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說穿了也是一種信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觀自[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
現在問我信仰啥宗教,我會回答我是無神者。
若想要裝點逼格的話,我會說我信仰科學。
(不過若是遇到路上來傳福音的話我會說我是佛教來敷衍一下,若是說是無神論者的話……基本上不喊個三次「歐祖耶穌!」才能離開吧)
那信仰是什麼?我看到最令我信服的說法,是這麼一句話:「信仰,是理性的終點,感性的起點。」
聽到這有人可能會不服氣,說科學怎麼叫信仰了?!一項講究理性、真相、邏輯的科學,豈是能與那些神、魔、妖、鬼、創世紀、大洪水、地獄、輪迴、業力引爆等東西相提並論的存在?
說到關鍵。科學追尋的,恰恰不是「真相」,而是「追尋真相」。
在基因、遺傳等概念還沒明朗之前,世人已被繁殖的「相似性」原理困擾許久:親代與子代「似乎」存在著某種傳遞的關聯性,但有時又毫無干係,反而是隔了一代才出現某種相似特徵。
這樣的疑惑最終衍生出兩個主流理論:
第一是「精源論」,認為主要的遺傳貢獻為男性的精子提供,女性則只是「孵育器」,提供胎兒成長所需的養分而已。
(歐幹這個理論超級政治不正確的啦)
第二則是「信息論」,主張男女雙方各自以某種媒介傳遞了遺傳信息,最後用某種方式編譯這些信息,形成子代。
基於這兩個立基,兩派的理論支持者都各自援引不同的想法與主張來試圖證明。其中複雜的論述推衍就不贅述了,這邊就舉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在顯微鏡發明以後,精源論的支持者聲稱自己在精子細胞中看到「蜷曲的小人」,甚至煞有其事的把細節「描摹下來」。
(萬幸的是這個假說是錯的,不然我看每次男生尻尻的以後都要抄寫大悲咒100次來迴向一下自己的惡業……ㄜ密陀佛)
兩個理論的世紀交鋒直到DNA的雙股螺旋問世之後,才正式畫下句點,由信息論贏的最後的勝利。
精源論:精子小人示意圖
閱覽所謂科學史,會發現科學不如想像中的理直氣壯;現在看來,「精子小人說」這樣的理論其實與所謂儀式、禁忌沒有多大區別,純粹是服務理念的行為而已。現在看或許很可笑,但當時這就是貨真價實的科學。或許一百年後,我們現在所謂的「定理」、「學說」,也會被看作謬論也說不定。
But,文眼最重要的就是這個But。
科學能成為顯學、成為如今世上最廣泛的信仰,必有其原因。
在我看來,大概就是兩個特質:

可證偽性

凡是沒有方法來驗證為假的學說,就不是科學範疇。大部分的宗教在這一關就被淘汰的七七八八了,而科學之所以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它本身自帶自我更新的因子,隨著世代不斷演進與變化。
講個白的比喻,就是科學這遊戲的更新速度快,補丁品質高,業界良心啊!

沒有權威

不能證偽的思想,背後大多有一種權威的立場來增加它的信任感。比方所謂主教、所謂方丈、所謂道士、所謂「感恩師父、讚嘆師父」。
這邏輯也很好理解,如果這東西一旦可以被證偽,那師父還哪來的勞斯萊斯可以開?
而科學所謂的權威,更像是在對於某領域鑽研精通的學者的敬重。因為可證偽,所以這些權威的存在更像是一種鼓勵,挑戰理論、或是想辦法證明理論,形成科學成長的原動力。
回到主題,科學是信仰嗎?
我想是吧。他跟宗教一樣,都是朝著某個難以企及的目標前進。
以宗教而言,追求的就是接近神、尋得圓滿與慰藉。
對科學來說,用嚴謹的方法與態度,接近所謂的真理。
就像是盲人摸著石頭過河,方法雖然笨,但起碼靠譜,總會慢慢走到對岸的。
註:
1.推薦大家聽羅輯思維的【我們到底該信誰】,裡面從醫學概念的進步來探討科學精神,也非常有趣,值得一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eXdnNovQ4
2.
這篇沒有要引起宗教大戰的意思,如有冒犯請見諒。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6會員
85內容數
這裡是專屬於我個人的生物學筆記,紀錄那些神奇有趣、變化萬千的有趣生物知識。 撇開為了分數而苦讀的生硬生物知識,讓我告訴你該怎麼用正確的姿勢,閱讀生命的奇蹟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魚骨書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海洋的極端生物--節選五個有趣生物分享! 黑骨柔魚、卵石海膽、獨角鯨、磯沙蠶 、盲蝦
海洋的極端生物--節選五個有趣生物分享! 黑骨柔魚、卵石海膽、獨角鯨、磯沙蠶 、盲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哥吉拉系列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傳奇怪獸,說牠是地球的守護者,同時也是人類的破壞者,在各種不同系列電影和動畫中有著不一樣的外貌,但在哥吉拉眾多電影和戲劇中,唯獨這部動畫讓我第一次感受到離哥吉拉是如此的近。
Thumbnail
綜觀歷史,在每個時代,都有當代認為理所當然,世人也深信不疑的科學理論。 我們現在看起來可笑的地心說,或是物體燃燒的燃素說。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愛因斯坦,也無法解釋很多現象。 所以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當代人類認為理所當然,然後會被未來推翻的東西。 就像非洲的巫術,中國的中醫。
Thumbnail
童書,時報出版,適合2歲以上,是黑川伊保子(Kurokawa Ihoko)的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整體評分:★★★☆☆
Thumbnail
稻米是世界上超過一半人口的主食。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所產生的全球糧食需求,提高水稻產量非常重要。 水稻是一年生作物。一年生作物在準備開花的時候,便開始啟動衰老過程。太早衰老,對產量會有影響。 最近有研究團隊找到了延遲衰老的突變株,它的產量是否有增加呢?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哥吉拉系列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傳奇怪獸,說牠是地球的守護者,同時也是人類的破壞者,在各種不同系列電影和動畫中有著不一樣的外貌,但在哥吉拉眾多電影和戲劇中,唯獨這部動畫讓我第一次感受到離哥吉拉是如此的近。
Thumbnail
綜觀歷史,在每個時代,都有當代認為理所當然,世人也深信不疑的科學理論。 我們現在看起來可笑的地心說,或是物體燃燒的燃素說。我們現在認為理所當然的愛因斯坦,也無法解釋很多現象。 所以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當代人類認為理所當然,然後會被未來推翻的東西。 就像非洲的巫術,中國的中醫。
Thumbnail
童書,時報出版,適合2歲以上,是黑川伊保子(Kurokawa Ihoko)的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整體評分:★★★☆☆
Thumbnail
稻米是世界上超過一半人口的主食。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人口所產生的全球糧食需求,提高水稻產量非常重要。 水稻是一年生作物。一年生作物在準備開花的時候,便開始啟動衰老過程。太早衰老,對產量會有影響。 最近有研究團隊找到了延遲衰老的突變株,它的產量是否有增加呢?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為何要信任科學,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科學不僅是知識的集合,更是社會活動的結果。透過同儕審查和多元的科學社群,我們才能構建對科學的信任。文章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知識如何在社群共識下形成,以及在面對科學爭議時,我們應如何評估風險與行動。信任科學是提升社會福祉與理性思考的必要步驟。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