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說穿了也是一種信仰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不過若是遇到路上來傳福音的話我會說我是佛教來敷衍一下,若是說是無神論者的話……基本上不喊個三次「歐祖耶穌!」才能離開吧)

那信仰是什麼?我看到最令我信服的說法,是這麼一句話:「信仰,是理性的終點,感性的起點。」

聽到這有人可能會不服氣,說科學怎麼叫信仰了?!一項講究理性、真相、邏輯的科學,豈是能與那些神、魔、妖、鬼、創世紀、大洪水、地獄、輪迴、業力引爆等東西相提並論的存在?

說到關鍵。科學追尋的,恰恰不是「真相」,而是「追尋真相」。


在基因、遺傳等概念還沒明朗之前,世人已被繁殖的「相似性」原理困擾許久:親代與子代「似乎」存在著某種傳遞的關聯性,但有時又毫無干係,反而是隔了一代才出現某種相似特徵。

這樣的疑惑最終衍生出兩個主流理論:
第一是「精源論」,認為主要的遺傳貢獻為男性的精子提供,女性則只是「孵育器」,提供胎兒成長所需的養分而已。
(歐幹這個理論超級政治不正確的啦)

第二則是「信息論」,主張男女雙方各自以某種媒介傳遞了遺傳信息,最後用某種方式編譯這些信息,形成子代。

基於這兩個立基,兩派的理論支持者都各自援引不同的想法與主張來試圖證明。其中複雜的論述推衍就不贅述了,這邊就舉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在顯微鏡發明以後,精源論的支持者聲稱自己在精子細胞中看到「蜷曲的小人」,甚至煞有其事的把細節「描摹下來」。
(萬幸的是這個假說是錯的,不然我看每次男生尻尻的以後都要抄寫大悲咒100次來迴向一下自己的惡業……ㄜ密陀佛)

兩個理論的世紀交鋒直到DNA的雙股螺旋問世之後,才正式畫下句點,由信息論贏的最後的勝利。

raw-image

閱覽所謂科學史,會發現科學不如想像中的理直氣壯;現在看來,「精子小人說」這樣的理論其實與所謂儀式、禁忌沒有多大區別,純粹是服務理念的行為而已。現在看或許很可笑,但當時這就是貨真價實的科學。或許一百年後,我們現在所謂的「定理」、「學說」,也會被看作謬論也說不定。

But,文眼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
科學能成為顯學、成為如今世上最廣泛的信仰,必有其原因。
在我看來,大概就是兩個特質:

可證偽性

凡是沒有方法來驗證為假的學說,就不是科學範疇。大部分的宗教在這一關就被淘汰的七七八八了,而科學之所以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它本身自帶自我更新的因子,隨著世代不斷演進與變化。

講個白的比喻,就是科學這遊戲的更新速度快,補丁品質高,業界良心啊!

沒有權威

不能證偽的思想,背後大多有一種權威的立場來增加它的信任感。比方所謂主教、所謂方丈、所謂道士、所謂「感恩師父、讚嘆師父」。
這邏輯也很好理解,如果這東西一旦可以被證偽,那師父還哪來的勞斯萊斯可以開?

而科學所謂的權威,更像是在對於某領域鑽研精通的學者的敬重。因為可證偽,所以這些權威的存在更像是一種鼓勵,挑戰理論、或是想辦法證明理論,形成科學成長的原動力。

回到主題,科學是信仰嗎?

我想是吧。他跟宗教一樣,都是朝著某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前進。
以宗教而言,追求的就是接近神、尋得圓滿與慰藉。
對科學來說,用嚴謹的方法與態度,接近所謂的真理。

就像是盲人摸著石頭過河,方法雖然笨,但起碼靠譜,總會慢慢走到對岸的。

註:
1.推薦大家聽羅輯思維的【我們到底該信誰】,裡面從醫學概念的進步來探討科學精神,也非常有趣,值得一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eXdnNovQ4

