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 X Giloo|《超信仰分析:大法師》:影史正典與影迷狂熱的交接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為什麼我們喜歡亞利山德.奧菲利浦(Alexandre O. Philippe)的電影?儘管他本人並不喜歡伴隨「紀錄片」這個分類而來的,某種客觀公正之素樸想像,他更想創造、介入,並在原先的基礎上堆疊更多新區塊,但這也正是我們對他所探討的主題所需要的一切了。
2019 年 11 月,我在金馬影展與亞利山德.奧菲利浦進行簡短訪談。那年他帶著兩部當年出品的新片來到金馬影展放映,《迴異:異形誕生》(Memory - The Origins of Alien)與《超信仰分析:大法師》(Leap of Faith: William Friedkin on The Exorcist)。後者是他在創作上面一次新的嘗試,花費六天的時間與《大法師》(The Exorcist,1973)導演威廉.佛萊德金共處,並且進行六天的長篇訪談。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想像並看見菲利浦在筆記本上把一切攤開、重組的過程,這是一場一對一的碰撞與重現,儘管他本人的聲音大多時候隱沒在攝影機鏡頭之後。
熟悉他的觀眾可能還看過他早期的一些紀錄片,在金馬影展獲得大量好評的《驚魂記中計》(78/52,2017),他重現電影中的經典場景貝茲旅館,並且邀請各方幕後參與者,甚至是純粹喜歡電影的影迷來到其中進行對話。他重造太空艙場景,意圖為異形立下註解的《迴異:異形誕生》,還有另一部邀請到賽門.佩吉參與的《活人生吃全都錄》(Doc Of The Dead,2014)也都接近這個表現形式。我們能在這些作品裡看出他喜好重現情境、加入活潑元素的個人色彩。許多影迷認識他的時間則可能更早,《喬治盧卡拎老師》(The People vs. George Lucas,2010)曾經在金馬影展放映,那部電影處理星際大戰的影迷狂熱、觀眾對抗作者的戰爭,而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直到今天都還沒結束。
《超信仰分析:大法師》的拍攝緣起來自威廉.佛萊德金對《驚魂記中計》的賞識,因此提供菲利浦一個拍攝他的機會。電影有趣的部分來自兩個區塊,第一個部分是想當然爾的《大法師》幕後揭露,聽威廉.佛萊德金談論他在四十多年前拍攝的曠世鉅作,與哪些工作者吵架、發生哪些趣事,幕後秘辛永遠是影迷無法抗拒的全糖飲料,儘管這些單面說詞,在我們理解電影的過程中不見得真的有營養,但總是讓影迷們停不下來。第二個部分則是,在菲利浦的鏡頭下,佛萊德金侃侃而談,展現他的狂熱與羈絆,觀眾不只更理解《大法師》的拍攝,還多理解了佛萊德金做為一位導演跟電影的連結。
佛萊德金表現對創作的態度,在甚麼環節偏執、在甚麼環節放手讓事情自然發生,以及比起反覆排練,更喜愛用 One-take 的方式讓即興節奏自然產生等等。這是一個立體的紀錄,當然也可以視為威廉.佛萊德金主動安排、促成,為自己傳世傑作留下一套作者本人做注的大型表演,但它依然有動人片刻。當這位老導演身體健朗、侃侃而談,重述當年的創作細節、拍攝現場的激情與亢奮,我們可以看見這部作品是如何誕生,如何抓緊作者與觀眾,從開始到結束。
回到影迷的視野,去看菲利浦拍攝「佛萊德金談《大法師》」,觀眾自然能夠想像菲利浦如何整理這些訪談素材,並且一一把他所需要的素材重現在銀幕上。1955 年的丹麥電影《Ordet》如何啟發佛萊德金對《大法師》影像化的想法;佛萊德金又如何詮釋《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經典的 Rosebud,並且運用到自己創作電影的心法。但是,這些樂趣大多仍出自於佛萊德金的表演,與他慷慨地自我挖掘。若把這部作品放回菲利浦個人的歷程去看,或許能感受到一些身在銀(螢)幕前觀賞電影的我們之認同感。
從星際大戰到《大法師》,菲利浦作品著眼於電影──經典的電影,多數是備受肯定的傑作,而他把視角望向這些影片的另一面:私人的、狂熱的特質。他審視影史正典的文化影響力,有些電影看似在無窮盡的爬梳中已有嚴謹而難以動搖的定論,但在影迷眼中,它們又重新回到它們第一天被放映時的原初狀態:一部美好,且能與生活互動的電影。
據此,我想《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最後也能帶著《大法師》走向那些相信自己與電影產生緊密連結的影迷。正如佛萊德金在電影前段自述,他在年輕時觀賞《大國民》,沒辦法理解發生了甚麼事,只知道這就是自己在追尋的東西。我相信是那樣的時刻鬆動了我們對於經典通念上如偶像般的崇敬,而在各自私人的儀式中熱愛這些電影。
