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Lover only. 戀人專屬的podcast
方格精選

Podcast, Lover only. 戀人專屬的podcas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女友住得很近,每天早上我都會先到她家喝杯咖啡聊幾句,然後各自出門工作。她因為趕上班要梳妝打扮,所以都還是我說為主,聊的話題不外乎就是早上讀到的新聞或是網路話題、最近讀書的段落之類的。有時候在10分鐘裡跟他講本很不錯的書,有時候稍微評一下某個人某件事,或是跳來跳去,前一個話題是健康、下一個話題就變電影了。

最近她也開始在聽podcast ,早上貼了一個連結傳給我要我看,跟我說

我在聽OO和OO的節目,雖然是說書但更像是閒聊,我聽了半天其實他談話裡書的內容不多啊,很多又會跳到他延伸想到什麼事、他以前的故事之類,然後又回過頭講一段書,一段一段的其實跟你每天早上跟我聊的東西也很像啊,你要不要轉型一下,改改風格?
是啊,這樣的節奏跟資訊量就是適合聽podcast的人當下的情境,很可能是邊聽邊做其他事。
那你也改一下吧,就也這樣錄你的直播、podcast怎麼樣?
「人家是走強烈的個人風格,是在經營粉絲的,我不適合這個路線啦。」我搖頭
「好吧,所以每天早上我可以聽一段我個人專屬,別人都聽不到的podcast 內容也是不錯啦。」女友已經習慣我的這種個性。

不過我稍微想一想,每天跟女(男)友聊一段,好像可以當作是「Podcast養成先修班」,原因如下:

  1. 養成「聽眾很重要」的習慣:每天跟女友聊話題,絕對不會想看他翻白眼皺眉頭的,如此就會把「聽眾」放在心上,不敢或忘。
  2. 訓練找話題的靈感:假如你每天可以跟對你熟得不能再熟的伴侶都還能講一段15~30分鐘他會感興趣、不會覺得沈悶不耐煩,甚至還會微笑、接話的不同話題,應該對於陌生聽眾來說也會是有趣的。
  3. 形塑真實的個人風格:交往一段時間的女友,我有幾斤幾兩她也相當清楚,所以不必故作驚人之語嘩眾取寵,但是如何還是要在言談間稍微「顯擺」一下自己的獨特見解,表現出「其實我也是蠻有想法、蠻厲害的唷!」還是要稍微有點心思的,每天這樣認真聊一段,無形中談話裡的真實感、論點的高度、角度以及組合成的個人風格就很清晰。
  4. 行動與持續力:常常聽有些朋友興沖沖地說也想拍片、錄podcast,但不是只停留在想法上,就是做了一陣子無以為繼。但是如果先從「每天和女友聊一段」開始,也許很自然的就養成習慣了也說不定。
  5. 會有意外的收穫:我雖然沒有把每天的閒談認真轉化成podcast節目,但是反而從每天的談話裡延伸出很多其他的想法或創意,可以用在其他的工作上。

常有人說「真是說得一口好菜」,講了半天,我大概還是先維持每天做「女友專屬的真人現場播音podcast」就好了。我記得很久以前讀過一部日本小說,書名是《Soul music, Lover only》(戀人專屬的靈魂樂),那我這也算是「戀人專屬的podcast」吧 :P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2.9K會員
194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
中年級的你,是否開始察覺─以前那種「拚命就好」的單純模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柔韌管理學》是我的好朋友Yuki 黃昭瑛整理二十多年職涯,從基層一路做到跨國公司高階主管、外商企業總經理的全方位工作與管理經驗,希望帶給讀者的體悟是:真正能長久走下去的人,不是最強悍的,而是最能適應變化、以柔韌自處的人。
你我都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逐步探索,有些人則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接近終點了。 接下來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也許你會奇怪,不是已經有「負責」Responsibility 了,為什麼又要談「當責」Accountability 呢?而當責和負責又有什麼不同呢?如果為「當責」下個定義:對承諾說到做到,並且為最終成果負起完全責任。即便在過程中有出乎意料、超出自己掌控的因素發生,仍然積極構思因應,致力於交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