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閱讀|《漣漪的夜晚》只要有人不斷想著,去世的人彷彿就能一直活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2020年是個死亡率大於出生率的一年,有時候會想,死亡好像離我們很遙遠,然而每一天,都有人悄悄地從這個世界離去。

今年的三金,我都好好地收看了。金鐘、金曲、金馬,每一年都一定會有的橋段——緬懷。許多人都說 2020 爛透了,面對著一個個離我們而去的偉大生命,大多數被留下來的我們措手不及。驚愕、不可置信、喪失真實感、傷心欲絕、痛不欲生、失落空虛⋯⋯,直到能夠重展笑顏,繼續邁開步伐之前,沒有人能夠知道還要經歷多少悲痛,如同搭乘著一座終點未知的向下電梯,除了持續往下沉之外,別無他法。

面對死亡,沒有人能夠做足心理準備。

我們也常常看到告別式裡播放著生者對亡者的種種思念,其實我們都知道,無論再深切吶喊、無論多感人肺腑,逝者已去。然而,或許對生者而言,那是唯一能做的情感寄託了。



我也想成為別人的歸屬,想成為任誰都想回到我身邊的人。

那須美走了。回到這個可以眺望富士山的小鎮,靜靜地在家鄉的醫院離開了人世。

她是三姐妹中的二姐,是一名人妻,是姪女,是某人曾經的戀人,是前同事。她是一個平凡的 43 歲中年婦女,她是曾踏足過某些人生命波紋的,一個身邊的人。

從最親近的人們開始,罹癌以來照顧著那須美的家人們,面對這終於來到的一天,中心圍繞著逝去的那須美,每個人,懷抱著僅屬於自己與那須美的回憶,經歷著私密的情緒。身邊的人死去——無論親疏遠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歷程要走,《漣漪的夜晚》透過一個個篇幅,以曾與那須美共度生命中不同時光的人們的視角,書寫大夥兒在她死後不同的經歷。有的緊鄰著死亡,有的聽聞訃聞後一段時間,有的相隔兩三年,也有未曾與那須美重疊的新生命。無論何者,都在那須美走後繼續活著,活著的生命不會停滯,唯有時間超越生死繼續往前,往前的我們僅能在心中回頭看,也許透過思念也許透過回憶,無論浸淫在傷痛多久,時光依舊會推著我們前進,與那須美的那些點點滴滴,最終也會成為自身的歷史書寫下去。

人生啊,就是得硬著頭皮往前走囉。

日本書店店員票選「讀了必哭的書」,看著書腰的這個下標令人不禁會心一笑,木皿泉夫妻檔從《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就展現對生死細膩溫柔的覺察,在作品裡不見柔腸寸斷的撕心裂肺,而是如細水般涓涓流著的情感,帶著絲毫稱不上曠世的小小體悟,寫下留下來的人們繼續緩慢行走著的生活。《漣漪的夜晚》同樣淡淡地書寫死亡,所謂「淡淡地」並非舉重若輕,也絕非看破生死,而是心緒如漣漪般一波一波靜靜往外擴散。因為淡,所以深;因為淡,所以停留在心口的傷感是那麼不著痕跡,而眼淚的落下如此不知不覺。寫下的是活著的人對死者生前的回憶,那些回憶明明都不龐大,卻是每個人在面對那須美離去後最深刻的片段。


raw-image

NHK曾在 2016、2017 新春播出SP特別劇《富士家庭》,此為《漣漪的夜晚》一書的前作,繼《小海女》之後再度找來藥師丸博子小泉今日子合作。小泉今日子飾演逝去的那須美,以那須美走後留下的紙條上面七個不明意義的單詞為開端,展開家人們彼此對那須美不同的思念,與各自在生命裡新的體悟。《富士家庭》是在新春播出的特別劇,因此帶著幽默的喜劇色彩,片桐由美飾演的笑子婆婆逗趣可愛,和小說的氛圍不太相同,但同樣以溫柔的筆觸,在生者的念想中,找到各自的生命意義。