佛萊德金在結尾自承,在與原著作者爭論並妥協之後,自己至今仍沒有完全接受電影結尾的安排,但佛萊德金注意到,無數影迷接受了,他猜測這些影迷各自執行了「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註),而這個註解成為本片的英文片名。《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於此站在影史正典,與影迷狂熱之間的交接口。
全文劇照提供:Giloo 紀實影音
《超信仰分析:大法師》是 Giloo 紀實影音【2019 金馬許願池】單元影片之一,線上熱映中,請點我前往觀賞

註釋:
引用英國作家 Sarah Bakewell 對「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的解釋:「齊克果認為,憂懼就是自由帶來的暈眩。憂懼的解決辦法是靠著信心的跳躍(Leap of Faith)躍到上帝懷裡──不管你能不能確切感到神就在那裡。」
基於佛萊德金引用這個概念來討論的情節,是片中年輕神父躍下窗台的段落。如果這段解釋符合「信心的跳躍」之真意,那佛萊德金使用這個詞彙的方式可能意外精準,不僅解釋整部《大法師》的劇情,甚至是對於其背後可能發生的矛盾之描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斯與芭芭拉覺得要出人頭地,只有一條路可以成功,就是走向前述被主流社會標準化的夢想之路。當寶石應許他們的願望,兩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但是那樣的夢想,到底是他們自己的,還是社會的?
和你分享〈Moon River〉,是一首我很喜歡的老歌,聽著聽著,不禁讓我想到了芮欣和芸香,關於嚮往、依賴、分享,與陪伴成長,芮欣就像芸香的「Moon River」般的存在,而且作詞者Johnny Mercer和芸香一樣,說話的對象都不是人!想必他們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孤獨吧,但幸運的是遇到了這樣的知己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我想所謂才華,可能有百分之一是天生,而其他百分之九十九,是對生活的敏感、對人的同理、對事情的寬容、對不論快樂或悲傷的接納。其實我常常覺得,身為表演者的我們,是何其幸福,我們擁有這樣一個出口,可以說想說的話,儘管擔心這些話能不能夠被聽見、擔心是否能夠為角色或是自己發聲,但是這樣的擔心,不也是一種幸福?
「既然中山73是來自公共資源的機構,希望能跟影像做連結,讓大家知道中區的歷史與台中的電影歷史,知道自己身處的是過去繁華的影視之都,希望未來可以發展成台灣的影視之都。」林盈志邊說這些願景,邊忍不住笑了:「我還是願意相信,種籽種下去之後,什麼時候發芽都不知道!」這樣的樂觀加上耐心,果然是愛電影的人的樣子
這是我覺得這兩部韓劇最打動我的地方。它們沒有急著說出一些道理,也沒有給予一個絕對圓滿的結局,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在真實世界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我想起台灣許多流行的心靈成長書籍,這些作者出發點也未必不良善,但是我討厭它們急於給予人生一個指引的同時,取消了現實的複雜。
麥斯與芭芭拉覺得要出人頭地,只有一條路可以成功,就是走向前述被主流社會標準化的夢想之路。當寶石應許他們的願望,兩人都身陷其中,無法自拔。但是那樣的夢想,到底是他們自己的,還是社會的?
和你分享〈Moon River〉,是一首我很喜歡的老歌,聽著聽著,不禁讓我想到了芮欣和芸香,關於嚮往、依賴、分享,與陪伴成長,芮欣就像芸香的「Moon River」般的存在,而且作詞者Johnny Mercer和芸香一樣,說話的對象都不是人!想必他們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孤獨吧,但幸運的是遇到了這樣的知己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我想所謂才華,可能有百分之一是天生,而其他百分之九十九,是對生活的敏感、對人的同理、對事情的寬容、對不論快樂或悲傷的接納。其實我常常覺得,身為表演者的我們,是何其幸福,我們擁有這樣一個出口,可以說想說的話,儘管擔心這些話能不能夠被聽見、擔心是否能夠為角色或是自己發聲,但是這樣的擔心,不也是一種幸福?
