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 X Giloo|《塔可夫斯基:以電影之詩祈禱》──再次理解思想家之禱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同俄羅斯今日商業片大導費多爾.邦達爾丘克(Фёдор Сергеевич Бондарчук)在籌備其父親、蘇聯名導謝爾蓋.邦達爾丘克(Сергей Фёдорович Бондарчук)的紀錄片一樣,當代俄羅斯導演彷彿繼承了那沉重而珍貴的遺產,再一次以同樣的藝術紀錄與理解父親、詮釋父親的作品。
這樣的美學繼承與延續意外呈現了今日俄羅斯藝術界面臨的困頓:人們忘不了柴可夫斯基譜下的悠揚樂音,而忽略了當今俄國流行樂曲早已大有發展;人們咀嚼托爾斯泰與杜斯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人性悲歡,認為經典的大河已然乾涸,亦不願傾聽科幻小說之涓涓;人們追趕著艾森斯坦的蒙太奇鏡頭,沉浸在塔可夫斯基的深情凝視,而更加地排斥俄羅斯商業大片裡的意識思索。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Андрей Арсеньевич Тарковский)之子「安德烈.安.塔可夫斯基」(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Тарковский)蒐集了父親生前的影像、音訊、談話、日記、電影、紀錄片以及祖父阿爾謝尼.塔可夫斯基(Арс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Тарковский)的詩作,終成了一部由塔可夫斯基現身說法、向觀眾解釋那徘徊於自己腦中哲思的《塔可夫斯基:以電影之詩祈禱》(Andrey Tarkovsky. A Cinema Prayer)。這部由塔氏一家共同組成的紀錄片,幾乎可以說是理解塔可夫斯基,理解其作品、精神、祖國的媒介。或許許多影迷都曾下定決心要好好補完這位俄羅斯電影大師的作品,卻總是撐不住下垂的眼皮。本片會是一個好好理解塔可夫斯基的橋樑,雖然看這部片依舊不會太輕鬆,因為塔可夫斯基於片中述說的每一句話,幾乎都必須專心聆聽與思考。
今日塔可夫斯基已成為詩電影的代表、俄羅斯電影的代表、經典電影的代表,然而之於藝術,他又是如何思考的呢?
安德烈.安.塔可夫斯基早在 2003 年就想拍攝父親的紀錄片,並從採訪和教學影片著手。幾年過去,他對於電影的概念改變了,在父親逝世超過 30 年後,他的性格開始被遺忘,即使有許多作品都致力於保存他的模樣與貢獻,但塔可夫斯基本人的想法、想說的話,以及他的生活,對新一代年輕人來說卻是極為重要的認識大師的途徑。
在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塔可夫斯基經常批評影評不了解自己的電影,因此製作一部集結了他的思想與言語的紀錄片至關重要。塔可夫斯基的所有作品與作為都是在尋找生活的答案,「他的電影不是目的,而是了解世界的方式」。
塔可夫斯基是電影導演、藝術家、思想家,更是一位詩人,而其電影中的詩意很大一部份受到了其詩人父親阿爾謝尼的影響。阿爾謝尼是俄羅斯白銀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而幾乎宿命(且弔詭)的是,白銀時代許多文學家逃至海外又或被迫流亡,半世紀後的塔可夫斯基又踏上了這一條告別祖國的道路。阿爾謝尼的詩作與塔可夫斯基電影的互文,亦在本片再一次地被印證。阿爾謝尼在塔可夫斯基的童年離去,成為他作品中的一大課題,而父親一句「這不是電影,是詩歌。」對這個已經成為名導的大孩子而言,竟是莫大的鼓勵。
塔可夫斯基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如此地貼近自我人生、家族、國家,以及它們所組合成的私密日記和國族歷史,因此本片以塔氏之作品為他的人生做斷代,這是他一生的各個階段,以及上帝降予他的命運,每部電影都代表他做為藝術家和思想家的一個人生階段。
對塔可夫斯基而言,藝術本身即是祈禱,而藝術的最高境界便在於自己的禱告與他人接近之時。然而,他一生都為他人無法理解自己的電影而感到困惑,或許這樣的情感更來自那個曾屏棄他的國家所帶給他的文化養成。知識份子試圖與人們聯繫、建立共感,並思索國家與民族的難題,而他的一生都如此追求這個信念,他認為藝術家來自傳統,無法屏除自己的根基,理解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浸淫於什麼文化之中,才有突破與創新的可能。
《塔可夫斯基:以電影之詩祈禱》是私密而又大眾的作品,安德烈.安.塔可夫斯基以自己的喜好與視角,揀選父親一生留下來的眾多遺產,以他想再次聽到的、想懷念的主題作為主軸,理解塔可夫斯基理解世界的方式,理解他如何理解生命與死亡、信仰與精神,理解他的所有理解。或許,理解塔可夫斯基,即理解了他那回不去的祖國,然而不論是塔可夫斯基或他的祖國,都如此難解,因為他過於簡單地捕捉生命的靈光,並以最悠遠、如嘆息般的歌唱,使得我們太跳躍也太快速地與它擦身,徒留失落的永恆。
全文劇照提供:Giloo 紀實影音