2.
這篇沒有要引起宗教大戰的意思,如有冒犯請見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魚骨書籤的沙龍
57會員
85內容數
這裡是專屬於我個人的生物學筆記,紀錄那些神奇有趣、變化萬千的有趣生物知識。 撇開為了分數而苦讀的生硬生物知識,讓我告訴你該怎麼用正確的姿勢,閱讀生命的奇蹟故事!
魚骨書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1/04
「恆毅力Grit」讀後精華節選分享~
Thumbnail
2021/01/04
「恆毅力Grit」讀後精華節選分享~
Thumbnail
2021/01/03
要炒股,可以。 只要別當最後一個笨蛋......
Thumbnail
2021/01/03
要炒股,可以。 只要別當最後一個笨蛋......
Thumbnail
2021/01/02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1866年,孟德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他從豌豆培育過程中發現的遺傳規律,自此開啟了遺傳學的大門。」 這是大部分科學書籍對於遺傳學史中,孟德爾在遺傳基本規則發現的說明。相較達爾文波瀾壯闊的研究傳奇,孟德爾的成就像是圖片上的圖示一樣,毫不起眼地佔據著書頁的一角,只是作為解
Thumbnail
2021/01/02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1866年,孟德爾在研討會上發表他從豌豆培育過程中發現的遺傳規律,自此開啟了遺傳學的大門。」 這是大部分科學書籍對於遺傳學史中,孟德爾在遺傳基本規則發現的說明。相較達爾文波瀾壯闊的研究傳奇,孟德爾的成就像是圖片上的圖示一樣,毫不起眼地佔據著書頁的一角,只是作為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看到本文標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宗教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那麼我想你看完本文後應該會稍微改觀,或許⋯⋯還會讓你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
Thumbnail
看到本文標題的你,是不是覺得宗教和科學八竿子打不著?那麼我想你看完本文後應該會稍微改觀,或許⋯⋯還會讓你重新思考宗教的意義。
Thumbnail
第一喜:有位公義、慈愛、全能的神創造了我們! 在這個部分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討論、證明,因為很多人可能會問,在科學、科技這麼發達的今天,我們還需要神這個角色嗎?又或者,這麼多的宗教,怎麼知道哪一位神是真神?接下來我將藉著「有限的科學、理論」,來佐證這世界是有神的!我也將藉著簡單的邏輯推演,告訴大家,
Thumbnail
第一喜:有位公義、慈愛、全能的神創造了我們! 在這個部分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討論、證明,因為很多人可能會問,在科學、科技這麼發達的今天,我們還需要神這個角色嗎?又或者,這麼多的宗教,怎麼知道哪一位神是真神?接下來我將藉著「有限的科學、理論」,來佐證這世界是有神的!我也將藉著簡單的邏輯推演,告訴大家,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七章〈宗教與信仰〉 第一節
Thumbnail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Thumbnail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Thumbnail
祈求奇蹟  你或許曾聽過因為信仰不藥而癒的奇蹟故事,也見過不肖神棍騙財騙色的荒唐新聞。孫中山曾經說過:「信仰產生力量。」無形的信念竟能推動有形的事物,何其神奇?
Thumbnail
祈求奇蹟  你或許曾聽過因為信仰不藥而癒的奇蹟故事,也見過不肖神棍騙財騙色的荒唐新聞。孫中山曾經說過:「信仰產生力量。」無形的信念竟能推動有形的事物,何其神奇?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基督徒對科學又愛又恨,往往雙重標準。經常謊稱明星科學家是信徒。為了詆毀跟信仰衝突的科學,玩弄「理論/事實」這些名詞,混淆邏輯可能性和經驗可能性。廣義的科學是惟一的求知方法,而科學只是理性的一種形式,理性是人類思考的惟一工具。理性思考以外的選擇,只有不理性的思考和不思考。
Thumbnail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Thumbnail
宗教訴諸信仰,把信仰粉飾成求知方法,甚至反對理性,反對好奇心。科學家以理性為工具,相信科學,科學卻不是信仰;因為科學靠的是經驗:預測得到驗證。換言之,科學「基於經驗的信心」,跟信仰「沒有證據的信念」是兩回事,故意混淆,無非為宗教狡辯。宗教的真理大都由教會裁決,科學無所謂「異端」、「褻瀆」。
Thumbnail
宗教信仰以事實為依據,但是不同的信徒對事實的依賴程度不同。許多神學家、信徒面對不合科學、不合事實的批評,尤其神存在的論證,不但大聲反駁,還挖空心思來對招。可見他們真的在乎宗教說法的真假,而不只是把宗教說法當成心裡受用的虛構故事。神學家常兩面討好,面對學者就說是寓意,面對平信徒就說是事實。
Thumbnail
宗教信仰以事實為依據,但是不同的信徒對事實的依賴程度不同。許多神學家、信徒面對不合科學、不合事實的批評,尤其神存在的論證,不但大聲反駁,還挖空心思來對招。可見他們真的在乎宗教說法的真假,而不只是把宗教說法當成心裡受用的虛構故事。神學家常兩面討好,面對學者就說是寓意,面對平信徒就說是事實。
Thumbnail
演化論的證據最少跟菌源說一樣強,許多信徒卻執意不信演化論,卻幾乎沒有人懷疑細菌致病;可見信徒雙重標準,不信演化論,是出於宗教因素。而且完全沒有斟酌餘地:「什麼都無法叫我放棄信仰。」這種盲目、不理性的態度跟科學家截然相反。
Thumbnail
演化論的證據最少跟菌源說一樣強,許多信徒卻執意不信演化論,卻幾乎沒有人懷疑細菌致病;可見信徒雙重標準,不信演化論,是出於宗教因素。而且完全沒有斟酌餘地:「什麼都無法叫我放棄信仰。」這種盲目、不理性的態度跟科學家截然相反。
Thumbnail
宗教一词,英语为 Religion,源于拉丁文 religio,原意是人对神圣的敬仰、义务和尊崇,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重归于好。因此,从词源上来说,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
Thumbnail
宗教一词,英语为 Religion,源于拉丁文 religio,原意是人对神圣的敬仰、义务和尊崇,以及神人之间的结合、重归于好。因此,从词源上来说,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