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轉型]人生下半場只能這樣了嗎?此刻的你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人生下半場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

人生下半場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

「人生轉型工作坊」或是跟我約「大叔出租」一對一諮詢的中年朋友,過程我經常會聽到以下的疑問:

「現在的工作很穩定,待遇也很不錯,但是不免會擔心接下來呢?就是退休嗎?」
「目前已經感受到自己在工作上已經碰到瓶頸/被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但不知道要如何突破,該如何轉變呢?」
「覺得現在的工作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好或不好,但只能這樣持續下去嗎?」

有一次還有位朋友這麼說

「我覺得剛經歷了自己人生中的『黃金十年』,在想會有下一個像這樣精彩的十年嗎?」

聽到這樣的問題時,我通常會點出一件事:未來源自於現在,未來是可以從現在準備的。

當我引導這些中年朋友嘗試回顧自己是如何走到目前的階段,中間經歷過哪些過程,他們會有以下的發現:

  • 目前的成果,是源自於在某個階段的選擇
  • 一開始,並不覺得接下來的路徑是明確可見的
  • 過程中自己的某些努力,讓現在的成果發生


也就是說,我們並不是理所當然被安排好成為目前的樣子,雖然不免會有機緣巧合的成分在,但更重要的是:過程中我們選擇了什麼、做了什麼,讓我們到達目前的人生階段。

我會告訴這些中年朋友們:好消息是,現在我們比起年輕時,更有幫自己做出好的選擇與實現的能力了,你應該為自己高興。

是我太積極樂觀了嗎?並不是。我會問這些朋友,相較於20年前的自己:

  • 你對你自己的了解更深嗎?
  • 更清楚自己要或不要什麼嗎?
  • 你的能力更好、經驗更豐富嗎?
  • 你擁有的實質資源更充沛嗎?
  • 你的人際網絡更廣嗎?

通常上述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居多,如果簡略的下個結論:我們都比20年前的自己更厲害了。

你我都是經歷了一番努力才到達中年階段的,有些人轉換過不同的工作、職務,逐步探索,有些人則是在一個領域堅持,深耕努力,都到達了人生中相對寬裕、平順的時期。也因為這種「漸入佳境」的感受,讓我們誤以為這就是達成目標或接近終點了。

如果我們思考的是接下來的20年,以一個「更厲害的自己」的狀態,且具備主動意識的規劃,你是不是覺得比起年輕的自己,更有把握一些呢?

當然,上面的思考只是希望讓中年朋友們換一個視角看待目前的自己與未來的可能性,要再說一次:未來源自於現在,未來是可以從現在準備的。

所以,正確的問題是:我希望自己的未來往哪個方向發展?我應該如何準備?

但這是個大哉問,我發現很少人立即可以回答,通常答案是「我沒有想過」「我不知道」

相信大家都讀過《愛麗絲夢遊奇境》,故事中陷入未知奇境的愛麗絲問遇到的貓:「請告訴我,我該往哪邊走?」貓說:「那得看你想去哪裡。」愛麗絲說,「我不知道要去哪裡。」貓說,「那走哪條路都一樣。」愛麗絲補充了一句「…只要能走到什麼地方。」。貓說:「喔,沒問題,只要走夠遠,一定到得了什麼地方。」

年輕時的我們到現在,像是「走的夠遠,因此到了這個地方。」,接下來應該要嘗試為自己思考「我想去哪裡?」

當然,「我想去哪理?」對有些人來說是個難以著眼的問題,這時可以換個方式思考「我絕對不想去哪裡?」「我不希望接下來發生什麼樣的情況?」這時候,中年的我們對自己的理解,應該可以具體地列出一些「不要」的項目,如同查理蒙格的名言「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裡,我就永遠不要去那個地方。」這會讓我們從漫無目的的想像裡先刪掉一些選項,也許方向會更清晰了。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上班族職涯階段,在企業服務時,雖然擔任高階主管(副總經理),但發現自己雖然擅長藉由溝通、說服、勸誘…,讓不同利害關係考量的人建立共識,聚焦,但這也對本身內向的我產生蠻大的內耗。因此我在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場方向時,就設了一個條件「不想要在接下來的工作裡花太大比重在反覆溝通說服上」,因此就排除了回到企業任職這類選項,因為在企業服務,反覆溝通說服是必須的。

也借我的例子帶出另一個重要的思考點:必須為自己決定想要什麼、不要什麼。這個決定不應該也不需要考量太多外部眼光。就像有些朋友會跟我說「老查你的管理經驗,不回企業很可惜呀!」「你很擅長,為什麼不繼續?」「在企業裡有個不錯的頭銜不是比較好嗎?」,但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下半場,該由自己主導了。