《塔可夫斯基:以電影之詩祈禱》是 Giloo 紀實影音【2019 金馬許願池】單元影片之一,線上熱映中,請點我前往觀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942 年,在二戰的爪哇俘虜營背景下,大島渚通過「儀式」的莊嚴,消弭了戰爭的殺戮氣息,取而代之顯現的是人與人的同理之心,與瀰漫荒地上的曖昧之情。端看大衛鮑伊在第一次臨刑前假裝剃鬍、特寫遞給北野武香菸上的花紋,或坂本龍一輕輕剪下傑克的一撮金髮⋯⋯
到後來我也不確定,所謂「狗血」是一種手段,還是「正常人」根本觸摸不到的真實?其實電影倒不需要過多對「異己」的嘻笑怒罵,因為無處不在的窺視,特別是從室內至室外的審味,都狠狠地將 Evon 區隔在外⋯⋯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說到告別,我是最不會的人,總是太過多愁善感,太過害怕失去,也總是因為不知如何面對告別,乾脆掉頭就走、永不回頭,把柔軟的心冷凍起來,是這樣極端的性格,倒是和芮欣有點相似。於是在今年的年尾、在今天、在此時此刻,我想要練習「平常心」。我想要重新告訴自己,所有的結束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關機是因為要重新被開機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二流小說改編成一流電影。」這是談改編電影時的一句渾話,從《腿》這個案例來看,卻是不爭的事實⋯⋯
1942 年,在二戰的爪哇俘虜營背景下,大島渚通過「儀式」的莊嚴,消弭了戰爭的殺戮氣息,取而代之顯現的是人與人的同理之心,與瀰漫荒地上的曖昧之情。端看大衛鮑伊在第一次臨刑前假裝剃鬍、特寫遞給北野武香菸上的花紋,或坂本龍一輕輕剪下傑克的一撮金髮⋯⋯
到後來我也不確定,所謂「狗血」是一種手段,還是「正常人」根本觸摸不到的真實?其實電影倒不需要過多對「異己」的嘻笑怒罵,因為無處不在的窺視,特別是從室內至室外的審味,都狠狠地將 Evon 區隔在外⋯⋯
火鍋本身,帶出人與人圍爐共聚的親密意義。相較於其他餐食,火鍋食用時間較長,一般且共用爐鍋,過程中的談興交流,往往更多。寒天爐火,裊裊炊煙,熱騰騰的食物,飽暖腸胃之餘,亦能溫熱人心。麥曦茵雖對原著多所改動,但顯然沒忘記其中以火鍋扣連情感的表述。小說裏,爸爸角色心目中,火鍋即是家的滋味,永不能磨滅的鄉愁
說到告別,我是最不會的人,總是太過多愁善感,太過害怕失去,也總是因為不知如何面對告別,乾脆掉頭就走、永不回頭,把柔軟的心冷凍起來,是這樣極端的性格,倒是和芮欣有點相似。於是在今年的年尾、在今天、在此時此刻,我想要練習「平常心」。我想要重新告訴自己,所有的結束是下一段旅程的開始,關機是因為要重新被開機
今際之國關閉了真實世界無常的大門,在新世界中的每個遊戲中設下了一次次鉅變,而人們能否在這一次次遊戲中記得「自己」?記得自己是誰,記得存在的意義,記得自己從何而來?本劇將人們必須卻鮮少思考的疑問搬上檯面,因為這正是在現實世界中,我們每天都可能碰到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決定不一定會危及生命而已。
「二流小說改編成一流電影。」這是談改編電影時的一句渾話,從《腿》這個案例來看,卻是不爭的事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Thumbnail
《Cold War沒有煙硝的愛情》是2018年由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執導的波蘭愛情劇情片。本片作為71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拿下最佳導演獎。並且是繼奇士勞斯基,羅曼波蘭斯基之後後第三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波蘭裔導演。
Thumbnail
電視機裡來回切換著「塔可夫斯基電影」與「色情影片」,看似荒唐的兩種結合卻是《遠方》男主角馬穆的人生寫照,前者是他來到伊斯坦堡前懷抱的夢想,要像電影大師一樣拍攝,但離婚後獨居的他已失去這份熱情,呼應了「攝影和女人」這道二選一的習題,他選擇了後者,因而召妓來到家中,還趁著表弟尤恕回到房間,把藏好的色情錄
Thumbnail
2022年,作品多次入圍坎城影展、勇於批判俄國政府的導演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一反對偉人的歌功頌德,將焦點轉向俄羅斯國寶級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無緣無份、總被世人遺忘的妻子安東妮娜。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虛實交錯的手法,搭配濃厚的俄國歷史、文化氛圍,獻上這首古典與現代相融、細膩且私密的女性敘事詩。
塔科夫斯基在〈雕刻時光〉一書、談論「為何創作?又為誰創作?」中,分享了許多觀眾看完他電影後的來信,其中一封寫道:「我因為〈鏡子〉這部寫信給你,關於這部電影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因為它而活著。」 有一堆看完的書想整理,但礙於惰性與藉口,結果只會能拖則拖,不如趁有壓力之時把目前的理解寫下,能為之後計畫的
Thumbnail
:::俄羅斯畫家“瓦斯涅佐夫故居”參觀記::: 一起來看看這位以俄國傳統民間故事作為主題的畫家吧!
