫,但只要前女友有提出要求,他就會和她復合!這是一種什麼作家H您好。論及婚嫁的男友在一天的時間,就跟我提分手,原因是長達十年間,一直跟男友分分合合、藕斷絲連的前女友回來了,男方說只要前女友想復合,男方就回去,男方無法用這樣的心態繼續愛我,所以丟下我。   男方跟大他7歲的前女友完全斷聯後大約半年,我們巧遇重逢相處一段時間後決定在一起,說重逢是因為當初在校
    Thumbnail
    avatar
    H
    2020-08-24
    國一日誌 18 要我們在計畫書中標示九年一貫指標2013-3-9這次我們家分配的不是去年那位校長,上次那位拿紅筆委員這次也沒到我家,由自學家長代表以電話做簡單訪談,電話是我家自學生自己接的,由自學生直接應對。訪視結果記錄寫出來的,也是具體事實,就寫實際執行了什麼,從執行內容就看出家長這個階段把重心或方向放在哪裡,能吸收的學習,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
    avatar
    Ocarina
    2019-11-05
    國一日誌 17 要重印一份去年就通過的計畫書,教育局沒留檔案?2013-3-8今天去學校繳交上學期的學習成果報告,順便詢問102學年度我們還需要繳交教學計畫書否(去年已經繳交三年的計劃,沒有約談很快被審核通過了)結果,今天得到的答案卻是和明文規定的政策相違(明明國中自學已經可以一次申請三年),回覆我們「102學年度的學習內容還是要繳交,可不繳交申請書」
    avatar
    Ocarina
    2019-11-05
    投資 0050 你一定要知道這件事!|存股日誌 # 2 108年2月22日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收在18417點,台股早已實質創了歷史新高,加上歷年除權息點數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還原真實的台股現況,建立你的長期投資思維,別再被不爭氣的台股指數誤導,影響了你投資方式,你還在等台股萬點崩盤:才進場買股嗎?選對投資工具,你就能開心的迎接「加權股價報酬指數」二萬點。
    Thumbnail
    avatar
    鬼宿
    2019-02-24
    【兩性觀點】生活帶來的隱喻,我夠好,所以不怕你要離開的胸懷。在步入幸福前,經營好生活、照顧好自己(外在內涵、身體素質、精神素質),培養尤其是看人的眼光,對事情的洞察。 帶著會失去的隱痛去愛,是因為看透真相,也讓愛不遺餘力。
    Thumbnail
    avatar
    Aiyuthinking
    2018-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