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經營人生下半場

30公開內容

分享老查對於人生第二曲線的想法與經驗。臺灣人平均壽命已達80歲,「百歲人生」對你我來說並非難事,退休後還有15~20 年會是健康且活動自如的狀態。有句話說「你工作三十年賺的,不夠退休後二十年花的」,但即便經濟無虞,如果只是樂活享受人生,或擔任志工排遣時光,也可惜了在歷練大半生的能耐,人生下半場該如何發揮需要好好思考。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因為特別篇上線的緣故,重看了一遍「型男主廚三星夢」,這部劇描寫兩位中年廚師為競逐「米其林指南」頂級三星等級評價而努力的故事。在追尋看似不可能達成的目標的過程,為自己的生命創造了新的機會與高峰。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據估計目前四十歲的人,有五成機率能活到九十五歲,你我都有夠長的歲月為自己追求下一個機會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在人生上半場發展到某個階段,或許也會浮現出生活需要改變的跡象,像是:持續的無力感或不滿足、覺得自己缺乏動力或精力、幻想不同的生活或工作方式、嫉妒他人的生活或成就... 若常出現這樣的感受,也許意味著自己期待做出改變。這是尋求不同可能性的第一步。可以花些時間深入反思,探索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標。
Thumbnail
感謝前輩分享。我很喜歡梭羅的話,我在看他的《湖濱散記》,雖毒舌,但亦像沉穏的鼓聲陣陣敲進心房。 我是一個上班族,每天在公司午飯後,都會到公司附近走走,一直沒發現異樣。直至有一天,我卻發現包括我在內,大部人都在過著絕望的社畜生活。納悶下,我開始每天輕輕記下發生的事,後來才能在方格子與大家相遇呢~! 確實為我的生命擦出火花~!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50歲後,你想怎麼活?一般都說『中年危機』,中年是個「夾心」時期,在自己的父母與子女間夾心、在上司與部屬間夾心、在年輕與衰老間夾心。 但到了五十歲這個階段,若轉念為以「我」為主,為自己而活,在工作與家庭的重擔稍稍減輕,也還有充裕的時間去做想做的事,實現夢想,成為人生中最快樂、最閃亮的「自在期」。
Thumbnail
年輕時有累積餘裕,中年後就可以讓自己有較多選擇~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覺醒中年》作者詹姆斯霍利斯博士是榮格心理學專家,在35歲時曾因中年危機而陷入憂鬱,卻成為他啟動中年轉型的契機。《覺醒中年》探討我們如何在中年之後的生命階段找到真正的成長和滿足,引導讀者認識並超越表面成功背後的空虛,探究內心深處的需求,定義與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下半場」,克服焦慮,啟動第二次人生。
Thumbnail
謝謝分享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提醒我們「需要有些改變了」的跡象像是: ・ 經常因小事感到不耐煩、缺乏愉悅,可能是潛意識在提醒你,現有的生活方式已不再適合自己。 ・ 在工作或社交場合中感到缺乏歸屬感,覺得自己在扮演一個不屬於自己的角色,。 ・ 對以前熱愛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感覺自己沒有目標,可能是內心正在渴望要有新的挑戰或轉變。
Thumbnail
老查分享的反思好有力量呀,都是深刻的自我提問,對於覺察自己狀態也很有幫助,謝謝您的分享~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宣告「孤獨是一項迫切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影響的不光是心理狀態,對身體健康也有危害。 孤獨的外在因素包括搬家、換工作、轉學或失去親人等,而內在因素則較為複雜,例如社交恐懼與焦慮、嚴重自卑感,擔心他人對自己持批判態度;還有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他人相處等。 你了解自己的孤獨程度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我要的新人生》從日本整理教主伊藤麻里惠的整理哲學出發,進而延伸到對於人際關係、工作、生活種種變化的思考,書中這麼說:「面對回不去過去的事實,不少人下定決心積極求變。實際上,我們都已經負擔太多,比起努力向外追求更多,不如重新整理你的人生,留下你真正需要的能力與裝備,走向輕盈且豐盈的新人生。」
Thumbnail
喜歡~之前家裡因緣際會一波整理,被來玩的朋友邀請過去去幫忙空間優化,可能大家都想透過捨棄來獲得更多喔!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當你聽到「同儕支持團體」,可能會覺得有點嚴肅,其實就是一群有著相似關注課題或目標的人聚在一起,互相給予支持和建議的小組。藉由彼此約定定期在線上或面對面聚會,分享各自的工作與生活挑戰。 但也不只是聚會那麼簡單,它提供了一個空間讓你和他人一起面對挑戰,共同成長。團體成員需要積極參與,互相支持。
Thumbnail
謝謝分享,好實用啊😀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我們通常為人生安排「遞延的人生計劃」:認為真正想要的生活,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發生。如果第一步不先完成滿足我們現實面需求,那麼我們真心想要的第二步理想人生將無法成立,另一項假設是自己「真正在乎」的事物,與「必須要做」的事情必須分開看待。 若你認為「遞延的人生計劃」是合理的,想跟您分享我的發現與反思。
Thumbnail
很多人總是想要等著有一個完整的時間段,或是準備好了再做;但事實上,也可以選擇將想做的事拆解、分段做,將時間拉長也是可以到達目的地,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漫長的等待~
avatar-avatar
我是老查
你喜歡花錢,還是喜歡儲蓄或投資呢?大部分的人也許認為「買更多,日子過得更好」,甚至不惜因而欠下卡費或貸款。《跟錢好好相處》開宗明義點出:幸福指數,並非隨著收入增加、消費增加而等比上升,休閒娛樂也不該變成花大錢消費的原因或理由。必須先認知到一件重要的事:金錢代表的究竟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看待金錢?
Thumbnail
謝謝分享,自己也讀過這本書,跟過去和解不只可以用在理財,也可以用在很多心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