Thumbnail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Thumbnail
精神層面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感流竄的同時,藝術可以作為我們的內涵,我是這樣理解這本書的。
Thumbnail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犧牲》中探討宗教、思想、人文主義,透過獨特的鏡頭、時間結構、畫面表現和角色的象徵意義,將深沉的意境和哲學思考融入影片中。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曾經寫過《懺悔錄》,是一部叫人蕩氣迴腸的屬靈自傳(但一直遭忽略),我們從中可以得知他步入中年後的身分危機、屬靈危機,甚至是讓他瀕臨自殺的生存危機。
Thumbnail
《Cold War沒有煙硝的愛情》是2018年由導演帕維烏帕夫利科夫斯基執導的波蘭愛情劇情片。本片作為71屆坎城影展主競賽片,拿下最佳導演獎。並且是繼奇士勞斯基,羅曼波蘭斯基之後後第三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波蘭裔導演。
Thumbnail
電視機裡來回切換著「塔可夫斯基電影」與「色情影片」,看似荒唐的兩種結合卻是《遠方》男主角馬穆的人生寫照,前者是他來到伊斯坦堡前懷抱的夢想,要像電影大師一樣拍攝,但離婚後獨居的他已失去這份熱情,呼應了「攝影和女人」這道二選一的習題,他選擇了後者,因而召妓來到家中,還趁著表弟尤恕回到房間,把藏好的色情錄
Thumbnail
2022年,作品多次入圍坎城影展、勇於批判俄國政府的導演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一反對偉人的歌功頌德,將焦點轉向俄羅斯國寶級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無緣無份、總被世人遺忘的妻子安東妮娜。以獨特的女性視角、虛實交錯的手法,搭配濃厚的俄國歷史、文化氛圍,獻上這首古典與現代相融、細膩且私密的女性敘事詩。
塔科夫斯基在〈雕刻時光〉一書、談論「為何創作?又為誰創作?」中,分享了許多觀眾看完他電影後的來信,其中一封寫道:「我因為〈鏡子〉這部寫信給你,關於這部電影我沒有什麼可說的,我因為它而活著。」 有一堆看完的書想整理,但礙於惰性與藉口,結果只會能拖則拖,不如趁有壓力之時把目前的理解寫下,能為之後計畫的
Thumbnail
:::俄羅斯畫家“瓦斯涅佐夫故居”參觀記::: 一起來看看這位以俄國傳統民間故事作為主題的畫家吧!
Thumbnail
生於 1935 年的希臘導演泰奧・安哲羅普洛斯,其作品題材向來以國族、歷史、命運見長,並善於運用長鏡頭(Long take)推移來折疊時空變化,營造有別於純粹紀實的魔幻與詩意。約略三十歲才成為導演的他,自陳長鏡頭與畫外空間的美學運用分別受到了溝口健二和安東尼奧尼、以及柏格曼的《假面》啟發
Thumbnail
精神層面受外在環境影響而情感流竄的同時,藝術可以作為我們的內涵,我是這樣理解這本書的。
Thumbnail
安德烈·艾森耶維奇·塔可夫斯基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電影導演和編劇,被廣泛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作品《犧牲》中探討宗教、思想、人文主義,透過獨特的鏡頭、時間結構、畫面表現和角色的象徵意義,將深沉的意境和哲學思考融入影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