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教育現場的吿白 退休校長: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

2020/12/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近日國內教育圈發生了學生選擇輕生的事件,讓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學生心理層面的問題,面對壓 力孩子能否學習處理,也成為近日教育論壇上討論的一個話題。今日我們邀請到退休校長梁靜珊 梁校長來談談站從教育第一現場的經驗來說,「教育」究竟是什麼?
梁校長認為學習是自發性的(圖/梁校長提供)
梁校長談起自己的求學階段,國中小階段成績都維持的不錯,但聯考的時候數學的表現不如預 期,讓她與設定的第一志願擦肩而過,進而選擇北一女附近的「市立師專」(前臺北市立教育大 學已合併為臺北市立大學)就讀。進入師專後,從 20 歲就開始教書,同時完成大學與研究所的 課程,教學初期接觸到的班級是「資優班」,在課程與教材的編排上相對彈性不少,也讓她在教 學初期就有十足的空間發揮所長,給予孩子們最適合的教學模式。
從執教生涯初期帶資優班開始,校長給予孩子相當大的發揮空間,在生活教育上則是用「引導」 的方式來帶領,梁校長表示,資優班的孩子在智力上與道德上容易出現「過度激動」的狀況,因 此「關注情緒」就相當重要,不然孩子容易出現鑽牛角尖的狀況,因此課程設計上「團體輔導課 程」與「人際關係互動課程」就是相當重要的編排,若從小無法建立起對的方向,孩子可能因為 「過度激動」的關係,在往後的階段遇到問題時無法走出困境。梁校長表示,曾遇過一位孩子說 話都自言自語,其他人都不能聽到他的聲音,一問之下孩子卻回應「自己說給自己聽最安全」, 校長認為,每個人都是這樣,感受到安全感是相當重要的,而要營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家長、 老師與學生都需要用心,這三個角色才會有共同的目標,才能達到一致的目標。
主動學習,孩子就會與自己競爭,也會開始在乎結果(圖/塵世邊緣人攝)
除了情緒問題之外,梁校長提到,現今教育以「成績取向」為主,在資優班時期帶孩子參加科展 得到不錯的名次,但其實只有「學生參加比賽時,老師把成績放下」的心態,孩子才可以享受過 程;成績固然重要,但若孩子能主動學習,自己就會投入下去,孩子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的時 候,自己就會與自己競爭,也會開始在乎結果,家長與師長就會只是單純「協助」的角色。校長 補充,在國語實小時期,曾帶孩子以「四驅車」為主題,讓孩子以研究引擎、外觀等參加科展, 後來孩子卻自發性地說要舉辦全校「四驅車大賽」,因此選擇「自製軌道」,讓評審們眼睛為之 一亮,後來也拿下好成績。
但教育端上大人總是「擔心」孩子,擔心孩子沒有學習的能力,擔心孩子沒有能力,才需要大人 的指導,但就是因為大人的介入,孩子才沒有學習的能力,教育端受到外界眼光影響下埋沒了孩 子的學習能力,只要從「孩子本位」去思考,每個人的學習能力都可以被激發出來。梁校長補 充,分數導向並沒有不好,但重點是「誰是教育的主體」?大人們是否有將學生當作他們自己的 主人看待?從資優班的科展經驗來看,比賽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目標,設定目標才能讓孩子有努力 的方向。校長提到,這就很像是在運動場上的「練習」,在訓練過程當中若沒有告知訓練目的, 對選手來說就只是「單純」做這些事情,這樣是相當無趣的,但若設定一個目標,並告知其道 理,對選手來說就不會這麼無聊,同時可以加強動力練習,因此「設定目標」是很重要的。
待在資優班許久的梁校長從資優班上學到「心理狀態」的重要,但往往我們容易受「成績導向」 忽略了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人事物,這樣的關心,若只單純建立在教學現場,無形當中是不是教育 已成了學校的使命,父母的功用卻逐漸消失了呢?「教育」應是有所層次,同時以「自己為主人」的情況下學習,無論是好是壞,都只是一個過程,也是人生最精華的歷程,你覺得呢?
玩酷
玩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