「既然中山73是來自公共資源的機構,希望能跟影像做連結,讓大家知道中區的歷史與台中的電影歷史,知道自己身處的是過去繁華的影視之都,希望未來可以發展成台灣的影視之都。」林盈志邊說這些願景,邊忍不住笑了:「我還是願意相信,種籽種下去之後,什麼時候發芽都不知道!」這樣的樂觀加上耐心,果然是愛電影的人的樣子
這是我覺得這兩部韓劇最打動我的地方。它們沒有急著說出一些道理,也沒有給予一個絕對圓滿的結局,因為它們已經意識到在真實世界當中沒有這些東西,我們終其一生都只能且戰且走。然後我想起台灣許多流行的心靈成長書籍,這些作者出發點也未必不良善,但是我討厭它們急於給予人生一個指引的同時,取消了現實的複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憂鬱症困囿他的內在心靈,社會體制侷限他的創作自由。他說地面是他的天空,自己如一隻風箏,於世間飄飄蕩蕩,他焦慮、亦惶恐,憂懼如影隨形,他的夜晚失去睡眠、白日盡是幻覺。
Thumbnail
《浮山若夢》作為智利三部曲的終章,的確是再一次歷史拼本的再現,而拼湊的目的是重新讓被抹去的顯現。三部曲中,從未間斷的提問指向國族認同,這份認同具體化成一句句「你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嗎?」「以你的語言,怎麼說?」「你在研究什麼樣的過去?」
Thumbnail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Thumbnail
從《戈巴契夫,幸會》站立的角度觀看戈巴契夫,確實感覺得到他屬於某個消逝的年代,現在的世界早已變了樣,而他的蘇聯夢更是永遠回不去了。他像是一個失去國家的人,看得出他仍掛心、氣憤、遺憾,但另一方面,也因有生之年內那個理想不可能實現,而被迫灑脫。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Thumbnail
薩爾加多曾經如此深信這一切,因此當他坦承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如此令人哀傷。但更哀傷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可以不再崇拜那個現代主義的大師形象,不再相信照片可以見證苦難進而改變世界,甚至不再追隨他們的目光,但是苦難並不需要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的地獄之中,每天每天地死去
Thumbnail
「生物多樣性」不能只是「見林不見樹」的物種多樣性,應該當作個別有機體的多樣性,但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將事物分門別類的認識基底⋯⋯似乎還沒脫離「神的完美秩序」太遠。自然科學以「人的完美秩序」取而代之,卻無一處不是關於「知道」、「認識」和「控制」以及對其反省的分類學 2.0 焦慮。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憂鬱症困囿他的內在心靈,社會體制侷限他的創作自由。他說地面是他的天空,自己如一隻風箏,於世間飄飄蕩蕩,他焦慮、亦惶恐,憂懼如影隨形,他的夜晚失去睡眠、白日盡是幻覺。
Thumbnail
《浮山若夢》作為智利三部曲的終章,的確是再一次歷史拼本的再現,而拼湊的目的是重新讓被抹去的顯現。三部曲中,從未間斷的提問指向國族認同,這份認同具體化成一句句「你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嗎?」「以你的語言,怎麼說?」「你在研究什麼樣的過去?」
Thumbnail
《大權在后:前第一夫人伊美黛》呈現菲律賓的政治世家,從獨裁、貪腐、戒嚴、乃至社會運動和民主化進程,最後敲響了民主選舉中獨裁勢力返還的警鐘,台灣觀眾很容易找到共鳴,將台灣歷史投射進電影敘事。可是,當我開始好奇並閱讀更多菲律賓的殖民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卻愈發看見兩者的不同,難以簡單類比。
Thumbnail
從《戈巴契夫,幸會》站立的角度觀看戈巴契夫,確實感覺得到他屬於某個消逝的年代,現在的世界早已變了樣,而他的蘇聯夢更是永遠回不去了。他像是一個失去國家的人,看得出他仍掛心、氣憤、遺憾,但另一方面,也因有生之年內那個理想不可能實現,而被迫灑脫。
Thumbnail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
Thumbnail
薩爾加多曾經如此深信這一切,因此當他坦承自己無法面對的時候,如此令人哀傷。但更哀傷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可以不再崇拜那個現代主義的大師形象,不再相信照片可以見證苦難進而改變世界,甚至不再追隨他們的目光,但是苦難並不需要我們相信,不管我們拍不拍他們,無數人生活在真實的地獄之中,每天每天地死去
Thumbnail
「生物多樣性」不能只是「見林不見樹」的物種多樣性,應該當作個別有機體的多樣性,但我們似乎還停留在將事物分門別類的認識基底⋯⋯似乎還沒脫離「神的完美秩序」太遠。自然科學以「人的完美秩序」取而代之,卻無一處不是關於「知道」、「認識」和「控制」以及對其反省的分類學 2.0 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