你是怎麼思考自己的人生下半場的呢?只是順流往下,未必會到達理想的終點,幫自己決定目的地,朝向目標前進,避開不希望發生的狀況,是我們可以為中年後的人生旅程的準備。

------------------------

想為自己開展第二人生嗎?讓「人生轉型工作坊 2.0」幫你梳理方向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感覺?一切還順利,卻總有種「心空空的」感受;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下手。這並不是你獨有的疑問,而是無數中年人的共同感受:「我究竟是誰?」、「我為了什麼努力?」「難道一生就這樣了嗎?」

別讓這些疑問停留在心中影響你!小班制的《人生轉型工作坊2.0》是老查專為中年人設計,透過引導與討論、反思,幫你打開新視野,找回動力,制定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中,帶你從盤點過去、檢視現在、未來描繪與制定計畫,3大階段讓你撇除心中雜音,梳理雜亂思緒,幫自己找回工作與生活的熱情!

報名連結:https://senior.104.com.tw/c/674feebb4432c5060ebcbe7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IMON JOU-avatar-img
2025/04/21
早已經退出職場了!呵呵!謝謝你的分享!
Laughing's zoom-avatar-img
2025/04/22
最近在做104招募人才,我常問面試者一個問題,你期待的薪資是多少?平均每十位,有九位回答低於月薪7萬元,到底發生了什麼?大多是4-5萬元
我是老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4/22
Laughing's zoom 大約的年齡處在哪個階段呢?
宇牛-avatar-img
2025/04/21
青年階段是常識
avatar-img
與老查一起讀商業好書
35.3K會員
199內容數
持續分享商業好書閱讀心得與整理,以及人生下半場的轉型心得,歡迎你一起交流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4/07
中年危機的產生,來自於這樣的發現——我們總覺得自己有無限的可能,覺得只要肯努力,就能突破極限,成為更好的自己。當步入中年,這種信念終於開始動搖 當我們願意放下「我能夠一直努力下去」的執念,真正接受人生的變化時,就能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新道路。中年危機並非必然,反而是一個讓我們重新調整人生方向的機會。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3/11
一般來說講到「中年」想到的是:乏善可陳、事業危機、健康走下坡…之類算不上積極正面的印象,但《中年的選擇》想告訴讀者:中年不是危機,比較像是在十字路口但沒有路標為我們指引前方的路。在這個階段,「成長」和「變老」同時發生,可以藉由書中提到的12項冒險/發現,為自己畫出新的中年地圖,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Thumbnail
2025/02/06
因為特別篇上線的緣故,重看了一遍「型男主廚三星夢」,這部劇描寫兩位中年廚師為競逐「米其林指南」頂級三星等級評價而努力的故事。在追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的過程,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新的機會與高峰。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據估計目前四十歲的人,有五成機率能活到九十五歲,你我都有夠長的歲月為自己追求下一個機會
Thumbnail
2025/02/06
因為特別篇上線的緣故,重看了一遍「型男主廚三星夢」,這部劇描寫兩位中年廚師為競逐「米其林指南」頂級三星等級評價而努力的故事。在追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的過程,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新的機會與高峰。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據估計目前四十歲的人,有五成機率能活到九十五歲,你我都有夠長的歲月為自己追求下一個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傳統觀念很多上了年紀的大老爺大姑娘們都喜歡穿灰暗顏色的衣服,覺得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穿得花花綠綠的像啥樣~這就叫限制信念。 人生60才開始,人改命最好的時機就在中年,這年紀的口袋裡有錢,有錢有夢想,人生也開始新的規劃;例如:就像很多中年以上的男性,年輕時為了家庭奮鬥打拼而放棄自己的夢想,到了晚年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前言:中年危機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不是你沒做到什麼,而是人生和自己期待不同。 人愈到中年,愈不快樂?愈有危機感? 哲學教授基藍有答案:是的!確實如此。 如果你現在40-50歲左右(曲線最低區間),覺得日復一日壓力巨大、事情愈做愈沒意義、覺得自己不上不下,不知道在幹嘛、覺得自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逐步完成目標總是能帶來成就感,但進入中年後,達成與未達成目標都帶來問題。面對失敗與調整自我評價的過程令人心煩,但卻是生活的真正樣貌。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探討中年時期的自我探索與轉變,如何勇敢活出自己,走向唯一的天職與使命。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一個人怎麼長大成熟?發展路徑認為,人們經過家庭/家族、學校、社區及相關教育,逐步長成「能適應社會、工作及人際交流的熟練度」。「成人期」是成熟的中點,代表心理成熟度,年齡並非重點,有的早熟有的晚熟。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Thumbnail
許多人面對中年轉型議題時,大多停在「我現在挺好的啊!」「我有需要嗎?」「我能不能安全下莊一路幹到退休?」,或「我現在哪有心情想這個」的狀態。以五十世代來說,要再活三、四十年問題不大。若健康許可,至少還有二十年是「可以工作」的狀態。發展第二曲線,絕對不是「想太多」,反而是「越早開始想越好」的人生課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