木皿泉寫下的物語從來不是什麼驚世鉅作,如果以按摩比喻,那不若筋膜槍帶來的震動既快又淺,而是輕柔又深沉,往往在幾日後才讓人驚覺身體竟如此痠痛。或許是木皿泉曾經離死亡那麼近,懷抱著對生死的領受,才能夠寫下既輕又重的感悟。

好了。一如往常地過日子吧。

直到我們能這麼告訴自己之前,其實都已經走了好遠好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非必要迷人的沙龍
51會員
79內容數
2025/04/12
市川沙央的小說《傴僂》,括弧裡還刻意加上一句「引發評審激烈爭議的道德問題作」,似乎刻意提醒讀者:你即將走入一個讓人不舒服的世界。而讀者也總忍不住想問,那些不安來自哪裡?來自小說內容?還是來自你對殘障者說話方式的既定期待? 女人應該靜靜地痛,身障者應該默默地活。
2025/04/12
市川沙央的小說《傴僂》,括弧裡還刻意加上一句「引發評審激烈爭議的道德問題作」,似乎刻意提醒讀者:你即將走入一個讓人不舒服的世界。而讀者也總忍不住想問,那些不安來自哪裡?來自小說內容?還是來自你對殘障者說話方式的既定期待? 女人應該靜靜地痛,身障者應該默默地活。
2025/03/29
我認識的所有大人,沒有一個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也許,所謂成為大人,代表的是必須戰勝失敗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3/29
我認識的所有大人,沒有一個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也許,所謂成為大人,代表的是必須戰勝失敗的人生。
Thumbnail
2025/03/22
愛因斯坦曾經說:「當數學邏輯開始用來描述真實事物的時候,那種邏輯就不會是明確的,反過來,如果那種邏輯是明確的,那它是不可能用來描述真實事物的。」 ——〈除以零〉
Thumbnail
2025/03/22
愛因斯坦曾經說:「當數學邏輯開始用來描述真實事物的時候,那種邏輯就不會是明確的,反過來,如果那種邏輯是明確的,那它是不可能用來描述真實事物的。」 ——〈除以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單看封面一直以為書名是夜晚的漣漪🤣,還好碼字前再細看了書皮的前後左右,右邊側面寫著漣漪的夜晚,作者木皿泉,與其妻為編劇夫妻檔。 這本書我開開合合的搞了三次才看得下去,因為一開始的偏見吧,在我的認知,日本小說、電影、電視劇的步調都很慢,較多的內心戲,必須細品。偏偏我這個喜歡快節奏的急性子等不得
Thumbnail
單看封面一直以為書名是夜晚的漣漪🤣,還好碼字前再細看了書皮的前後左右,右邊側面寫著漣漪的夜晚,作者木皿泉,與其妻為編劇夫妻檔。 這本書我開開合合的搞了三次才看得下去,因為一開始的偏見吧,在我的認知,日本小說、電影、電視劇的步調都很慢,較多的內心戲,必須細品。偏偏我這個喜歡快節奏的急性子等不得
Thumbnail
這是一本戀愛小說,更是一段對於生命的詠嘆調——生命、死亡、活著、呼吸、意義、真諦、痛苦、快樂……當我們談論到生命議題時,這樣的詞彙不外乎會浮現在腦海中。我們因機緣碰撞而誕生於此,接著經歷不同苦樂並成長茁壯,最後闔上看盡萬物的雙眼,一起邁向同樣的終焉。 這是所有生命都會經歷的過程,卻也不是所有生命都
Thumbnail
這是一本戀愛小說,更是一段對於生命的詠嘆調——生命、死亡、活著、呼吸、意義、真諦、痛苦、快樂……當我們談論到生命議題時,這樣的詞彙不外乎會浮現在腦海中。我們因機緣碰撞而誕生於此,接著經歷不同苦樂並成長茁壯,最後闔上看盡萬物的雙眼,一起邁向同樣的終焉。 這是所有生命都會經歷的過程,卻也不是所有生命都
Thumbnail
大家的五十音都記熟了嗎? 如果你記熟了五十音,看到這裡就會較有趣味了。在能夠讀懂日文原文書之前,這也是一種鼓勵喔!
Thumbnail
大家的五十音都記熟了嗎? 如果你記熟了五十音,看到這裡就會較有趣味了。在能夠讀懂日文原文書之前,這也是一種鼓勵喔!
Thumbnail
親愛的姑姐: 整理舊物時別感到人若與物抗衡是多的微弱無根:想留的多,能留的少,真正值得留的太少,而每個捨棄都是一次背叛。 ——黃麗群 人生有兩件必須遵守的事,一件是不能認為死者不幸,而另一件是生者必須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人離去後會去那裡呢?非常掛念你,願你那邊四季如春,所有的青蔥不再憂鬱。
Thumbnail
親愛的姑姐: 整理舊物時別感到人若與物抗衡是多的微弱無根:想留的多,能留的少,真正值得留的太少,而每個捨棄都是一次背叛。 ——黃麗群 人生有兩件必須遵守的事,一件是不能認為死者不幸,而另一件是生者必須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人離去後會去那裡呢?非常掛念你,願你那邊四季如春,所有的青蔥不再憂鬱。
Thumbnail
  用茄子取名的小國那須美,再也不必扮演任何人了,想像自己是翠綠的新芽,迎接失去意識後的新的開始。她閉上眼睛,在宇宙中化身為一滴小水滴,在她曾走進的、其他人的生命之湖溫柔地畫出波紋。   妹妹月美感覺自己只是一塊不斷被消耗的肥皂,卻因為那須美最後的告別,明白自己能夠為自己祈願。
Thumbnail
  用茄子取名的小國那須美,再也不必扮演任何人了,想像自己是翠綠的新芽,迎接失去意識後的新的開始。她閉上眼睛,在宇宙中化身為一滴小水滴,在她曾走進的、其他人的生命之湖溫柔地畫出波紋。   妹妹月美感覺自己只是一塊不斷被消耗的肥皂,卻因為那須美最後的告別,明白自己能夠為自己祈願。
Thumbnail
12年前寫下第一封遺書,而後每3-5年出國前便會為自己寫下一封 12年前記得那是選修安寧療護的作業 在投影燈打亮的昏暗教室裡,老師請小組同學畫了生命線 當時的我們才20歲,對未來志氣滿滿,或許有點不安但就如同愚人一般 而死亡,在還沒進入臨床前都只是嘴上說說 在生命線的高低起伏下,寫下人生轉折點
Thumbnail
12年前寫下第一封遺書,而後每3-5年出國前便會為自己寫下一封 12年前記得那是選修安寧療護的作業 在投影燈打亮的昏暗教室裡,老師請小組同學畫了生命線 當時的我們才20歲,對未來志氣滿滿,或許有點不安但就如同愚人一般 而死亡,在還沒進入臨床前都只是嘴上說說 在生命線的高低起伏下,寫下人生轉折點
Thumbnail
1987年村上春樹寫的書《挪威的森林》出版,裡面有著一句詞廣為流傳,沒看過書的人應該也聽過。 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 以前的長輩總是忌諱,覺得這個字是不能隨便說出口的,甚至不能談論,提到都帶有晦氣的口吻。
Thumbnail
1987年村上春樹寫的書《挪威的森林》出版,裡面有著一句詞廣為流傳,沒看過書的人應該也聽過。 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 以前的長輩總是忌諱,覺得這個字是不能隨便說出口的,甚至不能談論,提到都帶有晦氣的口吻。
Thumbnail
那須美走了。回到這個可以眺望富士山的小鎮,靜靜地在家鄉的醫院離開了人世。 她是三姐妹中的二姐,是一名人妻,是姪女,是某人曾經的戀人,是前同事。她是一個平凡的 43 歲中年婦女,她是曾踏足過某些人生命波紋的,一個身邊的人。
Thumbnail
那須美走了。回到這個可以眺望富士山的小鎮,靜靜地在家鄉的醫院離開了人世。 她是三姐妹中的二姐,是一名人妻,是姪女,是某人曾經的戀人,是前同事。她是一個平凡的 43 歲中年婦女,她是曾踏足過某些人生命波紋的,一個身邊的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